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东莞的地道与风物,我们用整整一本书仔细讲~

[复制链接]
Huwai-Admi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4-20 11:01:1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地道风物“风物中国志”系列的第28册《风物中国志·东莞》,今日在东莞举行新书首发会。摄影/林少波

-风物君语-东莞,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

刚刚过去的2019年,有一句话很流行:“太南了”,乐观地调侃“生活不易”。 这几年来,地道风物也“太南了”,我们在中国各地不断地“搞南题”:从湘桂黔“西南”,到江浙沪“江南”;从厦漳泉“闽南”,到珠三角“岭南”。
w3.jpg

▲ 《风物中国志·东莞》新书首发会现场,地道风物首席商务官林少波致辞。摄影/郑家雄

从2019年1月开始,地道风物的脚步进入岭南的东莞。 东莞有1600多年的历史,背山面海拥江,是中国唯一夹在两个一线城市中的城市,地理区位得天独厚。如今的东莞就像双面绣。一面是车水马龙的工业传奇,一面是耕读传家的古风古韵;一面是我们知道的新兴城市,一面是我们忽略的历史古城。单拿一面来说,都不是真正的东莞。 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要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深厚的感情必须以深刻的认识做基础。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
w4.jpg

▲ 《风物中国志·东莞》主创团队、受访代表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摄影/郑家雄

是的,谁不说俺家乡好?但家乡好在哪,与隔壁城市有什么不一样,你能说出来吗?不是有几条马路、几幢大楼,而是有独特的风俗、风情、风物,可能是某座桥、某个园子,可能是某种手艺、某种小吃,它是人情世故、是人间烟火、是人来人往。 那么,如何对家乡“知之深”?就是家乡的差异性。 东莞的差异性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是由这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换句话说,城市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还有人们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文化性格。
w5.jpg
▲ 《风物中国志·东莞》主编王晶晶分享创作心得。摄影/郑家雄
城市是活的,城市和人一样是有个性的。说起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可说,我们出生的城市、居住过的城市、旅行过的城市,我们走过的每一处不同的角落,组成一座城市,组成我们对城市的印象。 我们发表对这个城市的看法,如同点评一个人。比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长沙……

w6.jpg

▲ 《风物中国志·东莞》新书发布会现场。摄影/林少波

我找了一些可以用来形容城市的词汇:热闹、陌生、疏离、安逸、闲适、可爱、魅力、安静、平和、精致...... 发现了吗,这些词同样可以形容人。 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和别人谈论起东莞,我们可以说些什么呢?上面这些词汇有你心目中的东莞吗?

w7.jpg

▲ 夕阳下的东莞南城CBD。摄影/郑志波

东莞为现代人所熟知,似乎始于改革开放。世界工厂、国际制造名城、打工者的天堂、新一线城市……诸多的名头背后,都与市场经济密不可分。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历史上,东莞绝非蛮荒之地,更不是所谓的“文化沙漠”,而是一座充溢翰墨芬芳的岭南古邑。 我提出4个关键词,也是我们在做《风物中国志·东莞》的时候对这座城市的几个印象。

w8.jpg

草根之城

东莞是一座以草命名的城市,这个名字有1263年的历史。根据杨宝霖老师的研究,东莞最初的意思就是,这一个在广州以东,盛产莞草的小城。
w9.jpg

▲ 2014年9月,沙田镇的莞草种植基地收割结束后,村民将成捆的莞草送到车上运往厚街镇晾晒。摄影/郑琳东

莞草,生长在咸淡水的交汇处,曾经广泛地种植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以东莞所产的质地为最佳。明代有个莞籍官员,叫卢祥,他写过一首《莞草》诗:“苑彼莞草,蓬蓬其色;不蔓不枝,宜之为席;宜之为席,资民衣食;邑之攸名,实维伊昔。”大意是说,莞草碧绿高挑,茎干笔直生长,适合编织草席,坚韧耐用的莞席,可供养百姓衣食,小城因此得名,历史极为悠久。
w10.jpg

▲ 莞草编织工人编织莞草筐。摄影/郑琳东

据我的观察,东莞人的个性也都好似莞草,大多是温柔内敛,宠辱不惊,他们自称“莞人”,并把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亲切地唤为“莞邑”。 当然,莞草现在已经很少在东莞种植了,但这青青河畔草,勾连着东莞漫长的城镇变迁,内化为这座城市的草根精神。

w11.jpg
▲ 《风物中国志·东莞》。摄影/吴学文
《风物中国志·东莞》的序言里,标题是——“疾风知莞草,惯看咸淡潮”。我们都知道“疾风知劲草”,这个成语比喻意志坚定,经得起考验。把“劲草”改为“莞草”,因为莞草就是以独特的韧性,自强于百草。无论经历多少风雨考验,无论有多少咸水淡潮,莞草都坚韧顽强、不断向上生长,我想这大概就是的东莞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

w12.jpg

文武之乡

东莞是有着厚重历史底蕴和人文资源的“文川武乡”。 在历史的坐标上,东莞贡献了一大批抵御外侮、建立奇功的爱国名将。每到国家危难之际,总有莞籍名将“拔剑南天起”。熊飞、罗亨信、袁崇焕、张家玉、蒋光鼐、王作尧……这些爱国爱乡的英雄人物,东莞人说起来如数家珍。
w13.jpg

▲ 道滘镇的大坟是东莞市最大的古墓,是明末张家玉抗清失败,被清兵杀死数千人的坟地。摄影/风儿

这些都是东莞写在史书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不仅仅在书本里,也保存在市井和乡间。 在市中心,日新月异的新城区与时光凝固的老城区联袂而存。第一次走进莞城老街,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老街、老铺饱经风霜,依然展开笑颜迎接着客人;那些始建于宋元或明清的古村落,它们的门楼、祠堂、巷道、书院、古塘、水井也大多保存完好,甚至还有村民在里面居住。
w14.jpg

▲ 燕岭古采石场遗址正在改建成一个公园,目前一个红山含翠的红砂石主题公园轮廓已然凸显。摄影/周敏强

这些“商儒相济”“耕读传家”历史都是活的,在东莞这座城市延续着,也传承着。

w15.jpg

改革明星

东莞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让东莞名扬天下的却是现代的经济成就。 1978 年,中国迎来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和经济实验。敢为人先的东莞,站在了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无数新事物出现在这里,无数个人的命运,都随着这座城市发展而改变。
w16.jpg
▲ 上图为上世纪 80 年代初,东莞水乡人坐摆渡船出行。供图/东莞日报;下图为2018 年 9 月 12 日,运行中的高铁与地铁 2 号线在虎门站交会。摄影/王敬新
多快好省的“东莞模式”被广东乃至全国广泛采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成为全国潮流。 东莞是全国名副其实的改革明星。

w17.jpg

未来之城

东莞身处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这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也是中国城市密度最高的地区。
w18.jpg

▲ 珠江是三江汇集、八口入海之处,图为珠江虎门入海口远眺,水面为狮子洋。摄影/吴学文

在东莞的采访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感受就是这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很高——经济飞速发展、市场高度发达、政府行政效率高、路上车辆文明礼让、连我去过的所有卫生间都很干净…… 城市格局、基础设施日益美好, 是东莞的现在进行时,也是中国内地城市期盼能达到的未来。 在城际融合与竞争的宏观格局中,更前沿、更具国际视野的“大湾区”横空出世。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加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粤港澳大湾区,2017年已提升为国家战略,指向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w19.jpg
▲ 粤港澳大湾区。绘图/Paprika
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这四座城市串起了大湾区的黄金中轴线,意味着东莞未来无限生长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东莞是一座未来之城。 草根之城、文川武乡、改革明星和未来之城,当有人问起我眼中的东莞是什么样,这就是我的答案。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w20.jpg
▲ 东江南支流的金鳌洲塔。摄影/吴学文

当然,以上这四个概念,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们对东莞的全部印象,而东莞的印象也是无法在10分钟里面、在一本书里就能讲清楚的。 不过,倒也是不必讲清楚,因为东莞的故事还在不断书写着,可能是一个个新的名头,一栋栋新的高楼,一条条新的高速,一串串新的统计数字……也许,任何概念都只是我们对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放大之后,我们会看到一个个东莞人。

w21.jpg

▲ 在十字路口短暂交集的他们,转瞬又各自奔走于城市的四面八方,用他们的智慧、勤劳和汗水,编织出每个人幸福的家庭和东莞这座城市的繁荣富强。来源/vcg

当我走在灯火下的莞城,我看到的是800万个努力着的生命,是他们造就了这座城市的品格和样貌,是他们正在让这座城市闪闪发光。 2019 年,东莞撤县立市34 载,巧的是,东莞城市人口的平均年龄也是34 岁。人口中位数的年轻意味着,东莞满怀豪情,潜力无限。这座城市很古老,这座城市更年轻!
东莞,从悠久的历史走来,向辽阔的未来走去,当我们真正走进她,了解她,读懂她,我们相信,这座美丽多姿、充满活力的古老又年轻的城市,明天会更好。

w22.jpg

《风物中国志·东莞》现已上市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购买

w23.jpg

- END - 文丨王晶晶、林少波文字编辑丨vicky封图 | 吴学文
— 点击下方图片,跟风物君一起去东莞看看 —
w24.jpg

w25.jpg

w26.jpg
                           

w27.jpg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7348220&ver=2289&signature=WSXvWLXqzXn0OUk7xxt7kEtpxcMMuBY-lGYBulLi16dDbz19p5CLLK5MCfC-aWEb0ypJS2fFo6hc0OhpjIOLrJ1RjDLvceilCc47b-sU06fHk8fhEsLw5XPNb4RWaRsM&new=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