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冬季户外防冻,穿“10条秋裤”也不及这样保暖!

[复制链接]
超级俱乐部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12-10 21:25:5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欢迎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超级俱乐部”

入冬以来,受寒潮影响,多地迎来了断崖式降温,此时稍不注意就很可能会「遭冻」。

冬季,无论是爬山,还是雪地行走看雪景,都需要为自己做好保暖工作,不然很容易引发失温危险。

今天分享一个从头到脚“全服武装”的户外防冻技巧,让你不再需要原地跺脚和保暖取暖也能妥妥的暖起来。

photo by qDTpbvGlngE

保护你的四肢,暖到心里去

在冬季寒冷的户外环境中,我们的头部、脸部、耳朵、四肢等部位都将变得较为脆弱,因此要用保暖的手套、帽子、袜子等来保护自己。

w3.jpg

相信曾不戴手套的户外人,都有过手指接近冻僵的经历;若是选择把手插在衣服口袋里保暖,反而会增加跌倒的风险;而手持登山杖,则让手指变得无处可躲......

你的手指也需要温暖——手部处于肢体末端,灵活性要求最高,极易受风寒效应影响,尤其在户外严峻寒冷条件下,准备一双既防风保暖又防水的手套是最佳选择。

w4.jpg
photo by mohammed idris

可参考选择双层手套,即外层大多采用防水防风透气膜,而内层为抓绒材质。

一双灵活的抓绒或者羊毛分指手套内层,配合一双保暖的并指手套。如涉及潮湿条件,需要多准备一双备用手套应急。


戴上帽子,防风也保暖——在寒冷的环境中,气温越低散热越多,大约有40%的身体热量通过头颈部位散发。

w5.jpg

photo by 没见过世面的牧羊人

对于头部的防风和保暖需求,防风抓绒帽是不错的解决方案,它们大多有Windstopper防风透气膜,在防风的同时具有透气和排汗功能,并与抓绒本身的保暖作用相辅相成。

没有帽子保护的头就像一个散热器,人体超过一半的体热都是经过头部散失的。四肢一旦觉得冷,流向四肢的血液量就会减少,以保持身体其他重要部位的体温。(引用来源:《登山圣经》)

同样地,冬季户外时,还可以穿两层袜子,即薄袜在内、厚袜在外。

双层登山袜,保暖升级——薄而舒适的一层紧贴皮肤,第二层厚袜子提供保暖,可选择用羊毛或者合成材料的登山袜。

w6.jpg

photo by M · 木星

第二双袜子的厚度取决于靴子的大小,如果靴子太紧,太厚的袜子很难发挥保暖功效。另外建议准备好备用袜,若是遇到弄湿时可更换,也可在入睡时穿着达到保暖效果。

营地羽绒靴,暖到心里去——相比常见羽绒袜和羽绒鞋,双层结构的羽绒靴更适合严寒环境下保留脚的温暖。

w7.jpg

photo by 芒果

即外层防水底部坚韧,内层是高蓬松羽绒填充的袜子。套上外层,可以在营地周围活动;脱掉外层,待在帐篷内也能让脚温暖如春。

露营保暖,留住宝贵热量

冬季露营,如果不想被寒冷的冬夜冻得睡不着觉,高充绒量的羽绒睡袋能够让你留住宝贵热量,温暖入睡。

w9.jpg

photo by 走8户外探险

防寒性好的睡袋——良好防寒性的睡袋能帮助减少热量的流失。比如预测最低气温0℃的露营,应选择至少能处理-15℃的睡袋。在同样温度情况下,女性普遍需要更暖和的睡袋。

羽绒睡袋要避免潮湿,可以采用密封压缩袋包装睡袋,收纳式挤压可以排除所有含水分的空气,方便第二晚使用。避免在睡袋内蒙头呼吸,水气可能会弄湿羽绒。采用防水面料的羽绒睡袋或材质防水的合成材料睡袋,是抵御潮湿环境的良品。

w10.jpg

如果感觉睡袋温度不够,还可尝试在睡前自制热水袋,哪里感到冷就放在哪里。

袜子+瓶子,持续供暖—灌满热水的塑料瓶或水杯塞进干净的袜子里,制作出一个热水袋,然后放入睡袋中,它会提供持续不断热量,为身体升温。

舒适柔软,必备睡垫——“千层盖不如一层垫”,在冰冷的地面上,除了睡袋还需要舒适柔软的睡垫有效阻隔冰冷,防止热量通过时的流失。

睡垫的重要指标是R值(R-value),即热阻值,是衡量材料的阻热能力,标示睡垫的隔温性能。越寒冷的环境越是需要一款高热阻值的睡垫。

w11.jpg

睡垫 | photo by REI.com

另外,冬季山区可能会遇上大风、突降暴雪的恶劣天气,准备有救生毯会大大减少气温骤降带来的伤害风险。

紧急保命救生毯——救生毯一般采用的是高反射的铝膜材质,它能够将人体散发的热辐射反弹。寒冷天气下,简易处理,甚至直接披在身上就能提供全方位的防寒保护。

w12.jpg

photo by Blizzard Survival

在不受限于装备体积重量的搬家露营场景下,带上行军床、羊毛毯甚至电热毯等豪华装备,配合上厚厚的羽绒睡袋,也能一夜安眠。

合理穿衣,保证核心温度

面对寒冷的户外,衣着准备,是对抗寒冷的重要防线。

似乎冬季才是三层穿衣的真正舞台,穿衣并非是越厚越好,过热的厚外套会使得我们在户外行进过程中因出汗而衣服湿透,失去保暖效果。

不论是降雪还是在挂雪的林间穿梭嬉戏,都会有雪落到肩膀、帽子上,时间一久,身体的热量就足以将它们融化,然后浸入打湿内层衣物。


w14.jpg
photo by kan EMigMMkMnvA

如果能时刻注意,及时拍打清理身上的雪,还不用太担心,但若想更惬意的户外,穿着合适、合理分层,才能使每一件衣物都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基础排汗层(内层)——冬季户外行,徒步路上依然会大量出汗,此时少不得一件排汗又保暖的内衣。
户外专用的排汗内衣兼具快速干燥和保暖的功能,排出汗液的同时能锁住身体热量,更适合低温季节的户外活动。


w15.jpg
photo by g87PtqNlqOE

基础层材料选择——选择基础层时,需注意材质的一定锁温能力,其中广泛应用于基础层的材料以羊毛和合成材料居多。
需避免选择棉质材料的基础层,因棉花吸收水分的同时并不会把水分排出使其蒸发,反而会贴身蒸发带走更多身体的热量。

w16.jpg

photo by gizmodo.com

隔离保暖层(中层)——冬季户外选择隔离层,重点在于既能补充外壳的防风性又避免基础排汗层浸湿后失去保暖性。良好的隔离层应该具有透气性,帮助基础层的水气通过蒸发。

w17.jpg

身穿棉服技术攀登 | photo by middleburymountaineer.com

隔离层的选择——棉服和厚羊毛都可作为冬季的隔离层材料,在更为寒冷的环境条件下,羽绒也可是隔离层的选择。

w18.jpg

photo by 没见过世面的牧羊人
根据隔离层的抓绒分不同厚度,比如Polartec面料就有100、200和300几种厚度分类以适应各种环境。细密修身的抓绒可紧贴基础层,则能提供更好的保暖效果。

防风外壳层(外层)——冬季下的户外,风雪如刀,一件硬壳或软壳更是阻绝风雪袭击的强力之“盾”。

w19.jpg

如果没有外衣的保护,譬如只穿一件抓绒,冬季的风雪会迅速刺透衣物,让你体会体会什么是“透心凉”。

外衣是冬季防风、防雪、防水的利器,硬壳冲锋衣和厚羽绒服必不可少。


    硬壳冲锋衣:作为技术外壳,硬壳冲锋衣除了防水透气,还可以凭借不规则排列的微细孔,实现防风功能。

    厚羽绒服:大风低温天气,厚羽绒服可以兼具防风与保暖功能。厚羽绒服的面料一般具有防风涂层,与具有蓬松、多孔、含气量高的羽绒共同构成了一个保暖的空气层,所以更暖和。


防风保暖,注意及时添减少

如果说低温寒冷是冬季行山打攻坚战的常规部队,那么风便是直击要害的特种部队。

w21.jpg
photo by UpNx3NiBhTU

随着风速的增大,身体所感知的温度会进行相应降低,与此同时,身体被风所带走的热量也就迅速降低。

这宝贵的热量在冬季则是最珍贵的保暖资源,防风也成为保暖中的关键因素。

徒步行进,及时添衣——冬季在户外活动时,若是遇到身体水分不够充足又伴随着强风吹袭,很容易不经意陷入体温丧失的过程里。

最简单有效的保暖方法,即我们觉得冷的时候就马上添衣,也是预防失温的重要措施。

w22.jpg

photo by  永恒:)

常被忽视的腿部防风——冬季徒步,腿部因远离身体是比较不会流汗的部位,常常被忽视。

添加厚保暖裤为腿部防风保暖,可以大大减轻其他部位在严寒环境下的负担。

在保暖裤的布料选择上,在冬季可以选择透气性没那么好的布料来提高腿部防风的保暖性。但当我们在行进过程出汗时,则需要及时脱衣保持身体的干燥。

w23.jpg

预防水汽,把衣服脱了——冬季徒步出汗时,蒸干潮湿身体会比干燥的身体多花费7倍的能量。

w24.jpg

流汗也是导致人体降温冷却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出汗前,户外人需要尽快调整好穿着,觉得穿得太厚重了就要及时脱下一些。

热量补充,从源头获得温暖

寒冷的冬季,常常有干燥的冷空气相随出现。

户外徒步时所需要的热量,不但需要我们时刻为身体维持住充足水分,同时,也要在源头上为身体提供热量所需。

w26.jpg

photo by zs_6yREkM

携带保温杯,温暖如初——携带保温杯早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标志,在寒冷冬季,随时携带保温杯,能让你在寒冷的环境里随时喝上一口热水,惬意享受到不一样的温暖。

w27.jpg

若只带瓶装水,寒冷的天气很容易让它们变得冰凉或直接结成一坨冰,分散走你身体的热量。

丰富的热量食物供能——身体就像一台机器,每时每刻都在消耗能量,而人体的热能大部分来源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w28.jpg

photo by WideOpenSpaces.com

食物经过氧化产生能量,供给机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从事各种活动的需要,这一过程产生的热能可以为身体保持体温。

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会有自主性调节,比如食欲增加。这是因为配合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的量增加,加速细胞的呼吸作用。在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下,我们更快地消耗有机物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后释放能量。


北方的冬季干燥且气温极低,

南方的冬季潮湿阴冷,

无论你身在何处,

这份御寒保暖锦囊都可以收藏于手,

助你温暖舒适地度过冬季。

觉得有用的话,可以考虑分享到你朋友圈,

让你的朋友和户外伙伴一起享受冬季温暖。

注:本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小超联系。

w29.jpg

重要提示
w30.jpg

如果你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或是超级俱乐部APP用户欢迎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众号【超级俱乐部】我们为您提供最方便的发帖平台最实惠的户外保险最实用的户外资讯让你成为真正的户外组织达人充实你的业余生活还可以将你的活动贴和户外经验投稿到此账号进行宣传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