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雄宝殿外的几棵百年国槐
如图所示,小雁滩曾经是位于唐长安城的安仁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年),据说最初是为安置印度取经回来的高僧义净翻译佛经而建,初建时为十五层,后因遭遇多次地震,现存仅为十三层,高43.4米。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现今的小雁塔则属于西安博物院的一部分,与博物院内四周的城市公园和博物馆融为一体,成为一处集文物鉴赏、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身,多功能的城市景观区域,于2007年建成后的正式对外开放。
从大门口一直往里走,周末的西安博物院内人并不多,比起大雁塔,小雁塔并没有这么高的名誉,甚至算是小家碧玉,但是却真正的有着寺庙的清幽与静谧,在高大的松树掩映之下,显得有些娇小秀丽,却意外地叫人难忘。
小雁塔内有一口金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塔和曾经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
突然觉得,和你一起看“雁塔晨钟”,大概是此行最浪漫的事了吧。
▲西安博物馆侧面
从小雁塔一直往前走的右手边就是西安博物馆,也是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比起声名显赫游人众多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馆更像是一个被游客抛弃的小众景点,即便是在周末,这里面的人也并不多,从小雁塔大门领票进来,到博物馆甚至都无需领票无需安检。
馆内有以“古都西安”为主题,展示了这个千年古都在各个朝代的疆域变迁、城市建设以及古长安人的生活日常,的确是了解 西安 一个非常好的地方。
西安博物院进门处一瞥
西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三彩腾空马
那天在西博也是逛了好久
唐长安复原图。该模型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以一千五百分之一的比例绘制而成。
从侧面望见的小雁塔
那些偶遇的历史碎片
L开玩笑地跟我说,在西安,你脚下踩着的每一片土地都是历史,有点夸张,但作为十三朝古都城市,西安的确可以说是一个可以随处都能撞见历史的城市。
比如在庙后街巷子里晃荡发现的这个寺庙。名叫云居寺,也叫西五台。回来补了下课,据说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信佛,去终南山南五台朝拜太远。于是李世民仿照南五台,而修建了此处庙宇,因位于西面,故名西五台。而云居寺,则是古代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欲又称云居寺。
由于这里原为唐长安城内太极宫宫城南墙旧基,所以在今天这里也是 西安 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入口外的一条街,若不仔细寻找,少有游客能发现这里。
比如闲逛路过的易俗社,位于北大街,国内现存比较早的新式剧场,1924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期间,还在此多次观看演出。
关中书院
比如路过的位于书院门的关中书院。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这里曾经是明清两代陕西的著名学府,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只是现在成为西安文理学院书院校区,并不对外开放。
夜色下的孤独舞者
从永宁门往左边的城门洞走,路过这里的时候就被这个身着戏服的人所吸引了。
广场的右边是热闹的城门洞乐队,左边也是众人围观的歌手,而这有他这里,冷冷清清。我在这里好奇地观望几分钟,但却不敢靠近。只见他一个人忽而站立、忽而捂面、忽而旋转,没有观众的表演,却比无比地用心和投入。
一瞬间让我想到了《霸王别姬》里那个“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 西安 的初冬深夜已经有丝丝寒意,没有一会我便离开了。
前几天刷微博,偶然看到新京报的一个视频采访,讲述一个22岁脑瘫青年自学戏曲卖艺养活自己,希望能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之前路过匆匆一瞥的这位孤独舞者。
他叫郭家源,网名公子倾玉,因为自幼脑瘫但不想啃老拖累家人,4年前开始自学反串戏曲舞蹈,每天晚上十到十二点都会在永宁门边上表演,现在已可以通过卖艺养活自己。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叫“公子倾玉”的时候,他回复到:“公子可以是我自己,倾是喜欢,玉是不雕琢不成器。”听到这个答案时候有些感动。
努力可爱的人,愿命运眷顾你。
雨后西安,一夜入冬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第二天醒来感觉雾蒙蒙一片,出门没几分钟,就感受到这一天的非同一般。从第一天来的22°,一下降到了8°,毫无防备地一下迈入了冬天。
心想着这四处湿漉漉的最后一天该怎么度过,既然都走出来了,还是没打算再回到酒店,于是找了一个商场逛着吹了一阵暖气,过了一会,觉得里面实在是没意思。
走过的城市CBD里的画面的确大都似曾相识,被KFC和各类同质化的Shopping Mall衔接得十分顺畅,可能新的东西总是这么容易被复制吧,而久的历史和文化,推到了却很难再重来。在这里面,大家不管是从哪里来的,都努力地说着普通话,如果不是仔细听出各个地方的人口音里夹杂着的方言,有时候真的会忘记自己还身处异乡。
去超市买了一把伞,还是出去走走吧。见过这个城市的晴天、阴天与日落,下雨天也要看看才完整,或许雨后的长安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谁知道呢。
(因为雨天不方便,下面的图都是用手机拍的)
▲坐车路过的雨后钟楼
这个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中国现存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钟楼 ,因为住在这附近,短短的几天里也是记不清从它的身边路过了多少次。
钟楼是始建于明代,原址在今天的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这一位置最初是在唐长安城的中轴线上,也是五代、宋、元时长安城的中心。然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 西安 城不断扩建,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东、向北各扩建了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 钟楼 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天的地址,成为一座坐镇东西、呼应南北的轴心建筑。
直到今天天,围绕着钟楼四周四条大街,笔直地通向城市的四个方向,只要登上钟楼,环顾四周,城内的构造便一目了然。
▲雨后的回民街
是的,我们又走到这个地方来了。被雨水冲刷后的 回民街 有着平时看不到的意境美,因为下雨,平时人潮汹涌的回民街,瞬间安静了好多。
( 本文作者 : 小菜与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