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帖子
2023.8.12日星期六早上8:00拓东体育馆七号门口集合徒步大哨森林捡菌子 ————
云南省 2023-08-07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让五岳之首的泰宗都为之逊色的 - 黄 山 - 集中
北京市 2023-09-15
喜爱户外野虐↑↑↑点上方蓝色字 想了解更多活动路线,请关注公众号,每周末都有精彩
江苏省 2023-04-05
户外国内游“卡路里户外” 每个夏天, 都要去看一次草原。 城市之外的草原,总是散
浙江省 2023-06-26
拥抱花香和海风 温暖总会在下一秒 蜂拥而至 【报名咨询】:小溪(微信号/电话:132-
北京市 2023-08-18

​citywalk·阅行南京1-记忆老城南 阅行点详解

[复制链接]
Huwai-Admin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5-5 15:27:5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忆老城南  阅行点详解


武定门

为南京明城墙增辟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因位于长乐路中段的武定桥得名。

武定门段城墙原为明城墙上的一处豁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改造兴建为一处城门,并命名为武定门。与同时期开辟的汉中门、新民门均为西式牌楼式城门。

上世纪50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南京,其中武定门城门遭到拆除,其城砖被用作建高炉或附近民居。

剪子巷

剪子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北偏东,西接大油坊巷,东接东小心桥东街,与马道街平行。

明初这里是兵器仓库所在地,仓库内多储箭簇,故称“箭子巷”,后音讹为“剪子巷”。


箍桶巷

     箍桶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乐路中段以南,长近300米、宽约五六米。相传明朝时,江南首富沈万三家的箍桶匠居住在这条巷子里,时间久了大家就把这条巷子叫作箍桶巷,把箍桶巷东面木匠聚集的巷子叫木匠营。箍桶巷、木匠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老门东

      老门东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因地处聚宝门(今中华门)以东,故称“门东”,与老门西相对。老门东自古就是江南商贾云集、人文荟萃、世家大族居住之地,富可敌国的沈万三、拥有九十九间半的蒋百万、中国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都在这里居住过。

老门东早在三国时期,此处就有民居聚落出现。到了明朝,中华门与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门东、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老城南传统民居的风貌。

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北起长乐路、南抵明城墙、东至江宁路,总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开设金陵刻经、南京白局,以及德云社、手制风筝、布画、竹刻、剪纸、提线木偶一类民俗工艺,推出多种南京地区传统美食小吃。

张家衙

张家衙位于南京中华门东侧,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因明代抗倭名将张可大的府邸居此,故名。

    张可大字观甫,万历二十九年(1601)武举人,任登莱(今胶东一带)总兵官,进右都督,平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据《金陵通传》记载,有一次张可大查抄当地某税官家产,税官之子欲以钱财贿赂,掩其罪,不料张可大不为所动,秉公执法,皇帝听说后,称赞其不但为良将,亦是良吏。后孔有德造反,登莱城遭重兵包围,张可大英勇阵亡,被追封为进荣禄大夫,谥“庄节”,赐赠太子少傅,建祠于雨花台,堂号“旌忠”。张可大好学能诗,虽身在军旅之中,但手不释卷,颇具儒将之风,人们为了纪念张可大,于是将他府邸所在地命名为张家衙。

中华门

中华门,明代称聚宝门,是南京城的正南门,是南京明朝内城城墙13个城门中规模第二大的城堡式城门,中华门城堡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堡,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古城堡,堡垒瓮城。

     南京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

     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国民政府建中华路时改名中华门,现中华门城门上的题字是在1931年双十节前夕,由蒋中正所题。

镇淮桥

镇淮桥始建于五代十国杨吴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南唐御街直达南门外长干里必经之道,与南唐正宫宫门、虹桥(今内桥)、南门皆在南北一条中轴线上。宋时曾多次重建,南宋乾道五年(1169)留守史正志重建时,加宽一丈;宝祐四年(1256)桥圮,留守马光祖重修;两年后毁于火,又重建。

泾县会馆

“泾县会馆”旧址,位于南京秦淮区的大百花巷,创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完工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现会馆正门上方尚存彩色斗拱托檐、匾额和精细石刻,门两旁有立檐柱及刻花柱础。

它主要是为泾县家乡进京赶考的读书士子而设立!


百花巷

在新桥东南向,为大百花巷与小百花巷的通称。相传巷内有明代的一个王府,两位闺秀名为“大百花”、“小百花”。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人关,建立清王朝,大百花与小百花姐妹俩先后投井,以示反抗。当地人为纪念这一对“百花烈女”,遂将附近的两条小巷分别称作大百花巷和小百花巷,并在巷内建起一座“忠烈庙”,定期焚香祭祀。

糖坊廊

糖坊廊的名称最初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为适应需要,于某些行业集中所在的街道两旁建立了官廊。这些官廊,有的是朝廷兴修,有的是富家捐建,都用一色的青石板铺路,比较整洁,这样,便出现了许多带有“廊”字的地名,糖坊廊则因道路旁设糖坊而得名。

拾壹
河房

糖坊廊河房,被认为是南京内秦淮河现存河房建筑中保存最完好和历史文化价值最大的一处。

糖坊廊河房由陶氏建于清代中晚期,现仍为其私宅,建筑由跑马楼两进和河厅一进组成,平面呈菱形,其地砖及部分房屋构件亦呈菱形,大门位于西侧中部。现已年久失修,内部破损严重。
拾贰
钓鱼台

有这样一个传说:朱元璋登基后,军师刘伯温对他说,有两条“鱼精”从燕雀湖逃向秦淮河边俞通海家附近的小河沟里。朱元璋下令将秦淮河的鱼赶尽杀绝。于是有了从江边将鱼往回赶的“赶鱼巷”(即“甘雨巷”)、设台钓鱼的“钓鱼台”、在上、下浮桥布满滚钩并将钩上的鱼儿全部用柳枝串起挂在街上晾晒的“柳叶街”,用船板拦鱼的“船板仓”(即“船板巷”)

拾叁
吴家账房

清乾隆年间,“德裕堂吴悦来缎号”开业。老百姓称吴悦来缎号叫吴家账房。账房指的是经营缎子(云锦在清代叫缎子)买卖的贸易公司——在缎子的生产与经营中,账房作为经营方将原料发包给机工,机工将织好的缎子交由账房算账,继而由账房对外销售。
拾肆
饮马巷

饮马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镇淮桥西,道路从谢公祠起到钓鱼台,总长350多米。因传宋高宗(康王)赵构路过此地,在此饮马,因此得名。

饮马巷东起钓鱼台,西至谢公祠,旧时分成三段,纱湾口到笔架营(今六角井二四巷)叫库司坊,由此至磨盘街口叫饮马巷,再后至谢公祠叫小门口,解放后将三段合称为饮马巷。
拾伍
同乡共井

“同乡共井”的小巷,它因有一口名“同乡共井”的井而得名,“同乡共井”同样和谢氏家族有关。西晋末年五胡乱华,北方一百余万官民南渡江南。这口井原是王导所建,他的本意是用以鞭策从北方来的官民同舟共济,在江南站住脚跟并巩固政权。
拾陆
谢公祠

谢公祠 小巷因曾有东晋名门望族谢氏的祠堂而得名。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许多南京人都非常熟悉,其中的王、谢,指的是东晋名相王导和谢安。

当年的谢家是金陵的望门显族,府邸在位于秦淮河畔繁华的乌衣巷。乌衣巷曾驻有东吴时孙权的乌衣营,因而得名,东晋时名相王导、谢安的府邸不仅有禁军驻扎,而且因其家丁常穿着黑衣而使之“名副其实”。

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出身名门大族,年轻时很有才干。公元366年41岁那年,谢安离开会稽东山来到南京(当时叫建邺)做了官。他在今南京城东三十里的一个土山上,造了一座别墅,并按会稽东山的名字把此山也称东山。人们因此称谢安为谢东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正当东晋群臣恐慌时,谢安临危不乱,坐镇东山,精心排兵布阵,以8万军队打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这同时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东山再起”故事。
拾柒
荷花塘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京城南门西地区。南邻明城墙与护城河,西临胡家花园。街区规划范围为东至水斋庵、磨盘街、中山南路一线,南至城墙,西至鸣羊街,北至殷高巷、荷花塘一线。总面积为12.56公顷。荷花塘街区是明清传统民居的“活化石”,区内清代及以前建筑占四分之一,是反映南京明清时期传统住区和丝质手工业区的典型和杰出代表,也是目前南京老城现存明清传统住区中历史格局最清晰、传统风貌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区。
拾捌
孝顺里

小巷的得名来源于一个故事,清末这里有一非常不孝的儿子,对待老母亲很差,臭名街坊邻里无人不知。江宁知府李璋煜得知此事,亲自介入。不知李璋煜用了什么巧妙办法,让这个儿子,懂得纲常人伦的道理,还是“市长”亲自处理平民家务事,而产生的震慑和舆论压力。儿子洗心革面,来了个180度转身,变得对母亲非常孝顺。周围居民为了纪念这件事,把这条这家人住的小巷命名为“孝顺里”。
拾玖
鸣羊街

鸣羊街在城南花露岗东侧,古名“鸣阳街”。据说凤凰曾在此朝阳而鸣,并有百鸟朝凤之仪,故名。后讹传为鸣羊街。与之相连的鸣羊里之名,亦源于此。
贰拾
刘芝田故居

刘芝田故居位于南京殷高巷14号。刘瑞芬(1827-1892)字芝田,官至两淮盐运使,曾为钦差大臣出使英、俄、法等国。回国后任广东抚台,死于任上,南京人称他为刘钦差,他的故居号称九十九间半,有门厅、轿厅、大厅以及多进楼房,中间备弄分成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故居现存在六院。
贰拾壹
胡家花园

胡家花园 又名愚园,位于南京城西南隅 胡家花园2号,前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该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乾隆以后,该园逐渐败落。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西园故址,光绪初年构筑愚园,整个花园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是晚清金陵名园之一,号称“金陵狮子林”。其造型甚至可以与号称“金陵第一园”的瞻园相提并论
贰拾贰
花露岗

花露岗下的杏花村曾杏花满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优雅的“杏花村”,曾令多少代人情醉、神往。它究竟在哪?

      2007年,南京市地方志专家陈济民从民国著述《首都志》里查找到了最新证据,他认为,杜牧《清明》一诗中描述的杏花村,就是南京的杏花村,在花露岗下的古凤凰台一带。陈济民通过翻阅史料发现,古时杏花村无所谓村,只不过这一带居民聚集、烟火万家,当年的山岗上,杏花满坡、灿若红霞,不仅风景美丽,也是沽酒的雅处。

     “杏花村外酒旗斜,墙里春深树树花。”杏花沽酒,是金陵48景之一,诸多诗词都进行过描述。南京至明代中后期后,饮酒之风盛行于各阶层。据史料记载,门西市肆中所售酒类繁多,品质也是良莠不齐。遥想当年,在门西繁华的街市,随意找家高高悬挂“酒”字招牌的酒肆,要上一壶醇厚的美酒,与街坊谈笑、赏杏花,何等惬意。
贰拾叁
古瓦官寺

瓦官寺始建于东晋,至今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座极富盛名的千年古刹,名列中国五山十刹。明中期著名文学家王士祯写有《游瓦官寺记》。

东晋古刹瓦官寺是除建初寺以外南京最古老的寺庙。它因顾恺之画维摩诘像而成名,留下了点睛之笔的成语;因异鸟飞临此处,才有了后来的凤凰台;因其是天台宗的祖庭,智顗大师修行地,日本、韩国人漂洋过海来寻访。
贰拾肆
五福街

相传,明初徐达的五公子居住在此,所以称为“五府街”,后来“五府”讹称“五福”,就成了现在的“五福街 ”。1995年后施府桥、终所巷并入,五福街由南起金粟庵北至施府桥,变为南起集庆路北至双塘路。
贰拾伍
金粟庵

金粟庵在南京中华门西,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传与顾恺之及瓦官寺渊源颇深。20世纪90年代,金粟庵住持全乘,立志保护和光大祖国文化遗产,在众多善男信女襄助下,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关心、支持,部分修复了金粟庵。
贰拾陆
升州路

升州路在南唐时期已经形成金陵城内的东西干道。1930年代拓宽成为现代马路,并以南京历史上的名称(南京曾名为“升州”)命名为升州路。

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今南京),归顺唐廷。但杜伏威入朝后被扣不返,辅公祏遂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辅公祏失败,升州城即被毁废。

唐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今南京)为升州,不久即废,至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复立。
贰拾柒
仓巷

三国时,仓巷北接皇仓,是当时繁忙的运粮通道。从明代乃至明代之前的朝代开始,鼓楼小粉桥到管家巷至大王府巷、仓巷,此一线是笔直的南北主干道,两侧商肆林立,繁华景象延至清代。在明朝,仓巷已经形成八条小巷,街巷格局数百年来一直稳定存在至今。“明朝灯市初在仓巷,后才移至夫子庙。明清两代,仓巷地区是工商店铺、民居、文人汇聚之地。”《儒林外史》便多次提到仓巷,将之形容为“人文萃聚之区也,冶山之气钟毓所凝,户列簪缨,家兴弦诵”。诸如明代出使朝鲜的状元朱之蕃、清末改革派状元黄思永、著名方志学家陈作霖,都是时代大家
贰拾捌
安品街

安品街位于南京升州路西段之北,东起红土桥,西至仓巷,明代即用此名。安品街又名铁狮子街,以明普利庵门前有两铁狮子而得名

贰拾玖
评事街

是古城南京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一条老街,曾是南京历史上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它位于南京老城南,北至笪桥市,南至升州路,狭狭长长,与其说是街不如说是巷。无论是街是巷,评事街以其深厚的底蕴,在南京文化地理历史上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评事街所在的七家湾是居住在南京的回族同胞相对集中的区域,由回民李荣兴制作的“四绝”之一牛肉汤,以及干切牛肉、牛肉面、锅贴等,都是味正可口的金陵美食,流传至今。与“牛”相关联的皮革店、皮作坊多集中于此。

事实上,评事街原名“皮市街”,后讹为评事街。与评事街毗邻的老巷很多,大板巷、千章巷、老坊巷、走马巷、绫庄巷、平章巷、成善坊、绣花巷、马巷……,还有闻名遐迩的南市楼,这里文化和商业交融,经济繁荣“娼”盛,现在保留的南捕厅只是一小部分,据说当年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的后人也住在一条叫泥马巷内。这些小巷与评事街连成一片,纵横交错,成了老南京的一道独特风景。

评事街中多以二层老式木房为主,现在多数的一楼经过改造成了门面房,做起了小生意,门面虽小却样样俱全,卖着各式小玩艺小食品的小摊占着两侧路牙,老人与赋闲的人三三两两地在路边聊着天,来往于这样的小巷中,你很难感受得到外面都市里的繁华与喧嚣。
叁拾
甘熙宅第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甘熙故居并非徽派建筑,也不是完全的苏式建筑,而是和南京高淳、六合等地一样,有着南京自己的建筑风格,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数代同堂,致使宅第的规模庞大、等级森严,各类用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甘熙宅第现已开辟为南京民俗博物馆,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期活动结束

期待我们

citywalk·阅行南京2--难得湖徒

下周六2月27日见!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src=3&timestamp=1588648828&ver=1&signature=q-wL5DMLrl82B28pXUt24Lh5geCzgaUbbRm5GUaP*JKRtQ0OVPPF0VCrfgFilqVIxcfaoIAE3NakQ0Wgqbp--LlqDMFE1B*ZO5KVfzX7DO5lG8RAy*wxf019BnB57w8go7IpsfprbPWYjMVhczk65g==
回复 关闭延时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徒户外网(TuHuwai.Com)属于中国徒者户外服务平台,特色内容有户外活动结伴,户外媒体发布,收集俱乐部活动,户外达人游记分享,徒步线路等,助你快速了解户外动态,让你出行无忧!
  • 官方手机版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Copyright © 2001-2020, TuHuwai.Com.
  • 浙ICP备19045099号-2 |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652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