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阳澄湖畔的硬核小镇,地道风物来,你来不来

[复制链接]
Huwai-Admi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30 10:42:2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2019中国户外运动节·水乡户外摄影大展,等你来玩!

-风物君语-

世界遗产+国民美食,
江南水乡里最硬核的古镇:巴城

大闸蟹的季节愈发近了。吃蟹,中国人早已认准阳澄湖,江苏昆山巴城镇,无疑是众多好吃佬心中圣地。阳澄湖里有黄金,再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的双重加持,让巴城相比于周边的周庄、锦溪等“小桥流水人家”,更加硬核。

w3.jpg

▲ 雪后的昆曲小镇,静谧安详。摄影/姚生龙

当超级水乡巴城遇上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会发生什么?8月23-26日,巴城巴解园,好看好玩的2019中国户外运动节·水乡户外摄影大展,我们等你来!

w4.jpg
阳澄湖畔有沃土
w5.jpg

▲ 相比于过去满是围网养殖的时代,阳澄湖如今更多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图/巴城宣传办

水是江南水乡的灵魂,也是大自然对巴城的额外恩泽。巴城被阳澄湖、傀儡湖、巴城湖、鳗鲡湖、雉城湖五座湖泊所环绕,当地人说这是“五湖联珠”,这颗明珠自然是巴城。
巴城的得名,据说是源自大禹治水时的一名将军,当地人尊称为巴王。大禹传说在江南地区广为流传,其实也是远古先民的历史记忆。总结巴城的地理变迁,其过程是陆地沉积(陆相)→新构造运动沉降,洪水淹没→泥沙堆积,海退成陆→部分陆地下沉,升而复降,由草甸土壤环境沉为水乡泽国,正是“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

w6.jpg

▲ 阳澄湖盛产的优质大闸蟹,成了周边渔民的好生计。摄影/赵云

巴城可能是确有其城的,甚至阳澄湖原来也被写作“阳城湖”。今日昆山保留了很多古城邑名,巴城、阳城外,还有相(湘)城、章祈城、昆城(承)等,多可追溯至春秋时的吴国。古时,太湖之水通过娄江、东江和吴淞江流入大海,8世纪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娄江河道逐渐淤塞,逐渐形成了阳澄湖水网地区和巴城地域目前的轮廓。古娄江早已不在,无数文明印记也随地理变化而湮没于泥土中。人说阳澄湖下有座城,并非全无依据。

w7.jpg

▲ 江南水网体系,造就了正仪老街的水乡景观。图/巴城宣传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座砖瓦厂在傀儡湖和阳澄湖中间的一处小山包取土,将其夷为平地的同时,发现了几件带有良渚文明特色的玉琮文物。土包名作绰墩山,从1998年到2004年,考古学家在这里挖掘出大量文物:从距今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5500多年前的崧泽文化、45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到3000多年前的马桥文化,丰富的文化类型堆叠在两湖之间不大的区域内,书写着巴城地区延绵有序的文明篇章。

w8.jpg
昆曲源头在巴城
绰墩山遗址不仅是原始社会的文明之光,它还特别“有戏”。

w9.jpg

▲ 巴城老街俞玖林工作室门口“昆曲源头”牌匾。摄影/朱一韵

唐代安史之乱时,宫廷艺人黄幡绰逃难来到巴城,在湖边演唱傀儡戏,并且开馆传艺。黄幡绰死后葬于此地,湖成了“傀儡湖”,埋葬他的山就成了“绰墩山”。明代戏曲家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说,昆山腔是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这种说法尚有争议,但黄幡绰的唱腔在当时被称为“正声”,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戏曲风格,应该是可信的。 历史有时候妙不可言,又过了近六百年,不愿意出仕的元代文人顾阿瑛削发为僧,自号“金粟道人”,他修行的地方成了“金粟庵”,原址也在绰墩山。
w10.jpg

▲ 从黄幡绰传下的歌调到顾阿瑛“草堂雅集”形成的昆山腔,再到明人梁辰鱼创作《浣纱记》,昆曲一步步脱颖而出。摄影/朱一韵

顾阿瑛在绰墩村西南的于界溪附近垒石为小山,筑起一座草堂,名“玉山佳处”。一时间,名士纷纷来此聚会,好不热闹,被称为“玉山雅集”。雅集活动持续了十多年,名士往来,既有“元四家”中的黄公望、倪瓒、王蒙,还有诗书画皆能的赵孟頫、南戏大家高明均等。雅集少不了声歌伎艺活动,伶人们既演北曲杂剧,也演南曲戏文,催生了昆曲的先声——昆山腔。

w11.jpg

▲ 昆曲《梧桐雨》舞台剧照。图/昆山当代昆剧院

如今,在当年“玉山佳处”北界附近盖起了一座昆曲学社,定期会有昆曲演出,不时还有各种主题讲座。表演昆曲的舞台设置在邻水一侧,是一个用竹子搭起来的二层开放式平台,观众则在河对岸几块错落有致的砖石台阶上就坐。舞台上悠扬的昆曲唱腔,伴随着风声、鸟声、流水声,天地就是一个舞台。河对岸的人们在此也许能够触摸到昆曲曾经的脉搏,光影回现出顾阿瑛等雅士在傀儡湖畔吟唱的风姿。

w12.jpg
大闸蟹:人间美味登场

你或许不会想到,大闸蟹这项自然物产的成名,要比昆曲这个文化遗产的诞生晚近得多。清代雍正年间的一场地震,才将今天阳澄湖的格局最终确定下来。

w13.jpg

▲ 中国最令人魂牵梦绕的美味在此。图/视觉中国

地震导致阳澄湖附近沉降,水浪蚀岸侵田,湖面大为拓宽。潮沙淤塞处最先长出来的就是芦苇,阳澄湖拓宽后,芦苇水草连片的自然风光也就形成了。如今的养蟹人都知道“养蟹先养草”——螃蟹隐藏、觅食、蜕壳,都非常依赖水草,地震还重塑了阳澄湖的湖岸线,所谓“鱼走深潭蟹走湾”,蜿蜒的阳澄湖岸天然适于蟹类生存迁徙。

w14.jpg

▲ 阳澄湖1998。摄影/陆敏

湖区形态稳定下来后,阳澄湖作为蟹的产地被人们越提越多。清末民国,上海崛起,爱吃蟹的上海人把阳澄湖蟹的名头传遍天下。不过,那时人们说的还都是“阳澄湖大蟹”、“清水大蟹”,或更直接地称为“河蟹”,尚未统一口径。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振兴,让“阳澄湖”和“大闸蟹”紧紧捆绑在一起,成为了专门的明星品牌。
w15.jpg

▲ 阳澄湖捕蟹人,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餐桌上的盛宴。摄影/汪荣

此时去巴城,“六月黄”正当时。这种蟹被当地人称作“童子蟹”,因为黄多、肉嫩、壳薄,被提前端上了餐桌。将六月黄一切两半,裹上面油炸之后,再在锅内浇上面糊翻炒,就做成了水乡有名的“面拖蟹”。因为是蜕了壳还没长足的大闸蟹,蟹农们往往并不舍得将其拿出来卖,六月黄也就成了阳澄湖夏季最为珍贵的美食。

w16.jpg
吃蟹听曲,“慢吞吞”的巴城
巴城旧时的中心在古镇,也就是巴城老街。古镇的明清建筑主要集中在东西全长285米的老街上,商店傍水而立,面街枕河,粉墙黛瓦,石岸斑驳,河埠错落有致。市河水色清冽,河中舟楫如梭,一派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情。昆曲复兴后,这里现在被称作昆曲小镇。

w17.jpg

▲ 巴城老街重修的崇宁塔院,香火旺盛,夜幕中灯火辉煌。图/巴城宣传办

走在老街上,处处都离不开“昆曲”和“江南”。街上有作家杨守松和昆曲表演艺术家俞玖林的工作室。和昆曲学社类似,两处工作室也有定期的雅集、拍曲和系列讲座。昆曲源自昆山巴城,却已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六百年后,昆曲继续在它的故乡传承着。 江南的水乡古镇何其多,周庄、锦溪、千灯早已名头在外,游人去得多了,也不免审美疲劳。错过了江南古镇“大拆大建”的浪潮,巴城反倒不着急了。毕竟,好的东西都需要慢慢打磨。巴城人由衷希望,除了吃蟹之外,人们还能在这里获得更丰富的水乡体验。

w18.jpg

▲ 巴城老街,日子悠然。摄影/陆敏

阳澄湖畔,六月黄与“水乡户外摄影展”更配哦
2019年8月23日-26日,阳澄湖畔巴解园,“2019中国户外运动节——水乡户外摄影大展”即将和大家见面。此次活动由中国登山协会、昆山市人民政府主办,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昆山旅游度假区、巴城镇人民政府承办,昆山市户外和登山运动协会、迈橙体育发展(昆山)有限公司执行,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特别策划设计,将给观众带来全方位的视觉盛宴!

w19.jpg

▲ 巴解园往年的郁金香展,多彩大地。摄影/戴忠诚

两个月前,地道风物编辑团队深入实地走访,邀请诸多学者、专家编写的《风物中国志·昆山》刚刚出版;两个月后,阳澄湖畔,地道风物团队诚意呈现关于水乡与户外的一切。在既有内容储备和摄影资源的基础上,广泛征集优质摄影作品,除了地道风物·昆山的板块外,更增加了昆山70年城市发展、科考探险·极限运动、巴城特别展等全新内容,精彩纷呈。 此次摄影大展,地道风物团队特别带来了360°全景图、错觉拍照、昆曲人物体验等影像互动装置,好看好玩。此外,2019中国户外运动节还有攀岩、垂钓、马术体验等活动等你参加!

w20.jpg

走!去巴城,看水乡户外摄影大展,然后把“六月黄”先吃起来!

w21.jpg

《风物中国志·昆山》

- END -

文字 | 张治中、端木异

文图编辑丨Face

封图 | 地道风物

本文图片来自2019中国户外运动节·水乡户外摄影大展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风物中国志·昆山》,原文有增减、改动

— 点击下方图片,跟地道风物一起下江南 —

w22.jpg

w23.jpg

w24.jpg

                             

w25.jpg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8202961&ver=2309&signature=t2orGaUmX361TDhzsZMoYl9Y9tPs5zuwTniT-q6puk1WqCouNbPNW2JP7I8YwJaPKai9De7ReGoXz-qb6ElzPzxHSjSRIchoj5h3CRXmYM4mdJco3FzHz195YVC-*2ob&new=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