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徒步中国】杨柳松:一个人的羌塘

[复制链接]
徒步中国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8-25 06:17:32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3.jpg

w4.jpg

w5.jpg

w6.jpg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孤身深入羌塘腹地,我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就和那些迷恋某座山峰,或者迷恋某条河流的人一样。对于羌塘,我只是痴迷而已。

w7.jpg

孤独的江湖

“羌塘”藏语中意为北方的空地,狭义指藏北无人区,实则是所有北方未知的土地。大羌塘包含藏北无人区、可可西里无人区、阿尔金无人区、昆仑山无人区,这四个无人区连片在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独有的荒原,那里是自由最后追逐之地。

w8.jpg

w9.jpg

w10.jpg

我的旅程从青藏高原西端至高点——界山大阪开始,从4月20日起,一路向东经邦达错、羊湖、若拉错、岗扎日,横穿整个藏北无人区后,北上进入阿尔金无人区,经可可西里山脉、昆仑山脉、鲸鱼湖……

w11.jpg

w12.jpg

此行历时77天,行程约有1400公里,全程以推车前行为主,就只有两次遇到过人,其他时间都是一人在荒野中独处。

w13.jpg

走入荒野

w14.jpg

到达此行的起始点——界山大阪的时间,是早上6点。天依旧很黑,在寒冷之中,司机都冷得不愿意露头,我独自将自行车取下,陷入黑暗中。

第一天,就这样开始,晚上在猛烈的寒风中搭建帐篷,气温在–15℃以下,冷极了,赶紧钻进睡袋中。第二天中午醒来,依旧是大风,帐篷被吹得摇摇晃晃,只好用身体压住。正准备烧水吃饭,四位边防官兵走了过来,他们诧异竟然有人在这个季节宿营界山大阪。四位边防官兵不断叮嘱我一定要小心。他们走后,我便开始打包装车走向无人区的深处。

w15.jpg

羊圈是去年入羌塘时发现的宿营地,和去年一样,铺在地上的门板还在,睡在上面,恍如昨日。

这一天起床后,没有急于向前,而是在羊圈里思前顾后。说实话,自己现在的体能并不是很充沛,咳嗽一直不见好转,而且负重到了极限,再加上寒风低温……我也清楚这次旅行的准备不够充分,身体和心理上都存有巨大的阴影。何去何往,直到这时还在纠结中,一直考虑到晚上,下定决心,明天继续向前。

w16.jpg

这次羌塘之行,携带的物品除了硬件装备,就是食物。这一路上食物以糌粑和压缩饼干为主,“配菜”是大蒜和辣椒酱,还有巧克力。

相对一些“前辈”,我的食物供应有些可怜。上个世纪,斯文赫定进入羌塘时,随队带着大量的活羊活鸡,还依靠捕猎作为补给。不过现在要注重野生动物保护,不能打动物的主意,而且一个人在没有装备的情况下,也是很难猎杀动物的。

除了吃以外,水是这一路上最大的挑战,曾经数次断水,面临困境。这一路的饮用水主要是靠地表的洁净水和融雪水,其中融雪水占很大比重。如果没有雪,可能性命真的就不保了。

w17.jpg

渐渐深入羌塘,能看到的人类痕迹越来越少,空旷的荒野矗立着经历了无数风雨的三角点。这些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军区联合对羌塘进行初步测绘时候留下的。

w18.jpg

这间土房子是我这路上最后看到的人类建筑。房子很干净,屋子里挂着风干的羊腿,炉子上还煮着水,只是主人不在。

我在房间中把水袋灌满就离开了。此后的路,很少再见到车辙,从路的角度来说,已经真正进入无人区了。在此后的很多天,我经常会想起那间屋子,特别是屋子中的羊肉。

穿越冰河

w19.jpg

第5天到达邦达错,邦达错是藏北四大错之一,4月底的湖面一片冰封,偶尔飞过一两只野鸟。不过最难得的是,邦达错附近有一处泉眼,相对于融雪水,这对我来说就是绝佳的水源。

w20.jpg

离开邦达错,推车翻过一座小山便遇到一条大冰河——饮水河,饮水河下游极为宽阔,冰层有一米厚,主河道未冰封,但是水位很深。

从这里过河是不现实的,返回北面的邦达错更不现实,只能朝南走,结果没想到,南侧竟然是一片更大的湿地,耗了四五个小时也没找到过河的路,索性沿着湿地一直走。

w21.jpg

走到一处山脚下,湿地终于消失,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游牧痕迹,这里还有石块垒起的玛尼堆,应该是一个夏季牧场。

w22.jpg

原本以为已经彻底绕开河道,没想到走了半天又遇到饮水河,看来是躲不过了。换上拖鞋,到冰河中去探路,冰面厚薄不一,水深大概到膝盖,已经没有回头路,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推车过河时,有的冰开始软化,把轮胎卡住,只好用脚破冰,整整用了4个小时才过河,腿上已是伤痕累累。过河后,狂风袭来,冰面也基本化尽,庆幸当时没有迟疑。很多路就是这样,只能走一次,第二次就没勇气尝试了。

遭遇大雪

w23.jpg

随着旅程的深入,逐渐习惯了羌塘腹地变化多端的天气。进入5月,天气越发没有规律。

w24.jpg

5月2日一早醒来,打开帐篷一看,荒原已成雪原,雪下得很大,完全无法前行了,就算是羌塘“强迫”我休假吧。

羌塘的雪虽然下得大,但是消失得也很快。因为这里湿度低,太阳辐射高,雪会很快被蒸发。一般情况下,前一夜下雪,到下午两三点雪就会蒸发一半左右,第二天就可以前行了,第三天只有一些沟壑中还有少量的存雪。

一场大雪可以维持三天的饮用水,不过融雪水耗费汽油。这次进羌塘共带了8.6升93号汽油,主要都被用来烧水了,一般化冰35—40分钟,化雪则需要45—50分钟。

w25.jpg

由于雪大,没办法赶路,索性休息一天,躺在帐篷里听歌,边抽着烟,边注视着经过帐篷外越来越多的藏羚羊群。

w26.jpg

休息的日子,晒晒阳光,心情还算愉悦,不过身体出现一些小伤痛。手和脚上都出现裂口,脚掌裂口有4厘米长,手指上的裂口则是一直出了无人区才愈合。

英雄地

w27.jpg

第16天,到达羊湖附近。此羊湖非彼“羊湖”,这个羊湖位于羌塘腹地,以其为中心,北至昆仑山一带是“寒旱中心”。

w28.jpg

到羊湖是一路下坡,所以就想多赶些路,节省出时间。当晚到8点左右才扎营,刚躺下没多久,忽然听到有人在呼唤“英雄……”,本来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可是声音却越来越清晰。

打开帐篷,天啊,居然看到一辆越野车停在面前。司机透过车窗兴奋地说,听人说有一人骑车进了羌塘,便跟着车印一路追踪至此。

由于风雪太大,交流了两分钟就走了。他们是进来修车的,说是明天还会遇到。临走前给了我瓶矿泉水,一口气喝完。这车人走后,感觉很梦幻,不过看着空的矿泉水瓶,确定是真的发生过。

w29.jpg

深夜巧遇的第二天,到传说中的“英雄地”,这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三大军区联合测绘会师的地方,因而取名“英雄地”。可以想象当年会师情景,他们才是英雄,后人只是按图索骥。

晚上我又遇到了昨天那拨人,和他们碰面后,喝上了热咖啡,还获赠了3天的补给,有蔬菜、水果和馕,顿时感觉富足起来。

他们十分热情,又满心好奇,说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玩法。聊了一会他们便要赶路,要出无人区,临走一再问我“真不要跟车回去?”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继续自己的旅程。这次相遇是个奇迹,而再遇到奇迹,就是50多天以后的事了。

转折点

w30.jpg

第27天,终于到达耸峙岭雪山。耸峙岭海拔6370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点,过了它便是可可西里山脉。

耸峙岭雪山是此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前27天依偎昆仑山脉一路向东,后27天则沿着可可西里山脉一路向东,直至到主峰岗扎日后转向北方,再20多天纵向翻越可可西里山脉与昆仑山脉。

w31.jpg

对我来说,耸峙岭雪山不仅是地理界点、里程碑,还是生理上一个转折点。

在耸峙岭雪山,身体感觉越来越糟,凌晨闹肚子,症状一直持续了50多天,走出无人区后不打针不吃药,蓦然就好了。

w32.jpg

在耸峙岭雪山附近,遇到了狼。这次旅程当中遇狼七次,五次是对狼,基本是“神雕侠侣”模式,集团军似的狼群很罕见了。

对狼通常是一前一后的基本战略,一只佯攻,一只在后面守着。面对这种模式,不要紧张,不要后退,也不要做过多的肢体语言,因为紧张的气息,狼会感受到,而后退就是承认自己是猎物。这时可以与狼对望,互相凝视,僵持几分钟或者半小时后,狼觉得你没有危险,就会两只汇集到一处走开。

“泥火山”

w33.jpg

进入可可西里后,风雪天气暂停,走了一段很难行进的沙草地。可是短暂的静默后,风雪再度袭来。

新一轮风雪后,我突然发现了四座“火山”,忍不住去探寻。走在白雪覆盖的山脚下,仿佛行走于素描画中,天空是铅笔灰,雪一缕缕,再点缀着一些山的红色。

w34.jpg

这些“泥火山”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火山,它们高度一般不超过10米,只喷出泥浆和气体,没有岩浆管道。

“泥火山”土的粘性很大,加上融雪,路面更是难走,自行车被粘土卡进去好多次。

w35.jpg

继续推车前行,遇到胜景河,这条河是碱水,呈泥沼型。气温很低,每次在泥沼里探路不会超过三分钟,不然会被冻得失去知觉。

这时的我有些分心,因为这里有两条逃生路线,一是北上经可可西里山、巴杂钦山、昆仑山进入位于新疆境内的土拉牧场,二是南下经绥加日、藏色冈日、措尼、玛尔果察卡找到离无人区最近的荣玛乡。不过再三考虑后,觉得状态尚可,那就继续往前吧。

无水 迷路

w36.jpg

离开泥火山后的一段时间,水源一直缺乏。第38天,行进中发现了许多沟壑,顺着沟壑行进,离朝阳湖就不远了,心想就要找到水源了。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实际上……

w37.jpg

推着自行车顺着沟壑前行,从望远镜中看到一片水波,顿时兴奋起来,到了近处,惊天霹雳,竟然是一片干涸盐碱地!先前看见的波光粼粼是地面辐射造成的视觉误差,更麻烦的是,盐碱地看似干透,实际上特别容易陷入。

w38.jpg

盐碱地对我的打击很大,原本期待的水源就这样落空,当天宿营后又去找水。可是忘了带背包和GPS,水没找到,却发现自己迷路了,只看到一条条沟壑和一道道山梁,却不见了自行车。

当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想随意找个地方猫一晚上,这样打算后,心情反而平静下来,最后在月光下,终于找到了营地。

寻水

w39.jpg

迷路的第二天,继续找水,找到一个小湖,居然还是盐湖。原本希望盐湖里有些液体水可利用,结果整片都是盐场,坐在地上,脑袋顿时一片空白。

w40.jpg

w41.jpg

身体越来越疲惫,口腔溃烂,人也迷糊,用尿液漱口,口腔才好了些。喝尿救生是不科学的,尿液里也含有害成分,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润喉。

w42.jpg

迷路后第三天早上醒来,帐篷表面特别干爽,顿时觉得有些恐慌。这是此行中帐内仅有的没有结露的一次,这说明空气的湿度有多低,也反映出呼吸中水分也少的可怜。

再次用尿液润口腔,吃饼干,然后继续找水。拍了当天唯一张照片,就是留言条:“我是旅行者,去找水了,如果有神人路过,请不要随意动东西。请留下些补给给我,最好有大量的水。”我知道这概率如同火星撞地球,但还是留了纸条。

又给自己拍了唯一的一段视频,“今天早晨很美,如果今天再找不到水,马克思就要找我去开会了,所以今天一定要找到水。”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水,庆幸的是,马克思还没找我去开会……睡前,祈祷,下场雪吧!

得救

w43.jpg

因为干渴,夜里不断醒来,喉咙仿佛合拢了,喘不过气。担心早晨醒来嘴巴会张不开,用一个长尾夹放在嘴里,既是物理隔绝也是刺激唾液分泌。

快天明时,听见帐篷沙沙声,以为又是风沙作祟,掀开帐篷一角,见到了雪花,却没有喜出望外,因为羌塘白天很难下大雪,更难积蓄。可是没想到,雪越下越大,终于有生机了!

趁着雪下大的时间,不停取雪化水,把所有水袋装满,人也喝得饱,整整7升。终于喝了水,感触颇多,人的一生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以后,我再也无法感同身受了。

荒原上的“同伴”

w44.jpg

经历了朝阳湖“水危机”后,第48天,到达若拉错。若拉错湖畔白骨累累,老死病死的野牦牛随处可见。

沿着湖畔走,蓦然发现一条“车印”,约二十多公分宽,十公分深。“车印”是野牦牛的安全通道,它们同样惧怕冻土消融和沼泽,巨型身材比人更容易陷落,所以一条坚实可信的通道是生存必须。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路我都是沿着野牦牛通道走的,的确安全可靠。

w45.jpg

若拉错湖畔一群野驴围着我绕圈奔跑,一会排成一列,一会排成两列,难道他们特地为我表演?

如果一定要我选出羌塘我最喜欢的动物,那就是野牦牛和野驴,前者外表狂野、内心温和,后者外表温和、内心狂野。

w46.jpg

除了藏野驴、牦牛和狼,这次旅行中还遇到过五次熊,有两次距离特别近,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不过,熊如果被惹火了,冲刺时速是40公里,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无人能跑得过它。

熊确实会伤人,每年在昆仑山北麓的新疆地区和藏北草原上,都会发生几起熊伤人甚至致死事件。曾有一个牧民教我“防熊术”,就是捡一根棍子给熊吃,熊以为是你的手,咬了一口棍子觉得不好吃就走了。即使此计可行,在藏北荒原上找根棍子的难度比中彩票都高。

岗扎日的困顿

w47.jpg

波波折折,第56天,终于看到了另一个地标点——岗扎日。

岗扎日的三座奇特山峰清晰可见,分别是天台山,白象山,还有一座无名的火山残骸。这三座山是北上阿尔金的必经之路。剩下的一段时间一直围着它绕圈,也算缘分颇深。

w48.jpg

在岗扎日,我的去路被五泉河挡住,河水湍急,过河是绝无可能。从地理上分析,或许北上是条出路,因为要翻越数道山脉,沼泽大河会少很多。最后决定掉头北上,从阿尔金出去,这是最后一个选择。

w49.jpg

只要下定决心,再难都得坚持下去。很快进入天台河谷,眼前景象让我目瞪口呆,宽阔的河床充斥泥水,几天前到此探路时还是清水山涧。

就这样被困在峡谷中,无路可走。监测水文变化,等待水位降低。如果有足够的食物和香烟,这或许是一场不错的度假,不过现实可没那么美好。

w50.jpg

被困的这几天,食物匮乏,但是内心却充满了吃的欲望,这种状态可以说是本能吧。最初还幻想着水位会退去,结果不仅没退,反而又涨很多。

积累了几天的水文资料,掌握了一些规律,开始为突围做准备。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只能从此岸到彼岸。在河道里不停地踩探,终于像下跳棋似的到了对岸,极度兴奋,赶紧打包装备过河,不过推自行车时还是被水冲翻,好在有惊无险。

弃车徒步

w51.jpg

原以为岗扎日过后,路程就会顺利起来,可是没想到麻烦依然很多,天气变化、路面难行,最主要是车子不断出现状况。

由于路面太差,轮胎迅速老化,可是这次我只带了13片补胎片,仅用3天时间就只剩最后一片了,补胎胶水也所剩不多。

w52.jpg

第73天,一早醒来,又下大雪了,此时的自行车拆拆装装,将要寿终正寝。推了半小时,只走了300米,下定决心弃车。

为什么这才弃车?有很多原因,一是压根没想从阿尔金出来,功课全无,前途未知。二是没一个好的背负系统,弃车就需要扔掉很多装备,这样风险很大,而现在已经接近旅程终点,车也无法再继续推行。

w53.jpg

没了车,一切就要靠双腿,过河爬坡,都要靠自己。糌粑也就剩下1斤左右,但这时是最后的冲刺阶段了,所以必须多吃点。

如果运气好的话,应该不久就会遇到人,一切行走的动力都来源于此。即便遇不到人,也会遇到坚实一些的路面。

与人重逢

w54.jpg

徒步过程中,身体出现新问题,小腿起满红斑,肿胀而且充满刺痛感,估计冰水泡的。脚也肿的厉害,脱不下鞋子。

徒步中脚一直疼痛难忍,只能单侧受力,走路姿势右瘸一下左撑一下。不过好在路况和天气都还不错,一直前行到白石山。

已是第75天了,这几天风景一直很美,人却陷入了一种类似深度催眠的行走状态。下午出现幻觉,看见两辆摩托车,便急切地吹起哨子,吹啊吹也不见摩托车。

w55.jpg

状态不好,下午休息了一阵子,起身没走几步,回头居然看到一辆越野车在身后10多米处。这次以为真的出现幻觉了,揉揉眼睛仔细再看,是真车!

车上四个人,车门没打开的迹象,看来他们也很吃惊会遇到人,而且是单独一人。我上前解释,说自己是来旅行的,车刚刚扔了。他们最初以为“车”是汽车,后来才知道我是一个人推自行车在荒原里晃了70多天,赶忙让我上车,就这样我再次与人重逢了。

接下来的两天并不轻松,不停陷车,推车,直至麻木。第77天,终于到了花土沟,羌塘之行也由此结束。不过在我心中,旅程并未结束,只是告一段落,因为生命是一条贯通的河流,一切皆是没有开始的复始。

穿越羌塘行笺

w56.jpg

◆路程

这次旅行共用77天时间,行程1400多公里,途中湖泊、山峰众多,以下为主要的经过地点:

界山达坂(海拔5192米)—邦达错(海拔4951米)—饮水河(海拔5002米)—普尔错(海拔 5072米)—羊湖 (海拔4809米)— 耸峙岭(海拔6370米)—胜景河(海拔4880米)—朝阳湖(海拔4764米)—旭光湖(海拔4937米)—若拉错(海拔4871米)—多格错仁强错(海拔4805米)—天台河(4860米)—向阳湖(海拔4886米)—桃湖(海拔4890米)— 鲸鱼湖(海拔4816米)—花土沟(海拔约2900米)

◆天气

旅程时间跨度,从4月至7月,有节气上的变化。相同节气,东部雨水比西部多一些。羌塘温度每日温度最低点在日出前半小时,最高温度通常在下午4点至8点。一天当中,白天温度受外界影响很大,基本上都在0℃上,季风猛烈,沙尘大。而夜晚则是常年冬天,4月的夜间温度大约在-10℃至-25℃间。

旅程的后期,进入雨季,天气变化频繁,有降雪、冻雨等,夜间温度大约在0℃至-10℃,白天温度变化也很大,最高可达25℃。整个旅程中,前期身体没有不适的感觉,后期湿度比较大,同时身体摄入热量较少,感觉比较冷。

◆食物

水是此次行程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数次遭遇断水。饮用水主要依靠地表水、矿水(轻度盐碱水和泥沙水等)、融化雪水。雪水和矿水各占40%,地表水占20%。此行带了8.6升93号汽油,主要用于烧水。化雪极耗汽油,所以在雪和轻度盐碱水同存的情况下,多数会选择后者作为水源。

由于是推行,可携带重量有限,食物已精简到最少。同时,在羌塘体力耗费较大,每日摄入热量至少要在5000大卡,所以携带的食物要相对比较轻便。携带食物总重量在100斤左右。主要携带的是糌粑(50斤)和压缩饼干(25斤)。此外还有一些辅食,包括大蒜4.5斤、酥油4斤、花生米4斤、盐2斤、麦片2斤、紫菜1.5斤、辣椒粉1.5斤、奶粉1斤、白糖1斤、茶叶1斤、巧克力0.5斤、虾皮0.5斤、调料包0.5斤。

时间摄入食物及效果:

1—45天:每天摄取的热量在1400大卡左右,基本上是200克糌粑和125克压缩饼干,同时辅助一些汤料。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下午4点以后就比较乏力。

45—51天:每天摄入250克糌粑和175克压缩饼干,体力较为充足。

52—63天:这时期的摄入失控,有时干吃糌粑粉都能吃掉半斤,如同零食一样。

64—74天:这段时间每天热量摄入不足800大卡,已经少于身体基本新陈代谢的需要。

相关提示

在这次行程中,主要能量摄入是依靠碳水化合物,全程没有吃肉,只吃过一次蔬菜(意外获得补给),补充微量元素主要依靠药物。如果条件允许,还是可以携带一些肉类,可以补充脂肪,增强抗寒能力和耐力。类似花生米一样的零食不建议携带。

◆衣物

羽绒服(无品牌):超轻款,充绒90克,非防水防风面料,前50天主要穿着,效果比较好。第50天湿透,无法再穿,建议购买有防水功能的羽绒服。

冲锋衣(仿制品):购买时比较仓促,面料不好,在羽绒服损坏后穿着,抗磨损性能还可以。

探路者冲锋裤:轻便型,全程穿着,能够兼顾不同天气。不过由于气候恶劣、盐碱腐蚀,材料明显老化,第18天,防水贴条开始脱落。

抓绒普通加厚型,全程穿着,感觉不错,建议配备。

内衣:天气总体干冷,对排汗要求并不高,普通内衣即可,需备用两套。

探路者登山鞋:在使用前已经穿着4个月,防水、舒适,质量不错。全程都穿这双鞋,但是由于无备用鞋,

加上盐碱腐蚀,第27天鞋面出现裂缝,导致后来双脚受损。如果有条件,一定要买质量好的登山鞋,并能带上备用鞋。

洞洞鞋:轻便,过河时多次使用。

袜子:一双普通厚袜,四双迪卡侬徒步袜,后期磨损严重,基本是光脚走出无人区。

手套:此行主要以推行为主,手套配备了八双。一双薄抓绒,一双军用厚手套,一双无品牌手套,五双白纱手套。抓绒手套防风保暖比较好,军用厚手套主要是后期使用,质量还可以。

雪套:一次未使用。雪大戴雪套也走不动,雪小戴雪套累赘,过河戴雪套还不如赤脚。

抓绒帽:全程昼夜使用,头部防风保暖很重要。

遮阳帽:路途中丢失,建议携带,可遮挡强烈日照辐射。

护膝:超市购买的普通型,棉质地,效果很好。

护腕:一双连指型,全程穿戴,效果不错。

救生毯:用过两次,效果比较好,但是不耐用。

魔术头巾:大部分情况下用来擦拭汗水。

相关提示

根据行走经验,觉得最大失误是没有带双备用军胶和外裤,冲锋衣质地不够好,袜子携带数量太少。如果驾驶越野车深入羌塘,自身热量少,衣服要加厚,不然会很冷。

◆装备

美利达公爵自行车:入门级山地车,由于以推行为主,使用已足够。

尼康D80相机:几年来的出生入死,此次更证明了经典。只要镜头利用得当,和高级镜头之间并没有不可想象的差距。如果想大幅输出展览,特殊摄影,镜头越牛越好,最好全幅CCD。

佳能HF100DV:家用高清始终是鸡肋。

MSR耳语者油炉:省油、轻便、易维修,十分经典。

HW1.5层单人帐:专为特殊环境设计,缺点是结露严重。质量超乎想象,全程帐杆无弯曲,帐布无破损,但防水胶条皆松脱。

DOITE防水驮包:防水面料皆易在低温下脆化,相对来说,价格便宜的DOITE驮包稍加改装足以胜任羌塘恶劣环境,包括DOITE车首包。

太阳能板:尽量自己组装,减少功率损耗,但要有点基础电工知识。

熊猫10×25MM望远镜:望远镜的品牌要求不是那么高,不过要注意镜头畸变、边缘成像、通光量、倍数、分辨率、视场等。

Nalgene水杯:质量不错,一个好的水杯比水袋还重要。特殊环境下,广口比窄口好,透明比非透明好。

Therm-a-rest防潮垫:舒适性和保暖性并未有很大感触。但一个好防潮垫最大的问题是,质量太好了,一次艰苦的旅行结束后舍不得丢弃轻装行。

FenixLD20手电:体积小,营地照明省电,强弱光兼备,照明防身兼备。从实用角度看,要比头灯重要。

Point铲子:强力推荐,这款铲子只有500多克,可当刀斧,紧急情况下有效防身。缺点是铲面小,煎鸡蛋都得小心,只适合土木工程不大的旅行。

LED打火机:从性价比、功能性角度来说,它都是无敌的。尽量在高海拔县城购买,要磨轮的,此行带了八个,剩两个出来。

迪卡侬指南针:任何情况下都要带个传统指南针,电子罗盘不可靠。

6MM登山辅力绳加主锁:在减轻负重前提下,一根6MM登山辅力绳足以保障你的安全,若懂些绳索知识,仅配合一把主锁,会让弱者变成强者。

组合钳:必须携带,尽量优化修理工具,功能重复会增加重量。

12V电压表头:现代电子产品都是集成芯片,坏了就坏了,要么就是线路问题,一个电压表头足以排查线路,如果和太阳能配合,电池充满了一测就知道,省去大量充电电路管理。

各种小仪器:能够用于采集些气候、水文等信息等。

相关提示

装备跟个人习惯、线路有关,仅供参考。一些装备可以稍加改装,性能更好,没有什么装备是特意为旅行量身定做的。特殊领域必须专业装备,尽量选择知名品牌质量更好。

◆防范动物

在羌塘行走,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野生动物。羌塘主要需要防范的动物,包括狼和棕熊,这次我都遇到过。此次旅行中没有见过狼群,而且遇到狼的时候大多是对峙的情况。只要让狼意识到你不会带来危险,它们很少主动攻击。熊是会伤人的,这次旅行遇到五次,同遇到狼一样,不要恐惧,尽量自然行走。

不过我这次经验并不能代表所有,尽量还是需要携带防身的装备。这次只带了鞭炮和辣椒水,但是都没有派上用场。鞭炮过河时浸湿了,辣椒水都没打开过。(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辣椒水,很多动物靠嗅觉防生,毁坏了嗅觉就等于“杀”了它。)晚上宿营没有做过特别的防范,白天行走时候随身会带上小刀,但是也没有使用过。

【摄影师简介】

w57.jpg

杨柳松,作家、旅行者,著有《结,起点亦是终点》一书。他喜欢深度旅行难以抵达的秘境,享受着难得一见的自然与生活。在他眼中,旅行是一种单纯的生活状态。

【摄影师手记】

现代社会,交通和资讯发达,地球不再是旧石器时代,逐猎而生,不问方向,所以没了探险。

羌塘,有很多人曾经走过,科学家、测绘兵、探矿人、盗猎者……虽然我走得更深些,但依然只是一次艰苦的旅行,还不到探险高度。

没有探险,但不能失去探索精神。仍然是羌塘,某年,一个俄罗斯人带了几个伙伴,经克里雅山口来到昆仑山玉龙河上游漂流,几个同伴遇难,他被救了出来。去年见一新闻,说是一个俄罗斯人在昆仑山遇大雪,情况危急,被军区直升机救出,还是那个人。这就是探索精神,不论成败,计划好了就去做,或许鲁莽,但墨守成规是做不出事的。

本文选摘于《行天下》电子杂志

撰文·摄影/杨柳松

w58.jpg

w59.jpg

欢迎你关注《徒步中国》公众微信号。这里是驴子们温馨的家,是户外知识大讲堂。我们将为大家推荐中国最美的徒步线路,传播实用的户外和摄影知识,搜罗全球自助游攻略,发布大型户外活动信息,助你快速成为户外&旅行&摄影达人。

QQ交流群: 67115963

联系人:行摄匆匆、岚轩主人、天下网拳

更多精彩内容,扫一扫!

w6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