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高原反应?真是要命! [打印本页]

作者: 徒步中国    时间: 2023-7-3 20:19
标题: 高原反应?真是要命!
图:阿瑶
过去这个月带了两条线,下撤了两位队员:一位是珠峰东坡嘎玛沟徒步的第三天,到达汤湘营地,队员徒步期间表示心脏疼,观察阶段血氧多次测量为六十左右,骑马翻垭口提前出山至曲当乡;一位是贡嘎大环线徒步的第四天,到达玉龙西村,队员状态持续虚弱,当晚开始咳嗽,领队观察肺部有气泡音,当夜下撤至康定。
没有人敢拿性命冒险,但真要下撤时,队员有的是犹豫和不舍,有的是担忧和焦虑,看着他们上车/马时,我跑题的想着:高原,还真是你之蜜糖彼之砒霜。

(, 下载次数: 0)
要命的高原反应
“高反”,2017 年独自冲到雨崩徒步前我在网上搜相关游记时看见了这个词,但因为不了解自然也不懂恐惧,就跟当时的我也不知道游记里提到的徒步鞋和冲锋衣是什么一样。老天眷顾,偶遇的朋友给力,这趟除了格外困之外也没有别的不适。
毕业后入职了徒步中国这家户外公司,学习到的户外知识越多,就越发为自己一时兴起的雨崩行程感到后怕——我和我脆弱的装备,我对高原空白的知识储备,曾将自己置于巨大的潜在风险中。

(, 下载次数: 1)
图源:@ 磐石
海拔,带来更隐秘的风景,但也将带来威胁身体健康的不良反应,即高原反应。也称高山病,是指在低压缺氧的高山环境里所产生的病状,当海拔上升的速度超过身体适应的能力时就会出现。
高原上气压降低,氧含量减少,呼吸同样一口气时的氧含量比平原的少,人体会随之“自救”做出调整,例如加深加速呼吸、心肌收缩加强、心率加速···这也将带来头晕、恶心、呕吐、头疼、嗜睡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 下载次数: 0)

虎跳峡徒步 图/阿瑶
对户外爱好者和游客来说,常见的是环境突然变化造成的急性高原反应。通常高反症状会在海拔 3000 米以上集中出现,一些对海拔敏感的朋友可能在海拔 2000 米左右就会感觉不适。
高反是一种人进入高海拔环境后的自然反应,被称为急性高原反应(AMS),急性指的是只要你进入,这种反应便可能几小时内迅速发生。

慢性高原病是针对长期生活在海拔 2500 米及以上高原地区的朋友,对高原低氧环境逐渐失去习服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高原衰退症、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和慢性高山病。

(, 下载次数: 0)
图/阿瑶
一般情况下,高反症状会在到达高原后的 3-7 日逐渐适应消退,人体产生新的内环境,心率会逐渐平缓,头疼也得到缓解,骨髓的造血功能加强以携带更多的氧,但也存在部分患者由轻症发展为肺水肿、脑水肿等重症高原病,危及生命。
轻度症状:头痛、头晕、厌食、失眠、恶心、周边水肿、全身倦怠等;中度症状:呕吐、使用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的头痛、尿量减少等;重度症状:意识改变、步态不稳、休息时呼吸困难、肺部可听到锣音、以及发绀。

例如此次贡嘎大环线下撤的队员,身体未能更好地调整以适应海拔,由于高原环境湿冷、运动量超负荷,造成身体应激消耗了更多的氧,自身抵抗力下降,由头疼、乏力等轻度症状发展成轻度肺水肿,需尽快下撤降低海拔并接受相应治疗。

(, 下载次数: 0)
图:阿瑶

(, 下载次数: 1)
高反面前,人人平等
高反确实很恐怖很难熬,但正确看待很重要,作为户外爱好者,也作为户外领队,我以自己从新人到现在经历过的高反状况举例。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高反适应能力不错,平均海拔 3000 米的布恩山徒步全程无不适,平均海拔 4000 左右的珠峰大本营及冈仁波齐转山行程全程无不适,更不用说阿里下来后去的木里-亚丁洛克线穿越,不高反这件事简直相当于在高原徒步过程中开了挂,但是,打脸的时候虽迟但到。

(, 下载次数: 1)
图/阿乐
我第一次真实的感受到高反,是在 2020 年五一的四姑娘山二峰大本营,开年第一趟高原之旅,我的人生第一座雪山,活蹦乱跳到了大本营,晚上却高反反胃。我知道高反很正常,头疼很正常,但是对高反吃不下饭这件事本身的失控感和恐惧却让我差点在大本营哭出声。
好死不死的是隔了一年,2021 年清明节的四姑娘山大峰攀登,我已有充足的高海拔长线徒步露营经历,整个是觉得自己强到不行的状态,但是在大峰大本营我经历了至今都觉得难以忍受的、最为强烈的高反症状:一夜疼痛难忍,靠着芬必得止疼才走向冲顶路,冲顶返回大本营后还是疼,又吃着药忍到了四姑娘山镇。(不建议模仿,安全第一)

(, 下载次数: 0)
图/子君
爬完大二峰后我就彻底把这两座入门级雪山攀登行程拉黑了,缺乏科学海拔适应周期的行程更容易带来更强烈的高反症状,而与忍受高反相关的回忆都很难美好。
四姑娘山大二峰市场卷价格,为了降低成本,行程压缩,海拔节奏变化快,缺乏科学适应周期。由于市场需求,大峰行程基本上是三天内完成,第一天从成都 560 米到小金 3600 米,第二天就到了大本营当夜冲顶,缺乏适应海拔的时间,休息时间也比较仓促,容易出现高反症状。二峰其实攀登周期也是一样的,只是下山后无需赶夜车,而是在小金休整一晚。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1)
摄影:子君
而今年 3 月我又去了趟格聂,这是我今年第一趟高原行程,上次去的时候是六月端午,我活蹦乱跳虎虎生风,今年是三月中旬,我全程头疼难忍靠在车门上自怜与病弱的黛玉有得一比。
同样的地方,不同的高原反应,这事儿说明了什么朋友们?一个是说明高反症状和所处环境有关,同等海拔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情况下含氧量也相对更高;另一个就是说不是上过高原就完全不会高反,高原适应并不会和肌肉记忆一样牢牢的刻在你身体里,不同身体状况下,或者时隔很久后再次出于高原环境中,对高原的适应状况也可能有所不同。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0)

高反状况因人而异,而同一个人在高原上不同时期的适应状况也与当时的环境、自身身体状态有关,所以出行前我们往往会建议队员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不要过于疲劳。
而我也真的很怕前期咨询时有人说:我上过高原,我不会高反。确实有更能适应高原环境的少数高原奇才,我分享自己的经历也并不是“我这样高频率高原出行的人都会高反,你就一定会高反”的高傲,而是想告诉你,即使如户外领队这样高频率出行都会或多或少的面临高反不适,你也无需过于恐惧以至于被网上的分享“劝退”,对高原保持敬畏,对自身症状保持关切,并在发生后正确应对就好。

(, 下载次数: 0)

图/阿瑶

(, 下载次数: 1)

关于高反的“误区”与应对
户外确实大有破圈趋势,在各个社交平台都可以看见越来越多新人或常规游游客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观光或进行户外运动,很多人也会分享自己的高反经历,但网络上流传的关于“高反”的说法确实值得讨论讨论。
以下是个人心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下载次数: 1)

图/吴世平
????“高反是正常的,忍一忍过两天就好了!”
给身体适应海拔的时间是正确的,但也不能过度忽视高原反应的症状,谨慎对待,及时处理就医,才能安全回家。
????“吸氧真是高反救星!”
说实话,景区卖的这些游客氧气罐含氧量不高,而不管是游客氧气瓶还是制氧机,选择吸氧会打断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进程,并且身体会依赖性,一旦开始吸氧就无法再断开,除非下撤到低海拔地区。

????“晚上睡不着,吃点安眠药”
安眠药帮助睡眠,却没有帮助身体适应低氧低压的环境,其次,高海拔含氧量更低,需要通过更频繁的呼吸来帮助吸氧,但安眠药会让身体动作更舒缓,被药物抑制了呼吸频率,睡着的时候吸入的氧气更少,加重缺氧。
????“出门前,红景天吃起来”
适应海拔的原理是使身体的红细胞增加,使血液里的 ph 值达到稳定,这些都需要时间,红景天对于促进红细胞的增加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需要提前两周左右,但毕竟是中成药,对它能够促进红细胞的增加、提前多少天能增加多少也没有准确研究数据,可以考虑作为保健品服用,对心态的作用可能更大。

(, 下载次数: 0)
图/阿瑶
高原反应虽然恐怖,但并非没有减缓或有助于从高原反应中恢复的方法: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海拔缓慢上升选择节奏更科学的行程,给适应海拔留下更充足的时间;
????“渣男语录”确实有效:多喝热水在高原地区多喝水有利于维持机体平衡,控制和避免血液粘稠,帮助身体适应海拔;
????饮食上要避免过饱多吃易消化的食物,补充高蛋白、高糖分的食物,并且适当增加碳水的摄入,戒烟戒酒,避免增加其他疾病触发的风险;
????初上高原地区可适当动作放缓,以减轻心脏负担,睡觉不要太早,睡时垫高头部也对环节高原反应有效;
????尤其注意头部保暖,严防感冒一般分享时说的初到高原不要洗澡,不仅仅是因为洗澡时耗氧量增大,更主要的原因是高原温差大,洗澡容易感冒,感冒可能加剧高原反应恶化。而戴帽子,是我在户外线路中对队员说过的除了“多喝热水”之外最多的一句话,高原别耍单,耍不起。

(, 下载次数: 0)

我爱高原,真的,空气稀薄之处自有天堂,以至于无数人愿意冒着高反的风险踏上高原,户外队伍更是如此,少有人至的风景更是诱人,但每年也实打实的见着队员在行程刚开始时忍受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头疼、恶心食欲不振、肌肉酸痛···更有甚者,心怀遗憾一步三回头的爬上马背下撤,离开这片为之筹备良久的山野。
但,山总在这里,命只有一条,以最大的谨慎,拥有最长久的快乐。祝大家快乐出行,安全回家。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