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在大森林里的小夏天找到我的小确幸

[复制链接]
笑飞雪广州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2:38:15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这次旅行
去年到初春到东北一游,意犹未尽。想不到这次去哪儿攻略与黑龙江旅游发展委员会合作打造的“聪明旅行家*大森林里的小夏天”选择了我,还安排了我平时最喜欢的自驾游任务。不得不说是一大惊喜。
  说起黑龙江的旅游旺季,那一定是冬天。看冰雕、滑雪等项目自然是最热门的。寒冷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如火。
  但说到夏季旅行去黑龙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印象。在我开始做行程规划前,甚至怀疑有什么可玩的。当我在夏季来到黑龙江,就被这里完全颠覆了。原来黑龙江除了是玩雪胜地,更是避暑胜地。
  夏季的松辽平原满眼翠绿,轻风抚面。这里有全国最大的连片森林,以及全国最大的湿地群。平原上的密林和湖泊为人们提供了消暑解闷的好去处。这里因为独特的历史原因,成为中国最具欧陆风情的地方。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林海,让它成为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又让它拥有,中国其它省份难以寻觅的异国风情。在这里,我找到自己的小确幸。
  花上一周的时间,去看黑龙江的风土人情;花上一段的时间,去研究这片土地的历史;也许会花上一辈子时间,去感受这里的变迁。
  在心与历史的碰撞中,在眼与现实的交流中,在时光的不经意的流转中,去品味,去解读,去感悟。
  一路拍下无数喜欢的照片,即使一再精减,依然有太多舍不得舍弃的镜头,于是一篇融合了风景、人文、历史的超长篇游记诞生了。
美图精选
黑龙江
读图时代,当然首先刷一波美图预告了。
读图时代,当然首先刷一波美图预告了。

w4k4oiazx3o10924.jpg

w4k4oiazx3o10924.jpg

v2xrbimz2ni10925.jpg

v2xrbimz2ni10925.jpg

abztsqvts0d10927.jpg

abztsqvts0d10927.jpg

yizjlrzcfel10928.jpg

yizjlrzcfel10928.jpg

bxzklq2jlfl10930.jpg

bxzklq2jlfl10930.jpg

fpeb5eghkzo10931.jpg

fpeb5eghkzo10931.jpg

d3np2cpxqun10933.jpg

d3np2cpxqun10933.jpg

3hxxlrese5b10934.jpg

3hxxlrese5b10934.jpg

ivt0n3u0kw510936.jpg

ivt0n3u0kw510936.jpg

diy1ezhlhwz10938.jpg

diy1ezhlhwz10938.jpg

k5wohowdynm10939.jpg

k5wohowdynm10939.jpg

anll45dw5dz10940.jpg

anll45dw5dz10940.jpg

j0f0t01htxu10941.jpg

j0f0t01htxu10941.jpg

4n3iiwaftp010944.jpg

4n3iiwaftp010944.jpg

5hklh2cnesw10945.jpg

5hklh2cnesw10945.jpg

jpwwirtahrh10947.jpg

jpwwirtahrh10947.jpg

wqxyhzji0yr10949.jpg

wqxyhzji0yr10949.jpg

dpcifhcejtv10950.jpg

dpcifhcejtv10950.jpg

z0jcd5hco5m10953.jpg

z0jcd5hco5m10953.jpg

floydmtaxqz10954.jpg

floydmtaxqz10954.jpg







D1 冰雪大世界——万达娱雪乐园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室内冰雪主题乐园
广州飞哈尔滨算得上是漫长的飞行,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飞行,到达哈尔滨时已经是半夜。在酒店睡了一宵,起来后在酒店旁边的砂锅店随便吃了点东西,便去了我们行程的第一个计划点——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室内冰雪主题乐园。

由于冰雪大世界在修地铁,我们找这个室内冰雪主题乐园可真是费尽周章。导航的位置是错误的,问了好几个路人,每次指的方向都和前一个完全相反。如果不是正好有附近的建筑工人带我们,差点第一站就把腿给走断了。冰雪大世界室内主题乐园是个巨大的帐篷。我们买了门票,穿上门票配套的棉衣经过两道保温门,进入了室内。

进入室内,瞬间变换了天地。骤降的温度,琳琅满目的冰雕,使人忘记了季节。门口的第一个冰雕就是索菲亚大教堂。这次到哈尔滨,索菲亚正在围蔽翻新,只好看这个冰雕版的一解思念了。

我好奇地摸摸冰雕上的冰砖,果然是美丽冻人。保证不是假的,冻得我连忙搓手。

别看外面还是大太阳,我们今天穿着短袖,换了棉衣进来室内冰雪乐园之后,待了几分钟就被冻得不得不四处走动,好暖暖身子。

乐园中央是个巨大的冰雪城堡,城堡前的圆形游乐区,随着底下的灯光变幻着色彩。

城堡本身可以攀登,除了是个位置极好的观景台,还是个长长的冰雪滑梯。从上面滑下来感觉爽极了。

城堡的楼梯有些湿滑,我小心翼翼地来到城堡顶上的烽火台,从高处看着底下玩得不亦乐乎的人们。

城堡对面这座冰雕是参照哈尔滨火车站的造型雕刻的。哈尔滨是一座因铁路而生的城市,其代表的意义非常重大。后面我会专门介绍到哈尔滨的与中东铁路的故事。

穿过火车站冰雕,是冰上自行车的区域,我试玩了一下,感觉比正常的自行车更难控制一些,难怪人们都玩得小心翼翼。

除了有火车站冰雕,这里还真有小火车,铁轨沿着主题乐园的铺设。穿过各种造型的冰雕,就像火车过山洞一样。

里面实在是太冷了,不得不找个可发电的自行车拼命踩,这辆自行车会底下的灯光会随着你双脚的蹬动产生的电能而发光。没想过夏天还有冰雪乐园,在这个巨大的冰箱里,酷暑离得远远的。
哈尔滨万达宝马娱雪乐园
离开冰雪大世界之后,我们继续冰雪之旅,来到第二站哈尔滨万达娱雪乐园。

早已耳闻哈尔滨万达娱雪乐园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拥有高级、中级、初级共6条滑雪道,落差超过80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滑雪。

租了装备进入室内滑雪场,里面的空间让我惊讶极了。娱雪乐园采用人工降雪,雪场内全年维持在-1到-3摄氏度,可实现一年四季全天候降雪,不必依赖自然条件。

穿戴好一身装备,出发前不忘先留影。

同行的小伙伴说:我有丰富的滑雪经验,我先去滑,你在下面负责给我拍照吧。

然后,他来了一个很酷的急停转向。我担保这绝不是摔跤,我都拍下来了。哈哈!

不过就算不会滑雪也不用担心,这里有专业的教练可以带你,不远处这位美女教练就同时给两位娃娃指导滑雪。

初级滑雪场是平缓的雪道。

而中高级就需要搭缆车上到顶上了。

除了滑雪声,旁边还有供儿童游乐的儿童冰雪乐园。有可爱的雪人和冰雪滑梯。

还有冰雪碰碰车这类电动游乐项目。好玩的的确不少。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
玩完冰雪项目,傍晚回到中央大街附近,这里是哈尔滨最有历史的街区之一,可以说每一栋建筑都饱含厚重的故事。不管你是细读它们的历史,还是仅仅好奇地欣赏它们充满异域风情的外观。这里都值得你流连。

上次到哈尔滨,没来到这座犹太新会堂,所以这次决定先到这里看看。这座犹太会堂位于经纬街162号,就在中央大街附近。是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群的一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较于中央大街的人头涌涌,这里相对清静很多。不过可惜的是,我来得比较晚,已经闭馆了。

这座外观崭新的建筑其实始建于1918年。是由著名的犹太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设计的。在一个巨大的方形鼓座之上挺立的硕大无比的圆形穹顶,已经在哈尔滨的天际线上挺立了近一个世纪,穹顶之上的大卫六角圣星,则是犹太民族灵魂的永恒象征。硕大无比的穹顶和大卫六角圣星,是犹太建筑特别是教堂建筑的重要标志。主入口处为四根粗壮有力的柱式擎起的尖券门廊,进深较大,有很强的光影变化。一层是带有窗眉的尖券高窗和矩形立窗,二层是尖券窄窗。整个建筑造型简洁别致,装饰精美。建筑色彩红白相间,格外分明。

新会堂曾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活动场所,这就是为什么既有老会堂还建设新会堂的政治背景。屋顶上硕大的穹顶和六角圣星,昭示着哈尔滨犹太人复国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和多位部长都曾来此瞻仰,他们的不少前辈当年都曾在此参加过锡安主义活动。

回到中央大街上,这座蓝色的折衷主义建筑吸引了我的目光。原来它曾经是哈尔滨特别市公署,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为[urlshi]哈尔滨市公安局,现为锦江之星。北侧紧挨着的两栋三层老建筑已经被扩建到里面,装饰统一风格。

中央大街107号原为法籍犹太人萨姆索诺维奇兄弟商会。1915年转卖给秋林公司,成为秋林洋行道里分行。在1919年道里秋林搬入此处营业,以经营国际高档品种为主,是民国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几个时尚购物场所之一。历经百年沧桑之后,这j里的一楼现在是雅戈尔服饰专卖店,二楼是一家手机卖场,二楼的椭圆窗后还藏着一家咖啡厅和一家餐厅,而三楼现在则完全处于空置状态。

中央大街上人来人往,不时有人在建筑前驻足拍照。毕竟岁月流转也不曾带走这座折衷主义建筑的美丽。建筑的各层门窗、墙垛上下对位严谨,自下而上,窗子由矩形变为窄高窗,强调装饰的秩序感。建筑立面上带有新艺术特色装饰的石子贴面、矩型图案和水平线角、同心圆装饰…装饰图案凸出墙面的尺寸较小,给人明显的平面化感觉。主入口上曾有半斗笠状的铁艺小雨棚做强调突出,遗憾的是这个精致的雨棚在商家的改造中被拆掉了,很多年都没有再恢复,更早消失的还有那扇传说中的古老转门。

和别处的步行街一样,一定有些反映当地特色的铜像雕塑。中央大街这处和音乐相关的雕塑也是吸引了不少游人。

这座位于中央大街130号,[urlshi]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设计颇为独特。建筑主体后退成凹进式院落,以腰线划分上下层,底层开落地窗,屋檐上为古典式栏杆,屋顶冠以法式方座穹顶,外墙装饰简洁、线条流畅。

头顶上的建筑年份标明建于1922年,这里原为中国大街商场,后称万国洋行。建筑为二层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透过中部的楼梯,可以上到二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二楼是有名的屋顶餐厅。

对面的拉比诺维奇大楼曾是远东银行,建于1919年,三层砖混结构,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平面呈L型,底层采用落地窗,二至三层设有爱奥尼半圆壁柱,窗扇高大,设置均匀,上下窗间设有花饰,顶部设出挑深远的檐口,转角处上部设有圆形穹顶。墙面小巧的弧形阳台,精致有趣。解放后曾为滨城百货商场,现为361°运动服饰等店铺所在地。

Р•А•别尔克维奇大楼(犹太人大楼),位于中央大街与西五道街交汇处东北角,是[urlshi]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四层砖木结构,建于1907年,原为二层,1915和1920年又先后扩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以腰线分割,底层开大玻璃窗,墙体仿块石砌筑。二、三层以壁柱强调竖向划分,屋顶采用阁楼式窗结合女儿墙组成孟莎式阁楼层。金属栏杆的阳台精巧柔和,成为建筑的点睛之处。在“Р•А•别尔克维奇大楼”的靠南侧的地下室,还有一座哈尔滨著名的西餐厅“塔道斯西餐厅”。以独特的高加索风味烤肉而驰名。1938年哈尔滨《霞光报》(俄文)报道说:“塔道斯烤肉西餐馆也在远东地区居民中家喻户晓”。那时,哈尔滨有些地位、有些头脸的人士都以能在塔道斯宴请宾客为荣。但现在除了2005年恢复原来的名字,这家西餐厅其实和原本的老板并没有什么关系。

中央大街与西五道街交汇处东南角。这座仿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前身是“戈洛布斯”(地球仪)犹太电影院,1919年1月20日落成开业,1935年捷克人古鲁金在此开设巴甲皮鞋店。

砖混结构的二层建筑,墙体采用仿石块砌筑,有明显的凹槽分割,形成水平线条,强调建筑基座的稳定感。建筑的檐口下设流畅复杂的花饰纹样,转角处设主入口,其上设铁艺栏杆阳台,造型个性鲜明,做工精湛。顶部花饰突出,建筑轮廓起伏,变化清晰。

紧挨着犹太电影院旁边的是犹太医院,现在是[urlshi]哈尔滨市眼科医院。建设用地和建设资金都是犹太富商自动捐助的。 这座建筑在犹太风格的建筑中比较独特:在方方正正的矩形立面当中,包含了不少用红色加以强调的圆额和尖券门窗以及弧状造型,这种”外方内圆”的构图手法,不仅丰富了建筑立面,而且令人过目不忘。

这栋薄荷色的建筑是孔士洋行旧址,洋行为德商经营,总店在德国汉堡。在哈尔滨的总部设在道里炮队街(现通江街)。经营各种润滑油、土建材料、农矿业机器及材料、汽车、柴油机、拖拉机、发电装置、电动机、制粉、制糖、印刷机具以及洋酒、烟草、化妆品等。此建筑现为李先生、KAMA服饰等商家所在地。

这座精美的仿巴洛克式建筑是中央大街上最早的建筑物之一。它的前身是松浦洋行。设计师是著名的АА米亚科夫斯基,1909年落成开业。俄国侨民会也曾占有此建筑,解放后为书店,现在是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顶层有半层阁楼层,覆以红色铁皮的孟莎屋顶开有老虎窗,与同样红色调的房融为一体。半球形的文艺复兴式穹顶,端部却以类似俄罗斯式“洋葱头”顶作为结束,成为复合式穹顶。作为一种重要的构图要素,穹顶成为中央大街建筑必不可少的谐调构件。

建筑二层以简洁的圆额矩形窗为主要特征,窗上刻划精致的线脚;转角处主入口上方饰以大理石人像柱,一男一女(它们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擎天神,男的叫亚特拉斯,女的叫加里亚切德。),姿态优美,这一典型的巴洛克象征手法为建筑增添了浪漫的气息。松浦洋行被2004年建筑部与中国工程科学院评为中国历史最有代表性的100座建筑之一。

马迭尔宾馆(原名马迭尔旅馆,俄文合名为модерн,意为摩登的、时髦的、时兴的、现代的,音译“马迭尔”,设计师为C•A•文萨恩,始建于1906年,1913年竣工,砖混结构,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起初由俄籍犹太人约瑟•开斯普经营。

很多有关哈尔滨的影视作品里都有它的影子,比如《夜幕下的哈尔滨》《悬崖》等。所以很多游客都会慕名而至。传统的梦莎屋顶,出挑着窄沿大拱弧的半圆状老虎窗,三三两两地相互绵连!竟有七八分雍容之姿!四面女儿墙上满布着上百面大大小小的窗子,有椭圆形的也有半圆拱券形的。好似粼粼微波,泛漾着涟漪舒徐。

马迭尔宾馆的至高处,镶嵌着一枚璀璨的棕绿色穹顶!远远地望去,恍惚是一名身着束腰晚礼服的少女,舞动着婀娜的腰肢与华贵的裙摆。这群摆,是淋撒了马达加斯加绿宝石碎片的。绮丽旖旎,揉碎了百载璀璨!这枚穹顶,又像是抹茶色的水晶风铃草,律动着生命的曲线!穹顶下方衔着一颗夜明珠似的圆窗。独特的造型,格外醒目,将流连于马迭尔的万千目光凝聚于此,恍若一泓清泉!接着向两侧喷涌出两道舒朗的柔媚波浪!这柔波是贯穿了两面女儿墙的一条律动的建筑脊线,这脊线是马迭尔在水平维度上的建筑节奏。

之前来哈尔滨都没试过这里比较有名的俄罗斯餐,正好晚上约了另一位旅行家Allenl,一起到马迭尔宾馆对面,号称中国四大西餐厅之一的华梅西餐厅。不过出品和环境都让人有点小失望。

吃完饭,Allenl觉得是时候去买根同样很有名的马迭尔冰棍,对于我来说,它就是一根普通的冰棍,和小时候吃的两毛钱一根的没有分别。

这时,马迭尔的门前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原来马迭尔阳台音乐正在演奏。音乐是舞动的建筑,哈尔滨的马迭尔,将音乐与建筑的合璧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哈尔滨的仲夏夜,马迭尔会奉上一整个夏季的阳台音乐!马迭尔的百年阳台变身音乐舞台,中央大街就是露天观众席,信步的游人随时都可以在步行街上驻足,仰目欣赏,以至与阳台音乐一同载歌载舞!每当马迭尔的阳台音乐响起,中央大街上的人潮必定会在此汇流,汇流而成奔腾的泉涌。这新艺术运动的阳台,论体量,不及今天任何一座剧院的舞台宏阔!然而这个音乐阳台,却成为今天这座音乐之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了哈尔滨最具魅力的一道音乐文化景观、一个冰城最具吸引力的音乐舞台!

由于哈尔滨正在举行哈尔滨音乐之夏音乐会,和音乐相关的元素随处可见,中央大街的街头就有音乐演奏,主要是演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俄罗斯名曲。

沿着中央大街走到防洪胜利纪念塔旁,这里搭了个大舞台。哈尔滨的夏天果然是充满音乐的氛围。哈尔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音乐名城,和犹太人也是分不开的。著名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也曾坐落在这里,培养了许多音乐人才,也使哈尔滨成长为一个音乐之城。
D2 哈尔滨—亚布力—横道河子—牡丹江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第二天一早,便去租车公司提了台大众BORA,开始我们的自驾之旅。离开哈尔滨上高速,中午前便到达了亚布力,众所周知亚布力冬季是滑雪胜地。夏季的亚布力却是另一番模样。

告别了城市,来到了广阔的乡间,这里一改昨天的景象,满眼翠绿,阳光正好,微风不噪。

路两旁盛开的金光菊,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金黄。

经过这个钢结构的标志,就到了亚布边度假区了。
亚布力南站

之前就听朋友说过,亚布力南站外观像座美丽的城堡,叫我到了亚布力必须去看看。

尖尖的屋顶表明它是一座哥特式建筑。这是座不大的火车站,建于2007年,当时是为了迎接哈尔滨24届大冬会而建。

据说每逢冬季这里的都挤满了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现在夏季却门可罗雀,真是鲜明的对比。

从另一个角度再看看这座美丽的城堡式火车站吧。

每天只有一趟班车从这里往返哈尔滨,全程约近三小时。如果你只打算在亚布力周边游玩,坐火车过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

站内果然空无一人。哥特式的穹顶营造了很好的整体空间。这个空旷的感觉很像一间教堂。

尖拱的窗户和精美的罗马柱都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的错觉。

火车站旁边配套的建筑并不大,周边的商铺也没有开。后来我们都只好到亚布力森林温泉酒店去吃午饭。
  
亚布力水上乐园

通往水上乐园的一条长长的玻璃走廊,让我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这条看似神秘时光隧道般的走廊其实有点破。有些玻璃都是缺的,或者破碎的。我们却在这足足摆拍了半小时。

半小时内,几乎没有别的游人经过。足够我们在这里忘情地玩耍。

只是中午时分的光线实在是太硬了。并没有拍出特别震撼的画面,

水上乐园的入口处,有个巨大的喷泉。还没走近,已经感觉到丝丝凉意。

炎夏最好的避暑方式最好不过就是玩水了。这个北方最大的海啸造浪池,可以让你感受到在东北冲浪的乐趣。

海啸池对面就是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趣味性极强、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超级大水寨、直径20米的巨兽碗滑梯、140米长的螺旋组合滑梯。

除了刺激的游乐项目,其实还有些人只想静静地泡在水里,偶尔慢慢的畅泳一下,这个方形的游泳池就可以满足到他们的需求。
亚布力森林小火车

夏天来到亚布力,没有冰雪项目。但坐这里的老式小火车穿越密林,到森林深处的动物园去看动物却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黑色是老式火车头只拖着两节车厢,一节是绿皮车厢,一节是开放式的观光车。

阳光穿过密林从头上撒到眼前,营造出美丽的光影。

小火车摇摇晃晃地缓慢行进着,让人的思绪渐渐飘离,不在乎眼前的风景,而只想静静地发呆。

这绿皮车厢相当有年代感,坐在上面,仿佛代入了一些老电影的情节。

淡季从小火车的人并不多,可以让我们慢慢地在车厢内拍照。

经过狭窄的一段路后,小火车渐渐减速停了下来。原来是动物园要到了。


动物园并没有什么珍禽异兽,只有一些珍珠鸡、黑熊、野猪、马、狍子等。

树林里的光影却非常棒,拍了些自己蛮喜欢的照片。

狍子呆萌呆萌的眼神,能瞬间把人融化。


绥满公路

离开亚布力,沿着绥满公路到牡丹江去。今天上午已经开了一程高速,路上看到的风景都没法拍。所以下午特地走国道,我一向觉得走走停停拍拍才是自驾游最大的乐趣。

沿途的田园风光让人感觉特别舒服,不像走高速公路的单调乏味的景观。

路旁盛开的小菊花便是一景。

看到这位骑车经过的老大爷,决定让他做这张照片的主角。


路边的三轮农机车,湖蓝色的外观正好成为摆拍的好道具。

黑龙江夏天的阳光是那么热情,却不燥热。

路两旁的小屋颇有俄罗斯风情

在逆光下显得如此美丽。
横道河子俄罗斯风情小镇风景区
旅途中,有些收获是你计划之外的邂逅,因为你不曾准备,这意外的惊喜更具魅力,更加弥足珍贵。与横道河子的邂逅,就是这样一次“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偶遇。

当时我开着车在绥满公路上飞弛,心里只想天黑前到达牡丹江入住酒店,早点吃饭。这时路边一个巨大的机车库进入我的视野。我好奇地停车下来拍照。当我驻足观赏时,猛然发觉这是个巨大的建筑群,整整一个小镇就在眼前。

这里是个机务段,偶尔还会有各种工程列车经过。

我连忙打开地图,看看身在何处。原来这就是中东铁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横道河子站。事先并没有计划要到此的,突然来个美丽的邂逅,真是让我惊喜不已。

这个始建于1897年的古镇,历史比哈尔滨还要悠久。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霜,依然保留着俄式风情原有的自然古朴。尤其是这栋中东铁路机车库建筑,像一台拉开的手风琴,在这幽静的山间里,弹奏着如诉如泣的弦律。

当时中东铁路要穿过张广才岭,为了给翻山机车提供维护与给养,横道河子作为一个大型后勤基地应运而生。大批俄国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横道河子,中东铁路在这里建造了大批风格独特的俄式建筑给他们提供办公与居住场所。

随之俄国人相应地建起教堂,这座教堂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木质教堂。当时这里也形成了商贾云集的繁华,曾经拥有“花园城镇”的美誉。1918年,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人乌曼斯基曾来到横道河子,宣传十月革命。1926年,七里地村正式成立了牡丹江一带最早的中***支部。1945年8月13日,苏红军第26军军长斯克沃佐夫中将在小镇的“圣母进堂教堂”主持了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从这天起,小镇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成为东北大地上最早的解放区之一。

没有了战争,教堂的钟声也远去了,可这些俄式古屋却仍然显示着小镇异域风情的存在。现在横道河子小镇的人依然喜欢喝啤酒、果酒和烈性白酒,喜欢吃火腿肠、面包和果酱,这里的女人冬天也习惯于穿裙子,人们的生活仍旧带有俄罗斯民族的习俗。俄罗斯老街位于横道河镇中心,老街虽然不长,却保存着完好的俄罗斯建筑200多栋。

东正教堂、机车库、木格楞、俄式民宅,俄式办公楼,小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建筑,完全是俄罗斯乡间别墅的布局,最为珍贵的是,横道河子的老建筑保护得非常好,几乎没被破坏。

历史的车轮从这里经过,留下深深的轨迹。但眼下,它依然是个大山脚下宁静的小镇。

我迫不及待来到小镇的地标——横道河子站,当它出现在我眼前。我立刻被它古朴的外观吸引了。看起来像游乐场的城堡,但却它是个真真切切在运营中的火车站。

人类文化是相互渗透也是相互传播的,战争是令人憎恶的,但另一方面它也不可抑制地把文化影响带了进来。中东铁路是“舶来品”,但它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它的影响也扩大了到了中国北方发展的各个领域中。要想了解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的历史溯源,中东铁路的历史是一条必不可缺少的脉搏。而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然保留着完好历史遗迹的横道河子,是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

火车站对面的小饭馆。

这是火车站的配套库房。

日落后的小镇沉浸在一片蓝调之中,这种光线,感觉怎么拍都会有很舒服的画面。

有东北的朋友告诉我,以前他们老家也很多这种俄罗斯式的小房子,但现在几乎都被拆除了。横道河子能完整地保留整个建筑群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小镇的后面是一处铁轨,借着黄昏时一点微弱的光,我们足足在此拍了近半个小时。

对于一个从小在铁路边长大的孩子。铁轨对于我来说,它象征着通往远方的路,去往未知的方向,但却又有迹可寻。

每次看着无尽头的铁轨,都会联想起自己走过的路,经过的往事。

人生也像行驶在轨道上的列车,看似只有一条路向前开,到了跟前,却发现原来是通往另一条轨道。

总之向前走就对了,这是铁轨给我的人生感悟。
D3 镜泊湖
G201鹤大线

在牡丹江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去镜泊湖。我们商量一下,决定还是走国道。这样才能一路拍风景。

路边的七彩田园


一路是油画般的田园风光

通往镜泊湖的国道不算太开阔,但风景不错。对于常年在外开车的人,应该是没有难度的。东北相对平缓的地势,并没有什么盘山路。反倒是我们想找个制高点拍一下田园风光,一直没有太满意机位。

这是我们此行的座驾,对于平时经常开德系汽车的我,是很适应。虽然没有太多花哨的功能,但驾驶感受还算不错。

沿途几乎都是大片的稻田。

我平时自驾游更喜欢选择小路,而不是高速。不停变化的风景让人的视觉变得轻松,不易疲劳。加上这次同行的小伙伴不会开车。对于需要全程驾驶的我,更希望选择这种可以随时停下来拍照的路。最美的风景常常是在路上,而不是景区的观景台。

路过一大片让我们惊艳的花海,决定下来拍几张照

这是一片由百日菊和向日葵组成的花海。

在阳光下是如此娇艳。

路边的花海,总让人有点清新的感觉。

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连绵无尽的庄稼地是最常见不过了。

相对平缓的土地,又十分适合机械化耕作。

国道穿越这样的田园,路两边的田园风光让人陶醉不已。此时真的只想住在那片小房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惬意的田园生活。


阳光依然猛烈,但远方的天空变得深沉。同行的小伙伴还在这个角度拍到了远方的闪电,想必是东边下雨西边晴的景象。

一路运气还不错,除了偶然撒下一点小雨点,天空依然是蓝天白云。

经过这个路牌,我们知道镜泊湖已经近在眼前了。
镜泊湖风景区

当我踏上了镜泊湖这片岩地的那一刻,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差深深的震撼了,欣赏的不仅仅是眼前的风景,更是对大自然深深的敬畏。据科学考究,镜泊湖西北部的火山群自100万年前不断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百余里的玄武岩台地,距今4800年前左右的最后一次火山爆发的熔岩在今镜泊湖电站大坝附近和沿石头甸子河断裂谷又有玄武岩溢出,熔岩流与来自西北部火山群喷发物和熔岩汇集。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一道玄武岩堰塞堤,堵塞了牡丹江河道及其支流,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镜泊湖,还形成了小北湖、钻心湖、鸳鸯池等一系列大小湖泊。

大自然是神奇的,就像全球其它火山口周边一样,火山喷发带来的养料,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这片肥沃的土地就此形成。如果不是河道上裸露的黑色岩石,火山喷发的痕迹早已被茂密的森林所覆盖。

火山喷发带来的地壳变动,还在这里形成了美丽的瀑布。这便是中国纬度最高的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

也许相对西南地区的瀑布,这个瀑布不见得有多么气势磅礴,也不见得多么形态优美。但这里有个跳瀑布的人,马上使它告别了平淡。

在来之前就在央视就看过他的专题片。他叫狄焕然,是瀑布跳崖第一人。从1983年第一次来到这里之后,他就被吊水楼瀑布深深的震撼了。他想要去征服这条瀑布,很多人劝他说这是在“找死”,可是他说大自然赋予了我力量,我要征服它。这一跳就是34年。

湍急的瀑布倾泻而下,水花四溅,发出巨大的声响,犹如雷鸣般惊心动魄。简单的热身之后,大叔潇洒地纵身一跃入潭中。就在那一瞬间,没有助力,也没有外在的保护措施,仅仅拼接他的一己之力,纵身一跃,扎进潭水。整个过程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却让所有的观众都目瞪口呆,在水花溅起的三秒内,整个现场像是被施了魔咒,鸦雀无声。

虽然没有像专业跳水运动员做花哨的空中翻转等动作,但已经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人们。人们还没缓过神来,他已经缓缓的浮出水面,徒手沿着崖壁沿流而上。这时,所有的观众似乎才回过神来,雷鸣般的掌声和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伴随在轰鸣的流水声在山谷中回荡。

大叔早已经习惯了观众不可思议的表情,他轻松地向人们挥挥手,然后向人群走来。

回到观景台的人群中,有几位观众向他购买了镜泊湖的画册,他欣然地为观众签了名。

我走近看看这个湍急的瀑布,瀑布两岸是黝黑的火山岩石。

回首望向瀑布下的深潭,只见一片墨绿,深不见底。

离开吊水楼瀑布,我徒步进入密林中。哪怕外面阳光再猛烈,在树林中依然清凉惬意。在大森林里的过着自己的小夏天,不失为一种小确幸。


沿着少奇路,游历密林中的奇径碑园。

遮天蔽日的茂密大树下,真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碑园的大小石碑足以一百多块。大都是关于镜泊湖的诗词歌赋种精选出来的诗词名句。

沿着幽静的小径往深处走,路上竟然没有遇到什么游客。

如果要我提什么意见的话,那就是观光道实在是需要适当增加供游人休憩凉亭和椅凳。我足足在里面走了四五公里,竟然没有发现一张椅子,而且也没有清晰的指路牌。如果不是看着手机的导航地图。我真的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

穿过密林后终于到达湖边,看着如镜的湖面倒映着头上的蓝天,瞬间明白了镜泊湖这个名字的来由。

无论怎么移步换位,平静的湖泊总是如镜子般把头上的蓝天白云如实地反映出来。

来到镜泊湖的码头,这里有各式的游船可以乘坐,我看了一下票价也比较平易近人。不过背着满身摄影装备在森林中徒步几公里都没有休息过,难免有点疲倦,于是放弃了乘船,而是坐景区的景交车回酒店休息去了。
D4 镜泊湖——兴凯湖
镜泊湖
哪怕是在夏天,镜泊湖的清晨还是有点凉意,我驾车沿着湖区的旅游公路一真行驶,浏览沿路风光。

东北,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望无际的沃土良田。而在候鸟的眼中,中国东北却是湖泽成群、草水茫茫的绝佳驿站。我们来的季节错过了候鸟大迁徙高峰,所以并没见着特别多的鸟群。但在春季,鹤、鹳、天鹅、雁鸭等候鸟纷纷从中国南方、朝鲜半岛、日本甚至遥远的澳大利亚飞向安静凉爽的地球北端求偶育雏。漫漫长路中,它们不约而同地从富饶的东北湿地经过。有的吃饱睡足继续北上,有的则干脆把家安在这里,等到秋天到来,再开始它们南飞的旅程。

镜泊湖的北岸是大片的熔岩台地,地势平坦,偶尔会有些低矮的灌木和浅滩点缀其中,看起来就像连绵的大草原。

草丛中一堆零裸露的黝黑玄武岩还是随处可见。这些都是火山喷发留下的印迹,大大小小,记载了远古的讯息。

漫步在熔岩台地,独特的地貌,空旷的四周,你会觉得彷如穿越了千年,置身于某个世纪的远古时代。

一直认为,东北不是茂密的森林,就是无尽的田野。没有想过,在镜泊湖也可以感受这样的草原风光。

其实,火山一向被称为大自然的,它造就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为科考和旅游都提供了众多宝贵资源。

由于火山摧毁了一切生机,后来的生物只好重新上演进化史。镜泊湖区域的生态系统就是在原先光裸的岩石上进行原生演替的极好例证,这里从地衣到高等植物,森林生态系统 惊人的完整。有的由于土壤层薄,大树树根或向岩缝里扎,或往四周蔓延,形成独特的裸根现象。


这片火山托起的大地,春有山花烂漫,夏有一片绿海,秋有姹紫嫣红红,冬是茫茫雪原。


早晨的山上还有一层横流雾。



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离开镜泊湖,一路高速,直达此行的另一个湖——兴凯湖。兴凯湖曾经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1861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凭借这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割去了兴凯湖大部分面积,苍茫兴凯湖从此一分为二,北部属我国黑龙江省密山市,南部则位于今天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境内。

如今西自当壁镇东迄龙王庙一条70公里长的国界线横贯东西,兴凯湖自松阿察河口至白凌河口的主航道中心线以南3/4的湖面归属于沙皇俄国,中国只剩下了北部湖口段,仅占1/4。但范事都有两面性。以前由于两国关系紧张,边境地区人类活动很少,而这恰恰为水鸟及其它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裕的自由空间。这个现象,在全世界很多边境线都存在。

兴凯湖又分为大小兴凯湖。两湖被一条90公里的天然沙坝隔开。大兴凯湖是6500百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大兴凯湖形成后一次涨潮淹没了旁边低地形成的月琴形的小兴凯湖。湖周沼泽遍布,松阿察河是从兴凯湖中流出,最终汇入乌苏里江。

经过这座造型优美的湿地桥,便进入了兴凯湖湿地的区域。这片湿地总面积22万公倾,与俄罗斯境内的湿地相连,构成世界最大的三块湿地之一。

夏末的芦苇荡旁边,鸿雁、野鸭等水鸟带着雏鸟在水面上悠然觅食——这是兴凯湖上极为常见的温情画面。

这片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睡莲、芡实、小叶章、菱角等百余种水生植物。燕鸥、白骨顶、凤头辟鸟?、苍鹭、鸳鸯等近300种水鸟,是候鸟的驿站和天堂、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和世界候鸟栖息地。之前我就有位醉心拍鸟的摄友在这边拍到许多珍贵的鸟类。

这里是候鸟南北迁徙的咽喉地带,我国东南沿海和俄罗斯西伯利亚之间迁徙的鸟类都必经这里,每到春秋两季都有成千上万的鸟类在此停歇、觅食。现在夏季只见到一群群野鸭在湿地里生活。它们不慌不忙,完全不在意我这个游客好奇的镜头。因为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兴凯湖在岸边形成的美景。由于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和洪水携带的泥沙的沉积,致使湖岸滩淤积变为沼泽湿地。这片广阔的湿地由草甸、沼泽、湖泊和森林组成了一个完整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孕育了数量众多的生命,几乎容纳了三江平原的所有重要物种。

保护区的核心区是貉和麝鼠的野生种源地。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白枕鹤、大天鹅、马鹿、麝、黑熊、水獭、雪兔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6种。虽然我们见不到它们,但我相信它们正安详地生活在这一望无际的湿地里。

这里不但是丰富的物种基因库,还是孕育出人类文明。六千多年前,满族人的祖先——肃慎人在兴凯湖畔繁衍生息,创造了渔猎文明,因此,密山被誉为满族人的发祥地。1972年,考古专家便在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发掘出新开流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之一。

小兴凯湖这边,有游船码头,各式画舫、游艇等着游人上船游览。

看着这些外形古色古香的画舫,真以为是泛舟在江南的太湖、洪泽湖之上。

画舫内部也是也是很舒适的。包船一游应该很爽。

这艘是小兴凯湖最大的游艇。

趁四下无人,跑上船上拍张喜提游艇的装逼照。


顺便拿出小骆驼留影一张。
大兴凯湖

用无人机可以看到一条见不到尽头的湖岗把湿地分为两片,左边就是小兴凯湖,以湿地生态地形为主,湖内波澜不兴,而右边的大兴凯湖就像广阔的大海。随着季风,层层波浪拍岸,接踵而来。金沙滩与湖岗相伴,呈弧形展布,犹如九天仙女抛落的一条金色彩带。漂浮在蓝色湖水与绿色湖岗之间。看着湖岸的沙滩,让人误以为位于南方的海岸线上。

兴凯湖沙滩丁起当壁镇,东到龙王庙,全长98公里,平均宽度35米,沙滩由金黄色的绵软细沙组成,是典型的滨湖堆积地貌。看这沙滩、凉亭。虽然叫“东方夏威夷”夸张了点,但却也不失为东北人民夏季玩水消暑的好地方。

岸边还像国内很多海滩那样,有卡啦OK。对着茫茫大湖高歌一曲,想必心旷神怡。

远眺湖面,可以看到渔船点点。兴凯湖的白鱼据闻是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冬捕是兴凯湖远近闻名的传统项目。可惜我们是夏季到来,没法亲身感受那种寒冬中收获的喜悦。不过在看着这似海一样的湖面,也够心情舒畅了。


除了工作的各种船只,这里也有用于水上游乐的摩托艇。供游客体验在水上自由翱翔的感觉。

当政府积极地推行兴凯湖的旅游资源,因应季节不断推出开湖节、渔猎把头节、爱鸟节等旅游推广活动。也持续举办兴凯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和兴凯湖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如果有时间,我会更深入地了解这片土地。这次只能走马观花,浅尝即止。但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密山

如果不想在兴凯湖住,可以到密山过夜,高速二十分钟车程便可到密山市区。而我们选择了走县道。

沿途的风光没有人让失望。

路边偶尔见到一些民居,也大都是被称为苏联房的小平房。

路过柳毛湖,是个水库。

风光不错,不过刚从兴凯湖回来,感觉有点相似,下车用长焦随便拍几张。

密山这边属于三江平原,也是松辽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同样开阔平缓。

夕阳西下,路过的村庄沉浸在一片暮色之下。

偶遇一大片荷塘,离路边挺远,只可远观。

迎着美丽的暮光,一直往城里开。

当我们到达密山时,正好天黑。我们吃了一顿正宗又实惠的碳火烤肉还有发源自密山的烤冷面。真的值得推荐哦。
D5 密山——方正
曾经的北大荒,如今是粮仓

从密山回哈尔滨,一路走县道和省道,特别是到依兰县之后,几乎是沿着松花江一直逆流而上。沿途饱览了三江平原的田园风光。

密山就是当年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如今这边土地早已不是当年的荒山野岭。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有些事情真是不可思议,没人想到北大荒会变成中国的“米都”。学地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南北差异有一条:南稻北麦。怎么中国的“米都”会跑到东北来呢?查看一番古书,确实没找到这一带种稻米的记载。而现在我们开车走在东北大地上,随处可见都是连绵无尽头的稻田。经常连续开好久都没见到一座大山,这种平缓的平原地形确实很适合稻米的机械化种植。

中国五十年代进行大规模开垦,经营农场,才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如今的北大仓,现在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北大荒这里并非自古以来就荒凉无人开垦,曾经击败辽与北宋的女真人就在此生存发达。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加上清王朝为了巩固祖先的龙脉,严禁汉人进入东北地区,使得边境千里人迹少见。直到俄国势力趁虚进入,清政府才只眼开只眼闭地默许来自山东河北的汉族农民闯关东。所以有人说,是闯关东的农民的锄头保护了东北这块土地,否则东北早就完全落入沙俄和日本的手中了。

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北大荒大部分地区土地肥沃,部分为低湿沼泽地。

它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有莽莽山地,有平缓丘陵,还有宽大的谷地。这里濒临风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冰霜统治之下,冻土层最厚达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区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合流侵蚀,使这里的地势平坦,更有梦幻般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它的东部是三江平原区。平均海拔仅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形成大面积的低湿沼泽地,漂浮垡变幻莫测,于是有“鬼沼”的神奇传说。

北大荒地处边塞之地。它的东、北两面以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区内有大江大河拦阻有无数的川溪涧泉切割;有冰雪断道,荆柴封路;有毒虫结阵,猛兽成群;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使历史的北大荒在传说中凶险无比。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他们爬冰卧雪,排干沼泽,开垦荒原,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开垦荒地。建场的时候,进点建场的人员都是靠着两条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荆棘丛生,塔头甸子和沼泽遍布。没有伙房,露天打灶;没有水井,就用泡子水过滤做饭;没有蔬菜,就挖?a href="http://anshun.8264.com" class="keyword" target="_blank">安顺浴S惺惫ぷ鞯牡胤酱Υκ撬形绯苑刮薅鬃兀缓帽咦弑叱浴3稣鞴槔矗澈筒弊由隙急晃米右У门殖鲆蝗Α=⒘诵矶喙┏『途雅┏。疑舜罅康牧甘常压ト思:敝恋摹氨贝蠡摹保ㄉ璩晌嗣览龈蝗牡摹氨贝蟛帧薄?/p>

在这里,我想起自己的爷爷和外公,他们也是国营农场的普通一员,虽然不在寒冷的北大荒,但在南方的同样荒茫的雷州半岛,在酷热的环境垦荒,条件丝毫不比这里轻松。如今他们都已经驾鹤西去,但每每都会想到儿时寒暑假回到农场与他们共度的那些时光。

看着这一片片丰饶的田野,概叹真是得来不易。感恩先辈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样子,才有今天的生活。


再往前,来到了城镇边缘,这算是工业与农业的交织吧。这里没有高大的摩天大厦,最高的是工厂的烟囱。东北平原除了有用大片肥沃的土地,地下同样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建国初期,东北有日俄两国留下的部分工业设施,国家非常依赖这一边土地的重工业。一度占有中国 90%以上的重工业,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和共和国长子。

这成片的低矮平房,依旧是人们的日常居所。也许远观会觉得红瓦小房子很美。但实际,它们依然是使用老式的旱厕,实际体验没有远观那么美好。作为一个偶尔路过的旅行者,也许无法体会当地人的生活,但我总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当地。

路上像这样大片的花圃也越来越多,这些阳光下的万寿菊,代表着人们向往更美好的生活品质,在人们解决了吃饭问题之后,总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

沿途很多这样的花圃,可见规模化园艺种植已经成为当地一个不小的产业。


依兰县

一路开着车,不知不觉到了牡丹江汇入松花江的交汇点。这个美丽的小县城叫依兰。

汇流之后的松花江把依兰县分成江南和江北两部分。

看得出来,江南相对更加发达,更多高楼。

但江北面有一望无际的田园和蜿蜒的河流。这里就是巴兰河,同样是松花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在依兰汇入松花江。巴兰河有个可以玩漂流的景点,不过我看河水不是特别绿,所以不太感兴趣。

依兰县这条横跨松花江的大桥,颜色非常抢眼,和蓝天白云十分般配忍不住下车拍了几张。




方正县

为了不致于赶路太疲劳,我们当晚决定在方正县这个小县城住下,和依兰一样,这里已经属于哈尔滨的地界了。

县城边上的稻田,真的美丽得像一幅油画。

同伴忍不住架起他的三脚架,打开自动连拍,然后走进稻田里开始他在镜头前的表演。而我只是用长焦远远地抓拍了一张他的背影。他让我知道,原来还可以这样拍照。

D6 方正——哈尔滨
同哈公路

也许这一天心早就飘回了哈尔滨,并没有拍出太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的照片。

随便上几张,记录这在路上的一天。

越近哈尔滨,天气变得越阴沉,也许这次和阳光灿烂的哈尔滨无缘,注定后面拍的哈尔滨在一个深沉的基调之下。

D7 漫步哈尔滨街头探寻老建筑
哈尔滨原点
回到了哈尔滨,幸好尚有足够的时间让我好好再看看这座我喜欢的城市。
  哈尔滨这座城市,始建于中东铁路的修建。那是中国封建社会末叶,清政府行将灭亡的年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云正笼罩在神州大地上,苦难的中国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中华民族正一步一步地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沙皇俄国借道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用以衔接西伯利亚铁路的阴谋,实际上就是妄图变中国的东北为其殖民地。
  中东铁路修建的时代,正是俄国的反犹活动达到高潮,数百个城市发生了屠杀犹太人的事件的年月。在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也发生了类似的反犹排犹活动,给犹太人带来了极大的恐惧与和灾难。所以,大批的犹太人与俄国侨民一起,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来到了刚刚开发的哈尔滨。同时,欧洲的许多难民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或者抱有追求新生活的目的来到哈尔滨。
  由此观之,无论是来自中国山东河北的筑路工人,还是来自俄国的白俄或犹太人,他们都是出自一个共同的目的来到哈尔滨的。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他们为生存所迫,开始了他们在哈尔滨的移民生活。他们没有理由不殚心竭虑的建设哈尔滨,他们是把哈尔滨当做他们自己新的赖以生存的家园。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历史遗存是社会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的欧式历史建筑并不是哈尔滨作为殖民地的证据,它是哈尔滨具有世界多元文化的一个佐证。
  早期的欧式建筑底色加上哈尔滨国际多元文化的现实,使得哈尔滨城市的建筑一开始就与法国的巴黎和俄国的圣彼得堡保持了同一层次。人类对美的感知是相同的,不仅俄国人精心打造哈尔滨的建筑景观,这座城市的其他民族也尽量在本民族建筑风格上保持与城市整体风格的一致性。
  作为历史建筑爱好者,穿街走巷拍这些老房子就是我最大的乐趣所在。它们在我心目中比那些景区仿造的假古董要有意思得多。这些被利用起来的旧建筑,是鲜活的,而不是像标本一样被收藏起来。

南岗区因为是中东铁路局所在地,而凸显出重要的地理区域优势,成为了哈尔滨当时重要的外国行政机构所在地。从1907年起,先后有20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了领事馆,并形成了现今大直街与红军街一带的莫斯科商场(现黑龙江省博物馆)、圣尼古拉教堂(1966年拆毁)、国际饭店等一些极具异国风情的建筑群落和侨民社区。南岗区红军街和东、西大直街相交的地方,是哈尔滨城区地势的制高点。在俄国人的城市规划中,这个转盘道的中心是被称为中央寺院的圣尼古拉教堂,由此辐射出六条道路连接各方,成为哈尔滨毋庸置疑的城市中心。

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国际饭店中间的这座反法西斯胜利纪念塔是由有“碑塔之王”之称的俄侨建筑设计师巴吉赤设计的。巴吉赤先后在哈尔滨和悉尼的建筑领域耕耘了60多年,为两座城市留下了众多杰出作品,至今仍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中,参与了防洪纪念塔、哈尔滨国际饭店门厅、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哈尔滨苏联红军解放东北纪念塔的设计,以及青年宫、马迭尔宾馆的改造。
西大直街
国际饭店
红博广场转盘道旁边,矗立着一座外形酷似手风琴式样的建筑,这就是代表哈尔滨早期建筑艺术风格的杰出之作:国际饭店。

大楼外部造型简洁明快,有连续多层阳台组成,模拟手风琴琴键,正门两侧上方流畅的塑造线脚模拟风箱。墙面采用面砖装贴装饰,与塑造线脚有机结合。另外少量的浮雕花来装饰,使其简洁明了,美观大方,是日本近现代建筑的处理手法,是新折衷主义的集中表现,更是30年代初期新艺术建筑风格在哈尔滨的代表作。最初由一名无国籍外侨投资修建,但开始建起一层,因财务不足而停建。1936年6月由日本近藤林业公司把地基和图纸买下继续建造,用了一年时间建成,1937年7月对外营业,取名为“新哈尔滨旅馆”。
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
哈尔滨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因为这个地方之所以会形成一个大城市,完全是因为中东铁路及其支线在此交汇。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哈尔滨成为了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世界各地的冒险家、淘金者、金融家、工厂主们,一下子蜂拥而至,开始在哈尔滨开创他们的辉煌事业。于是,哈尔滨就象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夜之间就高高矗立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一样,一个移民建造的国际大都市,就这样瞬间就繁荣崛起在松花江的南岸。西大直街上的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现在是哈尔滨市铁路博物馆,里面除了有关于中东铁路的详细历史介绍,也有现在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些简介。

旁边的詹天佑广场矗立着“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铜像。其身后是“解放1型”蒸汽机车,这款机车虽然命名为解放1型,实际上是1936年由日本川崎重工制造的。

中东铁路俱乐部是仿莫斯科大剧院风格建造,设计师为康·赫·德尼索夫,1903年开工后不久便爆发了日俄战争,直到1911年12月才建成,后在1919年、1923年两次扩建才达到现在地上二层,地下一层的规模。它是一座砖混结构的折衷主义风格建筑。

建筑以磨光块石砌筑基座,一、二层间设腰线,一层和部分二层转角外墙抹灰,作回横线分割。两侧立面女儿墙作凸起与檐口线相连的小山花檐。建筑有倒券脚雕饰。主入口并不设在建筑中心段,而设在左侧。正立面中间四根爱奥尼式壁柱使只有两层的建筑颇有些挺拔感。

建筑主入口处石阶踏步将人引入棂木门。工人正在安装门口的历史建筑招牌。

拿出身份证登记,经过安检后就可以进入内部参观。第一个大厅陈列着一个本栋建筑的缩小沙盘模型,沙盘背后的墙上展示出以往的旧照片。

文化厅内各种浮雕构思精美、图案典雅,显示出富丽堂皇的气势。

由于内部不允许摄影,只简单拍了一些内部建筑结构便把相机收了起来慢慢参观。

对于中东铁路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到此游览。

离开博物馆的时候,不忘再给这座富丽堂皇的建筑再拍一张照片。
大石头房子
庄严肃穆的哈尔滨铁路局办公大楼,默默的矗立在西大直街上,已经有100多年之久了。它完全是用石头堆砌而成,其坚固程度宛若一座城堡,哈尔滨人都管它叫大石头房子。它是哈尔滨的工人阶级,同沙俄铁路当局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

据史料记载,四次火烧铁路局办公大楼的的事件,是在1905年的11月份中东铁路工人大罢工中发生的。哈尔滨的铁路工人在大罢工中四次火烧铁路局办公大楼之后,霍尔瓦特局长既气急败坏,又无可奈何。于是,他从1906年开始,用石头修建了一座办公大楼。如今这座大石头房子的门前竖立着的是伟大领袖的雕像,门口的栏杆显示,它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进去参观的地方。我只好远远地拍一张照片了事。
哈尔滨法政大学旧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对面,有一座古朴的校园,它现在是哈工大附中,每天早晚,这里堵得要命,接送孩子的家长一浪接着一浪。鲜为人知的是,112年前,这里就是一所学校,而且比工大附中今日的地位还要显赫。

如今,工大附中的教学楼在周围的高楼大厦中并不起眼,但在一张流传下来的1906年的老明信片里,大直街荒凉的土地上两座小楼异常高大。那还是哈尔滨启蒙的前夜,人口稀少,百废待兴,规模宏大的中东铁路商务学校就在这里建立起来。随后,中俄哈尔滨法政大学、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在此相继成立。

西大直街53号形成建筑群,最早的始建于1906年,最晚的建于1920年,呈现新艺术运动风格和俄罗斯建筑风格。大直街53号建筑群更大的魅力在于,这里曾是哈尔滨百年教育的摇篮。

解放后曾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工学院微机培训中心与电子仪器公司等多家单位所在地。

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大批俄国人涌进哈尔滨。俄国人历来注重教育,为解决哈尔滨俄侨上学难,俄国人在20年间,开办了一百多所学校,有小学、中学,也有技术院校,如第一齿科、第二齿科、中俄工业学校(哈工大前身)。其中,尤属中东铁路商务学校创办时间早,办学规模大。1906年3月11日,中东铁路商务学校男校在这里建成开学,同年10月1日,女校开课。学校所需经费全部由铁路局拨付。

铁路商务学校招生不只针对俄国人,还有大批中国学生。史料记载,晚清末年,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与中东铁路局局长霍尔瓦特商定,将辽宁籍男子20名、女子10名送入哈尔滨的铁路商务学校留学,学制8年,专修商业经济。这些学生中出现了一批风云人物,比如先后担任东省特别区教育局局长和教育厅厅长的李绍庚、张国忱,有“中国辛德勒”之称的伪满驻德外交官王替夫、张学良秘书邹尚友、国民党进步人士张冲等。

铁路商务学校初具规模,大部分俄侨子女都能顺利上学了,毕业后能直接回到沙俄的大学继续深造。但是上世纪20年代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俄国“十月革命”为哈尔滨带来了大量俄侨,同时也切断了沙俄与哈尔滨的往来关系,年轻人无法再去沙俄院校,大量俄侨青年失学。高尔察克溃败后,其治下鄂木斯克理工学院、鄂木斯克农学院的老师们涌至哈尔滨。俄侨们正愁没有师资,而这些教师正好也需要一份工作。大学的建立便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1920年3月1日,在博罗佐夫的帮助下,哈尔滨法政大学前身——哈尔滨高等经济法律专门学校成立,地点就在铁路商务学校内。

哈尔滨还有多家著名机构在这里诞生,比如为中国培养了大批著名音乐家的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1921年在这里创办、1941年迁至道里新阳路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后来又迁到商务俱乐部,即现市科学宫)。哈尔滨红十字医院1911年12月也在此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建筑组群划归给了哈工大,先后用于校图书馆、科技公司、书店等。直到百年后的2001年,历史又一次溯源,这两座蜿蜒如河的建筑成为哈工大附中初中部,教育的基因在这里延续……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里面的建筑大都为斯大林式建筑。又被称为苏联社会主义民族建筑风格。其中以这座主楼为典型代表。

正如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各种艺术形式一样,建筑艺术风格呈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为“赞美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秩序”做出贡献。这些建筑气势磅礴,高耸雄伟,布局对称,装饰富丽堂皇,以显示共产主义的革命激情与荣耀。

在主楼脚下拍这栋大楼,这个角度显得有点压抑。

由于这里典型的苏联式建筑,所以很多电影喜欢在这里取景,营造那个年代的气息。陆毅与赵薇主演的《情人结》就是其中一部。

很多人可能有名校情意结,总喜欢到当地的名校去拍照取景。但哈工大不同其它小清新校园的风格,真的需要好好想想如何搭配服装与构思。

这个是哈工大的标志,据说很多学生约人都喜欢约在这里见面。反正我就等了好久,想拍张完全没人的照片相当不容易。

这座是哈工大的图书馆

也许这个角度可以显得自然一点。

图书馆旁边的环球标志
东大直街
秋林公司

秋林公司,不用多说,哈尔滨人都知道。著名的老字号,由俄国人伊·雅秋林于1867年在俄国伊尔库斯克创建,1900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在哈尔滨设立了分公司,命名为“秋林洋行”。十月革命后,秋林公司将总部迁至哈尔滨。哈尔滨红肠、大列巴等本地特产都是秋林的主要产品。

特地等到傍晚来到秋林公司附近。为的了用广角镜在这里拍一组流光溢彩的车轨夜景。

这里无论昼夜总是车来车往。

秋林公司集合多种风格之特点,反映出较强巴洛克特征的折衷主义建筑。精巧的托檐石托起出挑较大的屋槽,整个搪部颇能吸引人的视线,成为表现建筑特征的重要因素。
东大直街

白天的东大直街,川流不息的汽车。

东大直街291号这栋黄色小楼归属于省建委,临街的一层和地下室都已改为商业门市用房。走进最繁华的秋林商圈,多少人从这栋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前走过,却从不知它的身世。它曾是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这栋楼正面的保存状况还不错,米黄色的墙体、白色的线脚、弧形窗、女儿墙、陶立克柱、三角楣…这栋小巧而精致的小楼或许就是匆匆过客那抬眼间的惊鸿一瞥。

东大直街也是个分布着很多老建筑的地方。上次来哈尔滨就重点拍摄了这里的挨得很近的几座教堂。由于介绍过,这里就不重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哈尔滨的游记。
红军街
黑龙江省博物馆
1903年中东铁路正式通车,这条连接欧亚的大铁路为哈尔滨这座城市带来蓬勃的生机。曾经,各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各式的梦想走出火车站,野心勃勃的要在这个新兴的城市写下一段传奇,而这个城市也真的回报他们以奇迹。现在从火车站一直向上走到博物馆,沿着红军街的两侧依然保留着很多老建筑,它们的背后就是那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而我的目光却总是在最优美的一栋建筑上停留,要探询它的过往。

黑龙江省博物馆位于哈尔滨南岗红博广场(红军街50号),是一座古典欧洲巴洛克式的建筑。始建于1906年,建筑顶部有带有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长方形底扁形和半圆穹顶,使整个建筑错落有致造型优雅。红色的穹顶,土黄色的墙面间以白色的线脚装饰,在郁郁葱葱的绿树映衬下,色彩明快而雅致,虽经百年风雨沧桑,风采仍不减当年。

黑龙江博物馆原为莫斯科商场,是中东铁路局商务公司1906年投资兴建,商场于1908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主要销售从俄罗斯和西欧进口商品。1922年改为博物馆。如今,九十多年过去了,它似乎又要回到它的起点,博物馆临街的十五个各自出入互不相通的独立单元,绝大部分出租成商铺。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有些遗憾。
( 本文作者 : 笑飞雪广州 )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精彩评论29

zoubalvxing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3:22:02

必须给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骨一体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4:05:36
哈尔滨、亚布力、牡丹江、镜泊湖、都去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美居家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5:05:44
欣赏精彩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aut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5:59:33

夏天东北也不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rey_eyes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7:36:08
欣赏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轮色驴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9:08:46

摄影精彩,文字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满洲狼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19:38:23
支持楼主亲近自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骊鬓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21:07:14
赏美图,定计划,到时请你给攻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早起一天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9-5-14 22:33: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