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切尔诺贝利,潜行者的避世所 [打印本页]

作者: 国家地理中文网    时间: 2022-2-26 15:18
标题: 切尔诺贝利,潜行者的避世所
乌克兰的普里皮亚季,切尔诺贝利著名“景点”——废弃摩天轮。

摄影:MIKE HETTWER

据BBC新闻发布消息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已被俄军控制。此前,俄乌双方曾在放射性场地爆发大规模枪战,目前尚不清楚战区具体状况。

1986年,切尔诺贝利爆炸导致人类历史上最严重核灾难,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警告,“如果俄罗斯继续入侵,这样的灾难可能会再次发生。”

(, 下载次数: 0)

生锈的床被遗弃在乌克兰普里皮亚季(曾是为切尔诺贝利员工建造的小城)的一所学校内。

摄影:MIKE HETTWER

切尔诺贝利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以北约130 公里处,可为入侵部队提供进入城市的通道。此前,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半径32公里的区域渺无人烟,工厂也不再活跃。尽管如此,对该地区的任何战斗都有可能导致放射性废物泄漏。

(, 下载次数: 0)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切尔诺贝利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后,苏联曾耗时200多天建造一座石棺形建筑,将4号反应堆封存;2017年,乌克兰政府又加盖了掩体。根据世界核协会2021年5月发布的报告,“石棺”内大约有200吨高放射性物质,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 下载次数: 0)

摄于2016年,正在兴建、新的巨大拱形安全工事会取代1986年爆炸后早期兴建的“石棺”;新的安全封闭计划于2008年计划实施,那时“石棺”的预期寿命仅剩5年。

摄影:GERD LUDWIG,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 下载次数: 0)

自2016年以来,一个新的安全封闭结构——“钢棺”盖在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残骸之外。

摄影:MIKE HETTWER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核政策项目主任James M. Acton表示,除4号反应堆之外的另外3座反应堆,它们所产生的乏燃料也具有高放射性,近年来才从反应堆转移到附近的冷却池,以进行临时储存;倘若冷却池受损,可能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和颗粒。

但James M. Acton也表示,发生严重核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俄罗斯人没有任何理由攻击反应堆,即使受到意外袭击,冷却池或容器仍不太可能遭到灾难性损坏,而且切尔诺贝利周围几乎没有居民。

(本部分资讯来源: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22/02/24/most-immediate-nuclear-danger-in-ukraine-isn-t-chernobyl-pub-86521)

(, 下载次数: 1)

隔离区的前居民探访已故家人和朋友的坟墓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 下载次数: 0)

重聚总是会带来很多情绪——尤其正值春天、人们返回切尔诺贝利纪念灾难周年的时候(事故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当地正值春季)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先是核电站事故引发的“地狱之火”,

如今又经历战火洗礼,

这座“鬼城”都成鬼了还命运多舛。

(, 下载次数: 0)

普里皮亚季曾是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建造,事故发生36小时后,这里的50000多名居民开始撤离。之后数十年,这里与切尔诺贝利一起,成为了人类的“鬼城”。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 下载次数: 0)

普里皮亚季,废弃公寓楼中的邮箱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 下载次数: 0)

废弃的摩天轮依旧矗立在已经长满树木的“鬼城”

摄影:SEAN GALLUP,GETTY IMAGES

(, 下载次数: 0)

废弃核电站中仍矗立这未完工的5号、6号核反应堆冷却塔

摄影:Robert Maxwell




人类鬼城,动物天堂

(, 下载次数: 0)

公元1986年,一声巨响,

人类史最严重核事故产生,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800年才能缓和的核泄漏“后遗症”;

几百万年才能自然分化的辐射物质;

50万人参与的救灾;

20亿人或多或少受事故的影响——

而切尔诺贝利的野生动物却觉得:

“天啊,太好了!”

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b0196o6cq2f&1314.swf切尔诺贝利以及为其建造的普里皮亚季成为人类的“鬼城”,却成为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交界处的隔离区总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切尔诺贝利核灾难让这里变成了欧洲真正意义上,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 下载次数: 0)

普里皮亚季河把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一分为二,河岸四周也是该地区许多物种的重要栖息地。

摄影:JAMES BEASLE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 下载次数: 0)

普氏野马曾一度濒临灭绝。1998年,为了拯救该物种,人们把它们引入切尔诺贝利附近地区。切尔诺贝利多年罕有人烟,但野马的数量却显著上升。

摄影:GERD LUDWIG,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自那场灾难后,白俄罗斯方面的大型哺乳动物数量有所回升。在为期五周的调查中,乔治亚大学的生物学家Jim Beasley被这里的动物数量所震惊。触发式相机拍到了1头野牛、21头野猪、9只獾、26只灰狼、60只貉(在亚洲被称为狸猫)和10只赤狐。而且“你走到哪里好像都能看到狼!”Beasley如是说。

(, 下载次数: 0)

一只欧洲灰狼漫步在切尔诺贝利,此地灰狼数量大约是其他保护区的7倍。

摄影:SERGEY GASHCHAK, CHERNOBYL CENTER

阳光明媚,鸟鸣啁啾,野生动物自由自在,这难道是“鬼城”,这难道是“末日之地”?或许这些称呼只存在于人类的角度。辐射完全没有阻止这里的野生动物繁殖,反而飞速增长。没有人的切尔诺贝利,一切似乎都很好。是核泄露毁了这片土地,难道也正是因为核,“拯救”了这片土地吗?

(, 下载次数: 0)

一只小赤狐正沿着隔离区内的铁轨附近寻找食物

摄影:GERD LUDWIG,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然而,巴黎第十一大学的丹麦科学家Anders Pape Møller研究了核环境中的燕子,他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生活在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的动物们每天24小时处于被污染的环境中。即便每小时的核辐射量并不算太高,但随着时间的积累,总量也是很惊人的。等到一定程度后,你就会看到明显的后果。”经研究发现,野鼠的白内障发病率更高,鸟类翅膀上的有益细菌种群数量降低,家燕出现了局部白化病,布谷鸟也越来越少露面。

虽然人类的缺席,万物得以蕃息,但是动植物并没有免于辐射引发的健康影响。研究人员使用可以测量辐射的项圈,跟踪了在切尔诺贝利进行远距离迁徙的13只狼。这项发现可能预示着未来野生动物数量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其携带的变异基因也可能会扩散开来。到目前为止,狼的健康恶化情况并不十分明显。

(, 下载次数: 0)

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一群灰狼经过了一个触发式相机陷阱。

摄影:JAMES BEASLEY,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




除了野生动物,对极少数人类——“潜行者”而言,切尔诺贝利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理想乡”。

(, 下载次数: 0)

“潜行者”通常在阁楼里睡觉,以避免与此区域内越发繁盛的野生动物种群相遇。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越来越多人自称“潜行者”,非法进入这里。他们穿着迷彩服隐藏在黑暗中;他们开车驶过数公里的辐射森林;他们无视罹患癌症的危险,摄入未经过滤的水,食用当地的浆果以及触摸受污染的物体;他们在废弃的村庄里睡觉,早晨看着普里皮亚季城的日出在苏联式的屋顶上展开。

(, 下载次数: 0)

自称“潜行者”的人在切尔诺贝利某房顶上起舞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他们来到切尔诺贝利,

最有可能是为了逃离现实,

逃避那座被过度监管的世界。

(, 下载次数: 0)

“潜行者”Eugene Knyazev漫游至一个废弃的游泳池。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你会觉得自己是地球上的最后一个人,”自称“潜行者”的Eugene Knyazev说道,他在这块生命禁区度过了一年以上,“你漫步在空旷的村庄,城市,道路上,会有一种神奇的末世感。”

(, 下载次数: 0)

“潜行者”Alexander Sherekh睡在离第4号反应堆不到4公里的建筑物屋顶上。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 下载次数: 0)

Alexander Sherekh在一处废弃地下室里将水瓶装满“饮用水”。他说:“我清楚地知道这于我们的健康状况非常不好,但高辐射的存在也不会阻止我们访问——即使我们都受过高等教育,我们很清楚辐射究竟意味着什么。”

摄影:PIERPAOLO MITTICA,PARALLELOZERO

而如今,除了越发繁盛的野生动物、极少数逃离现实选择来此避世的“潜行者”,又有一位“全新的客人”来到了“鬼城”切尔诺贝利,它的名字叫“战争”。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购买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2月刊

(, 下载次数: 0)

※新疆西藏以及疫情影响地区暂不发货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 下载次数: 0)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

就点一下“在看”吧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