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 大绿溪 因向往山野间那一抹绿 让我对山有不一样的喜欢 当我们步入山野的环
云南省 2023-06-29

寻找中国“第一王朝”

[复制链接]
星球研究所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1-2 15:47:2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距今4000年前的一天

神话传说中的英雄大禹

路过家门却无暇进入

催促着他的脚步的

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

(出自《史记·夏本纪》,尧舜时期,黄河流域饱受洪水侵扰)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请横屏观看,汹涌的黄河,摄影师@滕洪亮)



历经长达十余年的治理后

水患终于平息

但大禹没有意识到的是

他的家族将开启一个怎样的王朝

又将怎样改变中国的命运

(大禹雕像,摄影师@柒哥)



w3.jpg

要了解神话迷雾后的真相

我们需要先将时光倒回至

距今5000多年前

01

文明的“诅咒”

- 都邑初兴 -

50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

众多古国兴起,如繁星点点

虽是小国寡民

却也各自为政,欣欣向荣

但好景不长

仿佛受到了“诅咒”一般

这些古国无一例外地走向衰落

有人说,它们毁灭于自然灾害

有人说,它们覆灭于内部动乱

有人说,它们湮灭于外敌入侵

真正的原因已无从知晓

伴随着古国的衰落

各地的文明进程也纷纷陷入低潮

(图为良渚神徽,在良渚古国衰落后,原本繁荣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发展一度陷入停滞,摄影师@陆虎)



w4.jpg

兴起,繁荣,衰落

就在这样的轮回持续上演之时

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

向着中原袭来

这会是大禹曾治理过的那场洪水吗?

真实的答案已无从知晓

但洪水退去后

洛阳盆地的冲积平原却变得更加肥沃

(请横屏观看,有学者推测,距今四千年左右,洛阳盆地伊洛河区域曾出现过特大洪水,促使河流决口和改道,从而扩大了冲积平原,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w5.jpg

距今3800年左右

来自今河南嵩山地区的一支族群

看上了这块土地

并在古伊洛河北岸的高地上

建立了一座面积超300万㎡的大型都邑

也是当时整个东亚大陆

最发达的城市

都邑的名字我们无从知晓

想必也会和后世的长安、洛阳一样耀眼

今天,我们只能根据考古发掘地所在的村落

将其称之为

二里头

二里头都邑在建立之初就有明确的规划

数条纵横相交的大道

将整座城市切割成至少9个部分

构成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

(由于曾受到河流侵蚀,二里头遗址的实际面积可能达到400万㎡,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6.jpg

道路网的最中心

是总面积约11万㎡的宫殿区

里面有两组大型宫殿建筑群

构成了迄今为止

中国最早沿中轴线规划的

大型宫室建筑群

其方正规整、择中立宫的规划理念

让它成为了

后世3000多年的宫城鼻祖

(请向左滑动,二里头宫城制度与后世的中国古代宫城一脉相承,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7.jpg

w8.jpg

难道,这是大禹家族的宫殿?难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在许多学者眼中答案都是“最有可能”
以如今的标准来看
这些宫殿或许“其貌不扬”

但在当时,它们所耗费的工程量却不容小觑

仅1号宫殿用到的夯土量

就达2万m³以上

这意味着每天安排1000人

也需要200天才能完成

而完成宫殿区所有的建筑工程

所需劳动日可达数十万乃至百万

(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俯瞰,与庞大的遗址相比,人显得格外渺小,摄影师@李文博)



w9.jpg

毫无疑问

若想建造如此规模的都邑

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口

据估算

二里头都邑当时的居住人口

可达20000余人

是同时期普通聚落人口的20倍

这么多人从何而来?

二里头人骨的分析结果表明

其中有不少人是从外地迁移过来

二里头可谓是

中国最早的大规模移民城市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摄影师@焦潇翔)



w10.jpg

种种迹象表明

二里头绝非小国寡民

也绝非前“昙花一现”的古国

“最有可能”的中国第一王朝

一定有着特殊之处

02

破除诅咒

- 农业与青铜 -

也许命运的轮盘

自二里头先民踏上这片土地的那刻起

就已悄然转动

地处中原腹地的洛阳盆地

其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

四面环山作为天然屏障

黄河支流纵横其间

(请横屏观看,洛阳风光,摄影师@焦潇翔)



w11.jpg

与华北地区传统的旱作农业不同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错

让这片平原既能种植粟、黍一类的旱地作物

也能播种像水稻这样的水田作物

(出自《史记·夏本纪》,在治水期间,大禹曾让他的助手益为民众分发水稻,用来种植在潮湿低洼的地区)


(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多元的粮食结构

让二里头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

旱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毁灭性打击”

(二里头农作物“五谷齐备”,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w12.jpg

当然,除了天灾,还有人祸

若想破除诅咒
仅靠农业的支撑仍然不够此时的二里头人还需要一项“高新技术”的助力
这便是

青铜铸造

(出自《史记·孝武本纪》,意为大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鼎)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



传说夏人已有发达的青铜技术

能将铜铸成鼎

而二里头人正是中华大地上同时代

最强的青铜铸造者

(二里头乳钉纹青铜爵,造型极富美感,被誉为“中华第一爵”,摄影师@李文博)



w13.jpg

早在二里头之前

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些聚落

就已经开始尝试铸造铜器

但铸造方法十分原始

只能做出简单的器形

(甘肃马家窑文化青铜刀制作过程示意,制图@罗梓涵&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14.jpg

也许是文化的交融碰撞出了火花

在二里头

这个四方文化汇聚的中心之地

一场“技术革命”

悄然开始

铸造技术变得更加复杂

工匠们用泥土捏制出独特的器型

放入窑中烧制成模型

(块范法制模示意,制图@罗梓涵&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15.jpg

随后,将泥料覆盖于陶模表面

等待凝固后成为外范

(块范法制范示意,制图@罗梓涵&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16.jpg

同时,在陶模的内部填充泥土

等待硬化后成为内范

(块范法制芯示意,制图@罗梓涵&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17.jpg

最后,内外范组合

将铜液倒入两者间的空腔之中

待冷却后打碎内外范

一件复杂的青铜器

由此诞生

(块范法浇铸成型示意,制图@罗梓涵&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18.jpg

复合范技术的发明

让复杂的器型得以制造

铜液中金属配比的优化

更是让器壁变得薄而均匀

(二里头时期的工匠们已能有意识地改变铜液中的金属成分,铅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合金的流动性,有利于铸造薄壁青铜器,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19.jpg

此时的二里头

拥有中国最大的青铜生产基地

遥遥领先的铸铜技术

将为二里头开辟出一条

“征服之路”

作为奢侈品

稀有且昂贵的青铜

是彰显身份与等级的不二象征

因此,将稀有的青铜打造成

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礼仪用器

更能彰显“王权神授”的合法性

从而进一步规范等级秩序

达成了对底层民众和周边聚落的

精神征服

(二里头形成了一套以青铜器为中心的礼器群,摄影师@苏李欢&吴其平&范沛卓,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20.jpg

作为兵器

坚硬又稳定的青铜

对普通的木石兵器有着压倒性优势

有了武力的保障

国家的军事力量得以大大加强

由此得以对底层民众和周边聚落进行

物理征服

(二里头青铜兵器,摄影师@秦南&范沛卓,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21.jpg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多元的农业结构

增强了二里头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力

而青铜生产技术的进步

则大大稳定了二里头内外的局势

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

也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

几乎遍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

而它的文化辐射范围则要更广

北达燕山以北

南至东南沿海

东及鲁豫交界

西到甘青高原

(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有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w22.jpg

可以说

此时的二里头

不论是社会发展程度

还是文化影响力

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古国文明

它突破了石器时代的桎梏

叩开了青铜时代的大门

它结束了以往小国林立的局面

创立了一个拥有广袤国土、强大王权的国家

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

也即最有可能的“中国第一王朝”

二里头

成为了此时中华大地上最闪耀的存在

如同皓月当空

让群星与之相比骤然黯淡

这便是考古学家口中的中华文明

由“漫天星斗”向“月明星稀”的转变

(二里头文化成为了东亚大陆上最早的“核心文化”,奠定了中原早期王朝的基础,摄影师@柳叶氘)



w23.jpg

而在二里头遗址

这个中国最早的“青铜王都”

又有着何等恢弘的王都生活?

不妨让我们想象一下

03

王都掠影

- 一名二里头贵族的一天 -

清晨,朝阳初升

雾气还未从河畔褪去

一名贵族便神色匆匆地离开了家门

今早有一场重要的活动需要参加

为此一刻也不能耽搁

也许是时辰尚早

宽阔的都城大道上还没有多少人影

不过再过些时候

这里便会变得热闹起来

(二里头都邑的道路宽度在10-20m左右,相当于今天的双向四车道,摄影师@丁俊豪)



w24.jpg

道路网的中心便是这次的目的地

这里是城市的最中央

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宫城

贵族朝着宫城的东北角快步走去

那里有一个十分巨大的土坑

以前是用来夯筑宫殿的取土点

如今成为了祭祀坑

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达官显贵们恭敬地等候在祭坛旁

不久,祭坛中心的篝火被点燃

两旁挂有铜铃的旌旗随风飘扬

旗面上的游龙呼之欲出

(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由两千多片厚度不足1mm的绿松石片镶嵌而成,有可能装饰于早期的旌旗之上,摄影师@秦南)



w25.jpg

龙旂(qí)阳阳,和铃央央

钟磬齐鸣,鼓乐同奏

仪式正式开始

王缓缓走来

侍从们紧跟其后

手捧着盛放有美酒佳肴的青铜礼器

将它们依次摆放于祭坛之上

几只幼猪被现场宰杀

成为了献给神明的祭品

(二里头祭祀坑内发现有排列整齐的幼猪骸骨,应是祭祀用牲,摄影师@范沛卓)



w26.jpg

王高高举起手中的玉璋

祈求神明和祖先的护佑

并向他们询问来年的国运

(纯洁的玉器,或许能够与神灵沟通,摄影师@柳叶氘&朱智勇&苏李欢&秦南,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27.jpg

在舞乐与祷告声中

祭司将一截兽骨放在火上灼烧

骨头被烧出了斑驳点点的焦痕

占卜的答案

就藏在这些痕迹之中

(二里头卜骨,摄影师@刘鹏,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28.jpg

祭祀仪式复杂而又漫长

好在占卜结果令人欣喜

王向众人高声宣布

在神明的护佑之下

这个国家定会日益兴盛

祭台下的众人纷纷跪拜在地

齐声高呼王的英明

祭祀结束后

贵族随即前往铸铜作坊进行日常视察

作坊在城南的沿河高地之上

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核心技术产业

这里受到国家严密的管控

四周被高墙围起

仅有少数权贵和相关从业者才能进入

整个国家能够铸造青铜礼器的地方

仅此一处

(二里头铸铜作坊遗址航拍,作坊面积约1.5-2万㎡,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摄影师@丁俊豪)



w29.jpg

贵族刚进入室内

裹挟着金属撞击声的热浪便扑面而来

作坊里一片忙碌的景象

从远方运来的铜料

在这里被工匠们熔化

铸成光彩照人的国之重器

(二里头并未发现矿石冶炼和开采痕迹,其铜料可能来自山西甚至湖北一带的铜矿,图中部分商周时期的路线,可能早在二里头时代就已开启,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w30.jpg

同样受到王室的直接控制的

还有紧邻着宫殿区的绿松石加工作坊

绿松石在这里被切割打磨

镶嵌在玉器、铜器与漆器之上

(二里头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摄影师@梦物如颜)



w31.jpg

从作坊区出来后天色已晚

忙碌了一整天的贵族

此时只想早点回到家中

与宾客们把酒言欢

随着夜幕降临

晚宴也终于拉开帷幕

舞台之上

乐师们奏响乐器

舞者们翩翩起舞

石磬空灵、铃音清脆

漆鼓沉稳、陶埙悠扬

(二里头文化乐器,摄影师@秦南&柳叶氘,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32.jpg

舞台之下

贵族与宾客们席地而坐

仆从们依次为他们端来各类美食佳肴

谷物蔬果、鲜美烤肉

均被盛放在制作精美的陶器之中

(二里头文化陶质食器,摄影师@范沛卓&秦南,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33.jpg

伴着钟磬舞乐

众人畅饮着用稻米和小麦酿成的美酒

高声谈论着彼此最近的见闻

不知不觉间宴会已到尾声

(二里头文化陶质酒器,摄影师@秦南&范沛卓&梦物如颜&苏李欢,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34.jpg

但在酒醉人散后

贵族并未有酒足饭饱的满足之感

让他感到忧虑的

是他在宴会上听到的一条传闻

据说离国家东北不远处的部族

势力正在不断壮大

他的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等待着这个国家的

会是怎样的未来呢?

04

王都沦陷

- 二里头的覆灭 -

与史书中的夏朝一样

而二里头人也遇到了同样的敌人



这个来自东边虎视眈眈的部族

最终与二里头爆发了战争

虽然其中过程无从知晓

但结果却很明显

二里头失败了

它的都邑被占领

随之而来的

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

入侵者们无视了原本的城市规划

他们将房屋与垃圾坑肆意建在

道路上、城墙边、宫城内

(图为二里头宫殿遗址,二里头文化末期,宫殿中心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摄影师@李文博)



w35.jpg

昔日的繁华都邑已然面目全非

但城南的铸铜作坊

却未曾被破坏

对于商人而言

只要控制了这里

便控制了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技术

这里的作坊将被继续使用

直到他们能够真正掌握铸铜技术

(二里头青铜爵,摄影师@秦南)



w36.jpg

虽然占领了二里头

但商人并没有打算

把这里当成他们的都城

与之相反

他们在距二里头东边的不远处

相继建立了两座大型都邑

如今它们被称为

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

(郑州商城遗址,摄影师@焦潇翔)



w37.jpg

在苟延残喘了数十年后

随着铸铜技术的转移与新城的建成

失去了利用价值的二里头都邑被彻底遗弃

二里头最后的繁华

最终被掩埋在了

层层黄土之下

(埋藏在泥土之下的绿松石碎片,摄影师@李文博)



w38.jpg

兴起,繁荣,衰落

这又是一个轮回吗?

对于二里头而言

这并不是轮回

与之前衰落的古国相比

它的文明并没有断档

商人虽征服了二里头

却也完整地接受了它的遗产

以青铜器为核心的礼仪制度

被商周完美地继承和延续

乃至成为了后世中原礼乐文明的基础

(青铜礼器演变,摄影师@梦物如颜&柳叶氘&范沛卓&秦南&冯思绪&金风&吴其平&李琼&包浩霖,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39.jpg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

这却是一个新的轮回

二里头虽然消逝了

但以它为先导的中原王朝

才刚刚迈上历史舞台

(请横屏观看,在随后长达200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建都于洛阳,制图@郑艺/星球研究所)



w40.jpg

至此

文明流转,王朝更迭

中华文明迈入了新的阶段

(洛阳双塔,摄影师@王煜文)



w41.jpg

05

尾声

- 二里头与夏 -

伴随着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一个问题摆在了人们眼前

那就是

史料中记载的“第一王朝”,夏

究竟与二里头有着何种关系?

二里头遗址

会是夏朝的都城所在吗?

二里头的衰败与偃师商城的兴起

是否代表着夏商的王朝更替?

(博物馆内,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二里头遗物,摄影师@范沛卓)



w42.jpg

对此,学术界的争论从未停止

从文献资料上来看

二里头遗址的位置与古史记载相符

年代也与夏朝大致相当

(出自《周书·度邑篇》,大意为:洛水到伊水之间平坦而无险阻的地域,曾是夏朝定居的地方)


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

虽然二里头遗址到目前

尚未发现如甲骨文那样

可以确证的文字材料

(目前二里头遗址只有陶器上发现少数符号,其中一部分与后期的甲骨文、金文有相似之处,制图@冯艺卓/星球研究所)



w43.jpg

但从考古材料上来看

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俨然是一个国家的都邑

不仅在时间上紧接商王朝之前

在文化面貌上来看

商周王朝也与其一脉相承

二里头遗址

极有可能是夏王朝的都邑所在

(嵌绿松石兽面纹铜饰牌,青铜上面用绿松石镶嵌出龙的形象,摄影师@梦物如颜)



w44.jpg

无论学术上的争议如何

不可否认的是

在那时的中华大地上

曾存在过如此辉煌的文明

前路还很漫长

300万㎡的二里头遗址

如今的发掘面积仍不到百分之二

更多的线索或许就深埋在地下

它们将为我们带来故事的真相

亦或是更多的谜团?

二里头的考古工作仍在继续

而我们将一直寻找下去

(二里头遗址还有大量的内涵等待着发现,摄影师@梦物如颜)



w45.jpg

本文创作团队撰文:黄太极编辑:所长图片:秦南设计:冯艺卓 地图:郑艺审校:山佳&棒棒&陈志浩封面摄影师:秦南

外审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

赵海涛

注:

1、关于二里头遗址的王朝归属问题仍存在争议,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该遗址极有可能为夏王朝中晚期都邑。

2、本文第三章根据现有考古资料加以适当的文学想象,将发生在二里头不同时期的事件集合在了同一天进行描述。

3、关于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所代表的文化仍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属于二里岗文化,有观点认为属于商文化,本文采用后者观点。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二里头(1999~2006)[M]. 文物出版社, 2014.

[3]孙庆伟. 追迹三代[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许宏. 东亚青铜潮:前甲骨文时代的千年变局[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5]许宏. 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

[6]李硕. 翦商:殷商之变与华夏新生[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7]侯卫东,贺俊,杜金鹏. 寻夏记:二里头考古揭秘最早中国[M]. 大象出版社, 2023.

[8]曹定云. 夏代文字求证——二里头文化陶文考[J]. 考古, 2004(12).

[9]李水城. 西北与中原早期冶铜业的区域特征及交互作用[J]. 考古学报, 2005(02).

[10]朱君孝,李清临. 二里头晚期外来陶器因素试析[J]. 考古学报, 2007(03).

[11]韩建业.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J]. 考古, 2010(11).

[12]廉海萍,谭德睿,郑光.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J]. 考古学报, 2011(04).

[13]向桃初. 二里头文化向南方的传播[J]. 考古, 2011(10).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 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墙垣和道路2012~2013年发掘简报[J]. 考古, 2015(01).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 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殿区1号巨型坑的勘探与发掘[J]. 考古, 2015(12).

[16]赵海涛.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四期晚段遗存探析[J]. 南方文物, 2016(04).

[17]常怀颖. 夏商都邑铸铜作坊空间规划分析[J]. 中原文物, 2018(05).

[18]郜向平,覃覃. 二里头三号建筑院内墓葬探讨[J]. 南方文物, 2019(02).

[19]【日】宫本一夫.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至二里岗文化过渡期的青铜器生产[J]. 南方文物, 2019(02).

[20]陈国梁. 合与分:聚落考古视角下二里头都邑的兴衰解析[J]. 中原文物, 2019(04).

[21]杜金鹏. 偃师二里头遗址祭祀遗存的发现与研究[J]. 中原文物, 2019(04).

[22]赵志军,刘昶. 偃师二里头遗址浮选结果的分析和讨论[J]. 农业考古, 2019(06).

[23]许宏. 二里头都邑的两次礼制大变革[J]. 南方文物, 2020(02).

[24]王青,赵江运,赵海涛. 二里头遗址新见神灵及动物形象的复原和初步认识[J]. 考古, 2020(02).

[25]侯卫东. 论二里头文化四期中原腹地的社会变迁[J]. 中原文物, 2020(03).

[26]王立新. 再论二里头文化渊源与族属问题[J]. 历史研究, 2020(05).

[27]【日】饭岛武次. 二里头考古与夏王朝的真实存在[J]. 历史研究, 2020(05).

[28]赵海涛. 二里头都邑聚落形态新识[J]. 考古, 2020(08).

[29]赵海涛,张飞. 二里头都邑的手工业考古[J]. 南方文物, 2021(02).

[30]李志鹏. 中原腹地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先民的肉食消费再研究[J]. 南方文物, 2021(05).

[31]朱乃诚. 从牙璋看夏文化向南方地区的扩散[J]. 江汉考古, 2021(06).

[32]秦小丽. 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饰品的生产与流通[J]. 中原文物, 2022(02).

[33]贺俊. 论二里头文化的宏观聚落形态[J]. 考古学报, 2022(04).

[34]庞小霞. 二里头文化时期的东方[J]. 华夏考古, 2022(06).

[35]许宏. 二里头遗址“突出普遍价值”举隅[J]. 中国文化遗产, 2022(02).

[36]袁广阔. 论二里头文化龙崇拜及其对夏商文化分界的意义[J]. 郑州大学学报, 2022(06).

[37]贺娅辉,赵海涛,刘莉,许宏. 二里头贵族阶层酿酒与饮酒活动分析:来自陶器残留物的证据[J]. 中原文物, 2022(06).

[38]赵海涛. 营国城郭 井井有序——二里头都邑布局考古的重大进展与意义[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05).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主笔、地图设计师、视频剪辑、三维动画师、图片编辑、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w46.jpg

w4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