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1月专题】猫季:《山野》为我们热爱的生活写日记

[复制链接]
山野杂志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2-27 03:53:1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山野》    2021年1月刊    专题“三十而已”中的第 15 篇稿件

文 / 猫季

图 / 猫季 提供

CHING OUTDOOR猫季《山野》杂志作者
现居法国普罗旺斯一隅。曾任国内多家户外杂志记者兼编辑。在中国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她,到法国后慢慢习惯着春天采花做花草茶,夏天采蜡菊做药油,秋天采蘑菇的生活,即便疫情当前,也依然认为旅游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做了十多年的记者,我采访了许多人,其中很多都是世界各国各个领域知名的运动员。2015年,我搬到法国,作为《山野》的海外特约记者,依然发掘着新的故事。

利用好国外丰富采访资源

法国是一个有着体育休闲传统的国家,假日时间到处都可以看见到户外进行运动的人群。6000多万的法国人口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经常做运动。

也正因为如此,法国有着丰富的体育采访资源,在我居住的小镇,就有每年一次的“上阿尔卑斯山地挑战赛”,每年都能吸引3000多人参加。为了采访这个赛事,我也跟着跑了5公里组别。

我和数百个参赛者一起在雨中热身,又一起在5摄氏度的低温中完成了比赛,那一次,我还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赛事组织工作。

事实证明,亲身体会赛事比单纯的采访要有趣得多,那次的稿子写得也很顺畅。

w3.jpg

在我为《山野》撰稿的稿件中,我的采访对象有许多是攀岩运动员、越野车运动员、自由式潜水冠军、户外摄影师甚至是滑翔伞界的网红。

对于来自中国的媒体,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这些人之前都从来没有与中国媒体接触过。《山野》作为中国登山协会官方杂志的权威性与专业性,是促使他们同意接受我的采访的重要前提。

难忘的采访经历

在得知闻名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攀岩明星安东尼·蒙内斯特尔就住在离家附近30多公里的城市时,我立刻驱车前往采访。令我惊讶的是,安东尼和图片上看到的并不一样,他看起来更加年轻,也更亲切随和。

一家温暖的餐馆里,我们很快像熟悉的朋友一样攀谈起来,他向我说到他现在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创作计划,其中一项是他计划在一个屋顶上“住”7天,他会在这个屋顶上沉思、攀爬、睡觉或者行走。

他以前曾经到访过一次中国,他也很希望有一日能带着他那与攀岩紧密结合的新型街头表演艺术再次到访中国。

除了面对面采访以外,我也有许多采访因为受到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得不靠邮件完成。事实上,每一次发邮件的等待都是惴惴不安的过程,并不是每一个采访对象都会回复我。但好在,越是知名的运动员,越会有经纪人或者助理帮忙处理这些采访问题。

w4.jpg

在采访捷克攀岩运动员亚当·昂德拉时,他的助手很快就回应了我。“能介绍一下你们的杂志吗?”他的助理在邮件里问道。当我将《山野》杂志的英文介绍发给他们之后,他们很快就同意了采访。

在随后发过来的音频里,我第一次听到了亚当的声音,他用一种细细的宁静的语调和熟练的英语回答了我提出的所有问题。

每一次与这些行业精英的攀谈,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能走上成功的体育职业道路是因为受到了家庭的影响,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持之以恒的毅力。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亚当·昂德拉的回答:“我每天训练5小时,每周6天,坚持了20年。有时候能感觉到我的皮肤和肌肉都在燃烧,有时候我也想爬,但这是一场关于如何将痛苦转化为快乐的心理游戏。”

2020年,卢克·拉斯姆森愉快地接受了我的采访,他是一个住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攀岩家,也是一个用光影记录攀岩足迹的摄影师,他向我展示了那些他花费了无数黑夜拍摄出来的岩壁上的彩虹之光,它们来自他希冀捕捉时间流逝的愿望。

一个绝佳艺术品诞生的过程仅仅来自于心底的一个小愿望,当真正动手去实现它的时候,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过程。

和《山野》编辑建立的友谊

今年,《山野》杂志喜迎创刊30周年,面对各种新媒体的冲击,纸媒的守正与创新更显得难能可贵。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山野》见证了中国高山探险及户外运动发展的高光时刻,见证了中国户外精英们的传奇,它自己本身也是一部传奇。

“如果我们不了解户外,就无法享受户外。”《山野》是由一群富有好奇心、热情、拒绝受到惯例束缚的编辑们制作出来的。我的很多选题都是在和编辑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而每一次我交上去的稿件被精心编辑排版后,都能很好地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山野》的编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虽然不曾谋面却感觉像熟悉的老朋友。

w5.jpg

我现在依然记得我在2020年5月与《山野》编辑史卫静就稿件内容通话时,她告诉我她正在珠峰大本营采访珠峰测量登山活动。

当时她虽然因眼睛红肿疼痛而抱恙,却坚守岗位不愿撤下大本营,我很为她担心,叮嘱她多保重身体。后来得知她恢复得很好,也很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我的心也放了下来。

我相信有了这些既能冲到一线报道,又能稳坐办公室用心编辑稿件的记者编辑们,《山野》会越来越好。

30年不长,当我们回想起1977年,“健康与健身”仅意味着慢跑,而冒险旅行现象只不过是一些研究生毕业后流浪汉头脑中的一个概念而已。而现在,中国人的户外理念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如此看来,《山野》更像是一本关于我们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的日记,而这本日记必将继续注入更新鲜的内容。

w6.jpg

《山野》杂志

2021年征订信息

w7.jpg
《山野》30岁啦!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感谢各位的一路陪伴,你们的支持与厚爱是《山野》最大的动力。想知道而立之年的《山野》有何进步吗?2021年的订阅还在继续哦~以下两种方式均可订购:

    订阅电话:010-67154355

    客服QQ:1423376587

-《山野》杂志社-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

shiweijing1030@qq.com

200417@qq.com

w8.jpg

往期精彩回顾


    【三十而已】《山野》× 壁虎王  “单数强迫症”已激活

    【1月专题】李伟:《山野》陪伴我成长

    【1月专题】徐时雨:因爱生责任 因责任而发声



w9.jpg

w10.jpg
在看点这里
w1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