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过去一年最受关注的户外图书,大部分你都没有听说过

[复制链接]
户外探险outdoor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3-6 02:07:19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是我在2020年至2021年1月期间,回顾过去一年户外图书出版市场时的总结清单,也许也是一种形式的书讯。题材涉及历史、旅行、攀登、航海...... 有的在大陆已出版,有的仅有港台版,还有的还没有引进,或许,以后也不会引进。

非要找出其中的共性,户外、自然、非虚构是其中的关键词。有意识地集中关注这类题材的国内编辑不多。我的选择标准很主观。纯属个人品味。说是2020年最受关注的户外类图书,其实就是最受我关注。

你读与不读,故事就在那里。”

飞蛾与山:一个关于爱、战争和珠峰的真实故事The Moth And The Mountain
作者:Ed Caesar出版机构: [英] Simon Schuster状态:待引进

谈及珠峰攀登史,溯及源头,往往会出现莫里斯·威尔逊的名字。他是笑柄,是轶事,是传奇历史的一个注脚,但从不会是传奇本身。
本书出版后,这位珠峰史上最大的冤案、最容易被大家误读贴标签的传奇人物,终于可以被正名了。
本书作者Ed Caesar是英国《纽约客》特约作者 。他写过伦敦最豪华私人住宅的神秘主人,俄罗斯的洗钱骗局,写过流氓宣传家,也写过英国退欧的故事。他报道过世界各地的故事,新闻拿到了许多大奖。上一本著作《跑者时代:马拉松的魔咒,奔向2小时纪录的历史、科学和他们的故事》(台湾漫游者文化出版)是我此刻手头案边采写基普乔格的参考书。
在1930年代,随着国家官方探险队争相征服珠穆朗玛峰,第一次世界大战退伍老兵莫里斯·威尔逊,策划了一场疯狂美丽、鲜为人知的计划:他将驾驶一架飞机从英国飞往珠穆朗玛峰,然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威尔逊不会攀登,也几乎不会驾驶飞机。但是他有架飞机,也有设备,以及对实现自己目标的强大驱动力。
1933年,他乘坐“吉普赛飞蛾号”双翼飞机从伦敦起飞,路线终点为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威尔逊11个月的珠穆朗玛峰之旅十分艰辛,充满曲折且大胆狂野。最终,他乔装潜入西藏。而他的冷酷考验才刚刚开始。
威尔逊是一战的英雄,但也是一战的受害者。战斗使他的家乡破碎。他自己勉强在战争中幸存下来。威尔逊从大战中返回家乡,却无法化解伤痛,悲伤将自我吞噬。他在世界各地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跋涉,在婚姻和人际关系中徘徊挣扎。当他终于回到英国时,距他第一次离开这儿已经差不多十年了,他发现自己再次坠入爱河——这次是与他好朋友的妻子——再次被绝望吞噬之前,他从纯粹的野心中超脱,渴望成为第一个站在世界之巅的人。威尔逊相信自己可以在珠穆朗玛峰中得到救赎。
Goodreads高分,目前美亚登山类新书排名第一。目前我正在找感兴趣的出版社引进出版。
辉耀之山:两位如风少年的绝壁长征
作者: 彼得·博德曼 译者: 陈秋萍 出版机构: [台] 脸谱文化状态:简中版待引进

w3.jpg

这本书是我个人十分关注的「台湾meters书系」之一。
该书系由台湾詹伟雄先生策划,既有硬核的攀登故事,也有动人的山间絮语。如2019年出版的麦克法兰《心向群山》(简体中文版《心事如山 : 恋山史》,虽然翻译一般,但常年脱销,建议看繁体),以及《我的山间初夏》(简体中文版《活山》)。
《辉耀之山》和《心向群山》均由我喜欢的台湾书籍封面设计师王志弘设计。
1975年,时年25岁的彼得·博德曼以最年轻的成员身份,跟随克里斯.鲍宁顿的大型远征队前往珠峰,成为登顶并回返的四名幸存者之一,因而在登山界声名大噪。而就在几乎同时,乔·塔斯克也以双人轻装方式攻克印度的都纳吉里峰历劫归来。对彼得来说,与珠峰超越百人的大型远征相比,乔以双人轻装攻顶的冒险与不确定性更令他羡慕。没想到,乔在返国后不久,就前来邀请彼得和他一起回到喜马拉雅山区,攀登这座被称为「辉耀之山」的强卡邦峰西壁。「这是我求之不得的攀登。」面对邀请,彼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也以此开启了这段往后成为登山史上传奇的搭档情谊。
在彼得成功攀登强卡邦回来后亲笔撰写的这部作品,即完整记录了整趟过程。这部作品与过往的登山文学不同之处在于,作者抛开过往作品以技术、成就为主的描写方式,而是以更具诗意、文学性的文字描绘他一路上的见闻,也诚实剖露他极度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因此更能使读者在阅读时身历其境,感同身受。
在1978年出版后,这本书引起了广大反响,更于次年获得几乎仅颁给纯文学作品的英国莱斯文学奖,成为开启山岳文学此一文类的先锋名作,传颂至今。
1982年5月,彼得与乔参加了鲍宁顿的珠峰远征队,试图首攀高难度的东北脊,却在接近峰顶时双双消失身影,直到1992年,日俄远征队才发现了彼得的遗体。为了纪念两人在登山及山岳文学上的贡献,「博德曼·塔斯克山岳文学奖」于1983年设立,至今每年颁予当年度杰出的山岳自然文学、非虚构作品。

攀向自由:波兰登山者们挑战巅峰的黄金年代
作者:[加] 柏娜黛·麦当劳译者: 刘丽真出版机构: [台] 脸谱文化状态:简中版待引进

w4.jpg

「台湾meters书系」的另一本经典。封面同样也是王志弘老师设计。如果说《辉耀之山》让中文阅读习惯的攀登者心潮澎湃,那么这本更硬核、更充满英雄史诗感的波兰登山史,则让你热血沸腾。
冷战正炽,波兰深锁铁幕,强悍的探险家杀出重围,遨游全世界,探索常人足迹难以踏至的极限领域──他们或者悬吊在半空中彩绘工厂烟囱,或者在黑市贩售走私威士忌,筹措难得可贵的经费。他们百折不挠、他们屡败屡战,称霸八九十年代的登山界。大山是绿洲、是逃避,让他们难以自拔。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是波兰山友海外的家,逐步进化成为全球公认最剽悍的喜马拉雅登山战士。
曾经邀约马德民老师写过波兰登山文化的稿子,虽是一个短暂的缩影,但迷人且向往。
本书淘宝有代购,正在路上。我很期待。

攀岩人生:自我超越的力量
作者:Tommy Caldwell译者:乔菁出版机构:中信·小满工作室状态:已出版

w5.jpg

我校译的一本书,在年初引爆了户外圈——甚至还有点出圈。
我个人不仅对这本书很有感情,而且它符合了我对一本优秀山岳传记文学的一切想象: 传奇的人生+流畅优美的文本表达+伟大的攀登。去年每天忙完杂志工作、半夜12点后开工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给自己打鸡血的过程。
汤米·考德威尔的人生经历十分传奇,被恐怖分子挟持、被迫杀人、惨遭断指、不幸婚变,但每多碰到一次挫折,就多一分坚定的意志。
他把目光放在那项“不可能的任务”上——垂直高度900多米的绝壁“黎明墙”。他必须依靠几微米的皮肤接触,几毫米的岩石边缘,脑海中千万个动作,并以无懈可击的精确度执行才能成功。历时7年时间,汤米最终完成了这项壮举,重新定义了攀岩这项运动,也拓展了生命的可能性。
本书以相当诚实的方式分享了自己成长与冒险的旅程,你可以从无数细节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少年汤米的手足无措、尴尬青春;青年汤米在成人世界里经历的猜忌、迷茫、失败;到最后探索未知的自我, 放开心胸让自己成长,学会与他人分享。豆瓣读书

攀岩是解锁汤米人生的一把钥匙。但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攀岩”与其说是贯穿汤米人生和整本书的线索,其实更像是一种隐喻。

w6.jpg

它象征着我们生命中最热爱的事情,它会在你人生这条探险之路上,赋予你无穷无尽的力量。它给你的启示不是一次热血三分钟的廉价感动,而是让你思考,你该用何种方式追逐生命中最热爱、最渴望的事情。

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保罗·索鲁译者:陈媛媛出版机构:后浪状态:已出版

w7.jpg

一本旅行书,而非户外类。但强烈推荐。
这本书写于上世纪80年代。2016年台湾马可孛罗引进过:《骑乘铁公鸡:搭火车横越中国》。上至高堂,下至百姓,用毒舌的主观视角横扫一大片。后浪引进的简体中文版虽是删减版,但也确实大胆。
1986年,保罗·索鲁在时隔六年后,再一次来到中国。
保罗·索鲁是美国知名旅行作家。现定居美国,并仍四处旅行。保罗·索鲁著作颇丰,火车旅行文学更是久负盛名,曾荣获国际多个大奖。其人以文风“毒舌”闻名——不要瞧不起毒舌,有些毒舌看似寒酸,但是一种反抗政治正确、我行我素的真实。
他到了北京、上海等繁华都市,也抵达了黑龙江朗乡、新疆吐鲁番等疆界边陲。他走到中国大地上,与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在上海人民公园英语角里练习口语的年轻人、想去做进出口生意的学生、刚刚经历过浩劫的知识分子……他用 犀利幽默的口吻,一路吐槽不断,但也用冷静、理智的眼光,剖析中国人的性格,发现时代变迁下中国人的生活日常与思想变化。从80年代走来,一路沧桑巨变,但我们当下的摇摆与困境也都似曾相识。豆瓣读书

曾有读者评论道:“如果早点把保罗·索鲁的作品译介到中国,以描写中国而出名的外国作家恐怕就轮不到何伟了。”

DK人类登山史:关于勇气与征服的伟大故事

w8.jpg

作者: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英国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译者: 李汝成 出版机构:上海文化出版社状态:已出版
这本重达2公斤的大部头,已成为快被《户外探险》编辑翻烂了的工具书。资深户外媒体人马德民老师说:“看这样的书需要洗手才够恭敬。”
几百年来,攀登者们凭借勇气、耐力、技能和团队精神,不断将自己推到极限,去实现更高、更难、更完美的攀登。在追求自我实现的同时,这些伟大的登山者也带来新的科学发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轨迹。
本书讲述了从首批登山先驱到当今登山巨匠的故事,以大量珍贵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记录了百位登山者的生平事迹,更辅以登山者自述和精心绘制的路线图,再现了他们克服万难、终登顶峰的不凡经历。豆瓣读书

编写一本“人类登山史”,难度不亚于拆解美国篮球史、中国美食史等亚文化题材。题材宏大、体系庞杂到根本无从下手。视角稍有偏倚,素材稍有瑕疵,就会被后人诟病。但这又是一件极其有意义,乃至流传后世的事情。胆敢尝试编著这个题材,这个行为本身就兼具胆识和雄才。
正因如此,DK百科、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英国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三大权威机构联袂加持,才诞生了这样一本书。
正如我为此书写的推荐语:“人类登山史,单这五个字便是一个宏大的话题。里面包含了装备、人类学、编年史、科学、艺术等硬核知识,当中也写满了传奇、血泪和英雄的史诗。想要把人类历史上充满无穷力量的巨型叙事,和一则则悲壮的个体故事浓缩成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兼具野心、技巧和勇气的事情。好在,这本书做到了。阅过此书就会明白:用百科的方式把人类登山史呈现出来,就是它完美的呈现方式。”
剑桥夜攀者
作者:惠普尔斯奈思 译者:夏杨 出版机构:广西师大·新民说状态:已出版

w9.jpg

在本书封面有这么一句话:发生在午夜剑桥的探险故事,打破规则反抗权威的攀爬指南。
这是一本剑桥大学随处可见的地摊书,却被英国《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极力推崇。有人曾拿着此书的英文原版,向剑桥大学校长索要签名被婉拒,但校长私下说“这是一本好书”。
各个学院的大门晚上十点钟就会关闭,将简朴清静的学院生活与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有一群人却开始行动了……
这是关于如何攀爬剑桥大学校内建筑的一本趣味指南。作者是是亲历攀爬事件的诺埃尔·H.赛明顿和他的朋友们。本书由篇幅短小的十五个章节构成,选取了剑桥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几处攀爬地点,以第一人称的叙事口吻,辅以前辈的攀爬日志、摄影师的影像资料,记录了1930年代一群攀爬者的故事。
他们因爱好相聚,冒着失去学位、自由和生命的危险,打破学术圣地的严肃法则,去攀爬剑桥校内极具挑战性的各类建筑。青春与极限运动碰撞出的不是失控,而是征服恐惧的快乐,历经磨炼的性格,相互信任的友谊,以及度过迷茫岁月而收获的心灵成长。豆瓣读书

在原版书出版80年后,这本书竟然“鬼使神差”地被新民说的某位编辑看上,竟然引进出版了?至少户外探险编辑部喜欢攀岩的几位小伙伴,倒是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对于书中的叙事方式,我更喜欢这个故事背后的隐喻:叛逆,骄傲,自由,洒脱。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
作者:乔阳出版机构:乐府文化状态:已出版

w10.jpg

作者乔阳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四川度过,二十多岁的时候,她去了云南,在梅里雪山的飞来寺和白马雪山的雾浓顶村生活了近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她和雪山间的藏民们生活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或者说笑话,观察他们,也被他们观察,直到成为他们中间的一个。她和那里的自然生活在一起,感受它们,也 被它们感受,直到成为它们中间的一个。
从海拔2000米的亚热带干暖性河谷灌丛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流石滩,贝母、各类野山菌、高山杜鹃、绿绒蒿、大果红杉……乔阳在雪山和雪山之间行走,静默,聆听,记录。而现在,她讲述。豆瓣读书

关于乐府文化要多说几句。
从选题到设计,乐府文化是目前国内最符合我个人品味的出版机构。2019年的《守山 : 我与白马雪山的三十五年》让我开始关注,《仿佛若有光 : 大理访谈录》颇感惊艳,而”春夏秋冬“系列和正在成长的”雪山“书系,让我觉得乐府文化的编辑,是一群向往自然的理想主义者。更期待即将面世的《梅里雪山: 寻找十七位友人》,说来与我还有一段渊源。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是这篇文章中唯一一本提到的中文原创书籍,也就意味着在2020年中国图书市场上,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本优质泛户外题材作品。可见,优质的中国户外类作者,很少。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一个观点:中国从来不缺少精彩的户外故事,只是缺少讲故事的手艺人。
每遇到一个有潜力的对自然和户外感兴趣的文字工作者,我都尽力扶持帮助,希望他/她未来会成为一名成熟的作者。乐府文化也在用另一种方式做同样的事情。

孤筏重洋
作者: 托尔·海尔达尔译者: 吴丽玫 出版机构: 磨铁·大鱼读品状态:已出版

w11.jpg

一觉醒来,不会游泳的我,发现自己躺在一艘简易木筏上,身边是5位同伴和1只鹦鹉,所处的位置是太平洋海域,而今天,已经是我们海上漂流的101天了。101天中我们曾独力面对凶猛肆虐的暴风雨,和数不清的鲨鱼奋战,也遭遇过食物危机和内部争执……
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一个我信仰已久的理论,没有人相信,我就亲自去证明它。我下定决心,如果我死,我也要为了这个信仰死去:死在船帆上,像一个绳结。豆瓣读书

海尔达尔乘坐木筏在海上航行时用摄像机记录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并且制作成纪录片《康·提基》,获得了195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也是挪威历史上仅有的一次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2012年这段经历被拍摄成电影《孤筏重洋》,成为挪威最卖座的影片,并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而这本书据说这是诗人海子自杀时随身携带的四本书之一,另外三本是《圣经》《瓦尔登湖》《康拉德小说选》。作者托尔·海尔达尔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挪威民族学家、探险家、作家。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
《孤筏重洋》出版之后的70年中,被翻译成75种语言,卖出了至少3500万册。这本书是有史以来由挪威作家写的最畅销的书之一。
以上种种,没有不读此书的理由。

触及巅峰作者:爱德华·拉森 译者:谭杰出版机构:湛庐状态:已出版

w12.jpg

普利策历史奖得主爱德华·拉森讲述了人类探险史上无比恢弘的一年:1909年,人类进行了三次大胆的探险,由罗伯特·皮尔里、欧内斯特·沙克尔顿和阿布鲁齐公爵率领,同时冲向世界的北极、南极和第三极。三支探险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恶劣条件和死亡威胁,在地球的边缘插上了旗帜。
在这非凡的一年里,美国人皮尔里及其团队因发现了北极点而得到了全世界的欢呼;英国人沙克尔顿打破了地理上的最南记录,而他的探险伙伴则到达了南磁极;在世界屋脊,意大利阿布鲁齐公爵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喀喇昆仑探险,试图攀登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并开创了攀登这座山峰的标准路线。
豆瓣读书

基于大量的档案查阅和实地调查,爱德华·拉森将这些事件编织成一系列精彩的冒险故事,揭示了探险家们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和体现出的人类精神的极致。
关于极地探险的故事我看了很多,可以说如数家珍了。
手头正在翻译2018年的纽约客超长篇特稿《The White Darkness》,也属于极地探险的故事。从阿尔弗雷德·兰辛的《熬:极地求生700天》(译文纪实),到《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甲骨文系列),都是极地探险题材的经典非虚构。
从市场、文学、非虚构以及影视改编角度,极地探险题材是我觉得目前最被低估的一种类型书籍。

喜马拉雅:一部人类史Himalaya: A Human History
作者:Ed Douglas出版机构: [英] W. W. Norton & Company状态:待引进

w13.jpg

一部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权威历史:一部关于世界最高山脉的原住民、文化和冒险的史诗故事。喜马拉雅本身就是一部宏大而最具人类文化长河的历史——涵盖地质学、遗传学、植物学和艺术,充满了勇气和智慧的故事。
几个世纪以来,喜马拉雅独特而又令人惊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那些探索精神世界的群体:朝圣者、冒险家和登山者,他们尝试在世界上最壮观和最具挑战性的山峰中考量自己。但是,喜马拉雅山并不是一处荒凉贫瘠之所,它是多种民族和原住民文化的家园,是世界宗教的熔炉,是贸易的十字路口,是过去和现在帝国的交汇点和冲突地带。
Ed Douglas自己是一名登山者和写作者。这次,他花了近20年的时间,在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中,阐明了喜马拉雅山在全球历史上的重要性,并侧写了“世界屋脊”的生活。
本书在2020年末刚刚出版,还没有仔细拜读过。但从题材、作者和目录来看,就已经吊足了我的胃口。希望不愧对书名,又是一本《人类登山史》一样的史诗巨著。

w14.jpg

w15.jpg

w16.jpg

w17.jpg

w18.jpg

w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