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索道站,坐缆车回到干河坝,在此久等的牛牛已独自下了山。
海螺沟的红石有两片,一是4号营地上方的红石滩,即刚才我们看到的红石。二是3号营地附近,冰川舌尽头的冰咱河谷里也有一片红石滩,那片红石滩面积更大一些,沿途还有半月湖。畅想不见红石不死心,坐在下山的交通车上,畅想又吵吵着要去三号营地 的红石滩。
三号营地到红石滩有电瓶车通达,可我们不愿坐电瓶车,3号营地到红石滩路途不远,时间上完全来的及,我们决定走着去。
路边的植物标牌,可我们看了半天也没能明白旁边哪棵树是大叶柳
走在通往红石滩的路上
飞熊又张罗着拍照,拍了一张又一张,我趁机***几张
走不多远,飞熊又要拍照,还让我给他们拍合影
再走不远,飞熊再次张罗着拍照,飞熊对这片林子好象情有独钟
与我们擦身而过的电瓶车
飞熊再次拍照,短短的10分钟内,飞熊4次专门停下来拍照,这在以往可是没有过的
长时间的得瑟,飞熊等人终于拍够了,迈开脚步重新上路。
树上不但长青苔,还长草,只有南方的雨林里才能见到这种景象
路渐渐的靠近了沟底,我们的视线赫然开朗,沟的对面,一座座险峰、无边无际的森林、还有一条条雪融水瀑布出现在面前,虽说天不作美,但这美妙的大自然还是让我们赞叹不忆,因为不仅在河北,就是在大半个中国都是看不到这样的景色的。上帝偏心,把最美的风景给了川西,给了贡嘎山。
电瓶车终点站公路走到了头,我们下到了河沟里的小路上,没见红石滩,先见半月湖。半月湖是去红石滩路经的一个小湖,它形如其名,弯弯的身躯极象一轮弯月,清澈的湖水透着微绿,风吹不皱,犹如一片碧玉。
过半月湖,一连两块标志牌,分别是冰川河,冰川舌。
冰川舌是现代冰川的末端。 海螺沟的冰川全长8公里,厚40-300米不等,末端海拔1850米,直接插入两侧的林海中,形成冰川和林海共存的奇特场面。
冰川河是冰川融水形成的河溪,也叫冰河。海螺沟的冰河源于海螺沟1、2、3号冰川,最终汇入大渡河,全长16公里,水量15立米/秒。
前边熙熙攘攘,抬头远望,前边有大片的红石,那就是传说中的红石滩。
神秘的海螺沟红石滩位于四川省海螺沟景区雅家埂两河口地带,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观。据说曾游历世界的日本风光摄影大师竹内敏信在川西偶然发现了几块红石,大为惊异。而他无缘海螺沟,不曾见到海螺沟红石滩的瑰丽壮美。其实海螺沟沙滩里的石头都长了一层红色的物质,就好象沙滩里的石头都穿上了喜庆的红衣。后来摄影家们将"世界第一红石滩"、"世界的红石公园"这些称谓给予海螺沟的红石。
海螺沟的红石很有特点: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没有,远离海螺沟主河道的林地中没有,海拔2100米以下的位置没有,而且带出海螺沟的红石都会死掉变黑。
红石其实是石头上布满一种红色微生物,在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内得以繁衍,构成生命与历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观。这种红色物质是一种原始藻类——气生丝状绿藻---乔利橘色藻(Trentepohlia jolithus),因为细胞内富含虾青素(astaxanthin),这种类胡萝卜素能帮助橘色藻抵抗高海拔地区强烈的紫外线等。这种藻类的生长规律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据说只有在空气质量很好的情况下,这种苔藓才能够生存,曾经有研究院的科学家为将这种石头带出去研究,结果刚下飞机,发现石头上的红色褪了,因为空气质量不好,导致石头上的苔藓无法生存。
海螺沟红石上的乔利橘色藻能够生存,除良好的空气质量外还有以下几点特殊原因:
1、贡嘎山山体高大,南方的暖湿气流遇雪山阻挡极易形成降雨,海螺沟红石滩每年的降水量在2000MM左右,独特的潮湿滋润气候是橘色藻生长的必须环境;
2、海螺沟红石滩冰川富含锰等矿物元素,所以融化的冰川河流成乳白色,营养丰富,俗称冰川乳,为橘色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3、海螺沟红石滩上方有温度高达92摄氏度的泉水,温泉水流下来依旧温暖,所以海螺沟的红石始终温暖,这就是橘色藻能够和冰川、冰雪同时存在存活的原因。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海螺沟红石滩上方的冰川有些其实并不寒冷,因为它的温度接近零度,所以抓在手里并没有那么寒冷。
红石上的生命体每时每刻都在生长,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情况下,红石的色泽深浅不同。也正因此,红石总有无穷无尽的绚丽色彩,一年四季都能构成不同的美妙画卷。
对于红石的神奇,藏传佛教的传说解释到:在印度的胜乐金刚道场,信徒们自古以来用一种红色物质来供奉胜乐金刚的佛母--金刚瑜伽母。这种红色物质梵文音译为"圣德拉",意译为"黄丹"。农历每月25日,"空行大海"(意为"无数的菩萨集会")的日子,在这一天,如大海量的空行勇父和空行母将在胜乐金刚的道场上空撒"圣德拉",圣德拉像阳光一样落地,给胜乐金刚献贡,来供养胜乐金刚。同样作为胜乐金刚的道场,贡嘎山周围落了很多"圣德拉",由此形成了神秘的红石。海螺沟是胜乐金刚道场的主坛城所在,撒落的"圣德拉"最多,因而红石的规模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