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梅里新外转:6年,250公里,爬升27000米,这条新线路如何诞生? [打印本页]

作者: 户外探险outdoor    时间: 2022-5-31 05:19
标题: 梅里新外转:6年,250公里,爬升27000米,这条新线路如何诞生?
“刚出山,在山里待了快半个月了,然后新外转搞明白了。”

这是86出山后发给我的第一条消息,手机另一头的他大概还走在路上,一直喘着粗气,声音还随着步伐有节奏的颤抖着。

“这条线路搞完了,我也就算是了一桩心愿了,毕竟前前后后快六年呀。”这是他的第二句话。

近一个月前的某天下午,86发给了我一张Google Earth的截图,梅里群山在中间,周围的山川沟壑中密密麻麻布满了轨迹,那些都是86几年来探索梅里的见证。

(, 下载次数: 0)

▲86多年来的轨迹叠加图。


“我们更希望能找到一条大家都能走的路,至少是大部分驴友,都能走的路。而不是说非常危险,显得自己很牛逼,我自己把它爬过去就完事儿了。”

(, 下载次数: 0)

信仰之路

只有虔诚能支持你走完这条线路

说起梅里地区的徒步,人们往往首先想起的是雨崩,也叫内转经路线;然后才是转山,也就是外转经路线。仔细想想,这好像也是梅里地区仅有的两条成熟徒步路线。

梅里一直是一个充满传说的地方,其主峰之名“卡瓦格博”,是太子雪山主峰、山神及太子雪山群概念的三位一体的称呼。在基础教育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藏民们仍然相信1991年的梅里山难是卡瓦格博山神显灵的后果,卡瓦格博也依旧有着藏地八大神山之首的称谓。

传说卡瓦格博原是九头十八臂的凶恶煞神,后被莲花生大师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门,做了格萨尔王麾下一员神将,从此统领边地,福荫雪域。藏民们深信,卡瓦格博神就住在山之巅的琉璃宫殿中,庇佑众生吉祥。藏历中卡瓦格博属羊,所以每到藏历羊年,都有不计其数的朝圣者踏上卡瓦格博转山之路。


(, 下载次数: 0)

▲玛追通,传统梅里外转。摄影:白继开


很难考证传统的梅里外转经线路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据说梅里雪山转山最早开始于1268年,源自藏传佛教活佛噶玛·拔希在此地传经布教8年间曾经走过的道路。从那时算起,藏传佛教信徒围绕卡瓦格博神山的转经活动,已持续了700多年。

佛教徒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唯有两个办法可以免除。法一,修成活佛,极其困难;法二,转山。在很多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心中,一生中必须绕卡瓦博格转经一次,才能在轮回中免遭堕入地狱之苦,即便在转经途中死去,也被视作再生有福。


(, 下载次数: 0)

▲传统外转路上的转山者。摄影:白继开


86也曾经走过传统的梅里外转。

大概在08年或09年的时候,具体时间86已经记不清了,那个时候他还是个户外新人,没走过的徒步线路还很多,每一条他都跃跃欲试。然而这条梅里外转经路线,严格地说,86至今都没有完整的走完过。因为老外转几乎没有景色可言,仅寥寥几处还算风景秀丽,整圈下来也只有三个地方可以看到卡瓦格博峰。

近年来老外转路线上多处已经通车,除了心怀信仰的佛教徒,很少有人再选择徒步走完全程。

86评价,这是他走过最无聊最无趣的户外线路,无聊到有几段86甚至直接选择了坐车。不过也正是这种无聊,让他见识到了信仰的力量:上至70岁,下至刚上学,无数的藏民涌入这条无聊至极的线路,完成对心中信仰的践行。


(, 下载次数: 0)

▲永世通客栈,传统梅里外转。摄影:白继开


“我见过最夸张的是上一个羊年,雨崩神瀑的草坪上密密麻麻全是人。就像马年去转冈仁波齐,绝对不可能迷路,跟着人流走,放眼望去,视线内就至少是几百号人。当时我还记得德钦县政府征用了所有酒店,给朝圣的人提供住宿,外传经也是,沿途就跟赶集一样的。”

虽然客栈、补给点已经覆盖了徒步路线的各个节点,但缺乏景色,使选择去徒步的户外爱好者少之又少。即便如此,每年转山路上的朝圣者仍络绎不绝。


(, 下载次数: 0)

▲108拐,传统梅里外转。摄影:白继开


“这是一条纯粹的信仰之路,跟风景几乎毫不挂钩。”

梅里雪山有这么丰富的景观,可是徒步路线却只有这寥寥几条。一个想法逐渐在86的脑海里形成,他想开发一条线路,把梅里最好的一面都纳入其中。



初探

弯弯绕绕走错路是探路的常态

探索一条新线路和普通徒步最大的区别,是面对未知的地形。

面对未知的情况,通常要准备多于实际需要的食物储备和装备,以应对不时之需。据86描述,最夸张的一次,他们所准备的装备可以比肩高海拔登山,从动力绳、冰镐、安全带到机械塞一应俱全。不过大多数能用到这些装备的时候,他们都会选择下撤。


(, 下载次数: 0)

▲86的装备墙。


更重要的还是食物储备。从秋纳统到雨崩,是86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开始探线。2016年的7月,86和朋友云泊阿伟两个人踏上了这段旅程,他们计划从曲那通穿越五冠峰和将军峰中间的垭口进入雨崩。

这是一段从未有人涉足过的路,没有轨迹,没有路迹,他们有的只是包里的装备,和脑中的经验。入住飞来寺当晚,和客栈的老板聊起此行的目的,却被当即否决,“从没听说有人这样走过。”

不过他们还是决定试试看。7、8月正是梅里的雨季,太阳很少露面,山谷间的空气都是湿漉漉的,云雾飘荡在山谷中,笼罩着传说中神明居住的地方,宛如仙境。


(, 下载次数: 0)

▲摄影:文森


但在徒步圈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眼在天堂,身在地狱。”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雨崩,行走在梅里地区的任何一处,你都能联想到这句话。

徒步第二天一早,二人正式开始沿计划路线穿越,沿着舍曲河向上游走了一个多小时后进入了原始森林。刚开始,他们还在因可以沿着一条小路上山而感到欣喜,可来到了小路终点,才发现那只是村民的一个祭祀点,并不通向山顶。

回到半山腰,在没有路的地方硬着头皮找路,3公里的直线距离,两人硬是弯弯绕绕走出了10多公里。弯弯绕绕走错路是探路的常态:有时弯弯绕绕能够走出密林,而有时为了找路只能爬上山顶观察地形再原路折返。

在潮湿的森林中,厚厚的落叶覆盖着地面,谁也不知道一脚下去究竟能踩多深。偶尔,茂密的植被会让人看不到脚下的地面,周围的密林也会让人迷失方向。混乱之中,傍晚安营扎寨的时候,竟发现对讲机也无意中丢失。


(, 下载次数: 0)

▲探线路上茂密的竹林。


在这次探线的第三天,两人动了放弃的念头。因为决定放弃,二人甚至还任性地睡了懒觉。

可走出帐篷准备拔营下撤时,朋友看出86的脸上写满了“不甘”二字。前进,其实离目的地不算太远;撤退,也是至少两天的路程。看了看两人剩余的食物,一狠心,“那就再往前走一天,不行再撤,反正准备的干粮足够。”

这一天,他们没再犯任何的错误,进度也相当于前两天的总和。不过线路的难点还没被克服,越往前走,两个人心里就越没底,垭口到底能不能翻过去?万一翻不过去,回程的距离又要增加,并且不可能原路返回,到时候食物还够吗?


(, 下载次数: 0)

▲曲那通。


这时候他们甚至已经连放弃的机会都没有,除了继续前行,他们别无选择。

最后这两天,二人身上的食物都已所剩无几,每一顿饭都要尽量节省。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是晚饭的时候在营地烧一壶水,用紫菜里附赠的调料包,泡一包小鱼干煮出一锅汤。在二人的记忆中,那是他们人生中最美味的一锅汤。

第二天是翻越垭口的日子,两个人坐在帐篷里研究着手持GPS上的线路图。86忽然发现明天即将翻越的垭口有个名字,叫尼色拉古垭口。有名字,就说明曾有人走过,这个发现给二人增添了几分信心。


(, 下载次数: 0)

▲通坝垭口对望尼色拉古垭口。


翻垭口的当天,低温、大风、细雨组合起来折磨着两人,翻越垭口的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不过一路上坡和海拔高度在不停地消磨体能。好在,事先精细而充分的准备工作让两人成功地翻上了垭口,当终于登上垭口那一刻,二人的眼睛都不禁湿润。

不过,这段旅途的成功,仅仅是探线故事中的一个篇章。

建议横屏观看

(, 下载次数: 0)

▲航拍梅里雪山全景



不要问,问就是梅里

“应该没人比我对梅里这一片的地形更熟悉了。“

在正式转行户外之前,86曾在家里服装厂担任设计和管理工作。与每个平凡的打工人一样,每年能够用来徒步的假期不过寥寥几日,不论想去哪里都要提前很久计划和准备,还需要运气加持才能成行。

时间一久,86开始觉得自己被束缚住了,于是便离开了服装厂,开始寻求自己的道路。

一开始,他想在丽江做青旅,玩户外几年下来,在百度贴吧的徒步板块里也认识了如今的几个朋友。86喊了一句,几个人便都跑来了丽江,开始了创业的道路。不过很快,他们发现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青旅,虽然时间更自由,但他们常年按照一晚不到十元的价格收费,请客人吃饭不说,住几天之后还免费。


(, 下载次数: 0)

▲86和朋友们曾经经营的青旅。


生活要有诗和远方,可也有眼前的苟且。青旅的运营很快消耗掉了他们几乎所有的积蓄,思来想去,大家还是比较擅长玩户外,这才成立了如今的俱乐部。经历了几年的摸索,确定了如今以高海拔轻装线路为核心的理念。

从事户外工作,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支配权,让探索新外转成为了可能。多年来,开发新外转这个愿望已经深深的植入在了86的脑海中。几次与朋友谈及“最近有什么计划?”这个话题时,86的态度都很明确。

“不要问,问就是梅里。”


(, 下载次数: 0)

▲在卓赛垭口拍摄卡瓦格博。


86也确实将这几年的时间都花在了梅里身上,只要一有空,几个人便收拾好行囊一头扎进梅里群山的深处,几乎所有的计划都围绕着梅里。

探线工作往往需要比实际完成路线更长的周期,一条5、6天可以走完的路线,探线时也许需要8-10天。多出来的这几天时间,是在无尽的找路、失败和折返中度过的。这多出来的几天时间,意味着很多事情,更少的工作时间,更少的收入,更多的物资准备。


(, 下载次数: 0)

▲雨崩,梅里区域最著名的村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补给点之一。


时间,只是一部分的问题。另一个大问题就是资金,作为打工人,出去徒步总少不了要从自己的工资里掏钱去支持自己的计划。开起俱乐部之后,资金问题也并没有立刻得到缓解,俱乐部成立的第一年,全年的营收也不过1万元左右,直到2019年,公司才第一次实现了发工资,2020年,大家才有了稳定的收入。

近两年,探线计划的资金更多的是从俱乐部的收入里支出。听起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不过2020年席卷世界的疫情,对于户外行业的打击尤其严重,许多户外相关的实体店倒闭的倒闭,亏空的亏空。86和同事们比较幸运,虽然公司发展受到了比较严重的阻滞,但还算稳定。

不过这样一来,探线的资金就只能大家自掏腰包了。朋友们倒也没有任何的怨言,毕竟多年来,在梅里地区探索一条壮观的新线路,已经成为了大家共同的理想。完成新外转的目标从来没有变过,无非是战线拉的比较长,探线的风格比较独特一些罢了。


(, 下载次数: 0)

▲许东措,也是人们常说的“梅里之心”。



(, 下载次数: 0)
▲甲应村拍摄戈达尼腊卡,意为“卡瓦格博的藏宝箱”。

徒步圈的大佬们在探索新线路的过程中各有各的风格,有些人喜欢碎片化的探索一段线路;有些人喜欢攒个长假一次走通;有些人喜欢探5日线路;有人喜欢探8日线路...

86更习惯于把一片区域的地形都摸清楚,一方面,开始经营俱乐部之后他的时间相对自由,另一方面,在一片区域反复摸索也更利于他结识周围村落的人。

“稍微装逼点说,应该没人比我对梅里这一片的地形更熟悉了,也许当地的猎人和村民对于某个村落附近的路标或者细节比我更清晰,但对于梅里周边范围内这一片区域的地形,应该没人比我更熟悉了。”

建议横屏观看

(, 下载次数: 0)

▲飞来寺与缅茨姆航拍全景。



这句话也许说得有些绝对,但除了那些洁白而神秘的山巅外,梅里群山间的沟沟壑壑,都遍布着86的足迹。这些轨迹大多始于卡瓦格博东西两侧的河谷,沿着沟壑蜿蜒进入梅里雪山的核心区域,经过冰川、山脚,有时跨越山脊,有时翻越垭口,再沿着另一条沟壑回到河谷中。

有些时候,这些轨迹是循着猎人和牧民常走的小道,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多年来在梅里地区的探索,也让他们结识了许多村民,每当他们规划一条路线的时候,也总少不了向这些村民打听线路的状况,村民们往往也很乐于提供帮助。

不过就算是问这些对林间小道轻车熟路的村民,也总还是有一些意外的景色,是村民们也很少涉足的。


(, 下载次数: 0)

▲梅里四湖。




意料之外的风景

探访当才措。

当才措的发现源于一次偶然。

两三年前,86路过飞来寺的时候和旧友聊天喝咖啡,朋友告诉86,自己在卫星地图上发现了一个湖,面积有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查了很多资料后发现也没人知道这个湖的存在。

86心中一震,梅里一带他应该已经很熟悉了,却从来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大的一个湖。甚至自己这些徒步多年的朋友中也没有人知道这个湖的存在。

他决定自己去一趟,去寻找这个神秘的高山湖泊。


(, 下载次数: 0)

▲当才措。


根据卫星图片找到这个湖并不难,他们甚至拍下了这个湖泊有史以来的第一张照片。不过直到他们把图片带回了山下的阿丙村,村民才意识到,他们找了很久的湖泊,是村里的村民祈雨的神湖,叫当才措。

也许是因为语言不通,沟通不畅,才让村民觉得他们找的湖泊是一个没人去过的地方。不过这确实是一个人迹罕至的神秘湖泊,老一辈曾去祈雨的老人们都已去世,只有在很多年前,有三四个小伙子曾又去求过一次雨,如今村子里去过当才措的人也不超过五人。


(, 下载次数: 0)

▲当才措。


找到湖泊后,86和同事从湖的另外一侧下山,一开始,还有些隐隐约约的路迹,走着走着,路迹消失了。失去了路迹,两人只好沿着河流一直走,忽然间,前方河道突然收窄,两侧都是上百米高的垂直断崖,两人陷入了混乱,只好回头慢慢找路。

但没有路迹的指引,每前行一步,他们都在自我怀疑的困境中越陷越深。而在这种自我怀疑的状态下,垃圾——这种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却可以在未知的荒野中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甚至帮你找到回到文明社会的路。

“你知道我们怎么找到正确的路的吗?”86说到。

“是因为在一个小岩壁下面,发现了一个尖叫瓶子,我们觉得这里肯定有人来过,我就以这个尖叫瓶为中心开始仔细搜索。找了好久,才找到了正确的路,如果没有尖叫瓶子,我根本就不会考虑到,沿着一个很陡的岩壁爬上去会有路。”

当身处人迹罕至的环境中,陷入迷茫、无助和恐惧的情绪中时,垃圾这种平时被人们所唾弃的东西,却能给人一种确定感,因为它代表着这个地方曾有人类涉足,也代表着那个熟悉的文明社会离你不远。


(, 下载次数: 0)

▲传统外转隆那至永世通段,村民在清理垃圾。摄影:白继开


类似的经历在86探线的几年中不断上演,每次探线,86都会有这样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经历。在自然力量主宰的世界中,孤立无援,面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不免让人产生一个疑问。

值得吗?对于自己,对于自己所爱之人,对于爱自己之人,会不会有些自私了?

好在,一直以来,86周围的人都在支持他。对于从小就玩儿户外的86,他的父母对此早已习以为常,只是在出发的时候叮嘱一句“注意安全。”而86的女友更是和他一起走过狼塔等硬核线路,二人志同道合。


(, 下载次数: 0)

▲明永山脊营地,近距离观看梅里雪山、明永冰川。


这些年来,86和朋友之间也经常提及探线的事情,志同道合的人之间,很少会质疑彼此所爱之事的意义,更不担心彼此的安全,倒是有一个问题被反复提及。

“这线我能走吗?”



多样化的选择

这不仅仅是一条环线

“我看你应该也不经常徒步吧?”86问我。

“确实,我还是攀岩攀登比较多。”

徒步不似攀岩,可以一直追求新的难度,反复地挑战磨练。徒步是一种体验型项目,很多人一条线路只走一次,纯粹为了沿途的风景或者徒步体验。入坑几年之后,就会开始陷入无路可走的窘境。一些从事户外行业,或者是户外玩家朋友知道86和同事们在开发梅里外转,都认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86也与一些客户讨论过这件事情,客户们大多是同一个反应:我能走吗?


(, 下载次数: 0)

▲坡均营地。


86所接触的客户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自己有一定重装能力的爱好者,这些客户相对更想了解线路的情况。另一种能力稍差的爱好者,他们最关注的,不是这条线路有多大的意义和贡献,而是线路能否开展商业活动,有商业队,他才能参与其中。

开展商业活动其实对于线路和俱乐部的要求都很高,并不是一条线路够热门且有利可图就可以开展商业活动。

一条徒步线路能否开展商业活动主要取决一个核心要素,即马帮的运输是否能够覆盖线路的全程。对于商业活动来说,马帮存在的意义远不止给客人驼背包减轻负担。如果马帮不能走完全程,那么商业活动中客人就需要重装徒步,领队和向导就需要自己背负保障物资,并且一旦有人在徒步中出现状况,在重装情况下下撤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 下载次数: 0)

▲奶日顶卡冰川。




(, 下载次数: 0)

▲坡均上方小湖,拍摄芒框腊卡倒影。


而以新外转的线路情况来看,86觉得恐怕很难将其完全开发为商业化线路。

不过对于这条线开发出来会不会没人去走,86倒不是特别担心。在他的眼中,户外圈的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很强,接受新线路的速度快到令人害怕。

尤其相比完全不考虑户外体验的老外转线路,新外转是专门为户外爱好者打造。“整个新外传,不是说全程都是风景很好的线路,肯定会有一些相对比较枯燥的路段。我们是要选择一些相对简单、风景相对好的线路去走。

所以我觉得意义在于,虽然说它是一条新外转线路,但其实可以拆分成四五条线路来走,每条线路走个五六天。可以给大家更多的选择,以后户外圈的人来梅里雪山徒步,就不单单是再去雨崩了,也不单是只有现在的梅里北坡,而是有更多样化的一些选择。”


(, 下载次数: 0)

▲半坡观看秋季五彩斑斓的梅里北坡。


因此86并不担心这条线路开拓出来会被人们遗忘,不担心多年来的努力会白白荒废。

86话虽这么说,但当他将探线路上拍摄的素材剪成影片,并发布在公众号上之后,翻越垭口时那一面巨大的陡坡还是让人隐隐震撼——几人背着60L起步的大号登山包,外挂着绳子和冰镐,在黢黑的碎石坡上慢慢前行。


(, 下载次数: 0)

▲垭口前的陡峭山壁。


由于甲应村-雨崩段探线的时候是冬季,山坡上较平缓的地方还有厚厚的积雪,六七十厘米长的冰镐,一扎就全部进入了雪地里。开始翻越第二个垭口前的小平台上,还有两三处雪崩遗迹。冬季当然不是转山的最佳季节,但即便积雪融化,连续翻越海拔5000米的垭口也是一件虐人的事情。

同为徒步者,86的朋友孤月根据经验为中国西南部的徒步线路进行了分级汇总。梅里新外转因其近30000m的累计爬升,超过250km的总里程和接近4000米的平均海拔,被归为8级。而平日里大家所说的“虐线”,狼塔C+V、嘎玛沟定为了6.5级;熬太是6级。

徒步线路分级虽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俱乐部之间分级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在孤月的分级体系中,日均爬升高度、总里程以及路况是最重要的三个标准。不过由于这些指标难以量化,分级主要是根据大家的经验进行判断。

可见,新外转的风景固然美,还是需要徒步者有相当硬的实力。


(, 下载次数: 0)

▲梅里新外转路线概览及大致分段。制图:户外探险


今年4月,86完成了梅里新外转路线的最后一段,甲应村到雨崩。“这次走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放下了一件事了,某件牵挂了好多年的事儿,终于弄完了,然后也结束了,大概就感觉放下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很轻松,剩下的,就是我可以去规划一些新的事了。”

几年前曾经走过的来古冰川,是一个还在筹划中的大目标。86计划,在岗日嘎布地区走一个东西向的穿越,粗略估计,又是一条长两三百公里的线路。

同样也是模块化的探索,同样也是拉长战线的探线节奏,也许在未来的几年内,又会有一条崭新的线路出现在藏东南地区。

撰文/文森编辑/时雨图片/登徒子户外
设计/Vio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关注登徒子户外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