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非法“鳌太穿越”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短短数月上百人驴友被处罚劝返

[复制链接]
关山月明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14:56:0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ahel3xifmr6628.jpg

mahel3xifmr6628.jpg

  鳌太线上驴友丢弃的便携式煤气罐
  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鳌太线”是国内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吸引着不少驴友前往挑战探险。近年来,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在网站论坛、微信等多个平台公然发帖,擅自非法组织“鳌太穿越”等活动,随意进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重破坏了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员伤亡事故也逐年上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0月9日,记者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自去年保护区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鳌太穿越”行动以来,已经拦截劝返驴友110余人次,处罚11人。

3jzh1b51h5b6629.jpg

3jzh1b51h5b6629.jpg

  太白山优美的自然风景。
  哭泣的“鳌太线” 天然状态山地生态系统亟需保护
  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主山脉线路“鳌太线”,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中华龙脊”。“鳌太线”平均海拔为3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太白山是连接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西部现代冰川之枢纽,对太白山第四纪冰川活动规律的研究是揭开东部低海拔地区第四纪是否存在冰川之谜的一把钥匙。
  “鳌太线”全程终年云雾缭绕,一日观四季的气候和第四纪冰川遗迹等独特的景观,吸引着全国各地不少驴友接踵而至,尽管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加大了对“鳌太线”的巡护和检查力度,但随着近年户外穿越活动的兴起,非法穿越“鳌太线”人员数量逐年增多,已给“鳌太线”上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鳌太线”正是位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擅自穿越即为违法。
  另外,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保护区设有旅游小区,旅游小区是允许游客进入参观游览的。进入太白山旅游小区的线路有三条,分别是:太白山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交界处小文公庙(天下索道上站)-拔仙台线路;眉县蒿坪-平安寺-文公庙-拔仙台线路;周至县厚畛子铁甲树-南天门-拔仙台线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任何越过以上线路进入保护区其它区域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m3qdk0pajr26630.jpg

m3qdk0pajr26630.jpg

  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鳌太线”自古就属于无人区,在户外运动兴起之前,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状态的山地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鳌太线”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黑河水库和石头河水库是陕西关中地区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黑河和石头河就发源于“鳌太线”上。
  “鳌太线”沿线分布有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余种,这些植物对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被破坏,会造成毁灭性的死亡。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植物,如太白山雪灵芝,只有很少的居群,且就分布在“鳌太线”上,一旦受到破坏灭绝,地球上就少了一个物种。
  “鳌太线”处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夏季活动、觅食的地方,还有各种高山鸟类(血雉、隼等)、小型哺乳动物等。根据近两年高山监控的数据统计,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鳌太线”上羚牛的活动数量明显减少。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也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太白河-龙洞沟-海塘河区域,分布最高海拔为2900米左右。“鳌太线”上被驴友称为2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此处南接秦岭海塘河沟道,北接秦岭北坡的白云峡沟道,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秦岭南坡迁移到秦岭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迁移造成极大威胁。

dzlnouwi5pw6631.jpg

dzlnouwi5pw6631.jpg

  鳌太线上的垃圾。
  非法穿越鳌太线 环境污染与“死亡威胁”加剧
  近年来,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擅自组织“鳌太穿越”活动,随意进入保护区核心区。尽管保护区加大了对“鳌太线”的警示宣传、巡护和检查力度,但伴随着户外穿越活动热的兴起,已严重破坏了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员伤亡事故也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内走失、失踪、死亡已达40余人。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在“鳌太线”巡护时发现,垃圾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抬头看美景,低头见垃圾。驴友随手丢弃的垃圾有便携式煤气罐、塑料饮料瓶、各种塑料食品包装袋,还有一些鞋子、衣服等。
  这些金属和塑料制品几乎都不能自然降解。这些垃圾对本来就脆弱的高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垃圾堆积,侵占草地;污染土壤,破坏土壤中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有害物质,渗入地表,污染水源地;野生动物误食造成死亡。
  同时,“鳌太线”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间,高强度的线路,极其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气候,极易造成体力透支、高原反应、身体快速失温、迷失方向等,可以说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从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时间,“鳌太线”就累计走失、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鳌太线”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线路,可以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线”。“鳌太穿越”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

hmy4qibik4c6632.jpg

hmy4qibik4c6632.jpg

  查堵劝返驴友。
  集中整治非法“鳌太穿越” 劝返、处罚多人
  记者了解到,针对严峻的非法穿越活动,自去年9月起,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鳌太穿越”活动,劝返、处罚多人。
  2017年9月21日,太白山保护区管理局从网上获悉有关组织将组织人员进行鳌太穿越并制定“安全穿越鳌太线指南”后,立即向有关组织发函,告知其穿越本身的违法性质,指出“鳌太线”穿越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太白山多变的气候造成的,再安全的“安全指南”也不能预见太白山天气的变化,“安全指南”一旦发布,必然会误导广大户外爱好者认为穿越“鳌太线”是合法和安全的,会蜂拥而至导致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加重和死亡人数的增加。
  同年10月11日,保护区的上级管理部门将一份名为《关于停止组织开展“鳌太穿越”活动》的函发给相关组织的上级管理部门。太白山保护区联合森林公安也正式开始对非法“鳌太穿越”进行集中整治。
  今年4月16日,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陕西省森林公安二分局联合发布了禁止“鳌太穿越”的公告,各保护站在各主要登山口及驴友聚集农家乐张贴公告70余份,并在保护区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公告发布,到西安部分户外俱乐部和登山协会进行了公告送达。

p1knhmsqkfz6633.jpg

p1knhmsqkfz6633.jpg

  将劝返驴友送至汽车客运站。
  今年5月份以来,太白山保护区先后10余次安排巡护人员进行现场查堵劝返,劝返驴友100余人次。各保护站还利用高山区监控摄像头,严密监控登山人员的活动情况,发现后及时拦截,事实清楚的,交由森林公安第二分局立案调查。但是,仍然有个别抱有侥幸心理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进行了违法“鳌太穿越”活动。太白山保护区管理局配合陕西省森林公安二分局对违法穿越的5名驴友和1名向导进行了处罚,分别处以3000—5000元的罚款,对进入自然保护区穿越“鳌太线”的违法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非法“鳌太穿越”的人员数量明显减少,禁止“鳌太穿越”取得初步成效。
  针对国庆期间旅游人数增多,保护区管理局加大巡护力度,今年国庆期间共计劝返鳌太穿越驴友14人;森林公安立案处罚5起,5人;全局4个保护站参与了拦截活动,出动工作人员28人次,其中鹦鸽保护站重点加强在羊皮沟、大爷海等处堵截,没有发现大南北穿越进入人员。国庆期间非法入区现象同比减少80%以上,虽然加强了严管,但在监控设备中,10月3日依然发现有2批30余人非法入区。
  记者搜索发现,尽管保护区及太白县多次发布禁止非法“鳌太穿越”公告,但依然有人不管不顾,通过“山野户外信息”等微信公号渠道发布“鳌太穿越”招募活动。
  对此,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针对非法“鳌太穿越”行为,保护区今后将采取综合整治措施,继续联合当地政府、森林公安以及监控系统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非法入区活动,同时强化引导,多方联动,加强对户外组织的正面引导。保护区将继续加强巡护力度,联合公安部门加大处罚,并在公安部门处罚的基础上,视情将违法人员的个人信息提供给旅游主管部门,根据《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列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记者 鲁鹏飞 通讯员 刘香妮)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精彩评论9

花木通幽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15:52:30
户外扔垃圾的那些,容我说一句,都不得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一苇山人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16:08:51
很多驴友素质真不行,尤其是有些年龄的,倚老卖老,垃圾随手就丢。听不得劝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书虫子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17:32:36
还驴友,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游客类型的,就不要说他们是驴友,真正的驴友在全国也少得可怜,基本上都是旅游性质的游人。不要以为背上包带上整套的装备,往山上一走就是驴友,假的比真的多出几千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病态天使~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18:22:16
封面是咋回事,这是贡嘎环线的照片。是我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yx1989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19:39:54
配错图了吧,证明你拍的太吸引人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奋斗在外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20:15:19
侧面证明这条线路的迷人之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睡衣哥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20:53:35
说明这条线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骨子781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21:19:13
怎么不把武功山徒步也禁了???这法那法的都一套一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骨子7818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8-10-18 21:35:43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