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笑死,City walk突然火了,城里人的生活未免太贫瘠了点?

[复制链接]
徒步中国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7-20 08:14:30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ity walk火了,火得很突然。是跟同事周末爬完山回城,顶着40度的太阳,穿着冲锋衣背着重装包拿着登山杖去地铁站,我突然问了一句“我们这算不算city walk”时,才意识到这个概念是真的火了。在城市中漫无目的地行走,发现日常生活中不曾发现的小美好,换一种心境去感受已经习以为常的风景,被认为是当下city walk的精髓。

文青最多的豆瓣,把city walk介绍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或许只有卸下理性,漫步市井间,才能嗅到她灵魂独特的浪漫气息”。很难读懂这句话具体表达了什么意思,但在街上卸下理性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在街上发疯?无论用多少词语去堆砌city walk这个词,但思来想去,觉得这不就是遛弯吗?咋现在当gai溜子变得很洋气了?
w3.jpg

City walk真的松弛吗?
现在的city walk是有门槛的。首先就是收费。收费40-100元不等,基本服务是配向导进行讲解,不知道这跟拿着一面小旗带着小蜜蜂的导游带团有什么区别(区别可能就是不拿小旗)。但这种显然不是现在city walk想要的风格,现在要寻求一种松弛感,要chill。
w4.jpg
其次,city walk的walk并不随意,可以理解为“到了目的地再随意”。情况很可能是在小红书上看到了一条充满人文底蕴的线路,要先坐1小时地铁,再骑20分钟共享单车到达目的地,才能开始city walk。在上海city walk胜地安福路,马路这边有人跟着黑人小哥无声跳舞,马路那边有人参加英文版city walk,交流全靠比划。主打就是一个沉浸式体验。
w5.jpg
在北京walk,首都的道路横平竖直且异常宽广,要面临在50秒的绿灯内过完50米马路的局促;而且首都城区跨度极大,在三伏天从打工人聚集地通州walk到朝阳区,能不能做到“松弛”不知道,但很可能做到“流放”。在成都walk,提个小建议,可以顺着天府大道一直往南走,我真的很好奇能不能走到澳大利亚。在这个人人都想成名,赚钱靠时运的年代,此壮举至少可以上微博热搜。诸位,且行且珍惜。
w6.jpg
犹记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成都锦江,看着那狭窄的河道,发绿的河水,约等于0的河流速度,心里想的是“怎么成都市中心有条这么长的臭水沟?”没有任何冒犯之意,只是过往的人生经验中,从没见过这么小的江。那会儿锦江还很朴实,一碗盖碗茶一把旧遮阳伞可以坐一下午。后来去成都的次数多了,眼看着锦江出现游船,出现沿江灯带,打造古风观光区,变成了小红书“成都必打卡项目:锦江邮轮!”
w7.jpg
就好像越来越陷入一种怪圈,消费不单单是购买东西,而是变成了购买品味和身份。是不懂为什么一些很日常的东西,随手可及的东西要被拎出来,换个名字,就成了一种区别身份、甚至生活态度的工具。
w8.jpg
除了city walk,最近还有一个让我看不懂却大为震撼的词:gap day。从欧美gap year变形过来,本意是指间隔年,空出一年的时间不上学也不上班,用来放松,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我们内卷基因刻进骨髓,只好把year 缩短成day,从一年变成一天……现在,一个都市精致白领的生活应该是:“今天gap day,穿上ARC’TERYX的冲锋衣,头戴着Ralph Lauren棒球帽,换上Lululemon的瑜伽裤,踩着salomon,和crush一起探店一家收藏已久的brunch,吃完决定city walk安福路。晚上去bistro小酌一杯,回家路上骑着自行车(不是共享单车),耳机里spotify的歌还是那么chill。”这段话又勾勒出city walk另一个门槛:得有审美。你必须要遵守一套穿衣规范,dresscode,最好的就是有一身日系轻户外的OOTD,才能彰显出chill的生活态度。像我爸那种穿个老汉背心,趿拉着拖鞋出去散步那种,会被立刻踢出群聊。
w9.jpg

我司同事“city walk”,勉勉强强跟轻户外ootd沾边
把门槛列出来,不是说city walk不对,日常生活的小美好确实会在某个拐角突然被注意到。爱好当然无贵贱,只是看着这些,就像是在目睹一些生活被无限压榨的证据。就像形成了一种默契:必须要把日常生活包装得精致漂亮,它才值得过,值得被展示。
w10.jpg

获得松弛感
需要费这么大的力气?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有天晚上也去“city walk”了一下。一出单元门,就热得想回了。那晚上大概走了7公里,一个半小时,沿着东郊记忆那一块。现在回想确实有收获,就是我没想到我住的地方离东郊记忆这么近,以后吃喝玩乐很方便,仅此而已。其他情况就是路边不断堵车,喇叭按个不停,电瓶车在人行道来回穿梭,小朋友的滑板车在路上横冲直撞,还被路上来来往往的潮男潮女触发应激性潮人恐惧症,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走下来的感受就是到了晚上,城市的呼吸声太大了,拥挤,闷热,吵闹,每一幅画面的颗粒度过高,这个时候再去说静下心去观察城市,其实很难做到。
w11.jpg

citywalk中
所以就突然明白为什么现在city walk主要集中在工作日的白天,人少车少,才有那么一点空隙去观察城市。不过我往回走的时候,也确实有种这一趟没白走的感觉。我很小的时候来过东郊记忆,那会儿这里是真的东郊,破厂房大烟囱。如今变成了文创区,各路明星都要来打卡。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新近花国面前不断闪回故土的破壁残垣,是一种很具体的世事变迁。
w12.jpg

赵露丝在东郊记忆我想到了纳博科夫写的《洛丽塔》,故事的主角叫亨伯特,他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去度假时爱上了度假屋女房东的女儿,为了跟那个小姑娘在一起,他跟女房东结婚。在女房东意外去世后,亨伯特成了她女儿法律上的继父。这是一个恋童癖的故事。
w13.jpg

电影版洛丽塔的开头,故事主人公亨伯特这本书我在高中的时候读过,从那以后直到现在,每年我都重读一次(有点像每年都需要看一点“求而不得、事与愿违的”的故事来鞭策一下自己),常读常新。这么多年数次重读,每一次读完都感慨:为什么要让我看到这个男人如此这般深情。
w14.jpg

后记中纳博科夫借亨伯特之口对这个故事盖棺定论:“这就是我的故事。我重读了一遍。里面有粘在上面的些许骨髓,有血,有美丽的绿得发亮的苍蝇。在故事的这个或那个转折处,我觉得我那难以捉摸的自我总是在躲避我,滑进了比我乐意探测的更深邃、更黑暗的海洋。”这个故事可以代入生活中的很多事,就比如现在citywalk这个词的爆火。以city walk这个词所代表的更新潮的生活态度和观念,可以被当作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遛弯、散步、压马路或者更广范围的我们的山川湖海城市截到,是“亨伯特”。社会允许这一切发生,一遍又一遍配合不断翻新的概念,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社会对个体的“如此这般深情”。
w15.jpg
当然,亨伯特再深情,也掩盖不了他是一个恋童癖的事实。纳博科夫在小说的后记苦口婆心警醒读者:不要夸大恶的深度和严肃性,不要把它提高到它配不上的位置上。很多时候我们跟风做的事,city walk也好,gap day也好,一窝蜂的露营也好,它们不是也不应该是事物的全部,不要把它提高到它配不上的位置。被瞬间建构出来的自我认知,不是真正的自我认识。
w16.jpg

街头看到的轮滑大哥,chill
在现在卷无可卷,压力普遍很大的社会环境中,大家对生活的热情和想象力一起收缩,在很僵硬地去追求一种松弛感。但很多时候获得松弛感,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
w17.jpg

松弛的环境
造就松弛的人
上周末跟同事去九顶山露营,上山路人非常多,到了营地帐篷也扎得密密麻麻,晚上十二点周围的帐篷里还有人蹦迪喝酒打牌。但这一点都不影响那晚星空的美丽,我跟子君把头睡在帐篷外,银河繁星就在我们正上方。我们聊到了圆周率π,还聊到了三体世界中的二向箔和降维打击。这些话题,在城市中被提及的次数屈指可数,上一次有人跟我聊圆周率,还是在高中数学课上。
w18.jpg

w19.jpg
一个本身就足够的松弛的环境,处在其中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变松弛。比如进山,每次进山回来之后就反思,为什么我在城市里耐心这么差,话少,冷漠,但在山里又变得异常聒噪?一进山我的好奇心仿佛瞬间复活。会抓着人聊天,跟他们聊漫天家长里短,包括但不限于帮忙分析小学生的感情、初中生的叛逆、年轻人家里蹲、中年人压力大、家庭关系不和等问题。我会对路上目之所及的所有花草树木发表观后感,与各种动物粪便亲密合影,辣评遇到的牛、马、羊等动物的长相,赞美别人的衣服好看并讨要购买链接(但不买),观看别人拍照并对他们的姿势提出建设性意见,我离拿着红丝巾上树只有一步之遥。
w20.jpg
进山的次数多了,我慢慢发现户外能剥去你的面具。想起我第一次带队,是去呼伦贝尔,有一天走到一个大湖边上,望不到边的湖,风极大,我靠湖水很近。现在回想我可能在那湖边站了十分钟不到,但当时站在那里,脚踩进松软的黑土,顶着狂风,我忽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所有的责任、焦虑、欲望、伪装的面具,外界的杂音都消失了。突然发现自己微不足道,人好像只是风在水面上制造的一抹转瞬即逝的褶皱。这种感觉好极了。 w21.jpg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3022653752522113026
那天看到的湖,主要听风声还有一天,我们在中俄边境的一个村子里住宿,那晚夜里十一点星空已经非常明显了。跟几个队员去街上看星空,村子小,家家户户养狗,我们一路走一路都在躲狗。那几个队员里有两个60多岁的阿姨,我们一起路边小心翼翼地走,一边激动又一边疯狂控制音量担心吵到附近的村民。我看着那两个阿姨,她们捂着嘴蹦蹦跳跳跑过来跟我讲悄悄话的时候,我就觉得她们太年轻了,也觉得只有那个环境才能让她们变得那么年轻。要是在城市,一个60岁的人跟一个20岁的人,很难玩到一起。
w22.jpg

中俄边境

w23.jpg

村子里的日落
你说她们Chill吗,非常chill;Peace吗,也特别peace。
w24.jpg

真正让自己放松的方式
City walk本质上就是一种时髦生活转移到都市户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没空出门旅游时的户外代餐。徒步登山等硬核户外是对生命的更宽广的体验,都市户外才是对生活的具体和细微的体验,是时髦和生活的最优解。
w25.jpg

巴郎山晒太阳,chill这一切底层逻辑都是“要出门”,“要去旅行”。现在组织city walk的团队都把报名参加的人称为“旅行家”,可见“旅行”二字对人的吸引力。旅行,尤其是去户外,它本质上是隐遁。逃离自己原本所属的世界,踏入陌生的荒野。它是抛弃安全感的练习,一切亲切的、熟悉的、可依靠的东西都消失了,清晨,在陌生的地方醒来,你必须在全新的经验中生存。
w26.jpg
而安全感,是现在最稀缺的东西。通过旅行,去一遍遍适应失去它的后果。等以后真的变故来临,至少在心态上不会崩坏得太严重。所以现在的新概念才会这么层出不穷,需要通过新概念去跟乏善可陈、安全感逐渐消失的生活进行对冲。要给生活创造一点有趣的记忆,来证明我背井离乡来这儿破地儿,在这儿上这个破班,还是有点值得留恋的东西。见的人多了,就不得不承认,那些身上自带稳定与秩序感的人,是很厉害的人。他们有稳定的日常,稳定的爱好,稳定的阅读和稳定的价值观,他们寻求内在的锚,不像外求,就好像纷乱的世界与他无关。
w27.jpg
前段时间我总做白日梦想发财,想暴富。跟朋友探讨怎么才能算中产,怎么才能过一种比较舒适且确定的生活。探讨出来的结论是在大城市,赚钱很难,而且难的程度与该享受的程度不匹配。为了获得一种归属感,必须要支付昂贵的成本。同样的钱,在不同地方获得的安全感是不同的。比如年入50万,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是高薪,如果你在一个有8小时双休工作制,没有35岁强制淘汰的地方,你今年能入50万,明年也入50万,那你就会有安全感,会有一种真正的松弛感。但如果你在一个说不定就会被公司优化,说不定所做的业务线会被全面禁止的地方,你年入50万,真的就有50万吗?
w28.jpg
就比如去年露营大火,一块小草地,乌泱泱一大堆帐篷,基本卫生设施都没有,一晚上和五星级酒店一样贵。那有这个钱为什么不去住五星级酒店?今年citywalk火爆出圈,为什么要凭白交100块钱去压马路?散步一个这么散漫的事情,当年苏轼仅仅是半夜看到漂亮的月光去找张怀民一起看,一起散步。现在变成了要收费,要ootd,要出片,变成一种生意。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什么次次都用钱硬砸?
w29.jpg
山川湖海日月星辰城市道路,都是免费的。祝愿大家都能找到一个能让自己真正放松的生活方式。
w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