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大熊猫早该灭绝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国家地理中文网    时间: 2023-7-12 18:59
标题: 大熊猫早该灭绝了?


我和我的地球
物种 | 中国‍‍请将国家地理中文网设为星标方能收到正常推送

在中国四川省碧峰峡熊猫中心,一只熊猫妈妈正在照顾她的宝宝|国家地理地图集
(, 下载次数: 3)

你听过“大熊猫灭绝论”吗?“大熊猫应该灭绝”2009年,BBC媒体人、英国自然主义者Chris Packham认为大熊猫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低,迟早会走向灭绝,我们不应该投入这么多资源在它身上。“这个物种已经走上了演化的死胡同……不如放手,让它们带着尊严离开这个世界。”但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73只,较十年前增长近一倍。而我国大熊猫野生种群从20世纪80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1864只。据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消息,7月7日,旅韩大熊猫“华妮”于韩国三星爱宝乐园诞下双胞胎姊妹,这是今年在海外出生的首对大熊猫幼崽,也是在韩国诞生的首对大熊猫双胞胎。‍保护大熊猫显然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持有“大熊猫灭绝论”的人认为,如果把这些资源向解决水源和饥荒问题倾斜,又可以挽救多少人的生命?‍‍联合国IPBES组织(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在2019年曾做过估算:未来几十年里,将有近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的危机,而挽救这些物种于水生火热的费用将是个天文数字。大熊猫应该自然而然走向灭绝吗?
(, 下载次数: 0)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大熊猫的演化能力诚然,很多物种注定会灭绝,但大熊猫不一样。

Packham认为,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低,注定会走向灭亡,事实恰好相反,它们的演化水平很高。

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遗传多样性越高代表演化能力越强,反之则会走向灭亡。

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允许三代之内的近亲结婚生育,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变低,有害的基因会更高概率出现。大熊猫也是如此。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通过长期的样品累积,对159只野生大熊猫的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发现跟其他熊类相比(如北极熊、眼镜熊),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是比较高的。这说明大熊猫仍有较高的演化潜力。

(, 下载次数: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该团队在2015年发表于《分子生物学与进化》的论文中明确表示,大熊猫在800万年的历史中演化出独特的适应性。大熊猫拥有典型的食肉动物消化系统,基因组中不具有编码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关消化酶的基因,但却在自然环境中演化出了吃素的能力,且食物构成几乎完全来源于竹子。竹子的营养价值远不及肉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占比70-80%,剩下的20-30%才是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
大熊猫能够利用竹类食物中75-90%的蛋白质、27%的半纤维素和8%的纤维素生存,难度相当大。而这种演化大约发生在两百万年之前。

此外,大熊猫也已经演化出了最优的觅食和能量利用策略。在取食时更偏好营养最丰富的竹笋、嫩叶和一年生的竹子。与此同时,大熊猫的能量消耗也优化到了一个较低的水平,它们每天的活动距离仅300-500米,且大约40%的时间都在休息。

(, 下载次数: 1)

|Wikipedia


拯救熊猫就是拯救生态拯救熊猫其实是拯救生态。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4次全国(野生)大熊猫调查,每10年一次。由于大熊猫稀少,研究人员通过熊猫遗留下的粪便,提取DNA从而确定每个个体。这种调查方法可以不接触熊猫从而确定种群数量。最早的一次调查在上世纪70年代,发现了2459只野生熊猫;第二次大熊猫调查在80年代,有1114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认为,在上世纪80年代熊猫种群数量减少了一半,原因是当时发生了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上世纪的70年代和80年代,曾发生两次大规模的竹子开花(意味着竹子马上会枯死)。一次是在四川的岷山山系,一次在邛崃山系。
(, 下载次数: 2)
2006年美香与泰山玩雪的情景。泰山是美香第一个平安长大的宝宝。2010年2月4日,泰山离开华盛顿,回到中国|摄影:Ann Batdorf

当时正值森林采伐高峰,栖息地破碎化特别严重,影响到大熊猫的迁移扩散,导致在野外发现了一百多只大熊猫的尸体。也是从这开始,社会上掀起了一场“熊猫灭绝论”。直到1998年长江大洪水之后,全国开始实行禁止天然林采伐工程,西南地区的森林才得以恢复。
第三次大熊猫调查一共发现1596只;第四次(2013年底结束),一共发现了1864只。研究显示,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区超96%与我国森林鸟类、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分布最丰富的区域重叠 。其中包含4312平方公里的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域和5456平方公里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热点区域。保护熊猫的同时,也惠及了这些物种。‍2018年,科学家们首次对大熊猫作为中国濒危保护旗舰物种的保护价值做了定量评估——每年在大熊猫身上花2.55亿美元,可以换来25亿美元的丰厚回报。
(, 下载次数: 1)
| 国家地理地图集


物种会消亡,演化不会终结
著名的人口遗传学家霍尔丹(Haldane)就生物演化提出了一个概念“额外死亡”——指有利于提高整个种群中的基因突变(适应环境能力的突变)所带来的死亡。‍‍

霍尔丹计算从猿类祖先到智人的物种演化过程中,死亡的代价是1.75亿个个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宜瑜在《野生大熊猫科学探秘》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在漫长的演化历史当中,大熊猫为了生存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它们不断改变、不断适应新的环境,一路演化到今天。“每个物种都应该有‘生’与‘死’的过程,但这只是意味着谱系的延续,而不是演化的终结,这个过程比起人类的历史要长得多”。


撰文:Arvin

编辑:Arvin

(, 下载次数: 2)


点点????,谢谢关注。识别下方二维码加入“国家地理严选好物群”

(, 下载次数: 0)

伸出小手

(, 下载次数: 2)

点赞和“在看”吧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