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阅读 | 自闭打工人,骑车骑好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徒步中国
时间:
2022-11-7 04:43
标题:
阅读 | 自闭打工人,骑车骑好了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APP
作者:刘车仔
骑行重新回归。/视觉中国
最近,在户外风全面刮起的同时,一种中国人习以为常的出行方式似乎正在回归。
在朝阳升起或者夕阳西下的斜晖中,城市道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骑行者的剪影。他们或全身装备骑着自行车,或是扫一辆共享单车,用各种姿势、以不同的心情骑行于往返家与公司的路上。
在城市越来越拥堵的当下,如果说毫不费力又穿行自如的电动车是王者,那么需要骑行者付出耐力和体力的自行车,则更像禅者。它需要身体肌肉与心灵的配合,它意味着较劲速度时的酸痛和心脏负荷的猛增。
但它同时是一种努力与回馈能够即时发生的运动,一旦自行车动起来,你出的每一份力,都会回馈给你速度和迎面而来的风。
这一切掌握在骑行者的手里,你可以“躺平”慢骑,或者咬咬牙加速,肌肉变得紧张,呼吸变得急促,当积累一定的速度,酸痛便在下一刻释放。
对一些选择中长距离骑行上班的人来说,自行车不仅意味着远离拥挤的地铁和无止尽的堵车,更意味着生活的解药,它把困在社交媒体和远方新闻的人们从黑匣子里解救了出来——尽管他们一开始的确只是想换一种方式上班,但最终都纷纷爱上自行车。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脚踏实地的快乐。/《正常人》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超越酸痛,感受形而下的自由
广州打工人蘑菇的通勤路程是16.9公里,沿着珠江边,从广州的西边到东边,骑行用时一个小时,每趟消耗560千卡。
[img=100%,1294]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htxI4XljZeSVnlh7HHW11qaMYlSKRRVXEsAAylTEV4PCl9Nu7yFXcg/640?wx_fmt=jpeg[/img]
蘑菇的新车。/蘑菇
最终,这些数据会变成一张骑行路线图,又或者标明骑行用时、平均配速等各项专业数据的骑行记录,一阵阵风、一身汗水以及逐渐黝黑健康的肤色,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解脱。
此前,他上下班通勤的方式和城市里的大多数上班族无异,踏进地铁,面对一张张盯着手机的脸。一日之计在于晨,然而一天的开始已经开好了虚无的头,“感觉上班没什么意义,每天活着好像都在做重复的事情”,悬浮于居住地与工作区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令他感到麻木。
直到他在朋友圈看到一组骑行上班的照片,也许是汗水、骑车时肌肉的张力、从照片里溢出的能量,让他想要试一试。
[img=100%,785]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w3jqu88wuM8tVEiaXuZoscQibvjicZicicyemIAsHVP7wveygpp2icytwsWg/640?wx_fmt=jpeg[/img]
骑行的诱惑。/Unsplash
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下班,他随手掏出手机,在路边扫了一辆共享单车,想着能骑到哪里就算哪里。路上,天空开始飘起了小雨,耳机里播放着喜欢的音乐,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好快乐”,虽然流了很多汗,但竟然也感觉不到累了。
也许是运动带来的多巴胺分泌,也许只是证明今天没有偷懒,从那以后,他开始期待起每天上下班的骑行。从前坐地铁总是睡到八点多,甚至容易起不来,但自从骑车上班之后,他经常在闹钟响起之前醒来,每天莫名地有了期盼。
在深圳,同样困于地铁通勤的妙玉也急于寻找一些改变。她在一家投行工作,从早到晚,她需要处理爆炸般的信息,动辄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经常觉得脑袋已经超过了负荷。直到第二天早上,当她进入交通工具,继续轰炸她的是远方的新闻,焦虑不安。
她开始渴望有一段时间可以放空。长时间的通勤距离,也许可以用来做点什么,骑车上下班成了改变的切口。
[img=100%,927]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HCHGORpdOm4odkypPQiael4qB6d1OiaEbz3yKt77r5iaTxPicOfR5PXXYw/640?wx_fmt=jpeg[/img]
买了第一辆公路车,妙玉给它起名叫做Chandler。/妙玉
定居在上海的Elva与自行车结下不解之缘,完全出自于物理上行动空间的受限。2020年,疫情暴发,她所在的城市全城静默,整整三个月,生活就是从房间的一头到另一头。解封之后,终于走出房门,她随便在街边扫上一辆共享单车,在宽敞的大马路上飞驰,双脚离地的刹那,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形而下的自由”。
回到上海之后,创业失败,再加上恋情也告终,整个人的自信坍塌,跌进谷底,街上骑行者的身影,让她看见了一线放飞自我的希望。
[img=100%,1442]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hoTsibicgN9uLpw7ureibrgLwIMRTuyrzNeO6YYawh5HR7AFOiaNddrSAw/640?wx_fmt=jpeg[/img]
急需放飞自我。/Elva
这几年来,生活的外部环境面临急剧变化,全面吹起了户外潮流,一股裹挟着户外审美的风潮,也重新带火了骑行。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等本就拥有较浓骑行氛围的城市,很多像蘑菇、妙玉、Elva这样的年轻人,也跨上了单车,动辄骑行十几公里,穿梭于城市街道之间。
在上海开了一家自行车社区店的Danny说,这样的盛况,让他想起10年前“死飞”文化鼎盛的时候,上海街上同时出现600辆自行车。
这一切,似乎让他们重新感觉到,生活再次沸腾起来。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发力、呼吸,找回自己的节奏
妙玉的骑行,开始于今年四月份。春光明媚,每天骑车上班的10公里,她觉得“全世界的道路都是我的”,手握方向盘,“要如何开启一天的心情,掌握权在自己手里”。
[img=100%,1046]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l486ddmcznr2H9gQexIc18Ha4XdJNIc0ia9U3UpSYIHuw6NADBbIhpA/640?wx_fmt=jpeg[/img]
骑车回家遇见夕阳。/妙玉
但是,一下子较长距离的骑行,会让下肢感到特别难受。特别是一开始骑行姿势不太正确,车座椅高度没有调好,所以每天骑完车身上都会有超酸痛感。再加上刚开始骑车,跟着导航总会一不小心走错路,对路况也不太熟悉,在路上会额外花很多时间。 有几天起床,她也会突然失去动力,“要不先缓一缓”?她极力克服自己的倦怠心情。当克服了身体的不舒服及完全熟悉路况之后,她又进入了深圳的酷暑。
七八月份,深圳平坦的公路几乎完全暴露在太阳下,没有可以遮荫的地方,骑着骑着几乎有点快中暑的感觉,头发晕、呼吸有点困难。
但即便是这样,她还是坚持了下来。真正越过了一开始骑行的“兴奋期”,又挺过酷暑,她觉得自己进入了骑行的新阶段。
在城市骑行,难免与行人共处一条道,刚开始她也有点暴躁,为什么路上的人永远在玩手机,以至于丝毫不注意来车,甚至按铃了也没有反应。她开始换个角度想问题,“究竟是行人太慢还是你太着急”?于是她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许我也可以不追求速度,不一定非得在一小时骑完”。
[img=100%,784]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OJBJ25xnwsosNrL0N6rrsTRJG4VibdEGOnbjwcnEtCzabpPxcSaG6DA/640?wx_fmt=jpeg[/img]
骑行中,人们开始重新感受速度。/Unsplash
她想着,如果不想在路上遇到这么多人,那可以选择早晨更早出门,现在,她经常六点多出门,骑到公司附近,喝一杯咖啡收拾好心情、换一件干净的衣服,开始新的一天。
她很害怕让自己停在困境里,感觉不妥之后,便努力给自己寻找另一条路。于是,她也坚信,“就像骑车一样,道路会从拥挤变畅通,生活也会从困境中变好”。
等骑行的热情一过,她感觉自己进入了“心流”的状态,耳朵里甚至不听歌,大脑直接放空、呼吸。“少了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每天思维清晰了很多。”
最近几年,一个心理学概念“心流”被频繁提起,意思是人进入一种极为专注的状态,进而享受过程。这个概念被频繁提起,并非偶然,而是当下浮躁、焦虑、内耗大氛围中的一种自救。
握住自行车把手的时候,妙玉重新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自信,“如果环境比较好,你也可以慢慢地放缓脚步看一下风景,没有人去催促你”。因为之前很多时候,生活好像都是按照别人的节奏和方向来的,比如“上司的认可”,却很少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img=100%,1767]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dVICviaDgicSxqWQOh1Zavajia0QwLhJuMeGreZHHWCFCYnn2ial0NmoLQ/640?wx_fmt=jpeg[/img]
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上。/Unsplash
接触自行车短短两年时间,Elva已经从平常骑骑车发展成了一个专业自行车车手。普通的城市骑行已经无法满足她,她喜欢上山路骑车,甚至带着自行车到全国各地骑。她享受骑车的时候在路上,只专注眼下的事情。很多人说骑行是追求自由,Elve觉得它甚至是一种逃跑的状态。
“它就是让你在另外一个状态当中调整好自己,去找回一些东西,去找回自己心中想要的目标。甚至在你坚持每一公里的时候,你都会找回一些自信,找回一些对自己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再慢慢地恢复到一个平和的心态当中,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前不久,她去了厦门的十里蓝山,从山脚出发到山顶的6公里陡坡,是许多骑行爱好者进阶骑行地。那天刚好是大暑,气温很高。她刚开始骑车爬坡没多久,就感觉到不行了,浑身发抖,似乎达到了体能的极限。
她只是停下来让自己哭,然后冷静下来分析“行不行”。她想着坚持骑上去也不是不行,但“放坡”的时候更考验身体控车能力,下来才是最危险的。纠结了一会儿,她最终放弃了。骑自行车,让她学会“认怂”,适当的时候要“放下自己的ego”。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骑行,也要学会认怂。/摄影@DirtyTanwalls
但真正要回忆起来,她能想到的都是骑行中“很爽”的部分,尽管艰难爬坡的时候可能会不断怀疑人生,“为什么要把自己搞成这样”。
可当终于爬上山坡、开始“放坡”下来的时候,她便迎来了威风和自由的一刻,当前额挂满汗水、奋力向山顶攀登的时候,希望好像也逐渐从心底里复苏。
在《自行车:自由之轮》中,作者写道:“自行车每天都给我的生命以救赎。”
骑行的苦修,对他们来说也正是这样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骑行的快乐。/《红色火箭》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贴地而行,找回生活的真实感
在当下, 对身边的不关心,似乎成了一种生活的常态。这几年,生活越来越便利了。有了手机,我们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拥有日常需要的任何东西,我们可以买菜、点外卖,备注“不打电话,放房门口就好”,然后在朋友圈、微博、小红书里共同架起二次元的社交宇宙。
当互联网提供给我们越来越多的便捷,我们的生活却越来越失去真实感。
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在访谈节目《十三邀》中提到“附近的消失”,当一切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时,人们逐渐对现实世界中的“附近”失去了一个落地的、系统性的认识。但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却必须在现实生活里发生。
一个平常的周末早晨,太阳刚升起来不久,天空中的厚积云把太阳挡住了,蓝天日子里难得的阴凉。我随手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开始漫无目的地骑向珠江边。
[img=100%,785]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KDrqqTnRQjnHBeAreF2GHhjODt1feUpnXdxNApb5rhkibwZuc7tImNg/640?wx_fmt=jpeg[/img]
路边随手可见共享单车。/Unsplash
微风迎面吹来,阳光穿过绿叶,鼻腔里飘进道旁七里香的香味,路边包子店的蒸笼正在冒着热气……
江边正在钓鱼的老人准备收获他等待已久的大鱼,正在花式捶打锻炼的行人停下来观望,两人攀谈了起来。而一早路过的外卖骑手,也得空停下来拿起手机拍下这一幕。
慢下来,然后加速,当双脚用力加速屏住呼吸往前冲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青春期看过的电影《蓝色大门》里的陈柏霖和桂纶镁,青春生命刚开始的夏天,充满着纯粹的力量。
[img=100%,634]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3jAfd9LBqBGC12qePMXGTB6eibJkRjumrwn5Lib3ZJlyHqRf7icWLskxQ/640?wx_fmt=jpeg[/img]
青春与自行车,多么匹配。/《蓝色大门》
不仅如此,我的生活范围好像也离开了地铁线路的束缚,闯进了更大的天地。
这些简单的细微的事情,构成了日常生活的真实感,当我们骑着自行车穿城而过,我们再次确认,我们因为这些真实感而活着。
对蘑菇来说,当骑车路过江边,看见红彤彤的夕阳挂在那里,转瞬即逝;又或者是骑经广州塔下大片绿色草坪,潜伏于他内心无以名状的混沌,终于散开。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了同样骑行的大哥,他决心用力猛骑,最终他超过了大哥,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他记得大哥跟他打了个招呼,很开心。
[img=100%,1167]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QfbXxvWEDdUOlMUgytJKq8ibyYiaXS8Xfq9WUicCl72kRJBKDZ0qXSeBIGdp2BvWA6aId9BefuNUaYHNP9OPbvQA/640?wx_fmt=jpeg[/img]
骑行路上的小意外。/蘑菇画的撞车图。妙玉的生活,因为骑行打开了新的领地,尽管从小在深圳长大,但在骑行中她才发现“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我竟然没发现过”,下班的时候,她喜欢骑车去找一下老的小吃档口,有时候仅仅是为了穿越各种小巷子。
有好多次,她都在一条路上寻找那个在路边摆摊的大爷,如果他今天没有被赶走,她就会感到开心,她恍惚发现自己的视野,一下从社交网络和远方的新闻里抽出来,回到了特别具体的生活当中。
如今,Elva组建了一个自行车车队,骑自行车几乎占据了她80%的生活,但世界也正因此展开了它新的版图。
骑行于她,变成了拆盲盒一样的惊喜。她总是骑车去新的地方,有时候是惊喜、有时候可能是惊吓,但总之,骑车带她打开新的感官。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Elva在上海街头骑车。摄影@DirtyTanwalls
就如海明威说的,“骑着自行车才是了解一个地区地形的最好方式,因为你需要挥汗如雨地骑上山然后飞一般地滑下……”,对Elva来说,骑行最关键的事情,是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的体验和回忆。
在《自行车的回归》中,弗雷德里克·赫兰称这种真实感受是“现实的呼吸”。
人类骑自行车,已经有200年的历史,人们曾骑着它远游,追逐现代化,也追寻自由。如今,人们再次跨上自行车,是为了在混沌和无助中,尽可能地回归真实的生活。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1]《自行车的回归》|[法]弗雷德里克· 赫兰
[2]《自行车:自由之轮》|[英] 罗伯特·佩恩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