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几千块的冲锋衣,你有多少都白给了过剩功能?

[复制链接]
雪线之上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8-1 01:55:53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法国登山者Xavier Caihol攀登途中,@Kailas

冲锋衣没有完美的定义,但必须有共通的功能:能让你在恶劣条件下持续暴露,直至找到安全的庇护所。

何为恶劣?出于对未知的恐惧或轻视,我们往往会买到功能过剩或过简的冲锋衣。不如“由面及点”,一一拆解,看看你到底需要什么。

雪线之上出品

#冲锋衣

“冲锋衣已被过分神话。”

近几年,“户外硬核科技集大成者”冲锋衣的地位遭到不少大佬挑战。的确,户外服饰的细分导致一定程度的功能重合,大多数环境下冲锋衣都不是必要选择,是否需要花重金去购置一件冲锋衣也自然会被质疑。

但,真是如此吗?至少从实际反馈来看,不是这样的:

在冲锋衣赛道,各大专业户外品牌仍在大力比拼研发,并推出多个细分系列。从现实环境来讲,不管是郊区徒步还是高海拔山区,各种等级的风雨都有可能遇上,而能瞬时、一次性满足防风雨、透气需求的,目前唯有冲锋衣。

@switchbacktravel

所以,它依然是纵行山野不可替代的存在。只是面对这么多选择,人很容易爆发选择困难症,在别人“一步到位买那个最贵的”起哄中匆忙下单,最终造成两种遗憾:功能过剩对自己会是负担;不会根据“配置”来对比价格容易多花钱。


“以为单靠一件最尖端、高性能、价格昂贵、经久耐用的衣服就可以捱过所有难关,这不可能。”(来源:《极限登山》,Mark F.Twight James Martin 著)


我们建议你“由面及点”,首先从自己要使用的场景出发,先大致选择一种冲锋衣类型,随后一一拆解各类型需要的“配置”,最终选择合适的TA。

按使用场景,看自己需要哪种类型的冲锋衣

冲锋衣有多种归类方法,与使用场景结合,我们认同把它分为高山型、全能型、轻量型,它们的价格是依次递减的。

很多山友的使用场景没那么极限,但却买了高山型,或者本应使用全能型,但却买了轻量型。前者会造成功能过剩,后者会造成保护力度不够而隐藏危险。

高山型——专为高山岩石、冰雪暴雨等极限环境打造。这意味着它的耐用性、防风雨能力必须是最强的。透气性虽属必须,但对于极限环境而言,冲锋衣的防水强悍更重要:

大多数时候,冲锋衣不是被淋湿的,是背包压肩/背,以及靠/坐在潮湿地面时把水给“压”进去打湿的,要避免就需要它具有极高的防水性;冲锋衣的透气性可以通过拉开拉链来补充,防水性能却是固定的,在极限环境下它必须给力;

w3.jpg
高山型冲锋衣代表Arc'teryx Alpha SV,@switchbacktravel

有时,只要内层不被浸透,身体和外壳之间有一层温暖潮湿的空气意味着温暖。对于多高寒暴风、寒冷干燥的中国高海拔山区来说,超级透气的冲锋衣可能会加速水蒸气离开身体,从而导致热量散失。

w4.jpg

国产高山型冲锋衣代表凯乐石 MONT-PRO, @Kailas

另外,高山型冲锋衣的各种“配置”必须为极限环境服务。通常厂商会把一流的材质和工艺用在它的高山型冲锋衣上,价格也是“一流”的。

全能型——可郊区徒步,可深入偏远山区,可滑雪登山,它的设计满足绝大多数使用环境。防水能力依然是重点,但透气性也变得重要,因为这事关舒适性。

全能型冲锋衣选择范围广,你可以结合面料、“配置”等大范围比价。

w5.jpg
Arc'teryx Beta AR

轻量型——舒适透气,适合速攀、有超轻量需求的山友。面料最薄,设计上可能会省掉常规的口袋、腋下拉链等,以把重量和打包尺寸压缩到最小值(200~400克)。

w6.jpg
Arc'teryx Alpha SL。设计能简则简,但依然用了GORE-TEX三层防撕裂面料

虽然优秀的轻量型冲锋衣会在某一方面突出特色,但它的耐用性和保护能力还是会减弱。对于大多山友来说,它可以作为常规天气的应急性装备,不建议在复杂环境使用。

接下来,本文的所有建议都在围绕上述三个分类展开。

在确定了自己所需的冲锋衣类型后,山友们可以从面料的几个关键因素着手,逐渐缩小选择范围。

选面料

在整个冲锋衣构成体系中,面料与你所处的环境关系占比权重最大,也是影响冲锋衣价格的最大因素。在确定了所需的冲锋衣类型后,就要看各个类型的面料需要满足的条件。

很多人认为选对了面料的防水透湿技术就搞定了一切,毕竟这是各厂商的技术比拼重点。但,这并不够

防水透湿技术种类——防风对于专业冲锋衣的面料来说都不是问题,能防止被水打湿,又能让行山时产生的“汗气”排出去,才是各品牌比拼的关键。它的实现除了靠对表面进行DWR处理,还有以下途径:


    ePTFE 膜(聚四氟乙烯):具有大量微孔,允许水蒸气逃逸,不允许液态水进入(除非施加巨大压力),容易被汗水、油污等污染。


w7.jpg

ePTFE 膜


    ePTFE 膜+PU:在 ePTFE 膜的内侧添加保护性聚氨酯涂层,让膜减少油汗污染,也更耐用,但会影响膜的透气性。聚氨酯被改为亲水性,内层稍微湿润才能工作。传统的GORE-TEX面料在使用这种技术。

    具有疏油特性的ePTFE 膜:ePTFE 膜被设计成疏油的,不需要聚氨酯层来保护,因此更透气,不过需要频繁清洗。event面料在使用这种技术。


    ePTFE 膜+Micro-Grid 背衬技术:GORE-TEX PRO面料用更耐磨的Micro-Grid 背衬,摆脱了聚氨酯涂层,无需湿润就可以工作,更坚固、透气且轻量。

    纳米纺丝技术:聚氨酯溶液从喷嘴中喷出,以纳米级纤维的形式随机沉积到表面上,形成布满孔隙的防水透湿薄膜,透气性高。TNF的FutureLight、OR的AscentShell、Polartec Neoshell应用了类似技术。


w8.jpg

喷丝成“网”


    聚氨酯(PU)/聚酯膜:它们单独成膜,水分通过固态扩散通过该层。一般做不到与ePTFE 膜粘合时那么薄,因此透气性会打折扣,但胜在便宜。例如Pertex Shield+、Marmot 的 MemBrain®和 SympaTex。



    防水/透气涂层:它不是形成薄膜,而是把聚氨酯涂在织物内部,透气性不如上述薄膜技术。它成本更低。比如Pertex Shield和Marmot 的 NanoPro。



各面料的防水性、透气性、耐用性比较——利用上述不同防水透湿技术制成的冲锋衣,它们的防水性和透气性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用静水压(单位:mm)和透气性指标湿气透过率(单位:g/㎡/24h)来探讨一下。

w9.jpg

静水压与适合的环境,级别是为了描述方便笔者自己加的。外部压力指的是背包压肩背、坐/靠湿地面等施加的压力

我们无法从第三方检测的角度客观比较它们的防水性和透气性(各有自己的检测方法,而且检测方法多样)。但综合各方数据来看,基于ePTFE 膜的GORE-TEX、event面料的防水表现都可达到表格中的“1级”(gore-tex pro提供28000mm以上的可靠防水)。

w10.jpg

透气性指标湿气透过率,与其大致适合的活动强度。级别是为了描述方便笔者自己加的

大牌冲锋衣的透气性大多都能达到“2级”及以上,event面料一直享有高透气性美誉,Polartec Neoshell、OR AscentShell、TNF FutureLight等都是佼佼者(都能达到“1级”甚至宣称数值超过30000)。GORE-TEX PRO在改善了GORE-TEX长期被诟病的透气弱的状况后更是备受赞誉。

w11.jpg
市面上部分冲锋衣面料的防水性(hydrostatic)/透气性(mvtr)比较,@besthiking

而在耐用性方面,相比其它膜,GORE-TEX的 ePTFE 膜因附有保护性聚氨酯涂层,更耐磨耐脏。GORE-TEX PRO更进一步,采用创新性的Micro-Grid 背衬技术、与更厚实的外层面料(至少40d以上)层压,所以它整体上更坚固。

综上,对于高山型冲锋衣,GORE-TEX PRO面料将耐用性、防水性、透气性平衡得最好,GORE-TEX面料次之。而event、FutureLight、AscentShell等竞争者主要是在透气性上与其掰手腕。如果你更注重透气,全能型或轻量型冲锋衣也可以考虑它们。

面料江湖混战,GORE-TEX的强势与可靠——冲锋衣面料江湖混战中,“戈尔,垄断”是行业最普遍的吐槽:不管什么品牌,要使用GORE面料,就必须使用其认证的工厂和专利所有的生产设备。

为了摆脱这种控制、降低成本,不少户外品牌都开始自行研发面料,比如上文的FutureLight,巴塔的H2NO,OR的AscentShell,BD的BD.dry等。而戈尔,也进一步推出了更坚固耐用的GORE-TEX-PRO。

但至少现在,还没有真正能撼动GORE-TEX地位的竞争者出现——美国新锐户外装备评测网站switchbacktravel在关于“2022最佳户外硬壳”的评测中,上榜的18款冲锋衣中有12款都选用了GORE-TEX面料。当下,GORE-TEX-PRO是诸多号称极限环境硬壳的标配。

w12.jpg

GORE TEX-PRO,@凯乐石 mont-pro

对于品牌而言,GORE-TEX的强势造就了品牌的高口碑,对于消费者而言,这种强势却是一种高品质保证。因为除了面料,它还会在设计和生产环节强力“帮助”消费者进行把控:


“你必须买戈尔公司生产的接缝带,它刚好24厘米宽。你必须保证拉链襟翼的宽度是一定的。他们的控制力非常强。”曾在90年代担任一家户外用品公司销售及营销副总裁的John Cooley对《outside》杂志作者Mike Kessler说。(来源:中纳科技《替代Gore-Tex的新技术,能否助北面完成2021年30亿美元营收?》)


层数——我们选购冲锋衣时,常常会看到“2层、2.5层、3层”的说法。这里的“层”表达的是冲锋衣面料的层压方式。通常层数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越贵。

冲锋衣的防水透湿薄膜非常薄(0.01毫米),如果与外层面料、内衬层压在一起,它上下都有保护且不会互相摩擦,就是耐用的3层面料。我们建议频繁出入山区的冲锋衣都选3层,不管是高山型、全能型还是轻量型。

w13.jpg

GORE-TEX PRO本身就是三层,传统的GORE-TEX才有2层、2.5层、3层区分,@Kailas mont

如果只和外层面料层压在一起,内衬通常是独立的一层织物(甚至没有内衬),就是2层面料。防水透湿薄膜会和其它衣物摩擦,容易磨损;独立内衬贴身更舒适,但会笨重,适合城郊使用。

w14.jpg

反面案例:一块磨损严重的冲锋衣面料

如果和外层面料层压后,不再设内衬,而是喷涂一层极薄的保护膜,或覆盖一层印花图案,那就是2.5层面料。这种面料最轻、打包体积最小。适合轻量型或偏轻量的全能型冲锋衣。

w15.jpg
@outdooreer

外层面料厚度:耐磨性——背包、岩石,冰块、冰爪、绳索摩擦……这是一件冲锋衣要面对的命运,它能否直面刮擦甚至不留痕迹呢?冲锋衣外层织物的厚度(denier,简称D)最能解答。

w16.jpg
攀登高山穿着的冲锋衣生来要对抗尖锐、锋利,图为两届金冰镐得主Aleš Česen攀登 Latok 1峰,北侧路线首登

旦值越高越厚重,耐磨性也越好,价格也越贵,不过也越影响透气,反之亦然。60D~80D基本符合高山型冲锋衣的要求(Arc'teryx Alpha SV的面料甚至高达100D),全能型则在30~80D之间。

不过,很多优秀的冲锋衣会把面料厚度划分多个区域:比如肩膀等承重部位是80D,其它部位是更轻更透气40D。

w17.jpg
Arc'teryx Beta AR的厚度就经过分区设计。

轻量型冲锋衣会使用20~40D面料。

内衬——尽管如上文所述,冲锋衣的内衬通常是和其他另外两层层压在一起,薄到你经常会忽略它,但它的作用很重要。

舒适又高性能的内衬,比如GORE-TEX c-knit内衬,会帮助吸走水分,即便内层只穿着短袖它也柔软不粘腻。反之,它会容易潮湿不舒适(当然,这也跟整体面料的排汗速度有关)。

w18.jpg

gore-tex pro面料则采用了GORE® Micro Grid Backer内衬技术,内衬是低旦尼尔、高密度的薄梭织面料,更耐磨、防勾丝,也更透气

延展性——在过去,我们对那些顶级冲锋衣的赞叹之余总有遗憾:面料太过坚硬,不仅行走时“哗哗”响,转身、伸手等动作都有受限感。

OR的AscentShell,以及部分巴塔的H2NO采用了弹性、类似软壳的面料。很多品牌都单独开辟了针对野外滑雪、单板滑雪的柔顺面料,比如采用了c-knit背衬技术的GORE-TEX面料。即便是坚固如堡垒的GORE-TEX PRO面料,也在其最新版本中引入了弹性面料。

面料分区剪裁——更复杂的剪裁对于全能型和高山型冲锋衣极为重要。优秀的冲锋衣会在肩膀、肘关节等部位充分利用拼接设计的优势,大大提高攀爬、挥搞等动作的灵活性。

w19.jpg

裁剪得当对于一些激烈动作而言尤为重要,相比国外品牌,国内品牌在裁剪上是基于自己长期积累的国人的身材数据,相比而言更适合中国山友,@Kailas

以上就是关于面料选择上要注意的问题了。然而它仍然只是解决了一个“面”的问题,那些零零碎碎的“点”还有待探讨。

注意那些零零碎碎

选择可靠的面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拉链、压胶等如果留下丝毫漏洞,防水性就会打折扣;拉链、兜帽、口袋等如果设计不合理,用起来就会不便利;衣领、袖口等如果如果不能防止灌风,就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

这些“零碎”设计事关山友们高频操作时方便与否,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到你的钱花得值不值。另外,不同类型的冲锋衣,细节设计也会不同。

拉链——如果拉链处不防水,就不能称之为冲锋衣。专业冲锋衣都会采用成本较高的防水拉链(准确来说应该是“防泼水”),它关乎冲锋衣的便利性、透气性。它的学问有很多:


    一般分为主拉链、口袋拉链、腋下透气拉链,当然,拉链越多,成本越高、重量越大。轻量型冲锋衣一般没有腋下拉链,甚至可以简化到只有“一个半”拉链。


w20.jpg
轻量型冲锋衣只有一个口袋拉链和“半个”主拉链,能最大化减轻重量,但也为穿脱、散热带来了麻烦

    腋下拉链:对于一件高山型或全能型冲锋衣来说,腋下拉链是必备的,拉开它可以快速散热,还更少受到风雨侵扰。一些冲锋衣的腋下拉链缩短到真的只在腋下(只有10几厘米),或设在腰部两侧,这并不实用。



w21.jpg

腋下拉链够长,够好调节才够有效率,图为凯乐石的mont冲锋衣的腋下拉链


    拉链质量:很多大牌都会和YKK合作。那些还带有防水盖片的拉链已经被专业冲锋衣所摈弃;表面覆满反光PU涂层的拉链也只会被运用到口袋、腋下拉链上(或者一些价格便宜的冲锋衣主拉链上);


w22.jpg
左:覆满PU涂层的腋下拉链,拉链齿更小;右:通过咬合就可以防水的主拉链不用涂满防水涂层,更有质感,@凯乐石MONT

而主拉链无须再覆满涂层,通过紧密咬合就可以防水,更顺滑,更有质感,弯腰不会被硌到。

w23.jpg

因为不用涂满防水层,主拉链可以做出更炫的撞色效果,@凯乐石MONT


    拉链仓:一些品牌如始祖鸟舍弃了拉链仓,拉链拉上就完全闭合,而很多品牌的拉链仍在“倒车入库”来防水。前者的确更精简,不过也有山友表示,有拉链仓的设计不容易卡到胡子、头发。


w24.jpg

w25.jpg

上图:Arc'teryx冲锋衣的主拉链、口袋拉链上方均没有拉链仓,下图:凯乐石MONT-PRO的拉链仓设计比较小巧,弱化了存在感


    双向主拉链:对于高山型/全能型冲锋衣是加分项。一些登山者对Arc'teryx Alpha SV的唯一抱怨是主拉链没有双向拉头,原因非常明显:有了它拉开下侧就能散热,可以瞬间缓解冲锋衣聚拢带来的不适感,更容易使用安全带等等。


w26.jpg

主拉链采用了的双向拉头,可以提供更为灵活的透气选择,@凯乐石MONT

接缝和压胶——接缝意味着织物层的集中,接缝处需要压胶,又会进一步减少透气性。优质的制造商如GORE-TEX会在做出“完全接缝密封”承诺的同时,努力缩小接缝和压胶的宽度。

w27.jpg
Arc'teryx宣称其压胶已经减至8毫米。

口袋——冲锋衣口袋的数量、布局决定了能装多少东西、存取的便利性,甚至是活动类型。冲锋衣口袋类型包括:


    胸袋(一个或两个),它是你扣紧背包胸带时最方便装东西的地方。


w28.jpg

胸袋放手套是一个很常用的场景,@凯乐石


    内袋(一个或两个),拉开主拉链才会看到,适合存放私密的东西,如果你没穿中间层(中间层一般胸口设置有口袋),它会变得非常重要;


w29.jpg

内袋,几乎是冲锋衣的标配,也是高频使用的地方


    插手口袋(两个):可以在严寒天气给手部温暖,但通常会被背包腰带挡住一部分,背包时拿取东西不方便;


    袖袋(通常是一个),在袖子上方,可以存放雪卡、门票等。

    后背口袋:这是国产凯乐石MONT-PRO登山滑雪冲锋衣中的一个特色,可放对讲机、路餐等,这在高海拔攀登、攀冰时较为便利。


为了尽量少影响透气性,专业的冲锋衣会在口袋数量上做取舍,或者把内袋改为网格结构(没有织物结实)。

偏阿式风格的高山型冲锋衣会保留胸袋去掉插手口袋;不少高山型或全能型冲锋衣会省略胸袋,把插手口袋做得足够大,既不影响装东西也不影响暖手。

w30.jpg

既能放东西又能暖手

轻量型冲锋衣会去掉上述大部分口袋,只保留一个或两个胸袋/插手口袋。

兜帽——如果你的旅程需要使用登山头盔,无论哪种类型的冲锋衣,它最好具备一个既能完美覆盖头盔,又能在拉紧时完美覆盖帽子的兜帽。这里的“完美”是指没有多余的面料堆在面部两侧,不遮挡任何方向的视线。

w31.jpg

如果在登山遇到风雪,就需要戴着头盔的同时覆盖冲锋衣帽兜来行动,如果帽兜不合适会非常烦人,@Kailas

对于不少高山型和全能型冲锋衣来说,因为面料偏硬,头部左右移动时受限是常见问题。优秀的厂商会通过设计改进它。戴厚手套能否便利操作兜帽的调节绳,也是这两种冲锋衣必须要考虑的标准。

w32.jpg

方便调节的后颈拉绳对于一件冲锋衣也至关重要,@凯乐石MONT

很多轻量型冲锋衣没有层压帽檐或层压帽檐较小,不足以阻挡雨扑到脸上。

下摆——冲锋衣下摆的调节系统除了常见的抽绳,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内埋泡棉,除了方便调节,还能在穿戴安全带时增加阻力防止衣服走位。

w33.jpg
下摆内埋泡棉是凯乐石冲锋衣的一个特色

可拆卸防风裙是全能型冲锋衣的充分演绎,它在滑雪或雪地玩耍时可进一步屏蔽风雪沿下摆进入,不用时可移除。

w34.jpg
@凯乐石MONT

衣领——高山型冲锋衣的立领通常会很高,覆盖嘴唇,当你带上护目镜和兜帽时,脸部皮肤几乎没有裸露。全能型和轻量型冲锋衣衣领通常只覆盖脖子,或者高度只到下巴。

w35.jpg

高山型冲锋衣,更高衣领,更全面的防护,@凯乐石MONT

尽管冲锋衣要在重量上锱铢必较,但高山型和全能型冲锋衣的衣领前方、下巴会挨到的地方,以及脖子后方,多加一小块微绒面革,会大大提升舒适性,也能隔脏。

轻量型冲锋衣有可能会在这里“克扣”。

至此,相信你对什么样的冲锋衣合适自己已经有数了。如果你还有犹疑,不妨从以下角度再次缩小范围。

一些增彩优势

如果你在几个选项中反复横跳拿不定主意,不妨参考一下哪种冲锋衣有以下优势:

总体重量和打包尺寸——高山型冲锋衣要确保功能全面,山友们一般也不会过于计较重量。但若锁定了全能型或轻量型冲锋衣的几个选项,如果它们在价格方面差不多,能省掉几十克或一点打包尺寸也是赚的。

w36.jpg

Arc'teryx Beta LT介于在设计上相对全能,在打包尺寸上可以说非常极简了

RCO反射器——近年,一些品牌的高山型或全能型冲锋衣上新增了RCO反射器,主要用于雪地救援。当然价格也会上升。

性价比——上文所述一些品牌为了摆脱GORE的强势,纷纷自行研发防水透湿面料,价格会便宜不少。但GORE-TEX面料的强大优势(高性能、抗撕裂、耐用,尤其是GORE-TEX PRO),依然是山友们愿意为之买单的原因。

w37.jpg

斯洛文尼亚登山运动员Siggi Bjarni Sevinsson穿着凯乐石冲锋衣登山途中,国产凯乐石mont系列,采用gore-tex 3层面料和gore-tex pro面料,价格更是拉低到了2000元档和3000元档

最后,我们免不了要遵从一下人类天性:看颜值。因为对于冲锋衣而言,“以貌取衣”是有一定道理的。   

“骚不骚”?

“骚”,是山友们对一件冲锋衣颜值上的最高赞许。这除了说明它颜色亮眼,还意味着它设计上的“酷”:简洁利落、运动与山野气息兼具。而这背后,往往承载着一个品牌在工艺上的高要求。

与技术紧密相关——删繁就简,二十年来,顶级冲锋衣厂商一直在遵循这样的设计之道,也使得优秀冲锋衣越来越能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精简,是冲锋衣必走之路,但同时它又必须满足冲锋衣的多功能需求。如何平衡轻量化与多功能?更先进的面料、拉链等技术尤为重要(上文已有介绍)。

w38.jpg
Arc'teryx Alpha SV

与整体裁剪有关——那些行山时让队友忍不住多看两眼、拍照时非常吸睛的冲锋衣,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立体剪裁,不过也各有区分:

除了专为户外严寒环境下设计的滑雪硬壳采用的是宽松设计,大多数都可归属于修身设计和常规设计,前者体积更小、更轻量,比如始祖鸟的LT、SL系列,后者有着足够的叠穿空间但不显得臃肿,比如Alpha SV,以及凯乐石的MONT系列。

然而,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专业冲锋衣都是针对欧美身材设计,对于国人来讲总有下摆、袖子过长的遗憾,不过这一点已经有国产冲锋衣来弥补了。

w39.jpg

笔者同等尺码的国外品牌冲锋衣和国内品牌(凯乐石MONT)袖长对比,国外品牌几乎遮住全手掌

颜色——在一流的工艺、剪裁的基础上,颜色就成了“骚不骚”的重要加持。大多数品牌都会发布多个颜色版本,但国内外山友的偏好却有微妙不同:

w40.jpg

w41.jpg

除了橙色、橘红等受欢迎的颜色,凯乐石MONT系列冲锋衣也把撞色玩得很溜。

紫色、绿色、土黄等在国外颇受欢迎,在国内就就是小众选择;橙色、橘红色等在国内很是抢手,以至于价格都要贵一些,甚至很难买到。

w42.jpg

写在最后总得来说,如果你要选择一件功能、价格都不过剩的冲锋衣,“由面及点”很重要:选对类型-选对面料-挑选细节。
你认为冲锋衣需要具备哪些标准或设计?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延伸阅读

你的冲锋衣防大雨还是防小雨?——防水主要看静水压,但是还不至于此。

什么样的人应该去登山?——如果你身边有这九种人,你应该带他去登山。
露营十大乐趣,你体会到多少?——为什么很多山友都对露营上瘾?
文:小丹 / 编辑:小丹

另:各位山友,我们建粉丝群了,公众号回复“入群”即可加入,热烈欢迎新老读者。

(全文完)
好文,多安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