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一网价值957万,大黄鱼如何在中国走红?

[复制链接]
Huwai-Admi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2-3-1 06:42:26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22年初,宁波象山一个渔民捕捞到4950斤野生大黄鱼,卖出了每斤1933元的高价。这个渔民向记者表示:这是他从业29年以来,捕到最多的一次。

野生大黄鱼消失了这么久,能突然发现这么多,在新闻上引发了轰动。

野生大黄鱼,海洋中的黄金。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第八集《赓续.代代相传》中,我们看见了黄鱼与浙江沿海人民在餐桌上的羁绊:从雪菜大汤黄鱼到小黄鱼面,他们的生活与黄鱼息息相关,也了解了高级餐厅里,黄鱼另一番威武霸气。

野生大黄鱼为什么这么贵?大黄鱼有什么特别之处?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大黄鱼?或者说:大黄鱼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红?
这个特殊海鲜的走红故事,暗藏着中国人的传统审美、中国渔业史走过的弯路、地方经济的发展史,和人类嗜好的口味秘密。

w3.jpg

黄鱼,石首鱼科黄鱼属,除了朝鲜有少量渔产外,全世界99%黄鱼产量都在中国,堪称最具中国特色的海鱼之一。

w4.jpg
大黄鱼,鱼中“贵族”。摄影/朱梦菲
中国人吃黄鱼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与东夷人作战,双方粮草殆尽之时,忽然看到海上有一片“金色”,原来是黄鱼渔汛。吴军捞起烹鱼,而东夷人却一条都没捕到,饥饿之下,只能投降。后来吴王发现黄鱼脑袋中的两颗白石,便予之取名石首鱼。(出自唐陆广微撰写的地方志《吴地记》)

从那以后,黄鱼就没离开过中国人的餐桌。

当然这些黄鱼都是指大黄鱼,整个黄鱼家族其实非常庞大。

w5.jpg
小黄鱼(左)个头堪称迷你。图/视觉中国
比如小黄鱼跟大黄鱼同属黄鱼属,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种;跟大黄鱼非常接近的仙子鱼,小巧却柔嫩的梅童鱼、“庞然大物”黄唇鱼,甚至是跟黄色不搭边的鮸鱼…也是大黄鱼的亲戚,都是石首科的。
红烧的小黄鱼肉呈蒜瓣,是下饭利器;梅童鱼的肉质极嫩,白灼即可,柔若白云;仙子鱼相较于大黄鱼肉质稍硬,但能蒸出肉汁;黄唇鱼最臻贵的那条花胶,动辄上万,一口千两;鮸鱼更是从鱼丸到鱼饼都离不开它……

w6.jpg

红烧小黄鱼
总而言之,石首科家族与中国人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而这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黄鱼。

w7.jpg

曾几何时,大黄鱼完全不贵,甚至经济廉价。大黄鱼如今的身价和走红,几乎完全由中国人一手带起。

w8.jpg
舟山渔场,船只静候鱼群。图/视觉中国
先说历史,中国人吃大黄鱼的不但历史悠远,而且食用分布范围广。黄鱼一直都不只是沿海渔民的食物。明代苏州戏曲大家尤侗曾经写过:“杜陵顿顿食黄鱼,今日苏州话不虚。门客不须弹铗叹,百钱足买十斤馀。” 讲的就就是过去苏州有端午吃黄鱼的习俗。
苏州自古以河鲜为尊,离最近的海也有上百公里,却独爱黄鱼一味。

w9.jpg

《清碑类钞》中也提到过:“黄花鱼,每岁三月初,自天津运到京师崇文门税局,必先进御,然后市中始得售卖,都人呼为黄花鱼。”这讲的是北京人吃黄鱼,要先进贡朝廷,然后才能售卖,而北京,也不是一个沿海的城市。
为什么大家都爱大黄鱼呢?
首先是产量因素。野生大黄鱼曾经是中国四大海产的头牌。每到秋冬时节,黄鱼会齐聚沿海各大渔场,有时上浮压缩鱼鳔发出声响,海面真的是一片金黄,并且伴随着不绝如缕的“咕咕”声,就是大黄鱼渔汛到了。产量大,自然吃的人就多。

w10.jpg
没有人能拒绝红烧大黄鱼的美味。摄影/酥米,图/图虫·创意
其次大黄鱼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审美。黄色在中国象征着高贵。历史上很多朝代,这个颜色都是皇家御用,普通老百姓是禁用的。通体金黄的大黄鱼,因为颜色的独特魅力,走上了尊荣之路。
不仅如此,中国人也以黄金为尊,所以民国时期,上海人会把10司马两的金条称为“大黄鱼”、1司马两的称为“小黄鱼”。将黄金比作黄鱼,吃黄鱼自然也与财富搭上了关系。
一条黄鱼端上桌,金黄闪闪,寓意财源广进。这就好比广东人爱吃东星斑,寓意红红火火一样。黄鱼携带着对财运的美好象征,很难不成为中国人的心头好。
良好的寓意,让黄鱼长期名列高价值食材排行榜榜首,外加过去产量大没那么高不可攀,促成了黄鱼在中国的普及和重视。
但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野生大黄鱼的产量开始走低,价格也是从那时开始一路高走。

w11.jpg

当时的渔民并没有保护黄鱼族群的意识,为了追求产量,竭力增派人手捕捞,最终使所有大黄鱼一网打净。从此以后,大黄鱼渔汛不再,上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的产量仅有50吨。
历史的教训带来的,是渔民和海洋专家的反思。上世纪80年代,我们努力研究,攻破了大黄鱼的人工育苗技术,黄鱼才重新走上历史舞台,成为如今出现在《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里,可以稳定持续供应的平价日常海鲜。

w12.jpg

大黄鱼在全中国的普及,还跟一群人有关:遍布世界的浙商。

食物的流转背后是人的故事,食物史就是生活史。

从上世纪开始,浙商,尤其是沿海的宁波、台州、温州三地商人,就一直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之上。而这群人,又是中国人中最有大黄鱼情结的。

w13.jpg
图/视觉中国
面对浙商的宴请需求,努力推广江浙饮食的餐厅集团顺势而起。《赓续.代代相传》中出镜的上海名店甬府掌门人翁拥军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有着几十年的餐饮从业经历。当过厨师长,也做过餐厅经理,2011年,他来到上海开创甬府品牌,将宁波人对黄鱼的爱带到了作为国内经济中心的上海。
从2011年在银河宾馆开店,到2014年将甬府带入传统高尚的锦江饭店,砍下米其林黑珍珠等奖项,吃黄鱼的习惯,随着甬府的推广,慢慢深入人心。
上海本就有大量宁波裔和宁波县市的移民,对黄鱼的爱刻在了血液里。但过去几十年里,上海主流宴席的标配,却是广式的东星斑、澳龙和干货,究其原因,似乎跟香港经济的一度繁荣有关。
随着大陆经济水平提高,2010年后的短短十年间,大黄鱼重新成为了上海筵席的头牌。

w14.jpg

w15.jpg

如果单纯因为寓意好和稀缺,大黄鱼虽然特别,也不是不可替代。大黄鱼能走上“神坛”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作为食材,味道是真的好:
一条鲜活大黄鱼,只需简单烹饪,就能达到既嫩又细腻的口感;蒜瓣质感让即便不爱吃鱼的人都能够大快朵颐;细细品尝,既有独特的鱼味,又没太大腥气;没什么刺,还自带鲜甜味。

w16.jpg
想吃原汁原味的话,清蒸是首选。图/视觉中国
黄鱼的嘴带着凝状的脂肪,吸吮起来特别香浓,黄鱼的鱼胶(鱼鳔)还格外软糯……一条大黄鱼,携带着南方对鱼味的追求,江浙钟情的糯嫩,北方豪迈的刺少过瘾,简直无法不爱。
也因如此,各地都将这条鱼做出了自己的做法:台州人用猪油、老酒、红糖、姜汁、酱油五朵金花开道,烧出了浓墨重彩的家烧黄鱼;温州人则先清蒸,后铺上小青葱,再浇上滚油,做成葱油黄鱼;到了福建的宁德,既能看到葱油、也有极具特色的红糟、还能看到清蒸、红烧等各式烹饪方法。
而当问起传统宁波人怎么料理黄鱼时,他多半会说对大黄鱼的最高敬意,就是“咸齑大汤黄鱼”。

w17.jpg

“咸齑”,腌制的雪里蕻。所谓的“咸齑大汤”,就是先将黄鱼用猪油微煎,然后冲汤撒入雪菜,直滚到汤白味浓出锅。吃时先喝汤,再吃鱼肉,最后嘬骨头,能吃到满头冒汗,用宁波的人的话,就是很“飘”。

w18.jpg

可这样吃大黄鱼会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今食材不同往日,要求厨师对不同黄鱼质地有更精准的认知;第二是即便鱼品质够高,要汤浓就要久煮,但要肉嫩就不能过烧,时间和火候是考验。
《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所展示的料理方式,是先用小黄鱼熬汤,再将大黄鱼片肉,现场堂灼。这样既保证汤的浓度,又保证鱼的熟度,同时还兼具仪式感——这种做法一经推出就受到好评:汤是咸鲜合一,肉则细嫩,又带一点点口感,回口是悠长的鲜甜。

w19.jpg

这样一道大黄鱼菜,谁会不爱呢?
从稀缺到寓意,从普及到口味做法的不断革新,集这些特征于一身的大黄鱼,就这样登堂入室,黄袍加身,成为中国人最欲罢不能的一条海鲜。

w20.jpg

如今随着政府部门的不断重视,各类有活力民间企业加入,东海岱衢族大黄鱼的种群开始得以恢复。
每年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的鱼苗,进行放养和野化,与此同时大黄鱼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深海放养,铜网养殖,扩大圈地和不投喂饲料等方式营运而成。
平价的养殖大黄鱼更是走进千家万户。福建宁德如今是大黄鱼的核心养殖区,已经成为新的“大黄鱼之乡”。这里的大黄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

w21.jpg
靠海吃海,是很大一部分宁德人的生活写照。图/视觉中国
黄鱼的故事,完美诠释了中国人与海洋的爱恨情仇:曾经我们对海味求之不得,也犯过对海洋予取予求的错误。但依靠如今的技术和认知,以及对海洋不可割舍的感情,我们开始探寻一种平衡,一种与海洋的相处之道。
代代相传下去的从来不应该只有人的传承,技艺的传承,也有海鲜的“赓续”。珍惜当下,展望未来,才能让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体验到黄鱼的美妙,才能让大海小鲜永竭不尽。

w22.jpg
作者丨刀刀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风味星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w23.jpg

w24.jpg

w25.jpg

w26.jpg

w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