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山野现场】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攀登队长的成长之路

[复制链接]
山野杂志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6-15 01:54:3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史卫静

图/袁复栋 提供

今年35岁的袁复栋是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的攀登队长,在整个攀登过程中他都肩负着重要职责,关注每一个队员的情况,作出抉择。同时,作为中国登山队的中坚力量,袁复栋在现在及未来要思考的不仅仅是怎样去登山以及如何传承登山精神,更是如何让我国的登山运动发展得越来越好。

w5.jpg
袁复栋人物简介
中国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教练、中国登山队队员兼教练、国家级运动健将、中共党员。1985年生于青海乐都,汉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读博士生。2008年5月,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火炬手,成功登顶珠峰。2008年10月,参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登顶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成为第一个一年内登顶两座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的在校大学生。荣获国家体育总局授予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国家教育部授予的“勇攀珠峰优秀大学生”及“2008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称号。2012年7月,登顶巴基斯坦境内的海拔7027米的斯潘蒂克峰;2013年7月,登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

尽职尽责的攀登队长

身为攀登队长,袁复栋最大的关注点就是参与此次活动的每一位测绘队员。这些队员都是去年12月底袁复栋跟随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队长次落一起去西安挑选的。

在国测一大队选拔队员时,首先要求队员具备非常专业的测绘能力和水平;其次,要在体能方面对队员进行测试,比如跑步、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最后,需要队员掌握基础的登山相关知识。

最终8人通过选拔,从西安来到北京进行集训。8个人都没有过高海拔攀登经验,这让袁复栋这位攀登队长的心理压力非常大。

w6.jpg

△2011年袁复栋在玉珠峰进山途中

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集训之后,队员们来到西藏羊八井,以攀登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来进行高海拔适应性训练。

学到的登山技能要第一次在雪山上实践了,相比于队员的兴奋和憧憬,袁复栋的心里还是有些紧张,“这些队员都是第一次体验高海拔攀登,我首先想的就是一定要先把组分好,让每个教练和向导带着两名队员往上走,以保障安全。”通过实际的攀登体验,再进行查漏补缺,大家也能有更直观的理解。

对每一名队员的情况了如指掌、判断哪些队员还能坚持向上走、在攀登过程中强化队员对于登山精神的理解和体悟、向队员传授攀登经验,规避攀登风险……都是袁复栋这位攀登队长的分内之事。

w7.jpg

△袁复栋在2020珠峰测量登山活动中 图/普布顿珠

来到珠峰后,队伍在进行第一次高海拔适应性训练时,袁复栋就遇到了需要作出抉择的情况。当天队伍准备拉练到海拔7790米的C2营地,出发一个小时后,几名队员出现冻手冻脚的现象,加上前一晚没休息好,状态不够好。在大约零下20摄氏度的气温下,袁复栋一直提醒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要活动手指脚趾,但半小时后几名队员冻手冻脚的现象还是没有得到缓解。

此时,队伍已经到达海拔7400米处,其中一名队员已经出现轻微冻伤了,再往上走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冻伤情况。在和其他向导商量之后,袁复栋果断作出下撤决定,“队员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返回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后,袁复栋带领队员们复盘了这次训练,也提醒他自己在行军过程中要对这些缺乏高海拔攀登经验的队员们给予更多关照。

在2020珠峰测量登山活动中,袁复栋也要负责顶峰测量的工作。因此作为攀登队长,他不仅要保证队员的安全,也要保证测量仪器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出任何问题。袁复栋坦言,和此前参与的登山活动相比,这一次,他肩上的责任更加重了一些。

在队员们眼中,袁复栋是一个平时和大家嘻嘻哈哈开玩笑,训练时一丝不苟决不让步的攀登队长。每次训练,队员们最怕袁队长说减量,欢欣鼓舞之后,发现训练量反而更大了,对此大家也表示理解,他们明白,训练辛苦也是任务需要。

w8.jpg

△2012年袁复栋(左一)参加中巴联合登山队准备攀登斯潘蒂克峰

和这帮兄弟朝夕相处4个多月,点点滴滴的关心与挂念同样也记在队员们的心中。国测一大队队员马强回忆说,自己在第二次高海拔适应性训练到达海拔7028米的C1营地时,非常疲惫。和他以及另一名队友张卫东住在同一个帐篷的袁复栋先用瓦斯罐烧水把三个人的保温壶灌满水,然后又忙着给队友煮方便面。

第二天早上5点40分,马强设定的闹铃响了之后,袁复栋让他多休息一会儿,自己来做麦片粥,仅剩两包的麦片粥他也是先盛给队员吃,让马强感动不已,“我看到他的碗里都没有盛多少”。团结协作,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照顾队友,是登山教会袁复栋的,同时也是他想要身体力行影响到这些队员的。

从大学登山队走出的中流砥柱

说起与登山的缘分,袁复栋的记忆倒回2006年4月的一天,那时他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名大一学生。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翻看专业课本的袁复栋突然接到学长的电话,让他去参加学校登山队员的选拔。在大学里没有参加任何社团的袁复栋自认为身体素质一般,没想到经过多个项目的选拔后他搭上了入选学校登山队的末班车,顺利入选学校登山队。

身为一名地大人,登山对于袁复栋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地大历来有登山这一光荣传统,1960年登顶珠峰的王富洲、被誉为“登山双子星”的李致新和王勇峰、国内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在校大学生次落等为人敬仰的登山者都是从地大走出来的,他们的名字早已为地大人耳熟能详。

但,登山到底是什么,登山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袁复栋还是在一次次的训练和攀登中逐渐明晰的。虽然是学生登山队,训练的强度依然让袁复栋至今都记忆犹新,跑1万米、引体向上、俯卧撑、蛙跳等项目的多组练习,常常会让所有人疲惫不堪。当时,老师教导的“山下多流汗,山上少受苦”被袁复栋一直记到了现在。

w9.jpg

△2007年袁复栋向北坳行军中

训练了5个月后,袁复栋的第一次雪山攀登之旅在青海玉珠峰开启。登顶的强烈期盼让他忽视了老师那句“行动要慢,不要着急,防止高反”的叮嘱,他在心里也仗着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青海人,在大本营安营扎寨时异常活跃,搬石头、搭帐篷,所有活都抢着干。

结果到了傍晚,高反不期而至,袁复栋被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折磨得无比痛苦。辗转反侧,一夜未眠,好在队医开的药让他完全恢复了过来。

有惊无险,继续攀登。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老师抓紧一切机会反复向大家传授攀登技术。终于迎来冲顶之夜,袁复栋至今都记得那一夜天气很好,夜空中只有片片浮云。

然而,当他们走在凌晨冲顶的路上时,暴风雪骤起,袁复栋回忆说,当时要不是经验丰富的中国登山队教练罗申带队,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很难登顶成功。玉珠峰之行让袁复栋对登山有了深层次的了解,让他懂得了登山的艰辛,更懂得了坚持的意义。

从学校登山队成长起来的袁复栋深知学生登山的苦处:登山经费要东拼西凑;建营、运输、后勤保障全要靠自己搞定;还要顶着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方压力。“但确实能锻炼人。”袁复栋很庆幸自己能在大学时接触到登山,让青春更绚烂,同时也为他的人生带来了各种意想不到的际遇。

站在珠峰顶的大学生火炬手

入选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活动,就是袁复栋在此前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美好际遇。2006年10月,经过学校老师的推荐和体能考核,袁复栋顺利入选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集训队。

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袁复栋和国内另外6所学校的15名大学生共同接受“魔鬼训练”:一万米长跑、负重几十公斤在山里徒步、高强度力量练习……所有这些都是家常便饭。每一个难以忍受想要放弃的时刻,袁复栋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w10.jpg

△2008年袁复栋向海拔7790米营地进发

2007年3月,集训队来到珠峰进行实战演练和火炬测试,这同时也是对包括袁复栋在内的大学生选手的淘汰与选拔。袁复栋还记得他当时第一次到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途中,在海拔6100米位置自己一步都不想走,临近虚脱的状态。

当时教练把他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替他背着,然而只背着一个空包的袁复栋还是觉得肩膀很沉,没走两步,就想要坐下来休息。“那一次真的是感受最深的,一步都不想走,就想能给我一张床让我在原地睡上一觉再走。”袁复栋深深记得自己达到每一个新高度时候的感受,“每一步都觉得艰难。”

那一次,火炬测试很成功,但近一半的队友被淘汰,袁复栋幸运地被留了下来。

半年之后,剩下的9名队员再次相聚在北京怀柔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和更多的队友一起经历了为期6个月的集训。

w11.jpg

△2008年袁复栋(右一)与登山前辈在珠峰大本营展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旗

2008年3月,袁复栋正式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的一名大学生火炬手。这让他感到无比激动与骄傲,能够为北京奥运会这样的盛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他感到无比荣幸。

两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换来激动人心的时刻,2008年5月8日,奥运火炬在珠峰之巅熊熊燃烧,我们实现了对全世界的承诺,而参与其中的袁复栋也实现了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

珠峰归来,袁复栋发现自己的生活起了不小的变化,各种荣誉、机遇接踵而来。年轻的他简简单单的人生轨迹甚至都被写成了励志故事被人阅读学习。这让袁复栋有些恍惚,这位机械专业的学生此前还在学校琢磨着怎样才做好一把锤子,一下子成了为校争光、为家乡争光的英雄。

w12.jpg

△2008年5月8日袁复栋在珠峰顶峰展示奥运火炬

好在,袁复栋没有被这些荣誉冲昏头脑,只是让他更明确登山已经成为他的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9月,他又参加了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8201米的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成为国内首个一年之内连续登顶两座海拔8000米山峰的在校大学生。

用行动传承登山精神

2012年,硕士毕业的袁复栋进入中国登山协会工作,成为高山探险部的一名教练。对于登山,他始终心存感激。登山给他的人生带来太多的转变,让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业界的有为青年,也让他拜得诸多前辈英雄、良师益友,结识了不少生死弟兄,也让他有更多的机会领略祖国壮美山川,走出国门,感知更辽阔的世界。

w13.jpg

△2012年袁复栋(左一)在巴基斯坦斯潘蒂克峰顶峰

当爱好成为事业,和志同道合的领导、同事一起为中国登山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更是让袁复栋倍感幸运。登过了很多山,尤其登顶过珠峰之后,每一个可以攀登的海拔高度对他来说都已经不再是新的高度,同时也是因为工作需要,他开始把重心转移到登山运动的普及推广、山地救援培训及体系建立等一系列工作中。

从大学登山队走出来的袁复栋在工作后也格外关注大学生登山活动。他每年都要参加北京几所高校登山社团的暑期活动答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些向往雪山的莘莘学子把好安全关。

登过了这么多的山,对于登山的意义,袁复栋有着自己的思索。“登山能够增加我们的社会阅历,磨练我们的意志品质。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或许会很容易放弃,但是在登山的过程中是不可能放弃的,一旦放弃,人可能就没了。这让我在面对困难时总能有一种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他说道,“确实,人生如登山,每一步都应该脚踏实地走,不能轻言放弃。”

w14.jpg

△2011年,袁复栋(右二)和队员从玉珠峰登顶下撤

在袁复栋看来,登山的过程远比登顶的瞬间意义更重要,“了解了登山的过程,你才能对登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登山从来不是一味追求登顶。”在登山的过程中,也让袁复栋对山的敬畏感不断增加。“我们不应该轻视任何一座山峰。每一座山峰都有它的特点。作为登山者,只有从情感上与山融为一体,才有可能被山接纳,与山亲近。”

作为中国登山的中坚力量,袁复栋认为年轻的登山人有使命、有责任、有担当地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传承下去。“这不是一句话,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传承老前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袁复栋看来,60多年的中国登山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挑战命运、永不服输、自信自励、国力渐强的当代中国史。一代代登山前辈的壮举永远激励着后人奋勇向前,年轻一代必须有所作为,接过传承登山精神的接力棒。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shanyecma@qq.com

w15.jpg

往期精彩回顾


    【山野现场】2020珠峰测量登山活动5月正式实施

    【山野现场】5月16日: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抵达珠峰过渡营地

    【山野现场】5个小时,9公里,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抵达海拔6500米前进营地


w16.jpg

w17.jpg
在看点这里
w1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