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厦门,厦门! [打印本页]

作者: 星球研究所    时间: 2020-12-13 22:55
标题: 厦门,厦门!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本文由 中骏集团 特约制作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厦门它是诞生于山海间的
璀璨明珠(请横屏观看,俯瞰整个厦门岛和鼓浪屿,摄影师@林镇桂)


它是东西方碰撞的辉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摄影师@李琼)▼
(, 下载次数: 0)

它还是生态宜居

与经济发达兼备的

前沿都市
(山海之间的大桥与城市,摄影师@大张)▼
(, 下载次数: 0)

厦门,厦门

为什么是厦门
也许一言以蔽之它其实就是亿万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海上花园

01 山海花园
今天的厦门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包括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和思明、湖里6个区(厦门位置和行政区划,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厦门海陆格局的形成
至少要追溯到距今2亿多年前自那时起剧烈的地壳运动将原本在海底的福建区域抬升为陆地
随后大陆地壳与太平洋地壳的角力造成地壳的断裂
地下的岩浆沿着裂隙剧烈上涌

有的喷薄而出形成星罗棋布的火山

有的在地下深处冷却

变成规模巨大的花岗岩体
(透过鼓浪屿望向远方的花岗岩山体,摄影师@朱金华)▼
(, 下载次数: 0)

随着不断抬升这些地下的花岗岩体从深处来到地表并遭受风化剥蚀形成厦门境内的山地和丘陵(厦门海沧,戴云山余脉及海沧区城市,摄影师@大张)▼
(, 下载次数: 0)

距今250万年前开始海水重新眷顾这里的群山一些低洼之处被海水淹没
与大陆的连接中断厦门岛和鼓浪屿就此诞生(厦门地形,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此外还有大嶝(dèng)岛、小嶝岛鳄鱼屿、鸡屿、猴屿鹿礁、章鱼礁、狗头礁等大大小小数十个岛礁(厦门鳄鱼屿,摄影师@陈剑峰)▼
(, 下载次数: 0)

岛上的花岗岩
经受日晒、风吹、雨淋、浪打形成浑圆的巨石(鼓浪屿日光岩,便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摄影师@刘剑聪)▼
(, 下载次数: 0)

或成群的”石蛋“(请横屏观看,海边被侵蚀成球状的花岗岩,摄影师@吴伟)▼
(, 下载次数: 1)

厦门属于亚热带气候
它拥有漫长的夏季气温较高、水汽充沛、光照充足这使得厦门海天一色、清澈透亮加上白云飘在其间组成了一幅明亮开阔的景象(请横屏观看,厦门平流雾,摄影师@温津坤)▼
(, 下载次数: 0)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

厦门的植物野蛮生长海滩上红树林形成绿色的”毯子“(厦门海岸,被海水部分淹没的红树林,摄影师@陈艳斌)▼
(, 下载次数: 1)

城市中

古老的榕树用庞大的根系与枝蔓
“拦截”马路(鼓浪屿中华路上被台风吹倒的榕树,摄影师@周俊杰)▼
(, 下载次数: 0)

优秀的水热条件
还十分适宜水稻生长因此厦门岛曾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嘉禾屿
又因滨海的湿地引来鹭鸟在此聚集厦门岛也被称为鹭岛(日出时的厦门海滨,鹭鸟在滩涂上觅食,摄影师@田春雨)▼
(, 下载次数: 0)

优美的自然环境

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为厦门绘制了绝佳的底色

人类的到来

将为它添上怎样的风景呢

02 红砖花园
明代的厦门是泉州府同安县的一个军事要地称为中左所在厦门岛西南部
一圈周长不到1.3千米的城墙
围出一座微小的城池即最早的“厦门城”
但厦门的地理环境其实更适合发展港口和贸易
这里湾阔水深、岛屿众多大型商船可以直接靠岸卸货(请横屏观看,巨大的货轮驶过海峡,近处鼓浪屿上的建筑显得渺小,摄影师@丁勇杰)▼
(, 下载次数: 0)

同时
厦门北邻泉州平原向西则通过九龙江连接漳州平原
距离海澄、石码等古港口不到30千米既是“漳郡之咽喉”也是“泉州之门户”
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甚至一度引起明代漳、泉两地官员对厦门岛控制权的争夺(厦门与周边城市位置关系,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很快
厦门的“伯乐”们出现了他们便是以厦门岛及周边岛屿为基地开展海上贸易和军事活动的郑芝龙、郑成功等人
清军入关后郑成功给厦门岛起名“思明州”寓意“思念明朝”这座美丽的岛屿成为了他抗清复明的基地(鼓浪屿郑成功雕像,摄影师@刘剑聪)▼
(, 下载次数: 0)

在郑氏家族的经营下
思明州成为闽南海上贸易中心逐渐积累了大量财富厦门城也几经修缮成了一座各种功能相对完善的滨海城市
但这座“思念明朝之岛”终究还是落入了清朝手中
清朝的统治者同样看到了厦门的军事和商业潜力将其指定为官方贸易“总口”随后更是将兴泉道移驻厦门使其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残存的明清厦门城城墙,有现代修复,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北门外街3号,摄影师@陈艳斌)▼
(, 下载次数: 0)

地位提升的厦门成了闽南人移民的目的地
他们在厦门建起独特的闽南建筑其特点在于大量使用红砖(请横屏观看,厦门翔安区大帽山闽南民居,摄影师@陈瑞坤)▼
(, 下载次数: 0)

红砖的烧制工艺复杂成品质地坚实、表面平整、颜色明艳其中一种烟炙砖在烧制过程中由于交错叠放松枝的灰烬会在每块砖的露空处熏出2-3条紫黑色条纹
工匠在砌筑房屋外墙时
常将这些条纹镜像排列组成燕尾般的花纹故而也称燕子砖(厦门翔安区澳头苏氏家庙,注意经过特殊排列的砖块上的黑色条纹,摄影师@陈瑞坤)▼
(, 下载次数: 0)

多个红砖房组成合院
称为“厝”(cuò)合院一进为一”落“厦门常见的民居为双落厝三进以上的则为“大厝”(厦门地区常见的闽南民居形式为三间张双落厝,双落即两进,三间张即房屋为三开间,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从明清到民国
这些红砖厝大受欢迎至今仍遍布整个厦门从山间到滨海
从城镇到乡村组成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厦门的四落大厝,由四座红砖厝组成,这里的“四落”指“四座”建筑,而非“四进”,摄影师@刘剑聪,标注@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除了通体红砖
闽南民居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屋脊那优雅的弧线以及高高翘起的燕尾脊了(厦门同安孔庙的燕尾脊,摄影师@雾雨川)▼
(, 下载次数: 0)

而在世家大族的祠堂富贵人家的大厝或祭祀妈祖的庙宇屋顶上还有人物、山水、龙凤等雕塑可谓极尽奢华与张扬(厦门金汤宫,窄窄的屋顶上有一场“大戏”,摄影师@田春雨)▼
(, 下载次数: 0)

在闽南人的建设下
厦门仿佛一座由红砖、彩塑组成的美丽花园
但这座美丽的花园在清末的炮火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03 万国花园
鸦片战争以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两批人的到来再次改变了厦门的面貌
首先到来的是西方殖民者他们看上了鹭江对岸的小岛鼓浪屿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原住民较少且和厦门岛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因而受到青睐(请横屏观看,鼓浪屿、厦门岛和两者之间的厦鼓海峡全景,摄影师@苏华琦)▼
(, 下载次数: 0)

他们选择滨海的高地
风景最好、空气流通之处建起领事馆和洋行这些房屋大多采用欧式风格白墙红顶在岛上极为显眼(鼓浪屿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摄影师@苏华琦)

(, 下载次数: 0)

除了官员和商人
大量传教士也来到厦门

并将鼓浪屿作为其传教的基地

不同的教派

建起各自的教堂

教堂的外观

也集合了各种风格

如协和礼拜堂

白墙、白柱、白顶

仿佛古希腊的神庙
(鼓浪屿协和礼拜堂,是岛上第一座教堂,摄影师@夏天的天天)


(, 下载次数: 0)

三一堂
采用中心对称布局加上红砖墙体和方形立柱在众多教堂中独树一帜(鼓浪屿三一堂,摄影师@陈启华)


(, 下载次数: 0)

天主堂则是厦门仅存的哥特式教堂(鼓浪屿天主堂,摄影师@方力)


(, 下载次数: 0)

更大的改变

是鼓浪屿上的环境殖民者修建道路、改善卫生、发电引水还在房屋周边栽种树木花草使得绿树与白墙红瓦相互掩映在厦门的蓝天大海之间组成了一幅鲜艳的油画(天空与大海映衬下的鼓浪屿,摄影师@李琼)


(, 下载次数: 0)

但殖民者的建设

仅限于他们看中的鼓浪屿

几乎没有惠及厦门的其他区域

中国人自己

则将城市的升级从这座小岛

扩展到整个厦门

他们就是海外华人华侨

和厦门本地士绅

他们同样偏爱鼓浪屿

华人富商在岛上建起别墅

这些建筑不同于传统的欧式风格

而是结合了西洋、闽南和南洋特色

如结合中式屋顶与西式立柱的

海天堂构
(海天堂构,摄影师@苏华琦)▼
(, 下载次数: 0)

结合闽南传统与外廊式建筑风格的

金瓜楼
(金瓜楼,即黄赐敏别墅,摄影师@刘辰)▼
(, 下载次数: 0)

  还有华人士绅林尔嘉(字菽庄)

以补山藏海的理念

营建的当时岛上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菽(shū)庄花园
(菽庄花园旁的酒店,摄影师@朱金华)▼
(, 下载次数: 0)

小小的鼓浪屿
只有1.8平方千米约4个天安门广场大小却聚集了1000多座建筑“万国建筑博览馆”的名号所言不虚(请横屏观看,鼓浪屿全景和主要建筑标注,摄影师@谢丰,标注@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对于鼓浪屿外的厦门中国人所做的贡献远比殖民者大
1920年士绅林尔嘉、黄世金等人发起成立了厦门市政会
随后又成立路政处、堤工处开启了对厦门岛的改造重点便在南部滨海一带
4年后厦门第一条混凝土道路建成取名开元路硬化的路面让原本只能通行人力车的道路可以让汽车通行
在此基础上几位马来西亚华侨集资1万多银元购买了两辆小型客车在路上行驶成了厦门最早的公共汽车(今日开元路的厦门老城区,摄影师@潘建鹏)


(, 下载次数: 0)

紧随其后另一条马路在当时的市中心建成取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世界大同”而命名为大同路道路靠近码头、毗邻海关成了众商云集之地(右侧为大同路,左侧为开元路,摄影师@刘剑聪)▼
(, 下载次数: 0)

1926年
又在厦门岛的西南部修筑堤岸
随后在堤岸上铺设马路

因毗邻鹭江而得名鹭江道

华人实业家们

在这里建起大量商铺、楼宇

与原有的洋行、天后宫一起

傍着鹭江的涛声

诉说着厦门的历史沧桑
(今日鹭江道,摄影师@MrLi视角)

(, 下载次数: 0)

除此之外还有厦禾路、中山路等都成了今天的厦门最具近代历史风貌的街区道路两侧统一规划为骑楼
但各家商铺的门头各不相同在统一中富于变化(厦门中山路骑楼,摄影师@欧昌宏)▼
(, 下载次数: 0)

除了道路
城市周边的农田也被改造成公园公园内有亭台水榭、雕塑假山在当时被誉为“华南第一园”这便是位于今天厦门思明的中山公园(请横屏观看,厦门中山公园,摄影师@刘剑聪)▼
(, 下载次数: 0)

为方便市民的日常饮食市政当局还在全市规划了农贸市场厦门人以其落成的先后顺序称之“第X市场”厦门岛上先后共有九座市场加上鼓浪屿上的一个共十个市场(曾经的厦门“十大市场”位置示意,如今八市和鼓浪屿市场还较出名,其他多已废除或搬迁,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如今的“第八市场”

仍是厦门市区

规模最大、菜量最多、海鲜最全

交易最活跃的市场
(厦门八市,摄影师@潘建鹏)▼
(, 下载次数: 0)

在城市建设之外

教育

是最受关注的领域

1912年新加坡华侨陈嘉庚回国在厦门集美先后创办了幼稚园、小学、女子学校、师范学校以及水产科、商科等专科学校这些学校组成了今天的集美学村(集美学村学校分布,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学校的建筑以西洋式的白石骑楼加上中式的绿色琉璃瓦屋顶这便是”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风格(集美南熏楼,楼名取自虞舜时《南风歌》:"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氏之愠兮",摄影师@苏华琦)▼
(, 下载次数: 1)

而在集美学校之后建立的厦门大学
更是校园美学之集大成者(俯瞰厦门大学,摄影师@陈启华)▼
(, 下载次数: 0)

校舍成组团分布
弯曲的大屋顶气势雄浑通透的走廊和挺拔的立柱则让直面它们的人感受到宏大的气魄(厦大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摄影师@潘建鹏)▼
(, 下载次数: 0)

群贤、集美、同安

囊萤、映雪、笃行

南安、南光、成义

......

陈嘉庚为厦大建筑所起的名字

既有对学子的期许

也有闽南的地域山河
(厦大南光楼,摄影师@枉言)


(, 下载次数: 0)

厦大的环境独一无二

北倚五老峰,听南普陀寺晨钟暮鼓

南面海洋,出门便是白城沙滩
(厦门大学上弦场,和大海咫尺之遥,摄影师@刘剑聪)▼
(, 下载次数: 0)

校园内高低错落、植被茂盛

碧海蓝天之下

是如火一般的凤凰花开
(厦门大学凤凰花开,背后是芙蓉二号楼,摄影师@陈艳斌)▼
(, 下载次数: 0)

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引得不少文人对其赞誉有加
林语堂、鲁迅、田汉

巴金、郁达夫等诗人、作家

都先后与厦大、与厦门产生了不解之缘

为厦门乃至福建带来了新的文化

民国的先辈们还为厦门规划了一张更宏伟的蓝图移山填海、高楼马路、东南大港但随着抗日战争爆发,蓝图破灭厦门的梦想
要等到半个世纪之后去实现了

04 现代海上花园
经历了百年风雨不论是鼓浪屿上的洋楼、别墅厦门岛上的骑楼、公园还是同安、翔安等地的红砖厝都开始显得疲惫而陈旧
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期海峡两岸的对峙也让厦门的发展颇多受阻(厦门岛黄厝海边矗立着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与对面金门大担岛上“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相对,摄影师@姚金辉)▼
(, 下载次数: 0)

但这并不能阻挡厦门开放的脚步
1954年1万多名工人聚集在厦门岛北部他们用榔头、板车、竹杠等简单工具从周边的山体中凿出巨石填入海湾之中
一条全长5000米的巨大海堤结束了岛陆之间交通只能靠轮渡的状况海堤建成后一条从江西鹰潭至厦门一路翻武夷山、戴云山跨富屯溪、九龙江的铁路开通(鹰厦铁路,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这条鹰厦铁路
是当时中国最庞大而复杂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的钢铁大动脉延伸至东南沿海的”神经末梢”
当时的厦门人会花上几毛钱从厦门坐火车到集美郊游今天这个站点已经成为新的厦门站接入了全国高铁网络(现代厦门站,摄影师@刘剑聪)▼
(, 下载次数: 0)

1980年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厦门被确立为经济特区开启了更大范围的对外开放
土石筑成的堤坝
被跨海大桥代替它们形态各异、所处环境不一不仅构成了厦门的交通大动脉也展示出一副美丽的“厦门桥梁百景图”
连接厦门岛与海沧的海沧大桥是许多人进出厦门岛的必经之路(海沧大桥,摄影师@周俊杰)▼
(, 下载次数: 0)

同安大桥架在同安湾上货轮从它脚下缓缓驶过(同安湾和同安大桥,摄影师@邓国晖)▼
(, 下载次数: 0)

厦漳大桥

横跨九龙江口

显得如此纤细
(跨越九龙江入海口处的厦漳大桥,摄影师@林镇桂)


(, 下载次数: 0)

除了跨海大桥
市内的立交、海边的高架也在厦门的自然美景中增添了独特的元素(厦门环岛路滨海的高架桥,摄影师@潘建鹏)

(, 下载次数: 0)

厦门的高崎机场经过升级改造后成为了联通厦门与世界的“空中桥梁”(飞过厦门清水宫上空的飞机,摄影师@李琼)▼
(, 下载次数: 0)

港口
则是这座海洋城市的灵魂新中国成立以后厦门先后建成了三大港区(厦门港区分布,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不论是大型集装箱码头还是小小的轮渡码头都是厦门的城市特质(近处的鼓浪屿轮渡码头和远处的厦门集装箱码头,摄影师@吴伟)▼
(, 下载次数: 0)

而厦门最精华的景观
还是在思明区对古建筑的维护和修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让这里的城市环境大为改观(厦门思明区范围,制图@巩向杰&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 下载次数: 0)

火红的凤凰花
深绿的棕榈树

让走在街道上的行人

如置身花园之中
(厦门,凤凰花开的街道,摄影师@阿游)


(, 下载次数: 0)

大片的绿地和公园
成为密集楼宇间的保留地为厦门人的生活增添了自然的灵性(从位于思明区的万石植物园看厦门,摄影师@张剑)▼
(, 下载次数: 0)

生活在厦门的人不经意间也许会发现自己也是生活于一座“森林”之中(鸿山公园,摄影师@陈良)


(, 下载次数: 0)

滨海的沙滩和渔港

为人们提供近距离接触海洋的场所

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去处
(思明区沙坡尾,明清时期曾是渔港,摄影师@潘建鹏)


(, 下载次数: 0)

城市中的建筑新老交错
谱写着独属于厦门的城市之歌
(厦门中山路,摄影师@枉言)


(, 下载次数: 0)

这里既是厦门的起点

也是整座城市景观的浓缩明清时期的人们选中它
在这里盖起城墙、民居、庙宇近代殖民者和华侨选中它在这里建设洋房、花园现代厦门人依旧选中它作为城市发展的热点(今日思明区民族路街景,摄影师@田春雨)


(, 下载次数: 0)

也正是因此

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极为珍贵
从2011到2020的10年间

思明区仅出让一个居住地块

可谓是“十年一地”

珍贵的土地

是要留给更懂这座城市的建设者

心系厦门主场的中骏集团

正是其中之一

如何把城市历史与人居抱负

折叠进一座当代豪宅

是中骏一直践行的使命与担当

位于思明区的

中骏·天禧

便是最好的回应
(中骏·天禧效果图)


(, 下载次数: 0)

汲取厦门海洋文化精华

打造的帆船形立面

搭配金银错落的视觉效果

寓意闽南人扬帆起航的开拓

与心系厦门的回归

既是对思明的致敬

也是厦门人居的新高峰
(中骏·天禧建筑形态,其设计融合闽南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


(, 下载次数: 0)

中骏用这部

汇聚其十年修为的作品

匹配思明十年一地的珍贵
(中骏·天禧效果图)


(, 下载次数: 0)

(扫描二维码了解项目详情)


(, 下载次数: 0)

厦门

这座山海之间的天然花园

这座闽南打拼者的红砖花园

这座东西方荟萃的万国花园

历经

万千年沧桑

千百年风雨

一步步升级

终于变身为

亿万中国人心目中的海上花园

本文创作团队撰稿:成冰纪图片:余宽、潘晨霞地图:巩向杰
设计:郑伯容审校:撸书猫、王朝阳、云舞空城封面摄影师:李琼头图摄影师:林慧琪

P.S. 想了解更多?点击《鼓浪屿,还值得一去吗?》
P.P.S.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1] 吴振强. 厦门的兴起[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8.[2] 曹春平. 闽南传统建筑[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6.[3] 何书彬. 奔腾年代:鼓浪屿上的商业浪潮[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5.[4] 周子峰. 近代厦门城市发展史研究[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5] 郑宏. 厦门大学文化的历史与解读[M]. 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0.[6] 谢春池. 百年厦门[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3.
P.P.P.S.  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地理、地质、城市规划、天文、历史、考古、生物、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视频编辑、设计师、图书策划、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