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从越野跑到攀岩,从山野到极地,谁是2019最佳户外摄影师

[复制链接]
户外探险outdoor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12-22 11:27:2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9年,户外人继续着他们的传奇:他们行走,漫步云端,去向未至之境;他们奔跑,强风吹拂,心越自由;他们攀登,在岩与冰之间涅槃重生……他们曾是每一个平凡的你我,如今即将获得中国户外金犀牛奖。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户外探险》杂志于2006年发起的一项年度评选活动,它以“真正的户外探险,记录行进中的户外中国”为主题,回顾过去一年中国户外发展历程,遴选出最高水平、最具推动力和先锋精神的年度户外事件与人物。
“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是中国户外行业最权威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被誉为中国户外领域的“奥斯卡奖”。
2020年,第十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即将于9月12日举办(详情链接:第十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颁奖典礼即将举办)。
The Best Outdoor Photographer最佳户外摄影师
本奖项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图、创新、发现、探索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风格手法创作而成。旨在鼓励用镜头定格户外运动、自然风光、人文环保的精彩瞬间。让更多群体通过图片来认知人与自然的魅力所在。

2019最佳户外摄影师提名

01
提名 NOMINATION

w3.jpg

提名理由:

大家更熟悉他的另一个名字,子胥。子胥对于美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视觉表现能力,让户外运动摄影充满人文艺术气息。多年户外、体育媒体从业经历,让他在当下越来越火爆的越野赛事中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和镜头感。

从原始森林到荒芜戈壁,从雪山高原到苦寒之地,他不仅仅是影像记录者,更凭借独特的视角,用手中的镜头呈现出运动之美融汇于自然本源的光影盛宴,这比一场超级赛事本身更加鼓舞人心。

摄影是一连串记忆累计的过程

摄影/子胥

“与其说摄影是记录,不如说摄影是记忆。一连串记忆累计的过程,同时也是时间的化石,更是光影的神话。”

——森山大道

今年好像在重复着往年的生活,户外、旅行、运动、摄影……仿似少了上天、入地、下海等这样一些疯狂又特别的冒险旅程,以至于让我的生活显得渐渐趋于平淡无奇。

但好像平淡中又有许多不平凡的经历,每一段经历留下的那些过程,都会留下痕迹,带来改变。

我不擅言辞和日常交际,但也希望多认识朋友。这正是户外、旅行、运动、摄影能给我带来的惊喜和乐趣。

w4.jpg

w5.jpg

w6.jpg

w7.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精英选手肖像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部分精英选手们在赛前分享会上畅谈越野跑。
当我走到地球的某个角落因摄影能再次见到这些朋友时,旅途就平添了几分欣喜,这也正是这些年热爱户外旅行与摄影的心始终未变的原因。对于话语不多的我来说,或许镜头就是接触世界的一种方式,而影像比语言的表达更为有力。 从户外摄影来说,越野赛事是我拍摄比较多的题材。 近几年,国内的马拉松赛事、越野跑赛事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跑者也越来越多。跑步产业成体育和户外运动领域的营销翘楚,各大品牌游走专业与时尚大众之间。
这也正是有幸或更多的机会参与拍摄这项运动的原因,跑步也逐渐发展为一些人的生活和社交方式。

w8.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山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垂直攀爬(VK组别),图为选手在艰难的爬升,背景是三怙主”雪山的南峰央迈勇。

赛事摄影和自由式摄影不同,越野赛事影像记录不能挑天气、等光线,而是要适应和应对所有的环境与天气。甚至需要和参赛选手一样争分夺秒,赶到一个点,追在某个选手的前面伺机而拍。

这项看似不那么极限的户外运动,对摄影师的要求却是硬核的。拍一场比赛经常需要负重徒步几十公里,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挑战。拍摄风景、人文,从落日、星空到日出,从第一个运动员经过到最后一个结束。

在高原凛冽的寒风中一站就是一天或一晚甚至几天的拍摄。炎热、寒冷、饥饿、疲惫……所有选手可能遇到的问题,摄影师也有可能遇到,所以我们还需要有不亚于选手的体能与毅力,还要有兴趣与爱好才能更好地完成每一次拍摄。

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和认识跑者也最多。他们都是特别勤奋的人,为一场赛事做足训练准备,为提高一点成绩不断努力,也为更美的身材挥汗如雨。以至于朋友圈基本都是晒跑量、晒跑照、晒成绩、晒奖牌等等和跑步相关的消息。

w9.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山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垂直攀爬(VK组别),选手经过波拥措海子。

除了跑步,我也希望参与和拍摄更多的项目中,体验不同户外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乐于用镜头和他们交流互动,通过眼睛去捕捉、去感受。

关注最多的还是户外运动领域,读到一本杂志、看到一张照片,不管是登山、攀岩、滑雪、骑行、潜水、冲浪、漂流等等,都能感觉到自己对这些户外运动的喜爱,并且希望能参与其中。

看到优秀的户外极限摄影作品,有那么一瞬间我曾嫉妒过。我渴望去更多的地方,用不同的镜头语言诠释不一样的角度和想法。但是每一项运动、每一个地方、每一张照片、每一个拍摄角度都需要付出不同的努力,时间和机遇,还有运气。

w10.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山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垂直攀爬(VK组别),选手身穿藏族服饰参赛,途中片刻小憩,回望神山。与其说是嫉妒,倒不如说是羡慕那个作品的拍摄者能够拥有那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气,这并不代表我否定了那运气背后的努力。
摄影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好像不是轻易能想明白的。有时候摄影是一种记录,记录生活,记录所见,记录感觉。有时候摄影是一种语言,表达你的生活,表达你的所见,表达你的思想。对于我来说,有时也是一种陪伴,缓解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还能有利于互动交流,能够认识其他兴趣相投的朋友。是不是有种养猫养狗的感觉。

w11.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山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32组天空跑,选手途经最后一个垭口,远处是三怙主”雪山的的北峰,是三座神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

而户外摄影是我的兴趣爱好,也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对待拍摄,我不喜欢刻意去追求疯狂的冒险和达到一定的极限,我喜欢更多地专注于摄影本身。

因为我总以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也不是对抗,而是包容与对话,所以,户外不该让局外人望而生畏,而应该是心生欢喜,和谐共处。

编辑还给了我一个问题。让我概括自己的摄影风格和所希望表达或者倡导的思想。这个问题更像是属于艺术评论的范畴,我实在是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这样的能力和境界。

w12.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山系列央迈勇峰像娴静端庄,冰清玉洁的少女,洁白而巍峨,显得神圣而庄严。

不过,当我想到我摄影的原因——摄影是我表达思想的一种途径,也为我提供了看世界的一种独特视角,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对于不同美感的认知是最难的技能之一,而这可以通过摄影来学会和表达。

一个可悲的现状是,目前,对于某个摄影作品的拍摄者和观赏者,其实多数的表达和评论都只是流于表面。

w13.jpg

w14.jpg

w15.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信仰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32组天空跑,转山转水,源于信仰的朝圣之旅。选手途径4741m的最高海拔的炮台垭口,在此打卡。历经河流、峡谷和高山最终返回亚丁村。

不过,当我想到我摄影的原因——摄影是我表达思想的一种途径,也为我提供了看世界的一种独特视角,更是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对于不同美感的认知是最难的技能之一,而这可以通过摄影来学会和表达。

一个可悲的现状是,目前,对于某个摄影作品的拍摄者和观赏者,其实多数的表达和评论都只是流于表面。

w16.jpg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信仰系列2019年龙腾亚丁越野赛,53km超级转山,聆听心底的声音。以当地藏族转山文化为主题,围绕巍峨壮阔的仙乃日神山展开。   

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在谈摄影时说:“拍摄景色对于我来说,就好比是一次凝视自然的邀请。在一个迷人的、独一无二的时刻,你被呼唤,得以沉思,即使你不是摄影爱好者、手头没有相机。

多少年来我总会逃离城市,置身于田野乡间,有时有人陪伴,但多数是独自一人。无法与他人共同分享欣赏美景的喜悦是一种折磨,相机能帮我完成心愿。虽然摄影不是白日梦的工具,但它会让你无法自拔。如果梦总是在城市里游荡,如果梦意味着回到自然,那么摄影就可以被视作为梦的教唆者。”

这是我时常有的感觉,也触碰到了我的思绪。

02
提名 NOMINATION

w17.jpg

提名理由:

6 年攀岩,4 年攀岩摄影,自从遇到了阳朔,刘闯便爱上了阳朔,爱上了攀岩,把家从北京搬到了阳朔。2019 年,一位在阳朔认识,在黎明一起攀爬过的岩友不幸离世,刘闯开始重新思考照片的意义。

攀岩照片不仅酷,而且很有纪念性,于是刘闯萌生了举办个人摄影展的想法。10 月,在广西阳朔县图书馆的公益悦读书吧,一场主题为“攀岩很酷”的个人摄影展顺利开幕。此后,他还会发起全国巡展,让更多的人了解、爱上攀岩。

他说:“照片是极好的记录媒介,让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过去,留下那些对未来而言极其珍贵的时刻。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拍摄目的:一个时间碎片的关注者,一个历史河流里的记录者。”

用镜头记录攀岩瞬间

摄影/刘闯

2019年10月11日上午10点,在广西阳朔县图书馆的公益悦读书吧,一场主题为“攀岩很酷”的个人摄影展召开。从筹划到开展,用了36天,选照片、打印、装裱、制作……这所有的工序都是由1个人来完成,直到开展前1个小时,他还在调整现场细节,这个人就是刘闯(大闯)。

w18.jpg

w19.jpg

▲地点:黎明 Cretaceous Area

人物:Ken Anderson

线路:The Firewall (5.13d)

Ken 只用了9次尝试就完成了黎明最难的传统攀线路之一:The Firewall(防火墙)。2019年8月4日,在加拿大Squamish 攀登时意外身亡。这是攀岩以来身边的第一位朋友在攀登时发生意外死亡,这给我很大的触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攀岩和摄影之路,在跟Ken相处的短暂时光里,他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对攀登的理解,对攀登热情的执着,更在于如何真实的记录攀登者。生命只有一次机会,而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就成就了他的人生,Ken给予的启发和影响,将伴随我的一生。感谢Ken。

“照片是极好的记录媒介,让我们能清晰的看到过去,留下那些对未来而言极其珍贵的时刻。这也是我所希望的拍摄目的:一个时间碎片的关注者,一个历史河流里的记录者”。
6年攀岩,4年攀岩摄影,对于刘闯来说,这些还不足以举办个人摄影展,他觉得自己的摄影作品数量不够,水平也还有提升的空间,直到8月份收到了 Ken Anderson 遇难的消息。
刘闯是3月份认识 Ken 的,Ken 和女友来阳朔攀岩,由于那段时间阳朔总是在下雨,所以他们就去了云南的黎明景区,那边有很多传统攀岩的线路,刘闯去帮他们拍摄。

w20.jpg

▲地点:阳朔,雷劈山

人物:Ola Przybysz

线路:红点饭,5.14c/d

Ola来自波兰,她在完成北京白河的所有运动攀线路以后,搬来阳朔居住,几年间,她先后完成了多条5.14级别的线路。2019年11月21日,她完成了阳朔雷劈山的经典线路,红点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此线路的女性攀岩者。

黎明村的 Cretaceous Area岩壁The Firewall线路难度有5.13+,Ken 尝试了九次便取得成功,也多次尝试“防火墙”(5.13D),很有希望下次来的时候完成,然而下次却成了永别。 8月4日,Ken 在加拿大的一次攀爬中掉落岩壁不幸离世。Ken 离世的消息对刘闯的冲击很大,他觉得需要做点什么。作为攀岩摄影师,他见证了很多岩友的精彩攀爬,Ken 的事故让他对照片的记录性有了新的认识,便想到了做一次摄影展。
对于很多岩友来说,攀岩占据了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这些难忘瞬间能够纪录下来的话,拥有一张很酷的攀岩照片,那一定是很美妙的事情。

w21.jpg

▲地点:黎明 Pillars area

人物: Gisely Ferraz

线路:The Clamdigger (5.11b)

2019年,Gi和Ken从加拿大来到阳朔攀岩,但是由于阳朔的阴雨天气,三天后他们就去了黎明,他们是一对在世界各地攀岩的情侣,情投意合,让人羡慕。后来我也去了黎明,跟他们一起攀岩了一些时间,给他们拍照。他们总是鼓励去尝试更难的线路,去挑战自己的勇气,也教会了我很多攀岩的技术。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在网上发起了众筹,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岩友的支持。一位朋友的母亲也转了钱——这位年轻朋友刚在巴基斯坦的一次攀登中遭遇雪崩而遇难,这件事对刘闯的冲击很大。在那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下,他觉得这个展必须要做出来。 为了纪念Ken,为了让更多人认识、了解攀岩这项运动,攀岩摄影展势在必行。为了更加灵活的调整和做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他甚至买了一台打印机,很多环节他都亲力亲为,10月11日,“攀岩很酷”个人摄影展顺利展开,反响不错,很多外地的朋友都邀请他去巡展。 11月份,刘闯和朋友又一次到了黎明进行拍摄,在拍摄中,刚好遇到周鹏在那边进行传统攀岩的课程培训,就多拍了一天。墙还在,攀登的人也还在,只是时光轮转,换了模样。

w22.jpg

▲地点:黎明 大洞

人物: Ken Anderson

线路:Another World (5.12+)

老君山黎明地区是中国传统攀岩的圣地,有着大量优质的红砂岩裂缝,近几年来越发的被全世界的攀岩者所知悉到访。“神鸟彩屏”这个黎明最为震撼的岩体,有着多条优质而将成为经典的高难度级别的线路。

w23.jpg

▲地点:咸宁,鸣水泉

人物:魏来

线路:野百合,5.14b

跟魏来相识于2015的岩邦传岩活动,那个时候我们一起在汕头开发野外的抱石线路,他是作为摄影师的身份参与其中的。魏来是一个跑酷教练,摄影师,攀岩者,在业余时间刻苦训练。一年前他跟我说想要完成“野百合”这条线路,2019年冬他如愿完成人生的第一条5.14级别的野外线路。

作为攀登者,刘闯也在这一年完成了自己的突破,9月20日,他完成了阳朔“闪电”线路的攀登,难度5.13D。这条线,他短断断续续尝试了2年。 红点一条线路的要求就是,整个先锋攀登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冲坠,也没有借助任何的器械进行休息就直接完整的到顶。

在完成红点前,他在这里爬了1个月,然而红点那天状态很不好,睡得晚,而且5点多就失眠了,攀爬的时候很困,爬了两三趟后就不想爬了。临走前尝试性的爬了“闪电”线路,过了3个难点都没有冲坠,他就来了信心,知道自己可以完成了,最终红点了闪电,完成了2年来的夙愿,进阶5.13D。

w24.jpg

▲地点:阳朔,白山

人物:张彧

线路:青岛啤酒,5.13a

老张在2019年他59岁的时候,完成“青岛啤酒”这条硬线路,他先后往返阳朔多次,只为了心中的目标。一个近六十岁的人,还在努力的去攻克更难的线路,这是攀岩的精神所在,这就是攀岩给予我们的礼物,它促使你克制,努力,向上。

“很多时候并不是身体不够强,而是大脑不够强。在状态很差的情况下,意外的完成那次红点,跟那段时间的积累关系很大”,刘闯如是回忆。 2012年,刘闯第一次正式接触攀岩。那一年,他还在北京做平面设计,在对生活有了质疑后,他辞掉工作,从北京骑行到拉萨。在这场骑行半个中国的旅行中,阳朔是其中一站,原计划在此逗留2天的他,跟着当地的攀岩俱乐部待了7天,每天都去攀爬,算是上瘾了。 回到北京后,时常想起在阳朔攀岩的日子,索性在2013年1月份搬到了阳朔,一直待到了现在。到阳朔后,他的一切生活都是围绕攀岩展开:攀岩保护、攀岩教练、组织攀岩活动。从义工到教练,从教练到合伙人,从小白到5.13D,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他对攀岩的热爱。

w25.jpg

▲地点:黎明 EI-Dorado

人物: Michael Dobie

线路: Quantum gravity,5.13a

2013年在阳朔认识Michael Dobie,那个时候我刚刚开始攀岩,还是个菜瓜,见到他就像见到大神级的人物。除了攀岩很厉害,他在黎明老君山开发了大量的传统攀线路,才是最触动我的地方,一个老外常年驻守在偏远的黎明,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发出中国传统攀岩的圣地,为世界所熟知。这几年他又致力于黎明地区的运动攀岩线路的开发。

2015年刘闯到了岩邦俱乐部后,为了给客人多拍一些岩壁上的照片,他开始频繁的拍照,拍着拍着就爱了,慢慢的开始给身边的岩友拍照,很多朋友的头像用的就是刘闯拍的照片。
攀岩加攀岩摄影,几乎构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因为常年生活在阳朔,他总是能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线路拍出好照片。自从开始拍照后,他对自己的攀岩要求更高了,会尝试着去体会攀岩者的感受以及心理活动,因为不同难度的线路攀登,岩友的状态是不同的,其中的付出、痛苦、喜悦都可以表现在照片中。
为了拍出理想的照片,经常需要在岩壁上挂2~3个小时,时间长了,整条腿都是痛麻痛麻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姿势来让自己感觉舒服点。

w26.jpg

▲地点:阳朔,雷劈山

人物:Christian Medina

线路:闪电,5.13d

Chris 来自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去年在雷劈山认识他,我的第一印象他是个小胖子,但看他攀岩的时候还是很不错的。在阳朔半年的时间里,他给户外公司工作,在工作之余就去攀岩,进步很快,完成了这条5.13d的线路。他是那种在有限的时间内靠科学的训练来觉得进步的人,他一直很乐观,对人很好。

在拍摄中,刘闯经常会通过镜头去看攀岩者,对于他来说,每个人在认真攀登时候的状态是最真实的,可以看到岩友们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坚定的攀登、思考、发力,每次进行拍摄的时候,他总会抓住那些最真实的瞬间。 刘闯每年在阳朔的时间超过9个月,阳朔的雨季,除了准备夏令营的工作外,便是去各地攀岩和拍摄,其中黎明便是他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每年都会去两三次。

w27.jpg

▲地点:阳朔,雷劈山

人物:淇淇

线路:跆拳道,5.13c

2018年冬天在白山认识淇淇,还在攀爬一些5.11、5.12级别的线路,2019年他在阳朔已经完成多条5.13级别的线路,最近正在尝试他的新目标:中国攀岩,5.14a。一个攀岩很用功用心的小伙子,也是近两年内常驻阳朔的攀岩者中进步最快的。

他见过各种各样的攀登者,有些只是周末过来攀登的岩友,也完成了5.14的难度,细问才知道该岩友在家的时候5点多就起床拉引体做训练了。对于很多岩友来说,一旦确立了目标,便会全力以赴,这也是攀岩的魅力之一。

在阳朔,刘闯找到了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那就是攀岩,以及和攀岩相关的一切,包括摄影、教学等。有次他脚踝骨裂,养了50多天,在不能攀岩的时候,他就去岩场看别人爬,和岩友们交流,觉得也是很开心的事情。



对于刘闯来说,能够一直攀岩,提高技术,能够坚持去拍摄,记录身边的攀登者,这便够了。

03
提名 NOMINATION
w28.jpg

提名理由:

杨苏铁,适马中国签约摄影师 , B+W 签约摄影师,500PX 风光摄影部落首领。近几年的冬季 , 苏铁持续深入全面探索北极地区不同的陌生区域风光 , 拍摄出大量令人惊叹的风光作品 , 更全面系统地记录了极地特有的夜空景观—极光。

他的作品多次被美国航空航天局收录 , 在全球各地的天文刊物刊载。2018、2019 连续两年被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评为年度天文摄影师 ,人们惊叹于他对极地的无畏探索 , 苏铁更愿意将其解释为 , 去未知领域拍摄是他的一种本能。

与你分享这个星球最美好的片段

摄影/杨苏铁

对于在九十年代长大的人来说,小时候的我对世界是陌生且好奇的。在那个物质贫瘠信息滞后的年代,我的好奇只能从奥秘、飞碟探索或者科幻世界这些杂志里得到满足。

成年后也从事过很多行业,自从接触了摄影,我便认定了人生的方向。

在现今信息爆炸的年代,户外摄影这样纯粹而神秘的事物不仅极大的满足了我那无穷的好奇心,也是我认知和记录这世界的方式。在我对极致风光的追寻中,总想去发现那些从未有人拍过的区域。在这冲动的促使下,我不断的负重前行,走的更远爬的更高,忍受严寒酷暑,直至云和山的彼端。

w29.jpg
▲《未知的天空》

2019年4月6日  挪威北极地区Mefjordbotn峡湾的山脊,我在露营彻夜等待极光的来临。突然天空出现不明光团,仿佛外星人降临一般。我幸运的拍下了全过程。

从一开始的川西传统贡嘎洛克亚丁线路,到自己独立探索四姑娘山区域的羊满台&八角棚海子;从中尼珠峰东&南坡的深入徒步到对瑞士意大利阿尔卑斯群山腹地风光的忘我追寻;直至最近3年深入北极腹地,为那些与众不同而人迹罕至的北极地区进行了系统性的拍摄。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经历是在俄罗斯北极的摩尔曼斯克。在我折腾进入北极森林以后,基地的信号站被夜晚的大风吹垮,这意味接下来与外界的彻底失联,没有任何物资的供给,也失去了出入的交通,我便决定一个人去寻找信号与外界恢复联系。

天亮后,我用无人机探查了周围的山形和森林确定了以前住过的另一家极光基地的位置和距离后便出发了。

w30.jpg
▲《极昼前夜》

2019年4月5日  在北极的四月,已接近极昼时间,夜里11点天也才刚黑。在挪威北极Fjordgard峡湾的群山之间,我们的小帐篷仿佛莹莹之火。天边夕阳的余晖还未散去,一道跨越群山的极光拱桥连接了整个天际。

我依靠着太阳的位置、周围山脉和森林的参照,在北极冻结的湖面上徒步了近3小时,才终于到达了那处基地。那时我还发了2017年第一条朋友圈,那天正好是1月1日,“北极新年的的第一次极光绽放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稍事休息,我便开始返回。这是一个巨大的森林湖泊无人区域,漫长的冬季极夜里,白天非常短暂,上午10点才朦朦亮,下午3点便天黑了。因为错误的预计了返回的速度,天很快黑了下来,原本作为参照物的山脉和森林再也看不清,我彻底失去了距离和方向感。

而此刻我还独自身处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北极无人的冰原上,四周寂静得听不到一丝风声,一切笼罩在浓稠的黑夜中,只剩下天边一点星光闪烁。那是一种极度安静而恐怖的状态,我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还要走多远,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才能寻找到那唯一的小木屋。

w31.jpg
▲《风暴将至》

2019年3月27日  这一晚原本云淡风轻,我们在Fjordgard峡湾之巅寻找到一处避风的角落。在我们帐篷搭建好不久,天空瞬间乌云密布,我走出帐篷拍摄下这张全景之后,便迎来了整晚的狂风呼啸。

在极致的孤独和未知的恐惧下,一种强烈的慌乱和自我怀疑开始在我心中蔓延,但这时我反而冷静了,我的大脑已经百分之百的调动起来。凭借无数次拍星的经验,我依靠着北斗七星和猎户座来辨别方向,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一直走,坚定的告诉自己肯定没错,曾经的自我怀疑也一扫而空。

时间流逝变得缓慢,哪怕几秒在这寒冷的黑暗都感觉异常漫长。我却突然开始享受这空前清醒的自我,直到我看到了远方的灯光和炊烟,又重回了人间。

这次遭遇对我是一场巨大的磨练。这让我变得更能掌控自己,也更加的坚定自己。我第一次如此真切的认知自己,真真正正理解自我,并以挖掘自我的内心为信仰。

w32.jpg

▲《远方》

2019年10月2日 带着对北方峡湾的怀念,我又一次的来到了SEGLA峡湾,在深秋的北极,积雪还未来临,地面各种蕨类植物苔藓类植物颜色丰富多彩,即便再过不久便被深深的积雪覆盖,但是来年他们又会有新的生命。在远方的远方,多少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我从未想过要去征服高山、完成壮举、功成名就。心中那份对大自然的敬畏让我不曾有过挑战她的想法。我的每次户外经历,都非常的简单而纯粹,我很好奇那里究竟有多美?

正如我的摄影观念,发现自然之美、记录自然之美、分享自然之美。我并不想挑战自然,而是让自己适应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才能拍摄到最极致的作品。这份感悟是多年户外摄影的经历带给我的最宝贵财富。

在历经了数次独立户外拍摄后,我逐渐的能认清自己的极限,体会到自己的感悟,这是场自我坚定的历练,也是我的前进的方向。

w33.jpg

▲《海岬灯塔》

2019年11月14日  在冰岛最东南边隐藏了一方天地,大部分的游客驾车而过,遗忘了这不起眼的小灯塔Hvalnes。殊不知在他背后却是如此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我们走向远方,为的是看到更多的风景,有时候却也需要换换角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这几年的冬季我都是在北极地区度过,这里贫瘠而荒凉,对比其他地区这里的动植物更是脆弱稀有而宝贵。但是这儿却有最漫长的白昼和极夜。我除了拍摄北极的地貌风光,更记录了极地特有的夜空景观——极光。

我们对每天的日出日落习以为常,却对绚丽多彩的极光惊叹不已。其实这两种“光”都来自我们的恒星太阳。拍摄了几万张的极光后,没想到最让我难忘的并不是这个太阳赠与地球的礼物,而是我们人类自己创造的奇观。

我们今年去挪威是为了在朗伊尔城举行婚礼,可能是我们把这重要的一天选择在北极,所以它也馈赠了我们这份大礼。我们初到塞尼亚岛时遇上了风暴,从齐膝深的雪坡爬上山顶后连帐篷都被狂风吹下了悬崖。

w34.jpg

▲《须臾世界》

2019年1月8日 冰岛南部的赛里雅兰瀑布,寒冷的天气让瀑布外面地面都完全冻结。我走进了瀑布内部,发现了这一方小天地。极光在洞外舞动,须臾世界之内,仿佛蕴含了整个宇宙。

冒着危险到悬崖下捡回帐篷后我们并没有退缩,在这里耗了两周终于等来了雨过天晴。没想到跟风暴死磕的不止我们,还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风暴过后我们选择了最好的一夜再次攀上山峰露营,而NASA也就在当晚发射了火箭。

在山顶悬崖边目睹天空中蓦地出现四个绿色圆球,看着它们逐渐变蓝色,最后飘散在空中。突然在同一个地方又重复出现了一模一样的四个圆球,再现了这一奇景。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是惊喜、困惑,又恐惧的。

w35.jpg

▲《极光女神的婚礼》

2019年11月30日   冰岛北部内陆的婚纱瀑布因瀑布的形态仿佛圣洁的婚纱裙摆而得名。在冬季经历无数风雪后,那里已经无法驱车到达。在经历弃车徒步的几小时后,我幸运的目睹了一场极光女神的婚礼。

后来得知,我们看见的这一幕是NASA进行的“AZURE”极光实验。这时我感到自己不仅是一名记录着,也是参与者,亲眼见证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和奋斗。

俄国和苏联科学家,现代航天学和火箭理论的奠基人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蓝,但没有人能够永远留在摇蓝里。”当百万年前第一个人类仰望星空时,地心引力便注定束缚不了人类探索的欲望和野心。

我高兴于这幅照片被大家广泛传播并刊登在各种天文、地理、摄影杂志上,更荣信于它被NASA作为新闻封面用图所收藏。而当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儿子从国内最权威的少儿科普期刊《我们爱科学》中看到了关于这张照片的整个故事,那一刻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摄影师的使命感。

w36.jpg

▲《A New day》

2019年4月6日  即便每一步都是深至膝盖的积雪,我仍然坚持负重爬行5小时,登上了挪威北极SENJA群岛的最高峰Grytetippen,即便海拔只有900多米,但是因为从海中一跃而起,仍然傲视周围群峰。在这里,我目睹了一场华丽的日出,金色的阳光仿佛唤醒了整个世界。

w37.jpg

▲《峡湾王国》

2019年4月7日  这里是塞尼亚众多峡湾雪山中最为有名的一处,因挪威女王曾经来到这里而又得名“女王线”。但是冬季的这里却又非常神秘,厚厚的积雪阻断了旅行者们的的脚步,却阻止不了我。在漫长的雪中缓行之后,我登上了山巅,用无人机拍下了这壮观的峡湾王国。

我十分荣幸我的许多照片被收录进科普书刊中,因为我不单想记录自然的美景,分享内心的喜爱,更想把对自然的喜爱、对世界的探索的精神像种子那样播撒在大家特别是下一代的心中让其生根发芽。

就像我小时候从那些并不精美也不严谨的杂志中体会到的乐趣一样。不论是作为摄影师还是普通人,我们都永远是充满好奇、无所畏惧并一往无前的人类。

w38.jpg

▲《漫长的一年》

2019年3月14日  斯瓦尔群岛是地球最北的岛屿,而这里唯一的城市Longyearbyen即是地球最北的城市,正如名字Longyear,最长的黑夜和白天让一年变得无比漫长。我热爱北极,所以在这里地球最北的教堂举办了自己的婚礼。在极夜和极昼的过度期间,时常有如此迷人的光线,即便是在位置如此偏远气候如此恶劣的极限之地,人类的生活同样如常,让人目不暇接。

感谢户外,能让我拍到更多。

感谢摄影,能让我走的更远。

这个星球最美好的片段,我想与你分享。

2019最佳户外摄影师评委组

w39.jpg

相关链接

据说,这个奖项记录了中国户外的历史第十四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评选正式启动专家评审团: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提名名单:在这份名单里,读懂2019年的中国户外最佳户外团队:在成都遥望雪山、古老毛皮滑雪队
年度突破:自由潜、南极跑北极、抱石V14
最佳户外出版物:人类探险史、珠穆朗玛、奇记,奇迹最佳探险:贯穿大横断、穿越北极圈、秘境巡护员最佳背包客:环球自驾,花甲骑行,自由公路
年度越野跑人物:申加升、向付召用光影记录极限瞬间,2019最佳户外影片

w40.jpg

w41.jpg

w42.jpg

w43.jpg

w4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