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探秘天格尔-三人同达坂6天6夜探线纪实(附博霍特冰湖两日活动攻略)

[复制链接]
獬豸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3:20:1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人说,新疆是户外运动的天堂。
在新疆,有多条著名户外线路,狼塔C+V、夏特古道、乌孙古道、喀纳斯穿越、博格达环线……。
在新疆,还有大量未开发的未知户外线路……
阿尔卑斯黄金时代、喜马拉雅黄金时代,是登山运动的两个黄金时代。所谓黄金时代,就是开拓性地攀登前人未曾登顶的山峰。
从徒步的意义上讲,走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无疑就是户外徒步的黄金时代。显然,今天的新疆仍处于户外线路开发的黄金时代。
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天格尔山,那里人迹罕至,群山巍峨,雪峰高耸,冰川逶迤,雪莲盛开,大量的山地户外资源仍未被外界认知……
天格尔山,三人同达坂,海拔4000米,六天六夜,冰湖,冰河,湿地,草甸,雪莲花……
是为序。

iimszlpy3dn3722.jpg

iimszlpy3dn3722.jpg

  
天格尔山概况
天格尔山位于北天山西段的东部,是乌鲁木齐河、头屯河、三屯河和呼图壁河的上游及其支流的河源区。天格尔山北坡分布有610条现代冰川,其中天格尔峰及其周边区域集中分布有大小328条现代冰川。天山一号冰川位于天格尔峰二峰北坡,是乌鲁木齐河的补给源头,距乌鲁木齐市120km。包括一号冰川在内,乌鲁木齐河源受77条冰川融水补给,乌鲁木齐河流域1959-1993年期间冰川条数减少了6.7%,冰川面积减少了13.0%。如果气候和冰川变化趋势保持不变,则1993-2027年天格尔山北坡的冰川条数将减少61%,面积减少49%。
如图,天格尔峰位于43°10'56.05"N 86°45'32.63"E附近,一号冰川所在的最高峰为天格尔Ⅱ峰,坐标43° 6'39.77"N 86°47'51.02"E。

lb3jgjg4fci3723.jpg

lb3jgjg4fci3723.jpg

天格尔峰及周边区域
天山一号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景观丰富,记录着一千年以上大气环境演变信息,被誉为“冰川活化石”和“冰川博物馆”,是联合国气象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联合选定的中国唯一参照冰川和世界十条重点监测的冰川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一号冰川及乌鲁木齐河源区,海拔3600m以上,属高寒生态系统,生物链单一,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多年平均气温为-4.1℃,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58mm。一号冰川区域是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服务功能极为重要的区域,土地覆盖类型为裸岩石砾地、冰川与永久积雪,植被类型以小莎草、杂类草高寒草甸为主,土壤类型为冰渍物粉砂土。冰川分布区野生动植物物种稀有而独特,有珍惜植物青兰、雪莲、高山红景天等,有中国特有濒危物种伊犁鼠兔及珍惜动物雪鸡、旋壁雀、盘羊等。
一号冰川在1993年完全分离为东、西两支,冰川最高海拔4486m,冰舌末端海拔东支为3740m,西支为3830m,多年雪线平均海拔4059m。新疆冰川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有观测资料以来,一直处于萎缩状态,最近20多年出现加速退缩趋势。自1959年以来,冰川末端厚度减薄达40m以上,每年退缩4m~8m。
天格尔第二峰地区的冰川在全新世总的后退过程中,至少有过四次重要的前进,分别发生在距今约5700、4100、2800年前及距今403-74年间(注:文献发表于1987年)。其中第四次冰进即小冰期中包含了三次冰进阶段,分别发生在距今(1987年)约403年前、208年前及约74年前,其中第二冰进阶段延续时间长而且强烈。
以上是我通过对学术期刊上有关天格尔山相关资料的阅读、梳理,加上请教专业人士,整理得到的关于天格尔山、天格尔峰、一号冰川的资料。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天格尔山的资料,请阅读本游记所附《天格尔山相关资料查阅经过》、《天格尔山相关资料摘要》,也可以自行查阅更多资料。
线路计划
本次计划穿越的无名冰川(活动结束后,参考户外习惯,由本次探线活动首登者獬豸命名为三人同达坂),坐标43°9.871'N 86°55.469'E,但由于附近没有公路,难以抵达,冰川、冰湖,雪莲花成片盛开,附近未见人为痕迹,保持了纯正的原始状态。
本次规划线路,以后峡步行桥为起点,沿宰尔德河上行,第一天在宰尔德萨依扎营。
第二天计划沿宰尔德萨依上行至本次线路中的一号冰湖附近扎营。
第三天计划行程先游览一号冰湖,随后翻越无名达坂,在二号冰湖附近扎营。根据资料推断,二号冰湖附近的冰川为布拉特沟一号冰川。
第四天,沿布拉特下行,出沟谷后沿G216行进6公里后,进入察汗诺尔,在三号冰湖附近扎营。
第五天,经四号冰湖后,翻越奎克达坂,在河谷扎营。
第六天,经阿特达腊,翻越包尔芒南达坂,经查库尔图,翻越无名达坂,在山谷扎营。
第七天,经阿尔喀尔阿特坎(夏干萨特)、哈熊沟,返回G216。至此,计划完成。

w4hnsn55its3724.jpg

w4hnsn55its3724.jpg

规划线路
由于本次规划,除了G216重合的6公里及计划出口的哈熊沟附近部分路段以外,未见任何户外穿越资料,属于全程探线性质,很可能遇有难以预料的各种意外,规划线路中有多处可以撤回,尤其是线路中段与G216重合的部分,提高了活动的安全性,一旦出现意外,均可以从与G216相邻的各个山口展开自救或救援,也便于调整计划线路。在随后的实际穿越过程中,由于连续遭遇计划中没有预料的天气变化,于第五天改变计划行程,提前结束原来的穿越计划,这是后话。
  
队员介绍
獬豸:本文作者,本次活动策划者,有数百次户外活动领队经验,多次带队博格达五峰穿越、车师古道穿越等,擅长谷歌地球线路规划、GPS导航、绳索技术,培训过近千名户外领队,中国登山协会中级攀岩指导员,现任新疆山友救援队总队长,多次参与山地、地震救援。

4b0ndqlqxrx3725.jpg

4b0ndqlqxrx3725.jpg

落尘:多次带队穿越博格达、狼塔等高难度线路,熟悉GPS导航技术,中国登山协会中级户外指导员,现任新疆山友救援队搜救大队队员,多次参与山地救援。

cshdegezspn3726.jpg

cshdegezspn3726.jpg

幺六:学习能力强,进步快、悟性强的一年驴龄的新驴,熟悉户外地图、GPS导航、绳索技术,攀岩爱好者,目前的先锋攀登能力为5.10级,现任新疆山友救援队特训大队队员。

ixg5ychwpme3727.jpg

ixg5ychwpme3727.jpg

落尘和幺六两人都是我在户外领队培训班培训出来的优秀学员,我对他们二人的技术、个性十分了解。在多天的户外活动中,尤其是探线性质的活动中,人员的选择十分重要,技术搭配,个性搭配,装备搭配等都与活动的成功与安全息息相关。
出行前的准备:食物
出行前,我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分享了规划线路资料,对携带的装备、食物等进行了充分的协商。群里冲突最大的问题,是关于幺六携带的食物,虽经多次劝说,他仍然带了12包方便面,后来一路上成了我们多次调侃的对象,活动结束时,他仍然还有可以维持几天的食物。
我和落尘都有多次长线经验,幺六是第一次参加三天以上长线活动,领队班考核的两天一夜线路,就是他的长线经历。对多天长线活动中食物的理解,他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我和落尘反复劝他,落尘说:“按你自己的用量装,吃不完不准回来”。
我说:“注意总量控制,总重20公斤是参考标准。路上禁止抛弃任何装备、食物。你就好好吃吧,弄不好回来体重还增加了。”这之前,幺六多次说过想减肥,因为他正热衷于攀岩,需要身轻,才能如燕。
幺六听不进我们的话,还似乎有些得意地在炫耀:“终于塞进去了,包包极限得没法再装了。”甚至对我说:“老师别带30米辅绳了,实在没法再背了,有个5-6米辅绳就可以了。”
我马上回应:“绳索是我背,不用你操心。再次提醒,别过于超重,人是有极限的。”幸好我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坚持带上了30米辅绳,后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争论到最后,落尘和幺六不再用文字聊天,开始用语音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幺六说:“目前不超重,25公斤,体重是71(净重不穿鞋子)。里面就是三人份的早餐:麦片,奶茶,包括中午的菜汤、榨菜什么的,反正都是按3人份准备的,都装上了。就是体积看着大,实际上里面很多东西不占重量。像方便面,不占重量,就是体积大,占空间。”
落尘说:“我的早餐不用你带,把它取出来。”
幺六说:“各种饼干、零食、花生,各种零食也装进去了。进山加油吃,好好腐败。嘿嘿!”
我插嘴:“按你自己7天的食量携带就行了,我们都带的有。品种可以互换,分量不能重复。”
幺六说:“都已经装进去了,不动了。进山了加油吃。方便面有调料包、蔬菜包。蔬菜的六包,红烧牛肉的还有六包,榨菜带了12包。我的扁带和主锁没地方放,就直接放在外面,放在胸前那个外挂上了,用的时候也方便,随取随用。”
落尘说:“你带那么多榨菜干啥呀,用不上呀!压根儿不是你想象那样的长线,我老天呀,赶紧取出六包。”落尘已经急了,开始呼喊老天了。
不等幺六回应,落尘继续说:“我的早餐给我取出来,我不需要你带早餐,我自己准备的有。再说你那个方便面带12包,你准备饭了吗?”
我忍不住了,说:“路上想搞个负面案例教学吗?”我记起2018年的一次三天两夜户外领队培训教学活动中,我现场搞过类似的案例教学,当时一名学员带了两公斤大米、两个大气罐,说是要做好备份,防备万一,背上背了一个包,胸前还挂了一个包,让我结结实实在路上展开了一次负面案例教学。记得我当时严厉批评这名学员时,说过一句话:团队就是你个人的备份,不必要的负重就是拖累团队。
幺六继续辩解:“每天中午烧菜汤的时候,放一包榨菜进去,放一包方便面进去。这就是六包榨菜、六包蔬菜方便面,这样汤汤水水多好啊。另外六包,饿了就吃呗。反正都已经装进去了。”此刻写到这里,我都感觉飘来了那些榨菜、方便面的味道。当时,在3000多米的高海拔区域,吃上两口就不想再吃了,一点胃口也没有,幺六再三劝说,才把那些菜汤喝完。如果不是心中装着LNT法则,恐怕再劝说也没用。尤其是第二天傍晚我有点低血糖,更是没胃口,好在当晚煮的是玉米粥,感觉很对胃口,这是后话。
落尘说:“你就没有搞清楚在户外重量为啥要控制,万一出现意外的时候,多背负的东西,耗费的体能,可以用在应急、应对意外。不是说让你扛出去干什么,22公斤,赶紧撤,多出来的一点点全给你扔掉。”
幺六的犟脾气一点也不相让,立刻回应:“我体能现在超级好,就怕你和老师追不上我。”事实上后来多数时间我走在前面,和幺六说了这句话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要知道,我也是有脾气的人。
争到这种程度,谁也别想说服谁了。由他去吧!事实可能比说什么都强,成长的过程必须有些波折。
看看幺六的食品清单吧:早餐、燕麦片+奶茶粉(三人份);午餐、苏伯汤+榨菜+番茄蔬菜方便面(各六袋、三人份);饼干、馕饼、大白兔、奶片、压缩干粮、方便面、香肠若干。
写出来好像也没多少,可吃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到了返回的时候,还剩下一大包,返回乘车的时候,我们都用坏坏的眼神看着幺六,想让他吃完了再上车。
落尘的食品清单:干粮:馕饼4个、挂面500克、肉干300克(3人量)、干果600克(3人量);蔬菜:蒜苔两顿、豇豆两顿、圆葱两顿、西红柿酱、青椒、黄瓜、配料油盐酱醋、泡腾片1罐、苹果7个、鲜鸡蛋6个(最后一项后来忘带)。
我的食物清单:饼子+馕(直径约20cm)共9个、水煮蛋6个、咸鸭蛋2个、肉酱1公斤、6只蒸熟的大虾的虾仁、挂面480克、玉米粉150克、萨其马6块、干果100克、水果糖若干、葡萄糖粉150克、压缩饼干2块(备用),鲜鸡蛋3个(出发的早上临时补充)。

drxx3jvbq3u3728.jpg

drxx3jvbq3u3728.jpg

肉酱是不少新疆户外人常用的办法,把肉切成小块,可以加一些葱姜、蘑菇之类,燣(lán)至焦黄,几乎没有水分,以便于保存携带。这些肉酱让我们在6天时间里,天天都有肉吃。
我和落尘带的食品,最后所剩不多,基本都吃完了,剩下的主要是幺六的那些方便面之类,加起来还有一大包,够他在山里再待上好几天。
出行前的准备:其他装备
其他装备方面,每人都带了帐篷、睡袋、防潮垫,以及雨披、抓绒等防雨御寒衣物,还有户外眼镜、充电宝等,不赘述。
三人总共带了两套炉灶,2大2小共4个气罐,还有急救包。
幺六带了一块太阳能充电板,我带了1个北斗盒子,30米8mm辅绳。每人都带有主锁、扁带。当然,少不了安装有户外导航软件的手机。为了轻量化,我放弃携带以往同时携带的手持GPS和安卓手机,只带了苹果手机。在早上出发前,称重背包后,决定带上单反相机,总重21公斤。落尘和幺六的手机都是安卓系统,安装有Locus以及新疆全境等高线地图,以及新疆山脉区域高程数据。我的苹果手机安装的是两步路-户外助手及沿线区域18层离线地图、等高线、路网等。苹果手机不能安装Locus,但需要时我可随时查看队友的手机。
Locus在探索性户外活动中非常有用,可以在野外快捷、简便、精准地现场规划线路。相比之下,两步路-户外助手就差远了。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某些领队说,会用户外助手就足够了。没错,如果是一两天的短线、成熟的多天线路、自驾等等,或有可靠的轨迹,或是固定的线路,他们说得都不错。但如果用于探线、救援、特殊情况下临时改线,Locus就充分体现了它的专业性。能用好Locus、Oruxmaps这样的专业户外导航软件,相当于在任何时刻都有了一双俯察大地的明亮眼睛,能相当精确地掌握周边地形,游刃有余地随时调整线路。尤其是有了太阳能充电板,除非连续多日阴雨连绵,再也不怕GPS没电了。另外我们携带的扁带、绳索、主锁,也在后面的活动发挥了作用,很好地维护了我们的安全。
一次成功的活动,必须有周密的活动计划。本次线路是早在一年前就计划实施的线路,多年前就通过地图反复查看过周边区域地形。线路规划,看似只是画一条线,但实际的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探索性的线路,没有前人资料可资借鉴,完全依靠地图信息进行,需要反复试错,才能得到一条相对最优的安全线路。我经常给户外领队培训班的学员讲:一般说来,你的线路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就需要多长时间用来规划设计线路。以本次计划6-7天时间完成的线路,每天行走时间按8小时计算,就需要大约40小时的规划准备时间。当然这是一个参考,不同的人、不同的线路实际所需的时间可能差异很大,不一定非要较真,恰好用我推荐的时间。我想强调的是,不用足够的时间进行前期规划,一定会在实施阶段平添许多风险。
多年来,我最喜欢走那些我从来没有走过的线路。开始,是那些我没走过、但别人走过的线路;后来,是我没走过、别人也没走过的线路。再知名的线路,对我而言,不如一条未知的全新线路,更让我心动,更让我向往。这次的规划线路,计划6-7天时间,行走总里程90公里,最高点海拔近4300米,5座3700米以上达坂,累计海拔上升超过6000米,近距离接触4个冰湖,6条冰川,高山草甸,湿地,无人区……
在这片未知的区域,为了找到一条实际可行的线路,我在去年9月就开始了规划,并初步拟定了线路方案。遗憾的是,后来计算机故障,丢失了Google地球中的部分数据,恰恰包括了这条已经规划好了的线路数据。今年再次重新规划时,居然差点没有找到可行的线路,最终还是通过去年9月录制的屏幕录像,找到了关键点,否则恐怕还要做很多次试错,才能重新规划得到各项指标符合要求的线路。
行前几天,我在群里分享了规划线路文件,请两位同行者下载、导入手机GPS,并下载离线地图,配置等高线地图、高程数据等。
出行前的准备:风险及预案要点
关于本次活动的风险、预案,我提前进行了梳理,归结为7条,并发布在群里:
1、过河,水大难以通过
预案:通过绳索辅助过河,或在早晨过河,或原路返回
2、冰裂缝
预案:使用绳索结组行进,或沿冰川边缘行进,并备用抓结自救互救
3、坡度大或陡崖
预案:绳索辅助,或绕道,或原路返回
4、迷路
预案:全体人员必须相互保持在视、听范围内,配备多部GPS(或手机GPS)及线路数据(含离线地图)、充电宝、太阳能充电板
5、水源
预案:沿途部分路段无水或水质不佳,注意在预定目标点之前提前评估,冰川融水的水质难以保证,须提前取水或过滤
6、遭遇野生动物
预案:集体扎营,使用声响、灯光、鞭炮等
7、高反
预案:梯次上升,逐渐适应,如有明显高山反应症状,及时下撤  
第一天 宰尔德
早上7点左右,新疆山友救援队搜救大队队员、出租车司机燕子李分别接上我们三人后,驶向后峡。大约八点半左右,到达徒步起点。

ezpw54l4saa3729.jpg

ezpw54l4saa3729.jpg

出发前,与送行司机燕子李合影
桥前拍照时,遇到了另外四位驴友,他们计划用两天时间前往一号冰湖,他们可利用的只有周末两天时间,计划是次日返回,因为周一要上班。寒暄中,得知其中一位是老领队飞跃,幺六说出了我的网名,都是相互久闻的领队,虽是第一次见面,但在户外的山间相遇,如老友重逢。

zifi1vy0yzq3730.jpg

zifi1vy0yzq3730.jpg

偶遇
第一天的行程,是沿宰尔德山谷上行。河谷中水流湍急,发出轰鸣的声响。好在有牧民修建的简易桥梁,在多数关键点位不必涉水过河。一路上,多数时候我走在前面,我不时回首,确保几个人在视线或听觉范围内。这是出发前的约定之一:全队必须保持在视觉、听觉范围内。其含义是,开阔区域在视觉上可以相互看到。在密林或曲折、起伏的地段,听觉上可以相互联系。六天的活动期间,这一直是我们彼此默契遵守的约定。

irxxpd5iv1b3731.jpg

irxxpd5iv1b3731.jpg

第一天计划线路与轨迹
图中红线起点至D1营地是第一天计划线路,绿色是实际记录的轨迹,全天计划在宰尔德行走,转向宰尔德萨依后扎营,后来的实际扎营点略有提前。
这次出行,我们没有在时间上做出严格的要求,而是以安全、快乐为本。我正值暑假,时间充裕。落尘有大约8天的可利用时间,幺六是退役军人,也有充裕的时间。
  

ddkhotgk2ql3732.jpg

ddkhotgk2ql3732.jpg

宰尔德河
宰尔德河水比我预计的更大,发出哗哗的声响奔向我们的身后。
上午11点05分,我们走过第二座木桥。

hylmbi5joto3733.jpg

hylmbi5joto3733.jpg

第二座木桥
过桥后走了200来米,来到一处河流切割出的陡壁前,一股支流贴着陡壁流过,我们犹豫着是不是需要涉水过河。扭头发现了右侧身后山坡上有一条较为清晰的小道,于是直觉判断从小道可以翻越断崖到达河流的上游。后来证明,这种直觉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立刻拿出地图核对。

2vnf20kmnvj3734.jpg

2vnf20kmnvj3734.jpg

前方被河水与悬崖阻断
沿陡峭的小道向山上走了大约十分钟,还望不到尽头,我给幺六说,看一下地图。打开Locus,马上可以看出,附近山势陡峭,且山体高大,难以绕过山体通向前方,如果继续向前,风险急剧加大。于是,我们果断回撤到刚才的起点,决定返回木桥,到南岸寻找道路。
南岸的小道一开始很清晰,主河道的河水在我们的右侧奔腾,走了一百多米,小道又开始难以辨别,又遇到一处河流切割出的陡壁。我走在前面,选择一处山坡想从陡壁之上翻过去到达河流上游。
走了一段,完全失去了小道的痕迹。此时我们左侧是山体的陡坡,右侧下方是河谷。如果不小心,很可能滑落到坡下,甚至掉落到断崖下的河水中。
我们的位置正在高处,视野良好,放眼对岸,发现对岸我们刚才受阻的陡壁之前,有十分清晰的小道通向上游远方。于是,我们小心翼翼、手脚并用地沿原路返回到河谷。

bd3e1mpgbie3735.jpg

bd3e1mpgbie3735.jpg

宰尔德河刺骨的激流
主河道水流汹涌奔腾,没有合适的过河点,我们回退,第三次走过木桥,又回到了最初受阻的陡壁处。经过一个多小时,尝试了两个不同方向,已经没了犹豫的余地,涉水过河成了唯一的选择。
好在过河点是河水的支流,水流平缓,没有危险。我脱掉鞋子,穿着袜子,先走到支流对岸,上行一段后,再次涉水过河,来到了陡壁上游。河水冰冷刺骨,过河后我快速脱掉湿袜子,晾干湿脚后,换了一双干爽的袜子。

fjlyvdszdex3736.jpg

fjlyvdszdex3736.jpg

涉水过河
点击链接,查看抖音视频:
http://v.douyin.com/9A1XyY/
当天仅此一处须涉水过河,剩下的路都有清晰的牧道、简易桥梁,这是后来遇到牧民和实际走完当天路程才知道的。12点31分,落尘和幺六穿着涉水鞋也先后来到了陡壁上游。一双涉水鞋分量在半公斤以上,是否总是有必要带上涉水鞋走多天的穿越线路,还是如我这次一样穿着袜子过河,需要综合权衡考虑。在户外,负重常常是以克为单位算计,如果不用频繁过河,可以考虑不带涉水鞋。但袜子一定要多带几双,这次我带了三双袜子,第三天早上不小心落水后,已经没有一双是干的了,这是后话。
在新疆的户外线路涉水过河,最大的难点有两点,一是河流湍急,二是河水冰冷刺骨。
曾有内地的游泳健将来新疆穿越,听说新疆的河水很厉害,要人命,于是在家乡苦练游泳本领。到了新疆实地才发现,再好的游泳本领也没用。激流根本不给你实战游泳本领的机会,很多河流并不很深,但流速很快,一旦跌倒在水中,激流带动人体在乱石间冲撞,很难有机会再站起来,几乎都是致命的。十多年来,已有多名户外爱好者在新疆徒步线路穿越中溺水身亡。虽说是溺水,实际上激流引起的冲撞、失温才是更致命的原因。第二天早上,我们必须在主河道过河,就使用了绳索辅助,目的是避免万一失足后被激流冲走。
新疆山区河流基本上都是冰川融水形成,多接近零度,即使是炎热的夏季,也冰冷刺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耗时一个多小时努力想绕道,不愿涉水过河的主要原因。曾有一位大连驴友船长在新疆狼塔穿越中过河,因河水冰冷刺激引起胃穿孔,虽经直升机救援至乌鲁木齐医院救治,遗憾最后还是不治身亡。深圳电视台曾拍摄纪实电视片《天山大救援》(上、下),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记述了这次救援经过,我在该片中担任替身演员,扮演被救的驴友船长,但至今没看过这部电视片的下集。  
过河之后,牧道一直很清晰,我们时而在河道中行进,时而在半山腰行进,我一直担心上游还有需要涉水过河的地方。
13点07分,我们在半山腰的牧道休息。六七分钟后,从下游方向来了两个骑马的牧民,我赶紧招呼落尘和幺六站起来,躲到离开路边的位置,顺手把包也带离牧道。山间牧道很窄,只能单人或单马通过,马匹怕人,只要牧道两侧一定范围内有人或有异物,就不敢向前通过。我们躲到几米开外的陡坡上,马还是不敢靠近,原来幺六的包还在路边。两位牧民很友好,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比划着,等我明白时,一位牧民已经下马,牵着马走到背包前,把背包移到路边外,另外一匹马才驮着牧民通过了我们。我们和牧民相互简单打了招呼,我问了上游是否还有需要涉水过河的地方,牧民回答说没有了。直到傍晚扎营,牧道在两侧山腰、河谷变换,都有简易的木桥沟通两岸,证实了牧民所言。直到当晚露营位置,全天在宰尔德河谷共1次涉水过河、经过4座简易木桥。

tasf1tfgot03737.jpg

tasf1tfgot03737.jpg

最后一座木桥
13点34分,我们到了河谷一处便于取水、休息的相对平缓位置,开始午餐和休息。
这次活动,我明确要求每天中午要有午休时间,甚至原本想搭建帐篷休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更主要是时间原因,没有搭建帐篷,却比较严格地做到了午休。午休的想法源自不久前我的一次单日徒步,当天虽然行进了20来公里,活动结束后却明显不感觉很累。原来当天中午有午休,下午返程时由于下雨又在树下休息了好一阵。这次6天6夜的活动结束后,也没有很累的感觉,如果再走上6天6夜,应该依然会精神饱满。午休恢复法,应该是我以后长短线户外活动的必选科目,除非有与安全相关的特殊情形,一定要坚持。  
15点17分,天空的乌云开始聚集,我们快速收拾了装备,继续前行。不久后开始下雨,我们换上雨披,在雨中行走。牧道在右岸的半山坡上,翠雀、千里光等各色花儿开在路旁,左手下方是深深的山谷,河水在哗哗流淌,雨越下越大。

if5uyw3lvee3738.jpg

if5uyw3lvee3738.jpg

草原糙苏

ipsbbjdzhfk3739.jpg

ipsbbjdzhfk3739.jpg

翠雀

1lndsbfsuq33740.jpg

1lndsbfsuq33740.jpg

千里光
出行前,我多次查询乌鲁木齐的天气预报,均为晴天,而且是35度以上的高温酷热天气。高海拔山区的天气,不受大的天气形势左右,每天上午周边冰川、湿地上蒸发的水汽,到了下午就变成了本地降雨。在我们穿越的几天里,从第一天直到第五天,每天下午4点左右都会来一场降雨,最短半小时左右,最长的一次下了四个多小时,只有第六天没有降雨,那是因为我们走出了无人区,海拔已经大幅降低了。
雨越下越大,我们来到了一处岩壁之下,找了一处凹进去的地方,准备等雨停之后再继续前行。不知道什么鸟儿,在头顶的岩石缝隙中筑了一个鸟巢,鸟儿受了点惊吓,跳到了旁边。我想不打扰地拍下鸟窝,却没有合适的位置。
由于附近城市天气预报预告是晴天,我相信这只是本地的地形雨,不会持续太久。果然在我估计的五点前,雨停了。
雨后空气清新,我们在河谷内行进。我在前面走着,到了一个将要上坡进入树林的位置,见他们两人还在远处,我停下来等候。
柳兰、小蓟、拳参、金露梅等各色花儿开放在河岸,我正好有时间拍下这些花儿。  

fmq4zlj4nah3741.jpg

fmq4zlj4nah3741.jpg

柳兰

小蓟

拳参

金露梅
  
等了许久,仍不见他们跟上,我以为谁丢了什么东西,远看好似他们在那里捡蘑菇。
等他们跟上来才知道,他们发现了一只体型与猫相似、叫声也略相似、比猫大些的未知动物。第六天遇到一位后峡养路工,说可能是猞猁,但回来后基本被否定,因为猞猁的耳朵上有一撮毛。我拿视频请教了生物老师,还是没有搞清到底是何种动物。后来发到抖音请教,有说是山猫,也有说是豹猫。查阅山猫的资料,实际就是猞猁。查阅豹猫的资料,比较相符,有待进一步确认。
以下是有关豹猫的资料:豹猫(是产于亚洲的猫科动物,体型与家猫大致相仿,豹猫的毛皮有多种颜色,北方的为银灰色。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猫的斑点一般为黑色。豹猫是夜行动物,通常以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为独处。主要栖息于山地林区、郊野灌丛和林缘村寨附近。分布的海拔高度可从低海拔海岸带一直分布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豹猫的窝穴多在树洞、土洞、石块下或石缝中。主要为地栖,但攀爬能力强,在树上活动灵敏自如。夜行性,晨昏活动较多。独栖或成对活动。善游水,喜在水塘边、溪沟边、稻田边等近水之处活动和觅食。

幺六拍到的野生动物
  
18点04分, 我走过吐依克萨依和宰尔德萨依交汇的三角地,站在高处向西南方向的宰尔德萨依张望,原计划营地在宰尔德萨依方向,但视野范围看不到更合适的营地,于是我返回三角地。三角地带是非常平坦宽敞的草地,于是落尘居中,我和幺六在两头,依次在三角地扎下了三顶帐篷。
扎营后不久,看见宰尔德萨依上方云层密布,时有雷声传来,我说到:飞跃他们那一带正在下雨。我们所处的位置,夕阳夕照,微风不燥。
晚餐主食是挂面,拌上辣椒、皮牙子、蘑菇炒肉,每人一只大虾。落尘不吃吓,便宜了幺六。当天在树林里捡了一些野蘑菇,分量有一两公斤,草菇、大脆居多,有我不认识的几个蘑菇,全部丢弃了。

我们的晚餐
晚餐后,我在帐篷里使用北斗盒子发送消息,迟迟没有等到回应。于是关闭电源,静静地躺着准备休息。
将要入睡之际,突然帐篷外传来一阵喊叫声,两个牧民骑着马一边在帐篷外来回走着,一边用强光手电照射着。我从帐篷中探出头来,问他们怎么回事?原来其中一个牧民喝醉了,看见了我们的营地,正在撒野。好在另外一个牧民很清醒,一直在劝说他离开。不远处的吐依克萨依沟口,是他们的毡房,这是我们这条线路上最后有人居住的地方。喝醉的牧民一直想请我们去他那里过夜、喝酒,说什么野外有狼、雪豹。落尘拿出来部分食品送给了他们。我坚持着不为所动,用我们的环保行为、能安抚他的其它话题,引开他的注意力,设法使之冷静下来。后来,醉酒的牧民拿出他的食物,请我们品尝,我吃了一小块,他还不停地拿出来,我谢绝了。大约经过半小时的折腾,醉酒牧民终于随同他的伙伴离开了。
这是这次活动中遇到的唯一令人不快的事,山里的牧民多数淳朴友好,偶尔遇到这样的人,我的原则是不要让步,也不直接发生冲突,用时间消耗他,最终令其无功而返,以免他的不良行为得到鼓励。那样的话,以后的徒步旅行者就会遭遇相似的麻烦,甚至得到变本加厉。个别地方的牧民刁蛮任性,动辄向外来者收钱,十之八九是以前有些人的纵容,答应了他们的无理要求所致。虽然我遇到的类似经历总数只有几次,但记忆深刻,全都没让他得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提示牧民提供酸奶等消费,用合理的交换代替无理的要求,曾有过成功的先例。这次我也提到以后再来时,希望他们能提供酸奶、羊肉之类。
送走了牧民,一夜无话。第二天 宰尔德萨依
清晨,喝完幺六加工的蘑菇汤,大约9点18分,我们出发,沿宰尔德萨依上行。


图中红线是第二天计划线路,蓝色是实际记录的轨迹,全天计划在宰尔德萨依行走,在3500米附近扎营,后来的实际扎营点提前到3400米附近。当天的上升,明显大于前一天。第一天的海拔高度是从大约2100米上升到大约2500米,高差只有400米。第二天则计划上升到3500米,高差1000米,坡度也明显加大,全天都在不停地上升。

出发,走过营地附近的隘口
我们先是沿左岸行进,走了大约一公里,前方出现了被河水切割形成的陡壁,我们必须过河了。当时的视野开阔,陡崖之上也是坡度很陡的山体,与我们的当前位置高差较大,没有上山寻找路径的可能。

宰尔德萨依的河水
我们三个人沿着河流上下查看,经过对上下一百多米范围河道的观察,找到一处河面宽阔、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段,决定在此处用绳索辅助过河。
我在岸边找到一块纹丝不动的石头,用布林结固定好绳索。每个人都用扁带做成胸带,挂上主锁。首先是幺六渡河,我作保护。幺六缓缓地走过河道,我跟随他的节奏慢慢放绳。有一段河水快到了他的大腿根,万一不小心失足摔倒,我会通过收绳把他拉回岸边。等他到了对岸,还想继续向前走,我使劲拉住他,30米长的绳子已经刚好用完了。我解下连接我的绳头,捡了一块小石头,将绳头绑在石头上,抛向对岸,尽量不要让绳子过多地落在水里。幺六把绳索另一端拉到对岸后,拴在对岸的石头上。


第二天第一次涉水渡河
接近绷紧状态的绳子,连接两岸,落尘的主锁穿过绳索,沿着绳索走向对岸。
等落尘到了对岸,我解开石头上的绳索,连接到我的主锁上,对岸的幺六不断收绳,伴随我到了对岸。
整个渡河过程中,水声涛涛,没有过多的言语,更多靠的是默契。
宰尔德河下游的河水来自上游宰尔德萨依和吐依克萨依两条山谷的河流,河流的源头是两条山谷上游的近十条冰川。由于我们已经走过了吐依克萨依沟口,吐依克萨依上游三条冰川的融水已经被我们抛在了身后,当前河水的水量较第一天明显有所减少,但水流量仍不可小觑。第二天全天我们过河三次,水量逐渐减小,第三次过河居然找到了可以跳着石头过河的地方。
大约11点20分,远远望见昨天早上相遇的飞跃等四人正在返回。我们很快就在一块河谷的平台上相遇了。正如昨晚的判断,昨晚他们在3100米附近扎营后开始下雨,今天早上他们早早就开始上行前往冰湖。走到3400米附近还没看到冰湖的影子,考虑到周一要上班就及时下撤了。我打开手机上的电子地图,展示冰湖位置在3600多米。寒暄之后,挥手道别。直到第五天中午之前,我们一直在无人区行走,没有再见到任何他人的影子。

宰尔德萨依风光
  
宰尔德萨依河岸两侧,盛开着许多以前未曾注意过的花儿,虎耳草、青兰、乳苣、新疆假龙胆、肋柱花、小甘菊……,借着休息的时间,我比较仔细地拍摄了一些视频,行走过程中,偶尔也弯下腰拍下惹人喜爱的花儿。前方,还有最美的雪莲花成片地在等着我们的到来……
以下图片均撷取自当天拍摄的视频:

虎耳草


青兰


乳苣


新疆假龙胆


肋柱花


小甘菊
  

宰尔德萨依风光
第二天多数时间的牧道在半山腰,视野开阔。
13点11分,海拔约2870米,我们在接近河边的位置扎营。午餐,在幺六的再三劝说下,喝完了蔬菜汤。餐后,烈日当空,我用双手扶着手杖支撑的雨披当遮阳伞,躺在防潮垫上开始午休,朦胧中似睡非睡,似梦非梦,支撑雨披的手杖一直挺立着。
14点47分,我们继续前行。上午、下午出发时,我们有意让落尘提前出发。全天大部分时间我在稍后位置跟进。

午后从营地开始继续上行
全天都是不断的上升,15点46分,海拔3000米,行进的速度也开始慢了下来。

宰尔德萨依风光
开始变天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时大时小。
我不时有些饥饿感,状态欠佳,补充一些幺六、落尘提供的奶片、奶糖、干果,借着休息我拿出包里的萨其马吃了一块,行进中不时补充点零食、喝一口饮料,却一直没有想起使用包里的葡萄糖粉,后来想来是应该检讨的。


宰尔德萨依风光
17点53分,海拔约3300米,我们行走的宰尔德萨依东南岸找不到清晰的牧道,远望对岸半山间有清晰的牧道,我们准备当天的第三次过河。
因为已经经过了两侧山体流下的几条支流,我们面前的河水流量已经有所减小,我们不想再涉水过河。在河边反复查看了一阵,没有合适的地方。我想通过用石头分流的方式,减小挡住去路的河道的水量,但工程量似乎有点大,而且不太可能一定有效,放弃了。看着前面几百米处有一条侧沟,那里一定有一条支流,过了那条支流,主河道的水量肯定继续减小,于是我决定继续前行。
18点14分,还没走到那条侧沟,落尘就发现了一处能跳着石头过河的地方,先在几块石头上跳了几下,到了对岸。我随后也跳到了对岸,中间右脚落水,鞋子里面灌满了水。
海拔更高,雨水更丰沛,雨持续在下。又是一片湿地,行走越来越艰难。  
海拔3400米,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大约1公里,高差约100米。雨天,阴冷,走了一天的我们已到了强弩之末,剩下的一公里至少还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到达。落尘提出可否提前扎营,我立刻同意并说:找到合适的营地,就立刻扎营。
我在前面查看地形,18点51分,我在不远的前方找到了相对平缓的地形,决定就在此地扎营。
伴随着饥饿感,我强打精神,扎好帐篷。静下来后,饥饿感更加强烈了,我知道这是低血糖症状。我说出了我的情况,并说需要休息一阵,在帐篷里开始补充含糖的食物,在饮水中加了葡萄糖粉。我有些大意了,应该更早补充葡萄糖,那可以更快地缓解低血糖症状。幺六、落尘两人在做饭,快做好饭时,叫我起来吃饭,想到方便面、榨菜汤的味道,我没有一点胃口。现在已经想不起他们中的谁猜到了我的心思,问我要不要打点玉米糊糊。我立刻说好,拿出玉米粉递出帐篷。
躺下半个多小时了,还是不舒服,一直躺在帐篷里不想动弹。幺六递来了一小碗玉米粥,清淡可口的玉米粥,很对我的胃口。喝了一小碗后,我明显感觉缓了过来,起身走出帐篷,来到幺六的帐篷和他们坐到了一起。三个人不用谁劝说,就把玉米粥全喝完了。实际上,我还想再有点,只是当时没有说出来。而榨菜汤是次次都需要相互说一堆劝辞,你来我往,仪式感很强,才能全部喝完。
雨还在下。我躺在帐篷中使用北斗盒子收发信息,收到了三条离线消息,是燕子李发来的消息,我前一天发给他的消息他收到了。但是尝试了多次,却一条信息也没有发送成功。或许是阴雨天气造成的信号衰弱?

北斗盒子收到离线消息、发送失败
尝试了多种方式,包括调整盒子指向,都没有办法发送成功!好在没有紧急情况,不用马上传递信息,等次日早上再试吧。
风雨声,夹杂着不远处冰川融水的哗哗流水声,似乎还有附近山坡乱石堆上雪莲怒放的声音,我们慢慢沉入梦境之中……  
第三天 雪莲、一号冰湖
每晚入睡前,和早上醒来时,我在脑海中都要对下一步的线路做一次梳理,是完全按原计划执行,还是适当的调整,甚至彻底改变计划,都需要根据当前实际做出新的决策。
原计划第三天翻越无名达坂,随后沿山脊上行,经二号冰湖,在布拉特3570米附近扎营。由于第二天的计划有1公里没有完成,到达冰湖后,再翻越达坂,时间就到了下午。无名达坂附近是本次线路的最高点,充满未知,下午还会下雨,综合权衡后,我决定第三天的主要目标是冰湖,随后在3700米附近扎营,翻越达坂的时间推迟一天。这样的计划变动,没成想后来恰恰顺应了天气的变化,以及成片雪莲花对我们脚步的牵绊。如果起初没有这样的计划,后来的实际也只能延迟一天。要知道,在雨中冰川行走,还要翻越达坂,都太危险了!这是否是受了冥冥之中的天意暗示?

图中红线是第三天计划线路,紫色是实际记录的轨迹。当天活动要点是欣赏雪莲、冰湖,及冰川附近的高山景色。
早上起来,我又试着用北斗盒子发送信息,几次尝试,依然失败,只好放弃。  
清晨的河水比前一天晚上明显减少了,也不再浑浊。远望河对岸碎石坡上,开着几朵雪莲花。我跳过河水来到对岸山坡。在碎石坡之上,有更多雪莲盛开,还有两朵好似并蒂雪莲,左右两朵花朵对称地开放着。碎石坡很陡,踩在碎石上使得碎石不时向下滑落。我为了更安全,故意把松动的碎石踢到坡下,同时也想用这种动静叫醒还在帐篷里睡着的落尘。碎石的响动果然起了效果,落尘担心地大喊。我大声告诉他们,山坡上有很多雪莲。


对称开放的两朵雪莲
附近的几十朵雪莲在微风中静静地开放,我转着圈地拍摄,雪莲花香沁入心脾。我没有更多地向上攀登,如果继续向上,应该还会有更多的雪莲花。
关于雪莲,总有些人把部分雪莲说成是石莲。但当追问这些人什么是雪莲、石莲时,没有人能说出客观准确的标准。他们常常给出五花八门的标准,有些人说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是雪莲,有些说长在雪线之上的是雪莲,有些人说长着单个花蕊的是雪莲,有些人说长在雪地里的才是雪莲。另外还有种种自以为是,经不起科学推断的说法,什么雪莲有药效,石莲没有药效等等。当然,还有些人相信武侠小说中对雪莲的夸张描写。


大苞雪莲
雪莲的石莲说,仅仅是一种民间的传说。或者说,石莲仅仅是雪莲的一种别称,并不存在与雪莲不同的石莲。查阅资料,雪莲在植物学上没有雪莲、石莲的分别。当然,植物学上的确有一种叫石莲的植物,但那是另外一种与雪莲不相干的植物。雪莲就是雪莲,其生长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4000米。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有一定观赏价值。199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天山雪莲是唯一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雪莲植物,是中国国家三级濒危物种。2000年国务院13号文件已明令禁止采挖野生雪莲。这是百度百科的介绍,代表了专业人士对雪莲的认识。石莲,则是另外一种植物,这里仅给出一张从网上搜索到的石莲照片。可以看到,石莲实际上是一种多肉植物,与雪莲存在本质差异。


石莲
查询中国知网,有关雪莲主题的文章有2430篇,其中有关天山雪莲的文章有224篇;有关石莲主题的论文有182篇,但多为苦石莲、抱石莲。查阅天山石莲主题,同时查阅包含雪莲、石莲的文章,0篇!
中国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李君山、朱兆仪,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蔡少青联合撰写的论文《新疆凤毛菊属雪莲花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上)》中,对雪莲有详细的说明:“雪莲(Flos saussureaeinvolucratae),又称雪荷花、雪莲花、白雪莲、红雪莲、石莲。维医用全草,称:塔裕依力期。蒙医用地上部分,称:帮孜达蛙或帮曾不律。藏医用地上部分,称:帮曾不律。哈医单用叶和花,称:来拉。有7种,均属雪莲亚属[Subgen.Amphilaena(Stschege.)Lipsch.]植物。分布在天山山脉北坡、阿尔泰山的高山流石滩及所系高原草甸沼泽地。”并对雪莲进行了分类,其中雪莲类7种:天山雪莲、腋序雪莲、狭苞雪莲、苞叶雪莲、簇枝雪莲、西域雪莲、单花雪莲;小雪莲6种:云状雪兔子、冰河雪兔子、鼠麴雪兔子、小果雪兔子、星状雪兔子、肉叶雪兔子。
几年前,我曾请人邀请石河子大学的祝博士做过一次关于雪莲保护的公益讲座。祝博士专门进行雪莲转基因方面的研究,是雪莲研究方面的专家,发表过几十篇相关论文。当时祝博士就雪莲生长、雪莲药用价值、雪莲人工栽培、有无石莲等方面的问题做了全面的介绍。
关于雪莲的生长,对祝博士声情并茂的解说,我记忆犹新:生长于高海拔的雪莲,每年只有短短几个月的生长时间。他们喜欢在岩石缝隙等处抱团生长,利用一年中难得的有限光阴,从太阳光中充分吸收能量。天气转寒的时候,雪莲叶子上的养分都被转移到了根部,等待来年的时机。来年天气转暖,雪莲继续生长。经过3到5年的生长,在某一年,雪莲算准了精确的时间,它可以在这一年剩下的时间里完成开花、转播种子的使命,就把全部的养分输送给花蕊,让雪莲怒放。至此,雪莲完成了它一生的使命。雪莲一生只开一次花,花开之后就是它生命的终结。

雪莲
祝博士还介绍说,雪莲人工养殖很难成功,已有的尝试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在高海拔区域种植,需要3至5年才有收获,没有经济价值。在低海拔区域种植,却又出现了原本在高海拔区域不存在的病虫害,以及旱獭等动物的啃咬,迄今为止没有成功。
祝博士在回答听众提出的石莲问题时说,不论海拔高度,都是雪莲,没有雪莲、石莲之分。就药用价值而言,不同海拔高度的雪莲,甚至雪莲叶子上的成分,和雪莲花朵的药用成分一致。
上面的记述,可能与祝博士的具体用词不完全一致,如有出入,责任在我。不过,上面的描述总体上就是祝博士的观点。  

雪莲,背景中是我们的营地
由于改动了计划,我们时间十分充裕。天空呈多云状态,这是我们穿越过程中天气最糟糕的一天。我们一边吃早饭,一边晾晒装备。一群牦牛在我们上方的山坡吃草,渐渐在我们上方聚集了十多头牦牛,突然在一头牦牛的带领下,自高处向我们冲刺下来,我们立刻大声喝止,并捡起石头扔向牦牛的方向。牦牛的气势被遏制了,停下脚步,不敢再逼近我们。没想到的是,出发后我们遇到了几百头牦牛,还有几次与牦牛的正面交锋。在野外,无论遇上家养或野生动物的挑衅,甚至遇上不怀好意的人,或遇上糟糕的天气或地形,最怕的就是胆怯、逃避。有人说,狼的嗅觉会感觉到人的恐惧。虽未经证实,但是很有道理。至少胆怯会乱了自家方寸,让思维处于混乱迟滞状态。而无所畏惧的勇气,则提供了制胜的保障。
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拍下与牦牛交锋的视频。最后一次,是在海拔3500米附近,几十、上百头牦牛尾随我们而来,还是先前那头领头的牦牛,带着更大的一群牦牛向我们冲来。我和幺六还没有动作,就见走在稍后的落尘拿起石块冲向牛群,等我和幺六反应过来,想取出手机拍照、录像,做一次见证的时候,落尘已经屁颠颠地得胜返回。嘴上还得意地念叨着:我从小就放过牛……

尾随而来的牦牛
  
海拔3500米附近,是我们计划的第二天营地。一号冰湖就在前面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我们的面前是多年前冰川作用堆积的巨大的乱石山。我们需要翻过乱石堆积的小山,才能到达3650米的冰湖。我选择乱石山右侧凹处上行,随后左拐走上乱石山。零星的雪莲出现在我们面前,随着脚步不断前进,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雪莲,我们兴奋地开始拍照、录像。

多颗雪莲丛生一处
雪兔子、紫菀、野罂粟伴随着雪莲,以顽强的生命力盛开在乱石滩上。

雪兔子

紫菀
快乐时光伴随我们。一颗硕大的雪莲,被我叫做雪莲王。我们三人与她合照、录像,把她当作精灵一样对待,我说:这是我们四人的合影。

幺六与雪莲
各种拍,各种秀。雪莲花的出现,明显延缓了我们的脚步。好在当天计划改变,时间十分充裕,就是需要这样惊喜,才对得起为了这次活动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落尘与雪莲
我向冰湖方向走去,又看到一片雪莲,落尘和幺六还在继续拍照。我期望在冰湖附近也有这样成片的雪莲,湖水、天光,映照着雪莲,那将是一幅更动人的美景。

我走在雪莲之路上
然而天不遂人愿,当我们到达冰湖时分,天空已经被云层完全覆盖,也没有雪莲,只有湖水微澜,映照冰川。冰川融水从对岸哗哗地流入湖中,又从湖底暗河流向了下游。
差不多正好是午餐的时间,我们在冰湖吃完饭,休息片刻,雨点开始滴落,即动身向早上计划的营地走去。

一号冰湖

一号冰湖
  
差不多正好是午餐的时间,我们在冰湖吃完饭,休息片刻,雨点开始滴落,即动身向早上计划的营地走去。
我们先是返回到前面雪莲花盛开的乱石山头,然后转向正南方向。从陡峭的乱石山南坡下来,我看到了一片更密集的雪莲,我没有耽误更多时间,拍了两段视频,我继续向预定的冰川方向行进。

一片密集的雪莲
在大约3680米处,有一块相对平坦的碎石滩,我放下背包,爬到前面的碎石堆上方查看地形,前方已没有更合适的扎营位置。于是,就在我放包的位置平整地形,开始扎营。
雨持续在下,一直下了四个来小时。山下,我们的来路方向,不时云雾弥漫,我们的帐篷在云层之上,听耳畔冰川流水哗啦啦的巨响。幸好我们主动改动了计划,不然也会被迫改变计划,弄不好还会被困在半山。

山下的云雾
营地在冰川末端冰舌附近,一条深深的冰河,在冰川上形成了一个小瀑布,水流轰鸣着与来自冰川上端的冰川融水汇合在一起,不时可以听到冰川末端崩塌的声音。看上去,冰川末端几乎成了黑色,那是冰川上游携带的大量冰川漂砾堆积的结果。水的颜色是奶白色,看上去很浑浊。我用几块石头改变水流方向,导入旁边形成了一条小渠。又在小渠下游不到十米的地方,挖了一个小坑,以便取水。水渠中的水缓缓流动,起到了沉淀作用,水质有所改善。

修了一条小渠,让浑浊的冰川水变得清澈些
晚上,我试着用北斗盒子收发消息,收到了几条燕子李要求回信息的离线消息。看得出他得不到我的回应,很有些焦急,但我仍然无法发送消息,他只能继续焦急等待。
夜间,我走出帐篷方便,繁星满天。该下的雨水都降下来了,明天应该是个好天气。  
第四天 冰川、达坂、二号冰湖
清晨,不知什么鸟儿早早就在山上孤独地鸣叫。蓝天寥廓,只有淡淡的云。往冰川方向望去,大约海拔4100米上下截然分明,那之上覆盖了一层新雪,洁白无暇。昨晚,山下虽是降雨,高海拔区域却是降雪。海拔4100米之下的冰川上,有一些灰色的斑块,那是沉积在冰川表面的冰碛。它们随着冰川的缓慢向前推进,在冰川末端围绕冰舌的前端形成终碛。随着冰川退缩,有些终碛的上方就形成了冰湖。多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高山冰湖时,还曾疑惑地想,是谁使用大型机械筑造了冰湖大坝?

左上角的山峰海拔4100米之上是昨夜下的新雪
7点57分,我用北斗盒子成功发送了一条消息,似乎印证了天气的确对北斗盒子的发送有影响,但接收来自卫星的离线消息与天气关系不大。

图中红线是经第三天修订的第四天计划线路,深蓝色是实际记录的轨迹,全天计划先登顶无名达坂,随后沿山脊行走,在转折点下行至二号冰湖,并在下游附近扎营。实际登顶后,临时改变计划,后借助绳索辅助提前下降至布拉特山谷。在河谷扎营后,一人看守营地,另外两人轻装前往二号冰湖。  
9点20许,我们整理好装备,出发。当时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我们这次行动中最大的风险在等待着我们。

在碎石坡上行走
我沿着碎石走了一段,向左越过冰河,走到了冰川缓坡之上。这样好走多了,冰川的表面和冬天的冰面不同,在阳光的照射下,表面凸凹不平,好似粗糙的盐粒一样,加上许多地方漂浮着碎石,根本不用担心会滑倒,冰爪在这样的地方,无用且多余。冰爪只有在冰川更为陡峭的地方才有效。根据卫星地图显示的信息,我计划只在冰川边缘行走,遇到比较陡的地方,就离开冰川,在碎石上行走,免去了携带冰爪。

在冰川上行走
  
高海拔,冰川,这样的地方行走,都急不得。我们背负重装,一步一步,踏着坚实的步伐,缓慢上行……
海拔3700米,回望来路方向,群山逶迤,太阳从东方升起,照耀着冰川。


海拔3800米,几块巨大的冰川漂砾,横卧在冰川上,看似静静地迎接我们的到来。


海拔3900米,还有最后一百多米高差,即将登顶达坂。

我们一步步靠近海拔4000多米的无名达坂。在最后不到100米高差的地方,裸露的冰川显得有些陡。我们离开了裸露的冰川,走在碎石坡上。碎石坡,依然是冰川的一部分,只是表面堆积了一层锋利的碎石。有些地方只有十公分左右的堆积,走在这些地方要格外小心。不小心踩在比较碎小的石头上,就会引起滑动。我们尽量踩在大些的石头上,以保证不会随滑动的碎石滑到。我走在前面,在靠近冰川一侧,冰层上的碎石没有积累到足够的厚度,容易引起滑动。走在后面的幺六认为右侧更好走一些,那边的山坡接受阳光更多一些,冰层上的碎石层更厚、更稳定。我观察后,没有说话,继续沿偏左方向朝达坂前进。我所行进的方向,是达坂方向。幺六选择了在右侧山体爬升,落尘随他也走向右侧,我没有制止。


锋利的碎石下是坚硬如铁的冰层
那一刻,我无法判断哪条路径更优,两处看上去都没啥风险。后来,我才意识到我错了,这和我最初的纪律要求是相悖的,我要求整个团队不要分离,共同进退。后来我曾两次委婉地说过,团队应该在一起。
我不想严厉地批评他们,我更应该做的是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因为我当时没有明确地、严格地要求他们跟随我的脚步,是我在那一刻的犹疑,让我没有下达明确指令、严格执行我定下的原则,加大了后来的风险。


历经千万年冰川作用,石头一碰就断碎
如果我严格地执行了我定下的原则,三个人都在一处共进退,我们就可以在登顶过程中相互辅助,就可以避免随后我的两次滑坠,也不会受伤,尽管只是轻微的滑坠、只是皮肉伤,落尘也就不会在登顶之后忍不住大哭。每一次成功或失误,都需要总结,提炼有价值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路走得更稳、更远、更高……,这次也不例外!


达坂附近的冰川与脆弱的石片
  
那是一段艰难的爬升。我脚下的碎石在坚硬的黑冰上滑动,我不断用手杖调整身姿。顶点不远,就在眼前,却又似乎遥不可及。我计划先爬到几块较大的岩石上,然后从岩石上绕到目标点。初步尝试后,我放弃了。因为如果在岩石上发生失误,就会跌落下来,存在受到严重伤害的风险。我又选择一块五六米宽、覆盖着雪的斜坡横切,我用手杖敲出可以立脚的地方,一步一步挪移,走到这块雪坡中间的时候,发现前面两三米难以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我又放弃退了回来。如果在这里发生滑坠,我会被抛到雪坡之下有碎石的地方才会停住,可能会滑坠五米甚至更远。我退回来,绕到没有积雪的地方继续向达坂方向冲刺。

达坂附近的冰川
前面的两次放弃,无疑都是正确的选择,因为那两处都容不得出现闪失。后来我选择的路径上有大量的碎石,万一滑到了,可以及时制动,在较短的距离停下来。走了没多远,我就发生了第一次滑坠,脚下的碎石突然滑动起来,我坐倒在地,碎石带动我开始下滑,耳边是哗啦啦碎石滚动的声响。我身体旋转着,用余光看到了下方一块较大的石头,急忙用脚蹬住石头,制止了滑动,也摆正了身体。左手手掌上划了一个两公分的口子,血流了出来。我当时不知道,此时的落尘和幺六都已经停下脚步,用扁带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正在紧张地关注着我。我只是偶尔扭头,看到他们一直在同一个位置长久不动,没有想更多,也没有时间想更多。


历经千万年冰川作用,石头一碰就断碎
( 本文作者 : 獬豸 )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精彩评论54

獬豸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4:17:32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何祥茂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5:01:16
摘取了很多知识点,谢谢老师,户外学习的路,难得看到如此全面的知识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獬豸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5:51:24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南浦云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7:24:33
一直关注的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獬豸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8:43:52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孟萍8901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19:59:51

冰川进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獬豸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21:17:19

谢谢关注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獬豸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22:49:51
不仅有景色还有知识,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浪桥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11-6 23:02:07

谢谢关注!后面是博霍特沟攻略,很美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