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这对“CP”,一点都不好嗑

[复制链接]
国家地理中文网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2-11 09:34:14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图摄影:GERALD HERBERT

因疫情延期一年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已顺利闭幕,更加频发的极端天气和愈演愈烈的气候变化影响,再一次引起人们警觉。一次又一次的野火、热浪和洪水,还附加着空气污染肆虐全球——我们从2021年的选题中选取出几组画面,回望全年,地球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似乎形成了一对“CP”,但一点都不好嗑。




w3.jpg

在俄罗斯东北部、萨哈共和国的Kyuyorelyakh,距离图中不到400米的地方正在发生火灾,37岁的志愿消防员Oleg Shcherbakov正推着摩托车穿过浓烟,赶往救援。

摄影:EMILE DUCKE, NATIONAL GEOGRAPHIC

西伯利亚火灾季从4月下旬开始;6月中旬,火情骤然加剧。火灾造成碳排放量相当于德国一整年的碳排放总量,并使浓烟弥漫北极;2021年该地火灾季造成的污染已达2020年的2倍。

w4.jpg

消防员大部分由当地农民组成,使用农用工具、拖拉机甚至衣服去灭火

摄影:EMILE DUCKE, NATIONAL GEOGRAPHIC




2021年,美国全境有百余处大规模山火在燃烧,分布在13个州,过火面积超10000平方公里;其中,8月14日,卡尔多大火于美国内华达山脉西坡开始燃烧,进一步蔓延到加利福尼亚,接近太浩湖旅游区,导致数千人从该地区疏散;之后67天时间里,有5人受伤,烧毁近900平方公里林地;此外,千余座建筑物受不同程度破坏。

w5.jpg

8月,大火向着加州太浩湖(Tahoe)流域蔓延,千余座建筑被摧毁,其中700多座是居所。

摄影:LYNSEY ADDARIO, NATIONAL GEOGRAPHIC

w6.jpg

气候变化导致野火从次数到范围较之往年更加频繁与肆虐,一批女消防员也加入救火战斗。图为太浩湖附近,28岁的女消防员Stephanie Lockhart。

摄影:LYNSEY ADDARIO, NATIONAL GEOGRAPHIC




2021年3月,蒙古国南部东戈壁荒漠草原区,草场退化带向东南发展,引起高原沙尘暴。中国境内超380万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沙尘天气影响,范围涵盖内蒙古、新疆、北京等地。气候灾害是全球性的,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全身而退。

w7.jpg

3月15日清晨,中国北京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1000米,空气质量处于最高一级严重污染,指数达到500。北京环境监测官微发布,据沙尘遥感图显示,那次沙尘源起于蒙古国南部。

摄影:BAMBOO DRAGONFLY

w8.jpg

中国北京,一名女子走在黄色沙尘中。科学家认为,土壤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了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

摄影:KEVIN FRAYER, GETTY IMAGES




被称为“蒙古国唯一大城市”,座落于狭长山谷的乌兰巴托,拥有该国近一半居民;同时,该城市也是“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之一——手持空气检测仪上的数据通常是正常数值数10倍;PM2.5参数曾暴涨至世卫组织推荐安全上限值133倍。

w9.jpg

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小贩铲着原煤曾是街边常见的画面。在这里,每年冬天一个家庭烧掉3吨煤毫不费力。目前政府已禁用原煤,代之以煤饼,但空气污染依然非常严重。

摄影:MATTHIEU PALEY

w10.jpg

乌兰巴托的市中心“埋”在浓密的烟雾中

摄影:MATTHIEU PALEY




研究表明,到2040年,70%-90%的珊瑚礁将死亡,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珊瑚白化。David Doubilet担当《国家地理》摄影师已有50余年,专注拍摄海洋;下面两张图分别摄于今年和40年前的同一地点,曾经绚烂的珊瑚礁如今已大面积白化——

w11.jpg

摄于今年

摄影:DAVID DOUBILET

w12.jpg

摄于40年前

摄影:DAVID DOUBILET




每年春天,印度教信徒们都会徒步朝圣纪念萨蒂女神(Sati)。他们忍受酷热从巴基斯坦卡拉奇(Karachi)步行约8天穿越孤立沙漠,到达位于俾路支省遍布着泥火山的朝圣地。信徒们认为,朝圣途中经历酷暑磨难是为了在接近女神之前净化自身罪孽;而另一方面,世界各地,极端高温正导致越来越多人死亡。

w13.jpg

在穿越巴勒斯坦西部沙漠过程中,一名印度教朝圣女子因高温晕倒

摄影:MATTHIEU PALEY, NATIONAL GEOGRAPHIC

w14.jpg

到达朝圣地后,一些朝圣者将椰子扔进泥火山,他们相信如果椰子下沉,就可以进入女神萨蒂的住所。

摄影:MATTHIEU PALEY, NATIONAL GEOGRAPHIC




w15.jpg

随着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接触蚊媒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图为印度新德里的浓烟滚滚的城市街道,工作人员正在熏蚊子,防止登革热、疟疾和基孔肯雅热等疾病传播。

摄影:RAJ K RAJ, HINDUSTAN TIMES VIA GETTY IMAGES




国际北极研究中心(IARC)研究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覆盖美国阿拉斯加的冰层面积减少了13%,相当于失去了一块苏格兰大小的海冰;气候模型显示,到2050年,北极水域在夏末可能“完全无冰”。

w16.jpg

美国阿拉斯加霍默(Homer)的砾石滩,一位生物学家哭泣着送别死亡的海獭,这只海獭死于有毒海藻泛滥。阿拉斯加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因此附近海域为有害藻类大肆蔓延创造了理想条件,也对食物链造成重大影响。

摄影: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近几十年来,全球变暖对冰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比如,2011-2016年,瑞士罗纳冰川(Rhône)退缩了约150米。

w17.jpg

自1988年以来,卡伦家族一直悉心照料瑞士罗纳冰川上的一个冰洞。为了减缓冰川融化,8年来,他们为一些冰川盖上白色羊毛毯,以抵抗日照、维持低温。

摄影:CIRIL JAZBEC, NATIONAL GEOGRAPHIC

w18.jpg

南极半岛是地球上升温最快的地区之一,融化的水在南极冰山上刻出一道道沟槽。未来20年里,这里的升温幅度预计将超过1.1℃。

摄影:PAUL NICKLEN, NATIONAL GEOGRAPHIC




w19.jpg

9月,由于致命高温和极端干旱,美国加州奥罗维尔湖(Oroville)水量仅为正常值的23%;整个夏季,美国罕见高温天气一直持续,导致该国在严重干旱和大规模野火中苦苦挣扎。

摄影:JOSH EDELSON, AFP/GETTY IMAGES




8月29日,飓风“艾达”登陆美国路易斯安娜州,成为该州有史以来最强飓风之一,也是2021年大西洋飓风季第二大飓风。截至9月15日,“艾达”造成115人死亡,其中美国95人,委内瑞拉30人。

8月29日,飓风艾达即将登陆时,一名男子用手机拍摄路易斯安那州东南部庞恰特雷恩湖(Pontchartrain)掀起的巨浪。

摄影:GERALD HERBERT

w21.jpg

一艘救援船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巴拉塔里亚(Barataria)的洪水中穿行,“艾达”重创了图中社区,房屋淹没,大面积停电,“人在画中游”。

摄影:BRANDON BELL, GETTY IMAGES




世界最大淡水湖群,危!4000万人生活在五大湖流域(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这里拥有北美84%的地表淡水;全球1/5地表淡水汇集于此——约2270万亿升淡水。其中,伊利湖的污染问题最严重;苏必利尔湖的变暖问题最棘手;而安大略湖和密歇根湖来自入侵物种的压力最大。

(点击下图,以看清字迹)

w22.jpg

w23.jpg

在美国芝加哥市中心附近的蒙特罗斯(Montrose)海滩,洪水淹没人行道。2019年的暴雨导致美国五大湖之一的密歇根湖水位上涨近60厘米。气候变化、污染和入侵物种威胁着这里复杂的生态系统。

摄影:KEITH LADZINSKI




w24.jpg

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省,一家人在被洪水淹没的家里吃饭;40多年来,他们看着肥沃的农田慢慢消失于大海。

摄影:AJI STYAWAN, NATIONAL GEOGRAPHIC

w25.jpg

7月,历史性降雨带来致命洪水重创德国。图为德国科隆附近名为Erftstadt的小镇,很多房屋被冲走,至少170人丧生。德国气象学家将滔天洪水归因于气候变化驱动的急流转变;当地官员称之为“二战以来的最大灾难”。

摄影:RHEIN-ERFT-KREIS,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




一些好消息

w26.jpg

印度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2个太阳能发电园区,其中包括位于拉贾斯坦邦、世界最大的巴德拉太阳能发电站(Bhadla Solar Park);然而,印度也在继续建设寿命长达几十年的燃煤电厂,表明该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旧高度依赖煤炭。

w27.jpg

全球喜马拉雅探险项目(The Global Himalayan Expedition)旨在把太阳能送往世界各地,包括偏远村庄。

摄影:SAUMYA KHANDELWAL, NATIONAL GEOGRAPHIC

w28.jpg

Bor Win测试平台是Veja Mate风力发电厂一部分,该平台可以把能源输送到110公里之外的德国能源网。

摄影:PHILIPP SPALEK, LAIF/REDUX




全球变暖带来的异常高温影响着每个国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高性能的PDRC聚合物涂层,可以作为自发的空气冷却器,涂在任何可以刷漆的物体表面达到降温效果。

w29.jpg

一块覆着新型聚合物薄膜的面板,从热成像图来看其温度明显低于周围环境,这样的面板可以减少对空调的需求。

摄影:JYOTIRMOY MANDAL

w30.jpg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科学家可以重建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化学环境,模拟藻类生长周期。这些研究成果将用于制造更轻便的燃料和航空工业建筑材料。

摄影:DAVIDE MONTELEONE, NATIONAL GEOGRAPHIC

w31.jpg

瑞士苏黎世,气候工程公司制造的机器正直接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缓解气候变化。

摄影:DAVIDE MONTELEONE, NATIONAL GEOGRAPHIC

w32.jpg

美国密歇根州艾伦帕克(Allen Park)内的福特离子公园(Ford Ion Park),科学家在研究和测试电池。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汽车制造商正努力生产更轻便、充电更快、续航时间更长的电池。

摄影:DAVID GUTTENFELDER, NATIONAL GEOGRAPHIC

w33.jpg

不用化石燃料完成空中飞行——如今,很多公司都在设计针对短途飞行的电动飞机。图为美国Wisk航空公司设计的电动飞机,无需飞行员,可垂直起飞和降落,也不需要跑道。

摄影:CRAIG CUTLER, NATIONAL GEOGRAPHIC




写在最后:

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人,我们和所有生物都是“他”身体表面的微生物——我们眼中浩浩荡荡的气候变化,只不过是“他”的一次头疼脑热,打针吃药即可;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塑料垃圾、化工废料,只不过是“他”身上的一点点污渍,洗个热水澡就行了。打针洗澡对“他”来说不算个事情,对我们来说却是“翻天覆地”——保护环境并不是保护地球,地球根本不需要我们保护,保护的是我们自己。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2022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w34.jpg

※新疆西藏以及疫情影响地区暂不发货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w35.jpg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就点一下“在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