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越过岩与冰的高山,抵达内心之山的顶点,2020年最佳攀登成就

[复制链接]
户外探险outdoor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7-20 08:01:3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0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如《户外探险》的slogan,“户外不是探险,人生才是!“

走过艰难,便是英雄。当我们回望、整理过去一年里中国户外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件时,只有感动——突破,在2020年,更弥足珍贵。而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正是为了铭记这些珍贵的突破而存在。

他们曾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如今即将获得中国户外金犀牛奖。

2021年8月6-8日

第十五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暨金犀牛户外嘉年华

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草原盛大举行

跨越山海,赴一场草原狂欢

(点击报名,免费观礼)

w3.jpg

最佳攀登成就The Best Climb
本奖项授予给本年度最具探索精神和先锋性质的攀登活动。我们推崇高效,干净,安全的阿尔卑斯式攀登方式。鼓励中国攀登者参与具有开创性的攀登。
01提名 NOMINATION

w4.jpg

w5.jpg

布达拉峰

“加油”

何川、孙斌、Rocker

w6.jpg

2020年8月24日线路难度:15段/A2/5.9+线路长度:600米

提名理由:
7年6战,布达拉高耸垂直的岩壁,一次次磨灭着何川、孙斌内心的斗志,然而有志者事竟成,2020年他们终于沿“加油”路线完成了这面令他们魂牵梦绕的高海拔大岩壁,成就了国人首登。在如今的中国攀登界,能在5000米海拔完成600米高差,连续15段,最高难度5.9+的岩壁攀登的人,屈指可数。何川也戏称他们的项目是“愚公移山”布达拉。

愚公移山布达拉文/何川 图/Rocker
医生的判决
“你这个肯定要跛行,就不要想攀岩了,省着点用吧!”
医生查房时语气一如往常的平淡。2019年的11月底,我接受手术拆除左脚踝里的钢钉和钢板。距离攀登布达拉北壁“加油”路线坠落骨折受伤,已经过去了两年又两个月。医生这几句话跟两年前说的一模一样,连语气表情都一样。
它犹如一块巨石,压在我心中,如鲠在喉。

w7.jpg

这两年来在康复师Eva的帮助下,我感觉恢复得已经很好,拆钉前还完成了难度5.13a的运动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脚踝活动度受限、偶尔的酸疼似乎又随时提醒我医生的判决。
2019年11月术后,终于确定2020年8月前往布达拉。从春节后孙斌在浙江老家照顾病重的母亲、翻盖老宅,Rocker则去到藏区拍摄网红。7月份,孙斌回到北京,我们开始出发前的合练。

充分的准备
一如既往地成都集结采购。这次有纪录电影剧组加入,在孙斌的主持张罗下,物资准备工作繁杂却很顺利,仅仅我自己的攀登装备就打包转场了五六次。
8月8日,住到双桥沟3200的五色山庄,白天去4700米的大本营适应。孙斌母亲病逝,他回去浙江老家奔丧,4天后赶回来。直到16日所有人住到大本营,3天后有天气窗口,在此之前完成最后的适应,并运输物资。

w8.jpg

这几年布达拉攀登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天气,我们从未遇到4~5天连续天晴,而这就是爬布达拉北壁所需要的时间。
双桥沟冬季气候稳定,但布达拉北壁温度可达零下20℃,没有一丝阳光,裂缝里的水全都冻成了冰,更不可行。历史降水和气温等气象数据显示只有8月、9月是最佳选择。
18日早起,营地白茫茫一片,岩壁上堆满冰霜,没有两天化不掉。我和小六18日撤回五色山庄睡一晚,19日返回营地,下午跟孙斌和Rocker进行了两趟运输,把攀登用的物资从大本营运到岩壁根部,中间要跨过200米冰川,冰川角度从30度逐渐过渡到60度,我们三个人无保护独立行进,Rocker还要兼顾拍摄工作。

w9.jpg

艰苦的攀登
20日一大早,天刚亮,我们背着最后一批物资踏上冰川,感觉状态还不错,天气也很好。存放在岩壁根部的几个包没有破损,水和食物放在吊包的底部,上面是衣物和睡袋,里面裹着的充电宝等电器、上厕所用的干燥剂和袋子,再是当天用的水、食物及炉具,一些紧急备用的物品,几个岩钩、Bolt和电钻,150升的包被塞的满满当当。
第1段爬得很顺利,在Aid和Free之间自如切换,没有太多恐惧,脚踝一切正常,比以前爬得都要顺。设好保护站,固定领攀的绳子,这是一根60米长的动力绳,Rocker推上升器,带着另一根110米长拖拽用的静力绳;第4段是我平日里就在思索和纠结的段落,这一段有一条15年前留下的绳子,挂在上方保护点,下面3米只有绳芯没有绳皮,整根绳子湿漉漉呈黑褐色。如果用这个绳子上升,可以很快通过这一段,但是如果绳子或上方保护点一旦出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我选择了用这根绳子,往上领攀了几米,挂在绳子上测试,然后沿绳子上升。

w10.jpg

天黑时分,悬挂内帐的三角形锁被拉开成了J形。我赶紧拉着孙斌靠近岩壁这边,我俩转移重量到绳子上,换一把丝扣锁连接内外帐,一翻折腾下来,孙斌的衣物防水袋也不见了。查看挂在内帐吊绳上的其他物资,貌似没有其他损失。再细数孙斌的损失,羽绒服、冲锋衣、换洗贴身衣物、充电宝和充电线等。我们再次评估,认为可以继续。
第二天,天气一如预报中那样给力。第10段是3年前受伤的地方,取回当年逃跑留下的两个塞子。脱落的地方可以看到在石头底部崩掉后留下的新鲜印记,巴掌大,约10厘米厚。不禁感慨,后面的每一步都是超越。

w11.jpg

第四天预报有降水,爬了一段,固定好绳索,回到吊帐。下午开始下雨,慢慢外帐开始渗水,从顶上的连接处外帐被岩壁磨损的地方。到了晚上,外面下起大雨,吊帐里面下小雨。我跟孙斌用跪姿休息,头埋在手臂上,身体蜷起来,半截防潮垫刚好够长,底布湿了也不怕。后半夜雨停了,擦干帐篷安然睡去。
冲顶日当天,天气不错,这里往后角度变缓,隐约可以看到终点山脊,成功在望。这两天有很多干净的宽缝,大塞子不够多,爬起来有些痛苦,有时候塞子几乎是全部打开摇摇晃晃地卡在缝里面。
今天不用挪吊帐拖包,轻装上阵效率也高了。后面两段就是大裂缝里面卡了些汽车和卡车大小的石头,于是乎钻山洞、翻石头。整体上60度,局部有几个仰角要爬,这两段Free为主快了许多,4点多到达山脊,线路的终点。

w12.jpg

山的另一边我们终于看到了,沿山脊往右是布达拉主峰,那并不是我们的目标,翻上山脊“加油”路线已算完成。我们在顶上尽情享受,直到天黑才下撤。
次日回到大本营,见到小六及朋友们,心里的石头落下。直到孙斌又一次返回岩壁根部搬运完所有物资,布达拉剧终。

w13.jpg

  后记
我们给出线路信息如下:600米/15段/A2/5.9+,与山野井泰史的数据略有出入。
从这条线路的难度系数出发很难体会到实际攀爬感受。在布达拉峰“加油”路线上,每一段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比它难处理的情形。因为高海拔行动能力受限,应对起来要更艰难,多变的天气、湿滑的岩壁、寒冷的夜,布达拉环境要更糟糕,整个攀登项目体量要大,不确定性更高。
02
提名 NOMINATION



w15.jpg

达多曼因卫峰6279

“再见快乐”

阿左、Ken、杨小华



2020年11月12日
线路难度: 西面 / 75° / WI3 / M3 / D+线路长度:1400m

提名理由:
2020年11月13日,阿左、Ken、杨小华沿达多曼因卫峰西壁直上,开辟“再见快乐”路线,完成了达多曼因卫峰的首登,实测高度6297m。线路地形复杂,技术难度较大,此次攀登以阿式攀登的方式,干净利落的完成了线路,成为2020年度国内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一次攀登活动。推动阿式攀登在国内的发展,以及理念的传播。我们期待着更多年轻的阿式攀登力量涌现出来,完成更精彩、更漂亮的攀登。

再见快乐文、图/阿左
贡嘎山区的西侧最早出现在我的印象中,是看到善友老师在雅哈垭口拍摄的整个莫西沟侧贡嘎山链西壁的照片,非常震撼,达多曼因卫峰平整的西壁沉浸在酒红色的晚霞中格外引人注目。
达多曼因的主峰已有攀登记录,但这旁边的卫峰却还没有人攀登,看了朋友的标注之后,这个无名的山峰深深在心里种草。每次善友、李科他们公司的徒步活动一旦要去往雅哈垭口的时候,我都会请他们帮我拍一张这一面的高清大图,以便观察每个季节的山体情况、雪量,来决定攀登的时间。
选择好的天气周期是我们进行攀登的重要前提,好天气能在减少风险的前提下让攀登事半功倍。川西秋季转冬季的时候,往往都会出现短暂的好天气,所以我们把攀登时间定在了10月、11月、12月这三个月,没有具体固定在哪个时间出发,而是不断观察天气预报,择机进山。

w17.jpg

第一次尝试
19年的第一次攀登尝试,约上小刘(刘峻甫)准备在10下旬出发,十一月初开始攀登。刚出发就发现我们大家心里想的都一样,更多的不是我们接下来的目标,而是刚刚离开我们的朋友们,也像我们现在这样出发赶赴一个目标,却没有再回来。想到这些不得不反问自己,我们这次能回来吗?内心中这样的疑问一直持续了整个攀登行程,不自觉地开始恐惧和自我怀疑。
19年的这一次攀登我们在山里呆了十天左右,在正式开始攀登前的一晚降雪超过20公分,清晨从C1营地看见西壁上瀑布般的流雪,让我们果断放弃了继续攀登的念头,撤回BC准备回家。同时也感觉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巨石。
第一次的尝试,不管是天气还是状态都不太好,没有在BC过多停留就做了出山的决定。唯一的收获是摸清了进山的路线。

w18.jpg

第二次尝试
2020年,和Ken商量之后,我们开始启动了一个寻山的考察项目。在完成了雅家埂区域的攀登之后,看着这段时间的天气预报,从10月18、19日降雪之后,再无新的降雪,而且贡嘎区域的风速也小的出奇。整个达多曼因卫峰西壁最大的风险就是雪崩,今年十月的气温较高,降雪较少,线路情况应该很好。
很开心“厨神”李科在听到我们的攀登计划之后愿意加入我们,帮我们解决后勤的问题,我、Ken、小华、李科以及小郁姐,五人成行。
11月3日在新都桥停留一晚后,4日到了玉龙西向导家,由于之前的攀登让我们很好地适应了海拔,我们没有在村里过多停留。5日徒步五小时就到了海拔4200米的BC。营地不算平整,一股溪流从冰碛下流出,考虑到再往上就没有水源了,就把BC定在了这里。距离位于冰川上路线脚下的C1还有两公里左右。

w19.jpg

6日在BC休息了一天,7日我们把大部分的攀登装备运到了4865米的C1营地,并在C1过夜。我、Ken和小华挤在一个TNF的双人帐篷里。温差很大,白天温度很高,一旦太阳落山,气温就会降到零下。旁边一座山峰向阳的南面落石不断,C1营地左上方的悬冰川在晚上也出现了冰崩。从C1营地看,路线的雪况应该是我搜集的所有照片中最少的,同时线路上也没有观察到任何落石。
8日我们再从C1营地回到大本营。9日继续在大本营休整,通过卫星电话了解到贡嘎山区后面都是持续的好天气,这也是今年贡嘎山域给我们的巨大惊喜,我们还开玩笑说,如果今年有人尝试攀登贡嘎,一定会非常愉快。
10日正式攀登开始,我们重新回到C1营地。11日,攀登日,5点起床,两小时吃饭收拾之后从C1出发。天慢慢亮起来,快到线路起点时已经接近9点,线路起点冰川背隙断开的位置至少有两个人那么高,整个上面悬出来的仰角只是硬雪,而仰角下面是非常深的冰川背隙。

w20.jpg

我开始领攀,过去之后开始往左边的岩石上靠,从岩石翻上去,不是很难的干攀,M3左右。之后我们就开始一直在硬雪、短短的冰、岩石上行进间保护,装备用完之后便停下来交换装备之后继续行进间保护。路线干净直接,几乎没有拐弯。
比较担心的是,有时候找不到很好的锚点。预计雪层下有冰的地方却没挖到冰,只能找一些露出雪面的岩石做锚点。这个山的岩石又非常破碎,少有坚固的裂缝。所以有时我们是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攀爬,到下午时开始有冰出现,才可以做一些冰锥的保护。
太阳刚落山时,在靠近石头的松雪处挖了一个可供三个人坐下的平台,套着睡袋坐着勉强过夜,B1海拔5684。昏昏沉沉到天亮,吃了早饭之后,大概九点左右,我开始领攀继续往上行进间保护。山峰中央的冰壁明显坚固了很多,越往上越陡,接近中央的时候雪开始变少,冰壁露出来了。我们切换成分段保护,继续领攀了三段之后,通过了中央的冰壁,WI3左右。

w21.jpg

接下来进入靠近顶峰下面的硬雪和冰的混合坡,我们担心顶峰下面的冰或者雪经常风吹会变的很空,不好做锚点,爬起来也吃力,没有选择直上攻顶。而选择往左边斜切从肩部稍微平缓的位置上去。
刚天黑的时候,我们上到了肩部,风明显比之前大了不少,翻过去在顶峰下面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平台,可以躺着过夜。
第二天天亮之后才看清了我们所在的位置,正前方便是达多曼因主峰,我们身后便是卫峰,一个跃出来的巨大冰川,大概在上午九点刚过,我们顺着山脊登顶了,实测海拔6297米。

w22.jpg

登顶之后便开始原路返回下降,最后完成下降到达C1营地时已经晚上十点过,用掉了接近三十米辅绳,完成了28段左右的下降,丢了两条扁带和一个岩塞。第二天下撤回到了BC,结束攀登。
在自己开始做纪录片之后,往往在拍摄其他团队登山时,总是期待在整个行程中有一些故事的发生,这样就可以让成片可以有一些起伏,会好看一点。
现在回过头再看看我们在十月完成的两座未登峰的攀登,可以说是非常平淡了,一定不会是一个好的故事脚本。一切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挠我们的地方,我们熟知这个区域的气候变化,遇到的个别困难也早已在我们的预料之中而显得不那么意外。但是没有问题出现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还是需要一些总结。

w23.jpg

也许对于攀登来说,平淡才是最好的。之所以平淡,是因为准备充分。

03提名 NOMINATION



w25.jpg

中山峰

“小丑”

高立、任勇



2020年10月31日

线路难度:D/40°-50°
线路长度:11000m

提名理由:

2020年10月底,高立和任勇前往贡嘎山区,攀登了6886米的四川省第二高峰—中山峰。攀登过程非常曲折,遭遇大风的恶劣天气,数次面临被迫下撤,但是在调整、坚持后,最终高立于2020年10月31日早上6点18分,单人成功登顶6886米中山峰。在瑞士人1981年登顶之后,时隔31年,首次有人登顶中山峰,也是中国人首次登顶中山峰。

中山峰攀登报告
文、图/高立
缘起
2017年12月登珠峰之前,我去尼泊尔攀登梅乐峰(Mera Peak 6470米)。在客栈遇到了两个瑞士人,闲谈时,他们说计划来中国登一座叫中山峰的山。那时我才知道,贡嘎旁还有这么一座山峰,而且瑞士人1981年就首登了。
从此,我就注意到了这个山。对中山峰几乎一无所知,网上可以参考的资料也不多。

w27.jpg

2020年9月初我们拿到许可证。21号,我和陆平从成都出发,进山考察。22号由当地人带路,我们从燕子沟进去,然后从无名沟向上。风里雨里走了两三天,海拔上升3000米。 24号我们在海拔5050米处设置了大本营。接下来的三天,我和陆平考察了最右侧山脊,到达了5650米的位置,结果这个线路走不通,而且路线非常长。

正式出发
我们原本计划10月14号从成都出发,后不得不一再推迟,最终24号出发,看天气预报,月底有短暂的好天气。 由于陆平家中有事要回去,这次由任勇和我一起尝试冲顶。考虑到天气的不确定性,我们准备了两人份12-15天的物资。我们请了当地背夫带路,也替我们分担一些物资。
10月25日下午3点30左右,我们到了露营点牛棚子。26日下午5点,到达上次的大本营。27日休整一天,然后再考察一下冲顶线路。

w28.jpg

最终确定:还是按在谷歌地图上规划的路线沿冰川向西,横跨冰川,再向上到达西峰和中山峰主峰的中间的冰原,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冲顶线路。 综合评估,这个线路是最安全的,也符合我们攀登水平。最难部分就是横跨冰川要面临的冰裂缝,为此我们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从大本营出发
28号,等太阳把帐篷晒暖和了,我们才起来准备出发。主要装备:70米路绳,30米结组绳,20米辅绳,冰锥5根,雪锥4根,岩钉4个,冰镐,冰裂缝探测杆,路标旗。 天气非常好,沿冰川向西贡嘎主峰的方向走去。下午3点,我们跨过了冰川。比预想的简单,这个季节没有雪,冰况一览无余,也没有冰裂缝。  到了5500米,从这上去的路线非常清晰,也没有冰裂缝区。我和任勇开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们今天上到6000,然后夜里直接冲顶?

w29.jpg
就这样脑子一热做得决定,让我们后面非常被动。 我们继续向上。路线冰况非常清楚,有少量的冰裂缝,感觉比较危险的,我们都清理了上面的浮雪,然后用路标旗做记号,这样有非常大的好处,下山的时候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哪有冰裂缝,还能知道下撤路线。 5650米,我们继续减负。下午7点,我们到了5750米的位置,是一片宽阔的冰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好像很安全,随后决定扎营。

w30.jpg

尝试直接冲顶
夜里4点一刻,我们出了帐篷。结组行进,我在前,任勇在后,雪况非常好,天气也非常好,没有一丝风,我在前面带得比较快,任勇也尽力跟上。
大概一个小时后,任勇越来越走不动,说他胃不舒服,想上厕所,之后他就越来越慢。可能是前一个小时我带得太快,引胃痉挛 ,看他非常难受,于是我们决定先下撤回帐篷休息。
6点半我们一起下撤回5750米营地。进了帐篷,蒙头睡觉。

w31.jpg
一觉醒来快10点了,拔营去2号营地,从5750上一个坡到6000米,然后是一片十分广阔的冰原。冰川周围一圈都有落冰的痕迹,只好把帐篷搭在中间。
我们就早早睡觉,准备夜里第二次冲顶。风越来越大,3点、4点、5点,我扒开帐篷,看了看外面,风真的很大。继续睡觉,登不登顶,看运气吧。 一直睡到快10点,我和任勇商量,继续等待,还是下撤?他摇了摇气罐说,还可以等一天,天气预报明天风很小。
按原计划的冲顶路线一定是经过冰裂缝的。如果任勇无法冲顶,我一个人是万万不能走这个线路的。我反复翻看谷歌卫星地图,地图显示这里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不到任何细节,我想起手机还保存了山峰爱好者7556米给我提供的图片。

w32.jpg

结合图片和谷歌地图,我发现了一条捷径,目测线路很安全。大坡下面没有冰崩的迹象,也没有落石的痕迹。
我告诉任勇我准备去试试,说完就起身穿衣服,任勇在帐篷休息,嘱咐我一定要小心。 大坡的冰况比我预想的要好走很多,基本都是硬雪,夹杂少量的亮冰。冰爪扎的很牢,非常有安全感,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到达了6400米;两个小时后,我到了6600米。感觉快一点,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山脊上面。山脊上的海拔大慨在6750-6800之间。
我要不要直接登顶?我犹豫了。思考再三,我决定下撤。因为太接近顶峰,风也在变小,身体和精神都很兴奋。我按着节奏下撤,每一步都让自己稳稳当当踩踏实。回到帐篷,我告诉任勇,这个线路比预想的简单很多,也非常安全。

w33.jpg

成功登顶
31号,1点起来,我简单做了点吃的。1点40分,我出了帐篷,开始向大坡走去。任勇一直为我亮着帐篷灯,每次回头望下看,我都看着帐篷还亮着灯。
帐篷越来越小,我越爬越高,直到我到达山脊,看不到帐篷了,那个灯都没有关,像太阳一样,让人感觉无比温暖,给人强大的力量。
越接近山脊顶,坡度越好走了,雪比下面稍微厚了一点,冰爪踩在上面非常舒服。到了山脊,我看了看时间,才5点40,比我原计划快了一个小时。

w34.jpg

之后因为没有了遮挡,感觉风大了很多,我向顶峰走去,起起伏伏,有好几个假顶。6点18分最后到了一个雪脊上,这儿就是最高的顶峰了,6886米。
我哭了出来,对着手机大喊,我成功登顶了6886米中山峰,最后还说了一句  “太不容易了”,这一句是发自肺腑的。
风声越来越大,在顶上我一直都感觉无比寂静,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还有心跳。天际线慢慢亮了起来。

w35.jpg

我顶峰环拍取证,拍周围的山峰图片,核对顶峰GPS数据。在顶峰待了将近一个半小时,我开始下撤。精神的高度集中,让我感觉太累了。我和任勇说,我们今天不下去了,在这儿再休整一天明天下去,问他气罐还有气吗,他说还可以烧两壶水。

11月1日,下撤
半夜开始,风越来越大,太阳出来之后风更大了,啪、啪的两声,帐篷杆子断了两根,整个帐篷都压在我们身上。我立刻和任勇说,我们得赶紧穿衣服收拾东西,大风如果撕破帐篷吹跑了衣服,在这个环境,我们10分钟都撑不了… 急忙收拾好全部东西,我们都从帐篷出来,还没反应过来,风绳断了,帐篷瞬间飞到了几百米开外。任勇要去追,让我喊住了。
我们收拾了垃圾和拉帐篷的路标杆子,然后结组下撤。下午2点38左右,我和任勇安全返回大本营。在大本营休息调整一天后,顺利下撤至燕子沟镇。并于4日,安全回到成都。

w36.jpg

04提名 NOMINATION



w38.jpg

5700长沟峰南壁

“晚上加个餐啊”

宋远成



2020年9月8日
线路难度:snow40°/AI2/M4线路长度:1000m

提名理由:
2020年9月8日,宋远成单人完成5700长沟峰南壁路线,并顺利下撤,将新路线命名为“晚上加个餐啊”。这是一次阿式攀登,完成了攀登者的自我突破。线路的规划和各方面准备都是攀登者一人完成,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都做到了冷静应对,而攀登者自身最大的意义,就是将其对攀登的认识提到了另一个层次。

突破5700文、图/宋远成
缘起
最早是在攀登骆驼峰的途中,我看到了它非常漂亮的北壁冰川,后来认识师父刘洋,看了他的攀登记录才知道这个山叫5700。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多少攀登经验, 5700对于我来说是很遥远的,这个山就此留在了心中。
5700位于长坪沟中部东侧与幺妹峰紧邻,四姑娘山山域第二高峰,山势险峻,路线复杂,冰岩混合,整个攀登路线处于幺妹峰北壁的悬冰川下。
2020年8月,师父刘洋准备攀登幺妹峰,在这之前,我们选中5700作为适应性攀登。但是上到冰川之后才发现,他当年爬的路线发生过岩崩,难度已经远远不止5.9,起步就达到了M6。因为高反攀登前的那晚没有睡好,频频瞌睡,太阳也开始照射岩壁了,最后我们担心落石风险,只能悻悻下撤。

w40.jpg

攀登
有了前一次对路线的熟悉,8月底我开始计划着再次尝试,但是雨水出奇的多,天气一直不理想。终于看到9月7号和8号上午有一个小的窗口,9月6号冒着雨重装徒步进沟。
9月7号,我一直在天幕里躺到11:00,起来胡乱吃了点东西,我将辅绳、冰爪、冰镐和一点食物运到冰川脚下海拔5000的位置后返回,为第二天的正式攀登节省一点体力。
晚上23:30,被闹钟惊醒,坐起来看了下外面的天气,能见度极低,想到上次攀登彩虹峰时也是这样的天气。00:30出发,夜里气温低,砂石被冻住嵌到了冰里,跟白天一比异常的好走,很快就到了冰川脚。

w41.jpg

上次来的时候记得上面有很多冰裂缝,所以有意识地偏右边靠近幺妹岩壁方向爬。大雾加下雪,视线受限,竟然爬高到一个挨着岩壁的雪檐上,雪檐后面是空洞,不知道有多深,我脊背发凉,小心翼翼倒攀一段然后横切到了安全位置。
这次计划攀登的路线是法国人的山脊路线,山脊从照片看来难度不大,但是国内没有人重复攀登过,所以没有可用的资料。沿着连接幺妹北壁的陡峭雪坡上到5200米,一路爬一路观察,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悬冰川的路。
到达悬冰川顶部5350米,本来计划天亮到达这里继续爬难点,但彼时距天亮还要1个多小时。考虑到下雪气温很低,没法等候。黑暗中,只知道大概路线,加上大雾,无法找到著名的岩壁起步点“法国夹缝”。环视四周,右上方有条连续的裂缝应该可以。

w42.jpg

刚起步上去,发现上面覆盖了一层积雪,这大大增加了攀爬难度,试着把简单的地方串联起来攀爬。突然一条不太明显的岩沟出现在面前,我切了进去。沿着沟槽往上越来越陡,之后被一个小仰角挡住去路,看右方地形应该是山脊,大概能确定我身处的位置了,心里也知道了在爬的是一条新路线。
想试着切上山脊,但发现右方是几乎没什么缝的光石板,风险较大。想了下现在最好的路线就是直上了,抛开了其他选项,开始专心直上。
冰镐竖着横着插入岩缝,冰爪尖只靠一点点搭在平的岩缝里卡在竖的岩缝里,不停地做着这些技术动作,脑子里时时提醒自己不能犯错。通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点之后,抬头发现冰川,对比照片,确定了切上冰川的位置,便朝着那个方向上攀。

w43.jpg

奋力翻上冰川,这时雾更大了,风也刮得脸生疼。顶峰雪坡的坡度略陡,每插一镐都要确定插稳才去拔另外一支镐,就这样不停插镐踢冰,翻上了一个有点缓的位置。大雾弥漫,我来回走了一圈,才确定了这里就是顶峰,看了下手表,是09:40。整个岩壁上攀用时4小时。
登顶之后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些沮丧。之前就想好,登顶之后一定要拍一张师父当年的同款照,奈何大雾狂风中什么都看不到,随意拍了个环拍就开始下撤。

w44.jpg

下撤
大多数登山事故都发生在下撤中,这是众所周知的。虽然被幸运女神眷顾,成功登顶,但还是一点都不敢松懈。
我打算从缓一些的传统路线下降,斜着横切通过峰顶的冰川,花半小时来到了岩石与冰川交界处。往下看了一眼,打了个寒颤,清楚地记得师父说他当年是从传统路线倒攀下去的,我心里一万个问号,这种路线怎么可能倒攀下去。
犹豫了一下,开始试探着往下倒攀,相信师父说能倒攀就一定能倒攀,找到一些感觉之后,发现没有想象中困难。

w45.jpg

下到悬冰川,沿着顶部横切了一段,寻找到一个岩石,打了一个绳套准备绳降。正要挂上确保,突然意外发生了,反应过来时已经滑坠好几米,冰川很陡,下面又是硬冰没法制动,滑坠速度非常快,把脚使劲抬起来,死死用力把冰镐往下压。滑坠了一个绳距之后,我停下来了。
从悬冰川下撤到师父以前攀爬的路线,岩壁略陡,只能绳降,降了两个绳距到达冰川,绕过冰川上张牙舞爪的裂缝,本来想找到上次攀登留下来的冰洞绳降下去,但是才过二十多天,冰川竟完全变了样。评估了一下体能,选择倒攀下冰壁。下到海拔5000米冰壁下方,就基本安全了,快速撤回大本营,时间是14:35。至此,14个小时完攀5700。

w46.jpg

w47.jpg

小结
第一次从5700下撤的时候特别沮丧,我不断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弱,甚至当时已经断了再去5700的念头。后来5700的成功对我个人很重要,线路的规划和各种准备都是我一人完成,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也都做到了冷静应对。而这也是我爬过最难的山,它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有了更多的自信去攀登,像是到了另一个层次的感觉。

w48.jpg

w49.jpg




w50.jpg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户外探险》杂志于2006年发起的一项年度评选活动,它以“真正的户外探险,记录行进中的户外中国”为主题,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户外发展历程,遴选出最高水平、最具推动力和先锋精神的年度户外事件与人物。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中国户外行业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被誉为中国户外领域的“奥斯卡奖”。2006年到2020年,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连续举办十四届,已成为户外行业最高奖项。

w51.jpg

w52.jpg

w53.jpg

w54.jpg

w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