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Q&A】这篇指点迷津的攻略,逐一解答你培养攀岩娃的困惑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野杂志
时间:
2023-6-7 00:39
标题:
【Q&A】这篇指点迷津的攻略,逐一解答你培养攀岩娃的困惑
02
2023夏季刊专题
家有攀岩娃
家里有个攀岩的娃是什么体验?5个家庭、5个故事,道尽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青少年攀岩是中国攀岩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关键。本专题聚焦各位家长,从他们的角度讲述陪伴孩子攀岩的故事,为更多的家庭带来有益的启示,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参与到攀岩运动中来。
昨天山野杂志公众号推送了《山野》2023年夏季刊专题“家有攀岩娃”的第一篇文章【知岩 可岩 能岩 善岩 智岩 精岩】与你聊聊你家的攀岩少年 ,受到了读者的一致好评。除昨日推送的正文文章以外,作者以带女儿训练的经历现身说法,从另一个角度与读者做了更多的分享。我们将这些内容作为今日推文,与读者共享。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重 要 信 息
NO.1
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青少年攀岩赛事活动
由中国登山协会举办的各类青少年攀岩赛事活动都会通过中国登山协会官网和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委微信公众号发布。
赛事活动概览
01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
是该年龄段水平最高的赛事,一年一届,现划分为5个年龄组:U7(7岁)、U8(8岁)、U9(9岁)、U11(10—11岁)、U13(12—13岁)。其中U13组运动员根据该赛事单项排名可获评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02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
2017年底推出,为系列赛,一个赛季一般举办3至8场,现划分为6个年龄组:U7(7岁)、U8(8岁)、U9(9岁)、U11(10—11岁)、U13(12—13岁)、U15(14—15岁)。其中U13、U15组运动员根据该系列赛年度积分排名可获评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03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公开赛
2020年推出,一个赛季一般举办1至3场,可承接国际高水平青少年攀岩运动员参赛,现划分为6个年龄组:U7(7岁)、U8(8岁)、U9(9岁)、U11(10—11岁)、U13(12—13岁)、U15(14—15岁)。比赛成绩无法获评技术等级证书,单场比赛设奖学金,用于运动员的学习和攀岩训练。
04“全国攀岩希望之星”赛事活动
自2009年首次举行青少年攀岩推广活动,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全国攀岩希望之星”品牌赛事,并自成金字塔模式,包括全国总决赛、区域赛、省级赛、岩馆俱乐部赛4级,全国总决赛和区域赛由中国登山协会参照专业国家级青少年赛事的要求组织实施,省级赛和岩馆俱乐部赛由中国登山协会指导承办单位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实施,该系列赛事活动以普及推广为主。
目前正在制定青少年攀岩赛事分级分类方案,将对上述赛事活动进行一定调整,确定调整方案后将尽快发布,请大家关注。
NO.2
中国登山协会在青少年选材和训练方面开展的工作
目前,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已经牵头完成《青少年攀岩训练大纲》初稿的编写,并将尽快公开征求意见后继续完善后发布,根据该大纲组织青少年攀岩教练员的培训,解决目前限制青少年攀岩发展的关键环节。
编写完成《攀岩项目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推荐选材指标与指南(试行版)》,并公开发布。
按照“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思路,每年寒暑假组织训练营,尤其是暑假统筹安排比赛和训练营,为优秀的青少年攀岩运动员提供高水平的训练提高平台。
NO.3
青少年成长为专业竞技运动员的路径
上文第二部分的阶段划分,基本清楚地展示了多数青少年成长为专业竞技运动员的路径。目前除了该路径,我国部分地区参照传统项目也逐步开展攀岩运动员的培养,这种方式简单明了地说,就是举国体制培养——由地方专业队或体校选材并培养,达到一定竞技水平参与选拔可能有机会到国家队训练。
这条路径姑且称之为“传统”路径,与之前路径的不同在于前半部分,通过社会俱乐部或主要由家长培养出的运动员在成长路径中最终还是需要签约到某个专业队,并努力训练争取有机会可以去国家队训练。
针对目前攀岩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家长4方共同参与的“四轮驱动新型举国体制”,在不同的阶段针对攀岩不同的小项各方承担的任务和资源注入比例都不一样。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答 疑 解 惑
关于“卷”
家长可以“卷”孩子的攀岩,但是要理性地“卷”,在不同的阶段用相适应的“卷”法去“卷”,要解决到底“卷”什么、什么时候“卷”、怎么合理“卷”等问题。不过孩子们的情况各不相同,解决方案肯定是因人而异的。其实我也“卷”,下一个问题的解析里大家看看我是怎么“卷”的。
关于孩子开始攀岩体验和训练的时间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尽早开始攀岩、早点开始专业训练,尤其是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厉害的“岩二代”,那么真的是越早开始攀岩体验和训练越好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分享一下我这个“岩一代”带一个目前6周岁“岩二代”攀岩的经历。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的女儿米花3个月大时就被我带到北京白河老怪岩场,3周岁前经常出没在北京各大岩馆,但仅限于摸岩点、滚垫子。直到过完3周岁生日后,我才让她正式体验攀岩。
环境的熏陶加上一定的基因作用,“被迫”泡在岩馆长大的她对周围的人和环境都很熟悉,这让她的初识阶段度过得非常顺利。疫情三年的时间里,我有大量陪伴她的时间,借机摸索并实践了对3至6周岁幼儿的攀岩培训。
在她5周岁之前,其实我只干了一件事——鼓励她横移练习和攀爬楼梯道。在对她的心智和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后,她过完5周岁生日后没多久,我逐步将基本攀爬动作如侧身、正蹬发力融入练习中,目前6周岁的她正处于享受阶段中入门往进阶的过程中,只要线路动作跨度在身高臂展范围内,她基本可以完成难度约5.9的线路。
那么她厉害吗?当然厉害,但我说的不是她的攀爬能力有多强,她的厉害包括了坚韧、勇敢,还有相对不错的岩感和攀爬过程中“有范”的身体姿态,甚至是向新手成人用她的语言进行一些基本动作的教学。因此,这个年龄段强调的绝对不是攀岩技术动作掌握得多专业、攀爬能力有多强。
可以预判,当7周岁的米花开始参加全国青少年比赛时,她会有一定的心理优势,毕竟经常跟我一起看攀岩世界杯和全国锦标赛的直播或回放,还现场观摩过多场全国青少年攀岩比赛,又认识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各年龄段优秀运动员,并对攀岩比赛建立了初步认识,但这并不意味她就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最多是相比同龄的多数孩子胜出的几率会大不少。
随着她逐渐长大,她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了,要取决于届时她的训练时间、训练条件等,甚至也有可能放弃攀岩。即使她不选择专业训练,我也会尊重她的决定,但肯定会鼓励她把攀岩作为一项终生的体育爱好。
所以我的答案是,家长需要客观分析自己的条件和所处的环境,并不是简单的越早越好,具体建议如下:孩子3周岁后家长可以带着去攀岩馆体验,看看孩子是否害怕,是否能适应这个环境;6岁之前可以请教练,但别指望孩子可以学到多么专业的攀爬技术或者获得很强的攀爬能力,那太为难教练和孩子了;6岁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从一开始就请教练,也可以体验一段时间后根据孩子对攀岩的感受和认识,再决定是否请教练,或者是就干脆家长自己带着攀爬。
至于到底怎么决策,就要看家长和孩子对攀岩的目标和定位了。坚持规律训练的“岩二代”是否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答案也不确定。也许在开始阶段会有优势,但是越高的舞台最终拼的是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天赋、家长的支持以及教练团队等综合因素,所以不用格外担心来自“岩二代”的竞争。
关于青少年的力量训练
之前在岩友间被广泛讨论的“力量和技术”之争,近两年在青少年攀岩中变成了如何进行“专业的力量训练”,对此我和业内很多资深教练都表示担心。
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攀岩项目的特点,目前对青少年的力量训练基本达成以下共识:
9岁之前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在岩壁上攀爬便是最好的力量训练;
9-11岁可以逐步进行一定的自重力量训练,但是一定要在教练的指导下,并严格控制好训练方式和强度,如上肢力量多以悬挂和锁定的方式;
12岁至15岁可以逐步开始发展专项力量、耐力和爆发力,但同样需要在教练的指导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严格控制好训练方式和强度。实际开始的年龄、训练方式和强度也需要因人而异,需要教练根据实际情况评估确定,其中训练负荷应以自重训练为主;
15岁以后可以根据训练目标,结合运动员个人特点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力量训练。
关于自然岩壁攀爬
攀爬自然岩壁是攀岩者跟大自然很好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对青少年来说是亲近、认识自然的好机会,还可收获不同于人工岩壁的攀爬感受。我非常鼓励和支持青少年去攀爬自然岩壁线路,既可增进对攀岩的认识,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攀爬技术的提高。
不过相比人工岩壁,自然岩壁所处的环境带来的风险因素会大不少,所以一定要在对场地、线路熟悉的专业教练带领下去相对成熟的自然攀岩场体验或训练。
每一条自然岩壁线路都是开线者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开发设计的作品,尤其是成熟自然攀岩场的经典线路,很多都是出自深深热爱攀岩的“双高”(高攀爬水平和高开线水平)攀岩大师的杰作。
近几年备受关注的“中国攀”,作为一条5.14a难度级别的标志性线路,在青少年之间刮起了一阵攀比风,完成线路时的年龄从10岁到9岁再到8岁,不断吸引了众多小选手前去挑战,甚至7岁的小朋友也加入其中。
目前同步在青少年和成人竞技攀岩赛场大放异彩的李美妮是这批刷新国内完成5.14a级别线路最小年龄者纪录的第一人。她的成功原因一是能力所致,在尝试攀爬中国攀之前,她已经在叶向阳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了多年的系统训练,具备了很强的攀爬能力,所以在全国青少年赛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二是一定的自然岩壁攀爬经验,在攀爬“中国攀”之前,她已经积累了自然岩壁攀爬经验,并陆续完成多条5.13级别线路;三是“中国攀”这条线路难点类型为小指力点,跟成人相比这些小点对青少年没那么小,且线路全程动作跨度不大,需要较好的耐力,非常适合青少年。
所以当时的李美妮完成“中国攀”耗费的时间不长,也没那么费劲,但是后面越来越小的孩子完成“中国攀”的情况就各不相同了,个别孩子在此之前甚至完全没有自然岩壁攀爬经验,攀岩年限也较短。
在自然岩壁攀爬方面我并无权威,十年前我去阳朔时在完成了若干条5.13级别线路后也去尝试了“中国攀”,很遗憾彼时都没能分步到顶(现在更没法分步到顶),随后果断放弃,并确定了大量攀爬各种不同风格5.12至5.13级别线路的攀爬思路,丰富了动作库,提高了攀爬效率,积累了攀爬经验。
也正是那段时间的攀爬,形成了我对攀爬能力的认识,即:无论人工岩壁或自然岩壁,攀爬能力真正达到某一级别的攀爬者应该能相对高效地完成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同一级别的线路。
所以郑重建议家长和孩子认真分析实际情况,慎重考虑攀岩目标,问问孩子也问自己到底想从攀岩得到什么,再决定是否要去爬“中国攀”。毕竟难线路那么多,即使完成了“中国攀”,不知何时又会开始流行吃“辣米粉”“辣饺子”(同一岩场另外两条更难的线路),那是否还继续?
我给家长的建议是,带着孩子多攀爬与孩子当前攀爬能力相匹配的不同风格的难度线路,丰富动作库,积累攀爬经验,随着攀爬能力增长,再逐步挑战更难的线路。
关于比赛
孩子很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参加合适水平的比赛,不过赛前家长对比赛要有清醒的认识,孩子对比赛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对比赛的关注点在哪,是比赛过程还是比赛结果。
目前实际情况是但凡是个比赛都有排名,但家长应主要关注比赛过程,和教练一起引导孩子重点关注比赛过程,因为比赛经常暴露出在训练中很难出现的问题,家长配合教练和孩子一起分析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通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便是以赛促训。
家长应配合教练指导和支持孩子在身体、技术、了解规则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并做好参赛的各项准备工作。
关于沟通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情况除了影响亲子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训练。孩子尤其在意家长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这点上,我强调的两个词就是“尊重”和“信任”,建立在这基础上的有效沟通会促进孩子的训练。
关于训练和升学的矛盾
对处于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训练和学习基本没矛盾,反而可以互相促进;到了初中以后的阶段,在目前国内的现状下,这个矛盾对多数人来说很难调和,当然如果有机会进入到一个既有专业场地又有专业师资且非常重视攀岩的学校,那么可以偷着乐,这个矛盾就不会那么突出,尤其对其中优秀的那部分孩子来说,几乎不存在矛盾。
目前国内这样的学校虽然不多,但是确实有,以中山纪念中学为代表,随着攀岩项目的发展也在逐步增加,在广州、深圳、南京、贵阳等地陆续出现这样的学校。
关于游训
“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思路,不过前提应是分析清楚孩子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游训确实可高效高质量地解决孩子的训练问题,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总之,应理性看待游训,尤其是到国外游训,切忌盲目带着孩子四处跑,而忽视了孩子的基本功训练,那就舍本逐末了。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简介余建新
中国登山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副秘书长,负责青少年攀岩赛事活动组织、攀岩后备人才培养、青少年攀岩普及推广等工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体育硕士在读,国家级攀岩定线员,攀岩定线员师资,国家级攀岩裁判员。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本文刊载于《山野》杂志2023年夏季刊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
shanyecma@qq.com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往期精彩回顾
(, 下载次数: 1)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在看点这里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