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以相机为笔,用光影作画 | 国家地理2023叙事摄影培训营

[复制链接]
国家地理中文网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1-8 21:07:57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球是一个奇迹摄影|中国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在四川兴文的僰王山上,2023年的国家地理“叙事摄影培训班”正在进行中。| 摄影:孙晓东

“纪实摄影,就是觉察到已经在你身边的所有事物的存在。”

w3.jpg

2023年10月23日,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为期5天的“叙事摄影培训班”成立。讲起培训班的缘起,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郝克明(James Harkness)说:“林草局的人提出来,大家好像以为中国只有大熊猫,或者只是那么一两个旗舰物种,不太知道中国真正的生物多元化。而我们认为,国家地理的优点就在于讲故事。”

于是一拍即合,培训营开启。这次的培训是继去年的四川天全喇叭河“慢叙事培训班”,由国家地理学会(美国)北京代表处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合办的第二次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的主题是叙事摄影,由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翰·斯坦梅耶(John Stanmeyer),生态摄影师孙晓东、黄剑担任指导老师。与去年相似,这次培训班的17位学员也大都是国内各地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郝克明把讲故事比作做菜,基层的林草人其实拥有丰富的原材料。“有的时候你离一个东西很近的时候,你最有机会讲一个比较丰富的故事,一个上海或北京来的专家很难深入地了解很多背景。”这次摄影营的地点定在四川省宜宾市的兴文县。郝克明说,“兴文县准备了非常好的厨房,很好的材料和香料,3位老师,教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怎么用工具做最好吃的菜,怎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 兴文并不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地,但导师孙晓东在这里既看到了传统,又看到了变化,“这是一个很鲜活的地方。如果我自己有业余时间,兴文可能是一个我愿意花点时间待一段的地方。”
考虑到没有叙事摄影经验的学员们要在短暂的5天时间完成一组图片故事,导师孙晓东和黄剑提前2天赶到兴文,先为学员们踩点,对备选的几个选题点进行了一番预调研,考虑到故事的丰富性、文化多样性、真实性、可实施性等方面,最终将选题定为芦笙、方竹、菌菇、苗绣、油茶、百年老屋6个选题。参与的17个学员通过抽签确定了自己的选题并分为6组。

“摄影是我想带你们一起开始的舞蹈,去表达你们所有人内心都有的奇迹。你们接下来要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如果故事在3天之后发生改变,不要感到惊讶。它总是发生,你之前预想的故事也许没有你原本想象得那么有趣,那是魔力发生的时候,当你对一件事情一无所知的时候,你反而会变得非常好奇。”约翰·斯坦梅耶在培训时和学员们说,“我们所有人都会发生一些事情,一些糟糕的事情,我们还是长大了。你还记得你小时候钻到桌子底下、毯子地下的时候吗?那是你的整个世界。它还在那里!我希望你们回到孩子的时候,所有的奇迹都在你们身边发生!”

w4.jpg

摄影:孙晓东
在四川省林草局和兴文县工作人员的悉心安排下,历时5天的摄影叙事之旅在忙碌但有条不紊的节奏中展开。每天早晨,6个小组从僰王山出发,驱车前往拍摄现场。在出发前的课堂上,约翰提醒学员们:“不要删除任何照片!我希望看到你们本来就应该出现的错误,那些可能并不是错误,而是通往一些不寻常事物的神秘通道。”他找出自己在过去拍到一张完美的照片前后的所有废弃照片,毫不掩饰地拿给学员们看,和他们分享自己是如何用镜头捕捉到那个对的瞬间的。“我把我的脏衣服都拿出来给你们看了!”在摄影的现场,最重要的是感受当下所处的人与环境,而对于单一照片的执着很可能会影响拍摄者对于周围的感知。一张完美的照片所捕捉到的瞬间,可能是摄影师对于现场的感知,与考虑镜头排布中的各元素所叠加的结果。“它意味着感受空间、感受宇宙、感受人、感受所有的维度、灯光和其他一切。”约翰说。
在林业部门工作,很多学员以前更多的实践是拍摄自然风景与动植物,对人文摄影的尝试较少。“对于画面的把控,以前我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主要拍摄的对象上面,对于周围环境的把握是不够的。”来自乐山马边大风顶保护区的学员黄耀华说,“培训之后发现,人的注意力其实是可以兼顾这两个方面的。”
习惯野外拍摄的学员通常会大量使用长焦镜头,并不会非常关注镜头里的空间结构,黄耀华之前摄影时,“除了拍水面上、或人工建筑上的野生动植物,其他情况一般不考虑线条。就算稍微有一点点斜,也看不出来。”和野外拍摄不同,这次拍摄的选题有很多内容需要在室内完成,对于空间的理解更为复杂,你需要时刻考虑空间中的线条。约翰时常提醒学员:深呼吸,感受你身处的空间。“风光摄影——如果你想拍得出神入化——你需要与大地交流,你需要感受大地和宇宙的能量。风景就在那里,它在跟你说话,你必须以某种方式攀登。而关于人的故事,必须与人互动,必须了解他们,询问他们的名字,为一切事物赋予人性。”在培训的前4天,约翰每晚都带着学员一张一张地过照片。他用Lightroom里的星级功能逐次挑选图片、带着学员们一起讨论照片的构图、拍摄过程中对于现场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推进选题可以如何展开。这被约翰戏称为“疗愈时间”。
w5.jpg

摄影:孙晓东他试图鼓励学员们对他们所身处的环境里的一切感到好奇。菌菇组的故事是关于兴文人林礼将当地的野生菌皇簇菇优化,转化为人工环境下培育的故事。学员们的照片里出现了菌菇工厂工作的一群劳作的女人,约翰不断提醒他们:去拍这些女人们的手,它告诉了你那里工作的细节!苗绣组的一位学员拍到了苗族的杨奶奶为自己准备的棺材,“她懂得生命的短暂!”约翰从这幅照片中看到了一位老人所理解的生死之间的奥秘。
w6.jpg

摄影:李阜东
每天,几位导师跟着不同小组一起外出拍摄,并给出建议。

一开始,因为拍摄对象和组织者不了解拍摄的要求,在镜头面前,一些人为了“配合拍摄”而专门地精心打扮,反而使故事远离了原本的真实情境。当苗绣组来到一家制作苗绣的夫妇的店里时,他们开始热心地为学员们表演。约翰站在一旁,看着学员们痴迷于抓拍这个场景。他注意到了拍摄现场中的不真实,但他并没有马上干预,而是让学生们继续这样拍了一个小时。一小时后,他让学员们放下相机,不要去想要拍什么,重新从门口走进房间,观察周围的环境。

w7.jpg

摄影:马晓龙
“我让他们尽情地用头撞墙,再帮他们挤出他们脸上的痘痘。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痘痘原本并不存在。”当被拍摄者面对镜头,习惯性地开始展演时,追求“漂亮”的画面(意味着摆拍)牺牲的可能是摄影的真实性,和被拍摄者可能建立的更真实的关系。“当苗绣店的夫妇开始跳舞时,他们并不是真正在跳舞。在学员们到达那里之前,他们可能正在闲聊。”

在当天过照片的时候,约翰分享给学员们一个小窍门:“一旦当拍摄对象开始自拍,放下你的相机,去观察空间里的其他事物。记住你为什么要在那里!”他不断提醒他们:你们需要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中发现故事。

“如果你让他们表演,他们就会以为这是所有你想要的。你会污染整个环境。”与拍到一张漂亮的画面相比,观察空间、和拍摄对象与环境建立真实的连接要重要得多。

当百年老屋组的学员门来到现场拍摄时,一开始,他们认为拍摄现场过于杂乱而无法着手。跟组的导师孙晓东很快感到警惕。“他们说的‘脏乱差’是我听到了一个非常引起我警觉的词,”这意味着一种预设,拍摄者预设拍摄的环境一定要是干净、漂亮的,“他们可能习惯的摄影是那种技术上要很高端,一定要弄出某种漂亮的、华丽的东西。”

预设会屏蔽拍摄者对于环境更为真实的感知。孙晓东捕捉到了百年老屋中的美,它像极了上海租界里那些老房子,但更为珍贵的是,它仍然在其原生的文化环境里被继续使用。“我觉得这是影像叙事里一个特别重要的点。这东西不是被预设的,不是被主题是限定的,而是你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人,站在鲜活的、没有断掉的传承面前的一些震撼或感动,或者是一些好奇。我觉得这个是相通的。”

他的方法是带着两位学员放下相机,到附近爬了一个小时的山,再回到老屋里重新观察。头脑放空的学员们,关注的视角开始转变。

百年老屋组的学员作品。| 摄影:牟一平
这些指导给了学员们信心。老屋组的牟一平对培训的内容有所感触:“通过镜头去观察别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以前我们觉得人多、觉得有些看似很脏很乱的地方也不会去拍,现在都可以去拍了。”
拍摄的现场通常是不可控的,好的瞬间可遇而不可求。摄影师要做的,是打开自己去感受,用镜头在杂乱的空间里建立秩序,而不是满足于外部环境中建立一种单一的、人为的、虚假的秩序。在芦笙组,当其他几位成员都聚焦于故事主人公、芦笙制作者杨培时,学员刘怡退后了一步,开始观察整个场景。

w8.jpg

摄影:刘怡

在多次拍摄与调试后,她在看似杂乱的环境里拍下了这张照片。一些学员惊呼:像是电影海报!

在对的瞬间,熟练地运用相机捕捉到细节才是真正考验摄影师功力的地方。摄影如同一场现实中的戏剧,面对一个复杂的场景,摄影师要预先调整相机构图与取景框中的各元素,等待合适的时机,镜头中的“演员”各自登场,才有可能实现。“有的时候能等到,有的时候不能,你必须接受这一点,”约翰说。
在学员马晓龙看来,约翰对Lightroom的使用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软件在他手里如同弹钢琴。在他的打磨下,照片里的光影被重新排布,图片中的故事被突出。重要的不是把拍摄对象置于画面中央、追求画面简洁,而是使它置于合适的空间。

w9.jpg

芦笙组的学员作品,当拍摄对象被置于合适的位置,仍然能够讲出丰富的故事。| 摄影:李诚
在和另一位导师黄剑的交流中,约翰说道:“空间是看不见的,但是你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感受到空间,你就会‘看见’原来的‘看不见’。如果你只关注一个点,一个事物,它就被割裂了。当我们打开空间的多维性,我们就会了解这一切,汽车,天空,它是如何填充或存在于空间中的。我希望与这些不是职业摄影师的摄影师分享的就是去欣赏一切,而不仅仅关注一个点。那样我们才能打破事物本身的局限性。如果你(从一个点扩展到周围)就会有这种黑灰色,金属,混凝土,这棵树,黄帽人,汽车,也许是鸟在飞,一切都会变得神奇。但如果我们只去关注某一个物体本身,我们就看不到周围所有的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有时候我们当然也可以只关注一个事物,为什么不能呢?但它仍然只是我们周围一直存在的不可思议的一部分。它打开的不仅仅是摄影。摄影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开启了生活。”

而另一些时候,学员们遇到的问题是拍摄的空间过小,使得视觉的故事难以展开。从一家苗绣店切入的苗绣组和从一家芦笙制作工坊切入的芦笙组都遇到了这个问题。但令人惊喜的是,这两个组都为故事找到了非常精彩的后续:苗绣组的成员被邀请参加一场当地苗族姑娘的婚礼,芦笙组的成员被邀请参加一场苗寨里的祭祀仪式。(令人惊讶的彩蛋是,苗绣组拍摄的婚礼男主角,竟然出现在芦笙组的故事里!)

w10.jpg

摄影:李阜东

w11.jpg

故事的成型,放在整个培训的最后阶段。在约翰看来,故事在拍摄中逐渐浮现,过多的预设会毁掉对于故事的感受和讲述。“你只是在最后才把所有这些拼在一起,因为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如果一切都提前准备好,就会完全错误地理解一个精彩的故事是如何被讲述的。”

约翰的指导,让学员们看到了一种视野。他提醒大家,在拍摄时不要使用任何预设的相机模式,“因为当你使用任何模式时,你就让手机或是相机的公司为你决定了你所看到的图景是什么样,而放弃了自己去决定那个影像可以是什么样的权利!”

为了摄影效果所强调的技巧也可能是陷阱,刘怡对此有所感悟,“你理解了这个技巧背后的更深层次的逻辑之后,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创造很多这样的技巧。而每次在不同的场景里,我想要达到某个效果的时候,我可以通过很多的方法去办到。”而一个深谙技巧的摄影师的视野,可以让初学者看到对于摄影来说什么是真问题,什么只是工具的问题,什么功夫不能省,什么错不怕犯。

“任何故事都不是食谱。你在创造一道你从未创造过的全新菜肴。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道全新的菜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烹饪风格,不管是蘑菇汤、豆腐、辣子鸡,或是其他。”约翰说。

好的故事,从来不只是关于方法。只有当讲述者放下预设,抱持未知的心态让自己置身其中,故事的魅力才真正开始展现。“如果只讨论方法,我觉得这很无聊。我必须带你们进行一次内心的旅行,去看到你们内心通常不会关注的东西。”约翰说道,“只有当置身于故事的剧场中,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亲眼目睹、亲身感受,他才能真正理解故事。你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你要进入另一个维度的叙事——这种方式能将读者和观众带入更深的层次以理解世界——‘不知道’具有巨大的力量,当你置身于那里时,你才能知道叙事如何发生。”
在培训最后的展示环节上,几位镜头中的主角都被请到现场,他们坐在第一排,听学员们讲述与他们自己有关的故事。约翰感动于人们的包容,“在这5天里,这几个当地人接纳了几个陌生人进入他们的生活,拍摄他们在那里所做的每一件可以想象的事情。”
w12.jpg

摄影:孙晓东在最终完成的6个图片故事里,芦笙组从一种当地苗族的民间乐器芦笙出发,讲述了芦笙所串连的苗族人与他们的传统、祖先之间的联系;苗绣组讲述了苗绣手工艺在不同代际之间的传承与更新,故事中的婚礼如此生动地呈现了它所依托的文化土壤;菌菇组展现了皇簇菇,作为一种本地的野生菌菇转化为人工食用菌菇的生产工艺;百年老屋组记录了僰王山上延续着传统生活的一家人的日常点滴、祖传厨艺;油茶组讲述了一片油茶园所串连起的一个村子的生计改善,环境变迁;方竹组从一片本地竹林所带动的产业,讲述了与之伴随的当地人生活的改变。
约翰对学员们完成的作品感到惊讶,“每一个故事都如此令人惊叹和多元,看看这17个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专业的摄影或是新闻背景,他们大多数人的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写报告,但他们创作了6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我希望他们能够受到启发,至少在视觉表达上,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拍摄和讲述故事。作为讲故事的人,他们这样做可以打开其他人的思路,拓展他们在林业部门为大自然、为环境所做的重要工作。”

郝克明希望,参与的学员会形成一个社群,彼此分享信息,互相支持。“一些学员虽然现在是新手,但或许随着他们能力的提高,作品不断成熟,也许有一天,他们可以成为国家地理的‘探索者’(explorer)。”
在约翰看来,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能够把收获到的能量延续下去,用讲故事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好。“我只是一根木头,我在把火焰传给你们。”
w13.jpg
“叙事摄影培训班”的学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摄影:黄剑

w14.jpg

本次培训班的指导老师,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翰·斯坦梅耶(John Stanmeyer)。| 摄影:黄剑



撰文:王婷儿

版式设计:海螺

w15.jpg


点点????,谢谢关注。
伸出小手

w16.jpg

点赞和“在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