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南水北调,难!

[复制链接]
星球研究所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8-12 15:04:0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本文是星球研究所

最长的一篇文章

我们用前后20天的时间

才完成这项系统工程最基本的解构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

也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它的故事和过往

北京五棵松地铁站和全国所有地铁站一样站台之上列车年复一年穿梭呼啸乘客日复一日来往匆匆
但和全国其他地铁站不同这座站台之下仅3.67米处两条巨大的混凝土涵道横贯站台、穿行而过来自千里之外的滔滔江水由此奔腾北上
它们将一路穿越2条铁路、4条河流8座过街天桥、23座立交桥与100多条地下管线纵横交错最终流向河湖、流向水库流向千家万户(北京五棵松地铁站纵向结构示意,制图@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也许在站台上穿梭的人们永远都不会感受到脚下竟是澎湃的水流整个华北平原之上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约1.2亿人也几乎不会感受到因为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自己的生活、城市的命运都早已悄然改变
这项工程人称“南水北调”(请横屏观看,南水北调水渠流经河南新乡市辉县的农田,摄影师@韩自豪)

w3.jpg

01 干渴的华北
在中国若以人均水资源量计算最为“干渴”的并非是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而是华北平原
尤其在京津冀地区养育着全国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0%的GDP但人均水资源量却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红线(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空间分布情况,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4.jpg

不仅如此日益膨胀的人口快速扩张的城镇迅猛发展的工业让流经华北平原的黄河、淮河和海河一度成为全国地表水质量最恶劣的地区最严重时几乎是“有河皆枯、有水皆污”(21世纪初中国七大水系水质状况,以2003年为例,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5.jpg

水量短缺、水体污染可用的地表水所剩无几于是人们不得不超采地下水、回用再生水甚至挤占维系生态功能的水源
来填补庞大的用水缺口
(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田间打井,图片来源@VCG)

w6.jpg

到了21世纪初京津冀的地下水开采程度均已超过100%一个面积超过9万平方千米并且还在不断扩大的地下水超采区在华北平原下迅速形成(地下水开采程度可用开采系数表示,即实际开采量与可开采资源量之比,若系数大于100%则为超采;下图为1980年和2000年华北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比,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7.jpg

在北京供给城市生活用水的密云水库
仅1999-2003年的4年间库存水量就萎缩了3/4全市超过70%的用水量
只能靠抽取地下水维持令北京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以每年1米的速度持续下降(2009年11月3日,密云水库露出库底近5平方千米,图片来源@VCG)

w8.jpg

在济南
地下水的严重超采令大量涌泉景观彻底消失昔日的“泉城”岌岌可危而在开采更为强烈的河北省部分地区预计不到20年后便会面临无地下水可采的局面(2009年2月10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干裂的农田,图片来源@VCG)

w9.jpg

尽管从2003年后的十年里
北京通过各项节水措施万元GDP用水量已下降近七成22%的用水也已被再生水替代但地表水稀缺的现实、用水量增长的趋势却依然难以改变地下水位也依然在逐年下降
中国的南北大地本应拥有相同的发展机会但水资源的极度短缺却成了限制华北地区发展的枷锁干渴的华北大地迫切地需要新的水源而千里之外浩瀚的长江
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600亿立方米是黄淮海三河总径流量的近7倍长江之水能否北上?人们怀抱着一线希望
然而要建设一个跨越1000多千米的调水工程又谈何容易?

02 艰难的工程
早在1952年南水北调的设想就已诞生但直到2002年大到线路如何布局、规模如何设置
小到渡槽什么结构、管道什么材质不计其数的论证长达半个世纪工程的总体规划才正式出炉这意味着在数十年后中国大地上将有东线、中线、西线三条大型水道纵贯南北与东西流向的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形成“四横三纵”的巨型水网最终调水规模达448亿立方米约为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7%
却几乎是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80%(规划中,东、中、西线最终调水规模为148、130和170亿立方米,已建成的东、中线一期工程调水规模为88和95亿立方米,西线工程还在论证中,以上调水规模都为多年平均值,实际调水量根据当年供需情况确定,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10.jpg

尽管那时国内国外已建成调水工程近400项但南水北调的工程规模之大涉及面积之广、覆盖人口之多均堪称史无前例
因此当2013年11月15日和2014年12月12日东、中线一期工程先后通水
南来之水第一次涌入北方大地便成为世界水利史上难以忘记的时刻(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终点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图片来源@VCG)

w11.jpg

可是这滚滚清流背后   又是什么样的故事呢?
①东线:水往高处流?全长1785千米的东线工程从江苏扬州一路北上上跨淮河、下穿黄河最终将长江之水送至天津城区和山东半岛(目前已建成的东线工程一期,干线长1467千米;下图为淮安水利枢纽,位于淮安市淮安区,上方渡槽为东线工程的调水通道,也是京杭大运河的航道,下方涵洞为淮河的入海水道,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摄影师@贺敬华)

w12.jpg

沿途中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有数条南北向的河道可作为江水北上的现成通道(京杭大运河,拍摄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摄影师@李琼)

w13.jpg

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数个南北串联的湖泊可作为天然的调蓄水库
(请横屏观看,左边的骆马湖和右边的京杭大运河河道,摄影师@李琼)

w14.jpg
加之江苏省境内又有江水北调工程作为基础东线工程似乎已是地利人和只待水到渠成(淮阴三站,南水北调东线第三级抽水泵站,江水北调工程中已建设淮阴一站、淮阴二站,摄影师@缪宜江)

w15.jpg
然而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从调水起点到黄河南岸地面高程升高近40米这意味着想要南水北上必须实现“水往高处流”直至水流越过最大高程点才可顺流而下抵达天津或沿引黄济青工程奔向山东半岛(南水北调东线路线及沿途高程示意,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16.jpg

于是仅东线一期工程沿线便建有34处站点、160台水泵共计13级泵站这个世界最大的泵站群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开始将长江水逐级提升近40米一路送至黄河南岸(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图片来源@VCG)▼
w17.jpg

而为了降低泵站群的能耗其中1/3的水泵
均使用我国技术人员耗时3年自行研发的灯泡贯流泵这种装置拥有平直的流道水流不需转弯便可直接通过(灯泡贯流泵结构,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w18.jpg

因此与传统的立式轴流泵相比
贯流泵的电能转化率可从65%提高至81%大大提高了运行能效(立式轴流泵结构,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w19.jpg

经由这些泵站东线一期工程的年调水能力可达到88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为沿线的江苏、安徽、山东各省供给了600多个西湖的水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主机层的立式轴流泵,摄影师@潘锐之)▼
w20.jpg

相较之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则显得“节能”多了其干线上仅建有一座泵站却依然完成了1432千米的超远距离调水这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②中线:一渠清水向北流
2005年9月在湖北省汉江与丹江交汇口下游800米处一声爆破响彻群山之间丹江口大坝的表层开始进行拆除不久之后在其上方将会浇筑新的混凝土令大坝高度加高14.6米水面面积增加至1022平方千米
几乎与三峡库区的水面面积相当(请横屏观看,加高后的丹江口大坝,丹江口水库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与湖北省丹江口市交界处,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21.jpg

然而在一座已服役近40年的老坝上重新浇筑一座“新坝”却并非易事倘若新老混凝土因温度变化产生不均匀的热胀冷缩将令坝体间产生裂缝后果便不堪设想因此
除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外人们在大坝堰体的老混凝土上切割出一道道键槽并植入一根根钢筋用以加强新老混凝土间的咬合和锚固(丹江口大坝不同坝段结构存在差异,下图为大坝溢流坝段加高示意,键槽上植入的钢筋也称锚筋,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w22.jpg

而在大坝顶部则向20个垂直伫立的闸墩中植入共计1164根钢筋令闸墩更加坚固(大坝溢流坝段加高示意,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w23.jpg

加高工程历时近8年升级改造后的坝体变得更高更厚不仅库容量能满足调水需求水位高程同时可达到170米比北京高出100余米这就意味着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汩汩清水不再需要泵站逐级提升便能一路自流到达北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全长1432千米,其中至北京的总干渠1276千米,天津输水干线156千米;中线路线及沿途高程示意,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24.jpg

或是经位于河北保定的西黑山分水口转而向东流入天津(西黑山分水口,渠道向左通往北京,向右通往天津,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25.jpg

更幸运的是在秦岭东部分隔长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到了河南南阳的方城县附近却在连绵的群山中留了一条“缝隙”人称“方城垭口”
此处两侧山地的高程在200米以上但垭口处却仅有145米可令中线工程的渠道
在山峦夹持间穿行而过避免挖掘数千米的穿山隧洞(方城垭口地形示意,地处桐柏山和伏牛山间,渠段长7.6千米,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26.jpg

然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即便不再需要建设泵站但由于没有任何现成水道可以利用1432千米的中线工程将全部从零新建漫长的修建过程也注定困难重重
(陶岔渠首枢纽是中线工程的“水龙头”,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村,1973年建成的老闸已无法满足南水北调的需求,下图为重建的闸坝,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27.jpg
中线工程沿途需穿越大小河流共686条为了确保输水水质安全避免受到洪涝及污染的影响一座座庞大的“水上立交”横空出世
在其中的27座大型梁式渡槽上南来之水源源不断凌空而过如同一条蜿蜒北去的“天河”(沙河渡槽,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28.jpg
河南省境内全长达11.9千米的沙河渡槽中巨大的U形槽段重达1200吨每次吊装都相当于一次性起吊约1000辆轿车(U型渡槽,拍摄于2012年5月10日正在施工的沙河渡槽,摄影师@何进文)

w29.jpg

而位于其南面的湍河渡槽体量则更为惊人其内径达9米、单孔跨度达40米每孔槽段的重量可达1600吨(巨大的湍河渡槽和下方的施工车辆,图片来源@VCG)

w30.jpg

面对如此巨大的重量工程师们干脆放弃了吊装设备转而采用大型造槽机现场完成混凝土浇筑就这样一段接一段地筑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渡槽(修建中的湍河渡槽上正在工作的造槽机,这是大型造槽机在我国的首次使用,图片来源@VCG)

w31.jpg
然而更多时候中线工程则以倒虹吸的方式在地表之下穿越道路或河流其中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便是穿越黄河的穿黄工程(倒虹吸是指利用上下游水位差,令水流在垂直方向上呈弓弯向下的弓形流动,从而实现渠道立交;下图为黄河倒虹吸工程的简单示意,退水洞等结构有省略,制图@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32.jpg

黄河北岸巨大的圆筒形竖井内径16.4米、井深50.5米几乎可以容纳一座15层的高楼负责掘进隧道的大型盾构机也将从这里出发在深厚的砂土中前行超过4000米才能穿越黄河天堑(下图为中线穿黄工程北岸竖井中盾构机的始发现场,拍摄于2007年7月8日,图片来源@VCG)▼
w33.jpg

盾构机的刀盘日夜不休地旋转被粉碎的砂砾土石随泥浆不断排出最终在黄河河床下平均30米处两条内径达7米的巨大的隧洞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穿黄工程为双洞结构,均使用双层衬砌,下图为其中一条隧洞正在进行第二层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衬砌,这种复合衬砌形式是世界上首次应用,图片来源@VCG)

w34.jpg

然而规模庞大的穿黄隧洞
在建设中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砂土中石英含量较高令盾构机的刀片产生严重的破损
工程人员只能依靠人力前后进出近400次才在充斥着泥水的盾构机前端完成刀盘的修复和加固最终在大河之下穿行了500多个日夜后巨大的盾构机终于在河道对岸重见天日(2009年12月22日,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过河隧洞顺利贯通,摄影师@王颂)

w35.jpg

自此南来之水终于跨越黄河天堑得以继续北上(穿黄工程全景,此外在干旱时期,中线工程还可向黄河中补水,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36.jpg

“上天入地”固然艰难
但在中线工程中约1/3的渠段内即便是平地修渠也面临着膨胀土的考验这是一种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土壤剧烈的膨胀收缩下极易造成渠道垮塌
然而在当时全国上下尚无类似的工程先例这意味着连设计施工标准都必须从零开始制定(2013年11月17日,河南省许昌市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中线渠道边坡,图片来源@VCG)

w37.jpg

同样必须从零起步的还有在北京市境内为了防止污染、减少占地而修建的PCCP管道(PCCP管是指“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下图为2007年4月9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铺管对接,图片来源@VCG)

w38.jpg

这是一种复合结构管材层层包裹的结构令其防渗、抗震、可靠、耐久(PCCP管道结构,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w39.jpg

然而中线工程中的PCCP管道直径达4米、单管重78吨工程人员经过大量实验
才最终确定建设标准(2007年12月8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铺管对接,图片来源@VCG)

w40.jpg

此后中线工程再经过长约13千米的西四环暗涵工程便可抵达中线工程的终点北京团城湖(团城湖明渠,全长885米,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41.jpg

这些南来之水将进入城市的各大水厂或经京密引水渠反向注入曾不堪重负的密云水库(京密引水渠昌平段,摄影师@宋佳音)

w42.jpg

至此中线工程全线贯通再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滔滔江水一路北上水道穿山越岭
(河北省保定市岗头隧洞,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43.jpg

穿越城镇(河南焦作是中线干渠唯一从城区穿过的城市,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44.jpg

与31条水渠、51条铁路和1238条公路相互交错(正定高铁平行段,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45.jpg

全程27座渡槽、102座倒虹吸
17座暗渠、12座隧洞、1座泵站476座排水建筑物303座控制建筑物将这条千里水脉逐一串联(2011年4月26日,位于河南省温县境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地正在吊装钢筋笼,图片来源@VCG)

w46.jpg

然而庞大的泵站、巨大的水渠仅仅只是整个工程的冰山一角水质如何保障?污染如何治理?移民如何安置?文物如何保护?造成的生态问题又该如何补偿?种种问题横亘在人们眼前让这项本已困难重重的工程愈发举步维艰

03 幕后的故事
2002年南水北调终于正式开工但东线工程沿线的城市却显得忧心忡忡
不过这并不出人意料毕竟在当时的工程沿线黄河以南的36个水质断面中仅有1个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有的断面污染物甚至超标百余倍完全无法作为饮用水源(江苏省淮安市治理前的河道,此时截污导流工程刚刚开工,摄影师@缪宜江)

w47.jpg

这意味着
东线工程必须在10年内达到全线III类及以上水质才能满足通水要求一项庞大的
污染治理工程
刻不容缓
于是这10年内山东超过700家造纸厂江苏800多家化工企业皆因排放不达标纷纷关停(2012年9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一座正在拆除的造纸厂,图片来源@VCG)

w48.jpg

水面上
两省约4000艘水泥船24000艘挂桨机被淘汰或拆改(江苏省邳州市徐洪河,摄影师@李琼)▼
w49.jpg

河岸边仅江苏省沿线就建成17座船舶垃圾收集站43座污水/油回收站到了2016年沿线共9650千米的污水收集管网以及接近全省1/5的污水处理能力时刻镇守着入流河道的排放关卡
(江苏省宿迁市大运河畔的污水处理厂,摄影师@缪宜江)

w50.jpg

加之大面积的湖泊湿地共计426项治理工程如“铠甲”一般装备在1000多千米的线路上到2012年东线通水前夕沿线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减少85%全线36个监测断面终于全部达标(2018年7月28日,山东省微山湖湿地,图片来源@VCG)

w51.jpg

而反观中线工程其干渠水道全程封闭两侧还划定了严格的水源保护区基本杜绝了外界污染带来的影响堪称一条“清水走廊”但人们真的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在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20世纪80年代时水质达到I类的时间约有2/3但到了21世纪初却仅有1/3如何维持水源地的水质状况?成为了无法被忽略的问题(丹江口库区,摄影师@徐欣)

w52.jpg

然而水库上游流域涉及陕西、湖北、河南三省内共计8市43县以及600多个乡镇若要溯流清源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但人们别无选择于是在丹江口水库上游流域采矿冶炼、黄姜生产、汽车电镀众多排放不达标的高污染行业纷纷关停截至2014年城市污水处理厂由5座增长174座
垃圾处理场则由1座增至99座还有共1.7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堵河,汉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摄影师@徐欣)

w53.jpg

自中线工程通水至今输水水质达到I类的断面比例从30%增长至80%历时超过8年的
水源保护工程
效果开始逐渐显现
然而青山绿水的丹江口水库为中线工程提供了绝佳的水源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水库水位成功抬高13米的同时周边超过30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没入茫茫碧波之下这就意味着曾经生活在库区周边40个乡镇、441个村的共计超过34万人将不得不搬离原本的家园(2010年7月19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下寨村,移民装运家具,图片来源@VCG)

w54.jpg

加之工程干线沿途占用土地又需搬迁安置约9万人整个中线工程可谓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
移民安置工程
(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状况示意,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55.jpg

于是在即将被淹没的迁出地每一村、每一户
每一间房、每一块地每一口水井、每一片果树开始被调查、计算、公示离开原有土地的人们将按照这些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产值的16倍获得征地补偿款和移民安置费(2009年8月1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姬家营村移民搬运自家的家具,图片来源@VCG)

w56.jpg

而在迁入地移民新村的建设同样紧锣密鼓由于每家每户情况复杂仅设计阶段就有十余套不同户型供移民群众自行选择新村社区中交通、供电、供水、排水学校、环保等公共基础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大多数人的居住体验将从人均20平方米的土木房、土坯房上升至人均24-34平方米的砖混楼房(丹江口库区就近迁移的移民新村,摄影师@徐欣)

w57.jpg

此外为了让迁移至此的人们有田可耕、有地可种迁入地必须在有限的耕地中挤出条件优良的土地进行分配人们一块块量、一遍遍算最终确定了搬迁后人均大棚菜地不少于0.4亩水田、果园不少于1.05亩或旱地不少于4亩的分配标准而搬迁前人均耕地仅有0.96亩(移民新村,周边就是农田,图片来源@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

w58.jpg

至此一切都已万事俱备超过34万移民将搭乘浩浩荡荡的车队挥别祖祖辈辈生活的故土(2010年6月17日上午9时,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凌岗村第一批115户506名移民坐上客车,告别故土,图片来源@VCG)

w59.jpg

到达一片陌生的土地重新建立未来的家园(506名移民到达河南省唐河县凌岗移民新村,图片来源@VCG)

w60.jpg

丹江口水库的移民安置要求在2年内基本完成搬迁工作强度之大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但艰难的并不只是工程强度本身数十万移民告别的也不只是房屋和耕田而是他们最熟悉的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记忆
因此若要他们真正融入新的家园
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政府的支持和补偿还有当地人的一视同仁自己的勤劳、汗水和勇气以及一段漫长的时间(2018年12月1日,湖北省襄阳市黄集镇南水北调移民村举办第二届牛肉节,近百桌露天流水席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图片来源@VCG)

w61.jpg

丹江口水库水位抬升后
受到淹没威胁的除了大量村庄、农田还有214处文物保护点其中就包括建于明代初期的武当山遇真宫
1967年丹江口水库初次蓄水时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净乐宫就因技术限制永远沉没在水下而40多年后的遇真宫绝不能再重蹈覆辙
于是人们决定了一个几乎“孤注一掷”的方案遇真宫现存的主体建筑和宫墙将进行整体拆除所有的拆卸构件标记存放待地面垫高后再重新复原而山门、东西宫门三座建筑将从地面整体抬高15米相当于5层楼的高度(请横屏观看,遇真宫抬升工程之前,古建筑整体抬升的记录仅为3米,下图为宫门顶升工程进行中,图片来源@VCG)

w62.jpg

建筑主体由钢架加固基座由混凝土浇筑下方则由数十根千斤顶将数千吨的山门一点点向上顶升(支撑建筑抬升的千斤顶,图片来源@VCG)

w63.jpg

近半年后三座山门将到达顶升高度而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占地2.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也将在全面加高的堤岸上恢复往日的模样(顶升完成后的遇真宫全景,摄影师@徐欣)

w64.jpg

东、中线工程沿线总共涉及文物710处让这项庞大的调水工程也成为一项规模空前的
文物保护工程从规划到施工期间为了保护沿途的古迹遗址工程经历多次让路、改线而沿线区域的考古调查和紧急发掘更是从未停止其中的9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湖北郧县88个正在发掘的探方,图片来源@VCG)

w65.jpg

2013年11月14日距离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还有不到400天也正是在此时在丹江口水库下游约400千米处一座长2835米的大坝横亘于汉江之上人称“兴隆水利枢纽”
在其下游不远处又有一条西南方向蜿蜒而来的水渠每年将约30亿立方米的长江水注入汉江河道这就是引江济汉工程(引江济汉工程位置,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66.jpg

为避免中线工程调水导致汉江下游水位降低影响农田灌溉和河流生态兴隆水利枢纽和引江济汉工程将作为南水北调配套建设的生态补偿工程
通过上游蓄水、下游补水
令上游的灌溉面积增加60%以上下游多年平均水位抬高0.15-0.30米
加之闸站的改建扩建以及局部航道的整治长江中游的荆州和汉江中游的襄阳通航距离也将减少600千米(跨越长湖的引江济汉工程水道,摄影师@傅鼎)

w67.jpg

污染治理工程
水源保护工程移民安置工程文物保护工程生态补偿工程……当涌入华北的滔滔江水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机遇却很少有人留意到在南水北上的幕后还有多少“看不见”的工程

04 下一个奇迹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
干支渠总长达5599千米混凝土浇筑量63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三峡工程的2倍之多可谓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又一大奇迹
工程通水后长江水可直接供应近300个县市替代北京城区超过七成的供水郑州中心城区的全部供水天津14个区的全部供水以及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等城市75%以上的主城区供水(南水北调河南濮阳水厂,图片来源@VCG)

w68.jpg

上万平方千米的农田
可新增近20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而曾经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以及污水净化处理后的再生水共计近6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将重新流入农田(河北邢台的农田灌溉,图片来源@VCG)

w69.jpg

在南水的补给下密云水库的蓄水量逐年刷新目前已突破26亿立方米是2003年的3倍之多(密云水库水面范围变化,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70.jpg

可用水源的增加令北方地区的地下水每年可减采近50亿立方米甚至还有余量回补原先的亏空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地下水位比南水进京前回升了2.63米而随着地下水使用的削减北京自来水硬度下降近70%
整个华北地区更有超过500多万人结束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2000-2018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变化,制图@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w71.jpg

在繁华的天津中心城以及荷花荡漾的白洋淀由于得到充足的生态补水水体污染也得到明显改善(河北保定白洋淀,中线工程已向白洋淀补水2.5亿立方米,图片来源@VCG)

w72.jpg

此外东线一期工程建设后
京杭大运河成为一条自黄河以南直至长江全线都可通航的“黄金水道”新增运力达到1350万吨相当于在水上架设了一条新“京沪铁路”(2018年7月2日,拍摄于京杭大运河山东段。图片来源@VCG)

w73.jpg

是的南水北调确实是一个奇迹
是一个在重重难关中规划论证在重重限制中建设运营曾经面临种种争议却依然实现的奇迹
也是一个由数十万移民群众
数十万工程建设者数千名科技工作者以及那些永远沉睡在岗位上的人们共同创造的奇迹(2013年11月17日,河南许昌,正在施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工地。图片来源@VCG)▼
w74.jpg

今天源源不断的南来之水为长年干渴的华北大地带来了片刻的喘息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未来如何用好南水?如何节约用水?如何让翻山越岭而来的长江水不至于成为杯水车薪?
对受益于南水北调工程的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近1.2亿人来说这些问题正等待着他们的答案这片土地上的下一个奇迹也等待着他们去创造

创作团队编辑:张楠图片:余宽、刘白
设计:陈睿婷、郑伯容地图:王朝阳审校:王朝阳、云舞空城
【致谢】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宣传中心,以及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王亦宁高级工程师为本文的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特此感谢!【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文物局. 《饮水思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图录》[M]. 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2]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南水北调工程知识百问百答》[M]. 科学普及出版社,2015

[3]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编纂委员会.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2017》[M].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

[4] 文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M]. 长江出版社,2010

[5] 陈志康等.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设计》[C]. 大坝安全与新技术应用,2013
【招聘】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w7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