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人物访谈 | 潘杰:艺术地表达我心中的藏地 [打印本页]

作者: 觅藏记    时间: 2020-9-21 06:52
标题: 人物访谈 | 潘杰:艺术地表达我心中的藏地
(, 下载次数: 0)

|觅藏·人物访谈|

潘杰

画家、摄影师

一直追求绘画和摄影的自我表达方式

关注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近期一直在绘画和摄影之间游走

期许两者之间的相哺

在内心的彼岸寻找

一个关于艺术和生活单纯的梦

2019年,作品《游走在刹那之间》在《中国摄影》杂志刊登

2019年,作品《向佛的心》刊登于澳大利亚《Beta》杂志第35期

作品《静止的风景》入围旁白·三影堂首届学员展

该作品还获得2020英国Monovision单色摄影大赛观念类荣誉奖

口述|潘杰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3)
“静止的风景”系列/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2)
“向佛的心”系列/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0)
“高原的祈祷”系列/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3)
想成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摄影师?

当这个世界成为图像,且越来越深化,我们在拍摄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我是想成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摄影师?
这个问题是我们在摄影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你依从摄影是“实用性工具”的理念,认为摄影仅是现实的切片,注重其文献的价值,那说明你想成为一个摄影师。而艺术家更多强调个体表达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强调图像与现实之间的复杂性。

(, 下载次数: 1)
《启程》/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3)
“静止的风景”系列/潘杰 作品
在觅藏这个群里,从事文献的摄影师高手林立,真的都拍的非常好和有感觉,我一直在关注。但当我阅读了大量的图片后,发现一个很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内容的同质化和碎片化倾向。很多作品的细节和内容差不多,不同的无外乎影调和构图;多张照片无法完成事件性的叙述,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态。而这一直是我在刻意回避的事情。

(, 下载次数: 3)
藏地摄影是否可以很艺术?

我一直在问自己,我所框取的现实是真实的吗?当我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我正在阅读摄影史。阅读使我明白,我所框取的现实切片,是另一种现实。因为在框取的刹那,我已切断了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它的存在已具有独特的意义,无意识中我已注入了个人的思考,我为什么要截取这一段,而非那一段(当然你只认为那一段很美,那又是另一回事)。

(, 下载次数: 3)
《祈福》/潘杰 作品
就如在马丁.帕尔之前,纪实摄影主流定义是揭示真相,观看事物的内面。而他认为纪实始终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我认为真相如何与怎样来框取真相并不是一回事。其实在马丁.帕尔之前罗伯特.弗兰克的《美国人》已告诉我们,一样的现实,可以传达不一样的情绪和观点。即一种着重于呈现个人生命经验和生活现实感受的叙事风格出现了。在作品的编排上利用戏剧的结构、蒙太奇、音乐性的推进、类比、隐喻等等手法,使作品的力量更加强大。

(, 下载次数: 3)
“静止的风景”系列/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0)
《夜归》/潘杰 作品
比如书中间部分有几张照片具有典型的意义,两个在91号公路的徒步旅行者,搭乘弗兰克的车,他们专注着前方,甚至戴着些迷茫和忧伤有些木讷地驾驶着车奔向终点;下一张近景是几个暮年的老人坐在栏椅上在交谈什么问题,远处一辆汽车疾驰而过,呼应着上一张汽车的元素;再下一张在两颗大棕榈树下一辆汽车遮盖着遮阳套,就像盖着裹尸布;再下一张是66号公路的一起交通事故,一个死者躺在路边,盖着裹尸布;再下一张一条公路在暮色中寂寞地伸向远方。
几张照片的排列就运用了上述的手法,暗示人的生命历程是多么的无奈、沧桑和不可预测,细细品味真是太有意思了。还有很多类似的“同形”,如反复出现的星条旗、十字架。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执着于图像的真实性,关键是要明白我们通过图像需要表达什么。如果完成这种转换我想藏地摄影也是可以很艺术。

(, 下载次数: 3)
《神游》/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3)
《静止的风景》创作视角/创作感想

当我面对川西宏伟、奇异、沉静且带着神秘的风景,一种穿越时空的陌生感油然而生。时间仿佛静止,此刻量子态的我和周围的一切正应验“薛定谔的猫”的逻辑,上下左右在多元宇宙中叠加,文明和物质以一种相向或反向的状态延续,就如进入了James Hilton所描写的香巴拉,一切的信仰和文明和谐共存,死亡在遥远的另一个宇宙。而自我就是波状的心绪,在叠加的空间震荡发散,重构二维空间里的景像,从而追问生命的终极意义—安宁和平和是一种怎样的胜景,在无量光佛的触摸下,可以让平凡的“生”叠加成灿烂的“永生”。

(, 下载次数: 0)
“静止的风景”系列/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3)
“静止的风景”系列/潘杰 作品 《静止的风景》和《向佛的心》两组作品的创作手法相似,都试图在二维的空间里重构三维空间的影像。《向佛的心》侧重表达藏民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他们对美好生活及人性深处对于单纯、善良的向往。

(, 下载次数: 0)
《朝圣者》“向佛的心”系列 /潘杰 作品

(, 下载次数: 3)
《祈祷》“向佛的心”系列 /潘杰 作品
《静止的风景》着重表达高原宏伟、静谧、神秘的风景及牧民生活带给我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通过正负片的不断交叉运用,空间的转换,制造新的刺点,对当今社会信仰的缺失,环境的恶化,物欲的膨胀、自我的迷茫等等进行反思。同时两组作品都试图通过图象再构后扩散的力量追问人性深处对于“生”和“永生”的两难抉择,及在抉择过程中自我精神和信仰的救赎。




对话 / 潘杰

Q: 在当代摄影创作当中,最主要的要素是什么? A:是作品的主题。通俗地讲,摄影创作的主题就是你想表达的东西。当代摄影中,艺术家借助精心选择的内容和手段,表达自己的思考。因此,当代摄影创作是一种“感性基础之上的理性思考”。主要有三大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创造物之间的关系(都市、机器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人、自己)。
而选择与确定主题的关键——找到你自己,深度思考和探讨一个主题。摄影系列不是一张而是一组作品。不是简单的组照,而是有深度、有广度、有内在联系的一组作品。目的是对一个主题进行深度探讨,而非图片故事和摄影专题,仅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国内摄影家骆丹的《318 国道》,也是典型的在路上摄影传统的作品。
318 国道是中国最长的国道,从上海到西藏横跨东西。骆丹从 2006 年 2 月开始,历时半年,在这条国道上来回走了 18,000 多公里,拍了 8000 多张,最后选出 88 张编辑成为画册。骆丹自己回忆说,这些照片完全来自于旅途中的偶遇。
当我看到这些图片时,对我的震撼是极大的。里面关于自然景观、人造景观和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揭示,是如此的深刻和富有力量。原来西藏还可以这么拍。近期正在看有关于影像构建方面的书,更使我认识到创作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我现阶段的创作还是着重于后期的介入,其实当代影像构建更多的是在前期,如杰夫.沃尔的模仿灯箱的作品,辛迪.舍曼的自我编导的作品以及贝尔纳.弗孔的“造相”类作品,都是在前期进行构建,包括对时间、空间、环境、人物等等的构建,有时甚至通过某种介入的手段改变环境。

我有时真的好想在西藏进行类似的拍摄,找一些简单的方式,肯定很好玩。国内也有我喜欢的此类艺术家如马良、陈维、张兰波、史国威等等,我一直在看他们的作品。主要通过刘铮老师的《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买了一些我喜欢的艺术家用于研读。

Q:让自身进入艺术摄影创作的状态最迫切的感悟是什么?
A:世界的隐喻性,整个世界对于其他事物都是隐喻。隐喻绝对不是语言的事情,人类思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我一直在探讨隐喻概念这种以一种经验来部分建构另一种经验的方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似乎仅是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感觉不到隐喻的存在。而事实恰恰相反,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就如我刚刚谈到的《美国人》,正因为弗兰克重视隐喻的意义,才使作品有了诗意的叙述。

Q:个人的生活和艺术经历 A:其实我从小就很喜欢绘画,当时由于环境的影响,从小被灌输的都是诸如艺术家很清苦一类的概念,加上我文化课的成绩还不错,所以从来没有想成为一个职业艺术家。第一次高考选择了服装设计,最后由于家庭和自身的因素放弃了。第二次高考选择了一个与艺术毫不相关的职业,但成为一个艺术家一直是我内心无法回避的心结。
现在想,其实我在工作之前的状态,一直是疏离于现实世界之外的,缺乏自我,优柔寡断。内心极度的不自信和行事追求极度完美之间的撕扯,使我既无法正确认识世界,也无法完整认识自己。(现在想想很好笑,我有什么可以不自信?成绩不错,家里条件还行,自己外形也还可以。还会画画写点东西,怎么就不自信了呢?)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我的命运。
云南之旅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如果当时就选择艺术之路,由于两者之间的撕扯,分不清生活和艺术的状态,也许我真的会崩溃。只因为之后我选择了普通的的职业,所遇到的事和人使我明白,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人性本来就是这样,有什么可以害怕或抗拒的?更坚定自己究竟需要什么。
这便是我现在的状态,变成一个在艺术上极度自我的人。在绘画和摄影之间游走,于内心的彼岸追求一个关于生活和艺术单纯的梦。从一个无法认同世界无法认同自己“特别的人”转化为一个能接受世界接受自己“特别的人”,自己想想都有些莫名和不可思议。也许我的人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二律背反的融合,使其融合的关键便是自我的觉醒。

而我拍藏地题材的想法,是深受劲松影响的。我跟劲松是在2019年刘铮老师的高研班上认识的,当我看到劲松的作品《向佛的脚步》时,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当时就向劲松要了冯哥的联系方式,于当年的七月和老马、段兄一起,赴川西进行了二十几天的旅拍,收获极大。回来后面对一大堆素材,还是有点迷茫的。

如何使作品表达出藏地在我心中的印象,一直是我处理图片的原则。劲松是学油画出生,而我是学国画出生,虽然我的《桑烟四起呼远山》深受劲松的影响,但是在处理的手法上,还是有些不同。我的透视是散点透视,人物情节的处理更强调写意性。所以说艺术创作永远无法脱离自己的艺术经历,要跳出固有的樊篱,只有加强自己的多方面的艺术修养。

(, 下载次数: 3)
《桑烟四起呼远山》/潘杰 作品



/
(, 下载次数: 3)
投 稿 说 明

(, 下载次数: 3)
|摄影作品|

征集“藏地人文、风光”主题优秀原创摄影作品,作品要求72分辨率,单个文件2M左右,需有后期,不带水印,每张作品须附有拍摄说明(标题、时间、地点),附作者简介、有效联系方式,摄影手记。

(, 下载次数: 3)
|旅行故事|
征集“藏地”原创精彩旅行故事,非虚构,无论是自驾、徒步、亦或背包旅行均可,有完整的故事线,可以分享独特的旅行体验,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附作者简介、有效联系方式。

(, 下载次数: 3)
|游记攻略|
征集“藏地”旅行游记攻略,有独特而详实的旅行线路记录(衣、食、住、行),真实可靠,对藏地旅行爱好者有借鉴性,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素材,附作者简介、有效联系方式。
请登陆 觅藏摄影旅行 小程序发布以上相关作品我们会将选择优秀作品刊发在“觅藏记”公众号并有机会入选《觅藏》杂志书

(, 下载次数: 3)

我们正在寻找 藏地摄影爱好者  藏地自驾旅行爱好者
(, 下载次数: 3)
扫描二维码加“小觅”,拉你入群
或进入 觅藏摄影旅行社区 交流

(, 下载次数: 3)

|话题征集|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藏地旅行路上,一张照片以及背后动人的故事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 下载次数: 1)

(, 下载次数: 3)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在后台留言,获取内容授权本文图片均由摄影师本人授权提供版权归其所有,违者必究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