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如何做好攀岩运动员的心理调控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野杂志
时间:
2022-1-21 06:45
标题:
如何做好攀岩运动员的心理调控
文 / 游茂林
图 / 卢明文
竞技攀岩是奥运大家庭的新宠,经历东京奥运会的历练,各国运动队增长了备赛经验。随着新的奥运会备战周期拉开帷幕,如何将中国优秀攀岩运动员的实力转化成战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这项工作除了要保障运动员练好、吃好、准备好,还需要他们具备征战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大赛的心理素质。
攀岩运动员的参赛心理特点
有人说攀岩运动像体操,有人说攀岩运动像跨栏,如果从平面运动环境看攀岩运动,将很难理解攀岩运动员的参赛心态,因为攀爬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同时克服阻力、重力和场地造成的困难,三个要素同时存在且产生极端挑战,这是任何平面运动都无法达到的。
尤其是速度攀岩运动员,需要在如此恶劣的参赛环境中竞争,速度要快、几乎不能失误,对运动员的体能、技能和心理提出极限要求。
比赛期间,运动员进入隔离区后就只能靠自己,没有教练员指导、没有队友协作、几乎无人可以交流;攀岩速度赛决赛是单淘汰制,不管你之前的表现有多好,一次定输赢——赢者晋级,输者淘汰!因此,攀岩运动员总是承受着较大的参赛心理压力、乏人交流的孤独和无助感、身体上的疼痛和对结果的不安与不甘。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一边观察运动员训练一边做记录
攀岩速度赛的比赛时间很短(一般在10秒以内),机会稍纵即逝。对于平面运动而言,一个小失误还可以利用地面支撑作用进行及时调整;而对于攀岩运动员而言,一个小失误就意味着被淘汰,即使运动员有很强的实力,也失去了表现实力的机会,所以攀岩运动员很多时候比的不是实力,而是能否将实力转化成战绩的能力,其中器材、岩点、运气等非人为因素能够产生较大的突发性影响,致使他们面临的挑战甚至跟人体机能没有关系(比如起步就打滑,运动员连汗都没有出,就被淘汰了)。
近年来我们经常讨论一些优秀攀岩运动员在训练中成绩出众,却总是进不了决赛,这显然不仅仅是体能不够、技能不足或身体不适的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问题出在动作行为失调方面,但再想一想就会发现,管控动作行为的就是心理机制,这就是运动员的参赛心理状态出了问题。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监测运动员攀爬过程中的脑电特征
据了解,不少速度攀岩运动员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滑坠岩点,时间久了还会怕这个岩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就是运动员的注意焦点出现了偏差,在流畅攀爬过程中突然集中注意力关注某个岩点,将原本稳定而流畅的攀爬心理机制打断,容易造成动作失调,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运动员爬得非常流畅,快到顶的时候,出乎意料地滑坠。
目前我国攀岩运动员成长速度很快,许多运动员参加攀岩运动的时间在3年左右,并快速夺冠和位居全国前列。这意味着运动员还没有通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比赛建立起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就“爬”上了攀岩运动的金字塔尖。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为运动员授课
人生发展速度远超心智成熟的速度,所谓“高处不胜寒,棉衣还没穿”,经常冷风吹,搁谁都感冒!实际上我们现在并没有搞清楚,攀岩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是训练成效、天赋成效或是缺乏竞争对手的社会成效?同时少数天赋型运动员成长速度快,很容易鹤立鸡群,并被众星捧月,一旦比赛成绩不稳定,他们的心理状态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这对于20岁左右的青年而言,很容易造成自我怀疑、不自信、心态失衡、过度敏感等后果。
综合而言,目前从选材、培养、管理、支持等各个方面尚未建立起针对攀岩运动员心理建设的条件,他们既憧憬未来,又缺乏信心;既努力拼搏,又满心浮躁;既故作坚强,又年轻气盛,至于未来,他们更多的只是知道拼搏,并不清楚前方何处是彼岸。
攀岩运动员参赛心理问题
帮助运动员争取更好的运动成绩,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的核心任务。从格里菲斯时代开始,国际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已经为此辛勤努力了近一个世纪,相关工作已经惠及许多奥运项目的运动员。心理能力是运动员的参赛能力之一,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国际顶尖选手对决的比赛中,心理要素的影响和作用尤为明显。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调查结果显示:有23个因素对我国国家攀岩队运动员的参赛心理状态产生较大影响,其中“比赛中出现失误”“自身能力不够”“读线出了问题”“家里出了事故”和“不够专注”的平均得分不低于3.35分,而且运动员认为前21个因素严重影响参赛心理状态的人数超过持反对意见的人数,同时“比赛突然暂停”“比赛条件不好”“赛前听到比自己差的人拿到好成绩”“亲朋好友的关注”和“受观众影响”等5个因素的平均得分不超过2分,认为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参赛心理状态的运动员比率不超过20%(表1和表2)。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由此可见,赛程、对手、重要他人、想取得好成绩、代表国家参赛、后勤保障、预赛成绩和比赛条件等因素对运动员的参赛心理状态影响较小,而失误、注意力不集中、训练质量、参赛保障、心情、身体状况、参赛认知和自信心是影响国家攀岩队运动员参赛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发生“比赛中出现失误”“思路不清晰”“感觉自身能力不够”等问题,将对他们的参赛心理状态产生严重影响。
做好攀岩运动员参赛心理调控工作的建议
1加强运动员参赛心理辅导
如果运动员在攀爬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容易发生没有心理准备的事情(如脚打滑),打乱他们的攀爬节奏。因此,需要针对国家攀岩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竞赛计划、个性特征等制定相应的参赛心理辅导方案,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参赛心理认知、控制注意力、增强自信心等,并具备一定的自主参赛心理调控能力。
2提供常态化的心理咨询
体育比赛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复杂环境,有备无获、意外收获、不甘心、突然失控、运气等不仅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如果不能及时予以疏解,还会影响运动员后续的备赛与参赛。调查发现,我国攀岩运动员容易受失误、伤病、心情、自信心、想获得好成绩等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运动心理学专业人士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参赛目标、客观看待参赛结果、抑制消极心理、缓解压力等。我们调查期间发现一名运动员长期怀念自己以前的教练员,导致愈发不适应现在的教练员,并产生了很强的排斥情绪和不信任感。此种情况,无法通过单纯的思想教育要求他适应现状,应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
3建立常态化的运动员心理状态监测体系
攀岩运动员的参赛心理状态实际上是一个职业心理问题,因事而生的心理应激结果,主要表现为认知失调,具有个性化和动态化的特征,只有为他们建立常态化心理监测体系,有规律、系统地采集他们的生理、心理指标,为每位运动员建立参赛心理档案,才能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辅导、咨询、训练、管理和调控方案,继而为运动员恢复、训练、参赛以及赛前保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
4实施必要的心理训练
很多攀岩运动员并不是存在心理问题,而是对参赛问题缺乏基本的心理应对技术,继而在较长的养成环境中变成了所谓的心理问题,我甚至发现有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是被“众口铄金”说出来的。根据攀岩比赛的特点,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后,处于相对封闭的竞赛环境,不允许他人临时提供帮助,所以运动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调查发现运动员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主要源于运动员不知道想什么、看什么、关注什么、怎样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指导他们开展表象训练、注意焦点训练、操作稳定性训练、自我谈话训练、正念训练等,着力提高运动员自主调控心理状态的能力。
5做好参赛心理管控工作
国家队运动员参赛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参赛能力,还需要外部条件帮助他们尽可能多地施展这些能力,甚至发挥出潜能,同时要保护他们的参赛心理状态避免外界因素干扰。由于运动员面临着许多参赛风险,其中就包括忘带装备、饮食不适应、不了解对手和赛程、不熟悉参赛地天气、交通受阻等问题。从多年的国家队运动员备赛工作经验看,国家攀岩队需要建立相应的管控制度,防止突发事件(如家事)、准备不足等对运动员参赛心理造成影响,保证他们专心比赛。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结 语
美国在运动心理服务方面的工作一直走在世界前列,1986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开始向运动员提供临场心理服务,但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的表现提醒我们:运动场上是靠实力说话的,心理状态不可能脱离实力而独立存在,运动员首先要做到“缸中有米心不慌”。
当我们从运动员机能方面找不出关键短板的时候,通常就会想到心理方面,实际上攀岩运动员的参赛心理问题是职业心理的一种,如果他们不从事攀岩运动,就不会面临这些问题,所以不宜盲目泛化,避免进一步恶化他们的心理状态。
针对国家队运动员的心理服务工作,无法像其他支持手段可以立竿见影地发挥成效,我们要有耐心,逐步建立起服务运动员的心理服务工作机制,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工作,帮助我国攀岩运动员“强心”参赛。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游茂林作者简介
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地大学者”青年拔尖人才。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和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5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项。荣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教育部直属高等工科院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
作者手记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2016年,竞技攀岩运动被列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攀岩运动取得的重大进步,但世界各国似乎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一历史时刻,普遍没有建立针对攀岩运动员参赛需要的保障体系。
虽然保障国家队备战和参赛的经验已经较为成熟,可以直接借鉴和移植,但仍然有不少工作需要独立探索,其中就包括攀岩运动员的备战和参赛心理状态调控问题。
由于攀岩运动长期属于非奥运会项目,在国际上得不到重视,所以有关攀岩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研究较少。2008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任教,开始接触攀岩运动。2009年底,我获得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支持,可能是专业使然,我首先想到了攀岩运动员心理测评工作。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这个想法得到了单位领导和教练员的大力支持,并帮忙联系了湖北省队、江西省队、西藏自治区队和国家青年队参与测试,随后我用部分科研经费置办了测试工具。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优质样本非常难得,为了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我国攀岩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当时准备了32项测试指标。我们测试工作队3个人(我和研究生郭君、胡玲)分3组同时测量,从湖北、赣州、上海一路测下来,每个地方连续测试好几天。
在丁承亮、黄静、曹荣武等教练员的大力支持下,测试工作顺利完成,并有幸测试了钟齐鑫、叶向阳、何翠芳、何翠莲等成年运动员,以及后来享誉国际赛场的牛笛、瞿海滨等青少年运动员。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赣州市江西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拜访丁承亮老师,第一眼让我非常怀疑眼前这位不修边幅的“爹爹”是不是丁老师找看门大爷过来应付我的?我很难将他与国家队教练、世界冠军教练、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等荣誉联系起来。
通过交谈,我逐渐感受到他对攀岩运动的热爱和对攀岩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独到见解。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他独家设计和制作的攀岩训练器材,以及世界冠军们饿了就吃白水煮面条、馒头的情景。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与丁承亮教练(左)交流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丁老师和弟子们创造了攀岩运动的一个又一个纪录,他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坚守,夯实了中国攀岩运动走向未来的基石。
转眼间,12年过去了!当年的测试研究报告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与教练员们分享,为中国攀岩运动高质量发展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由于当时攀岩运动不是奥运会项目,国内外有关攀岩运动员心理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少,除了一些经验之谈和个人感受,几乎查阅不到有一定深度的调查研究,而且关于攀岩运动员心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几乎不被主流期刊接受。我一直秉承教练员和运动员们奋勇争先的“攀登”精神,努力坚持推进攀岩运动员的心理问题研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运动员读线时眼动特点的检测图
攀岩入奥后,我于2017年向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申报《国家攀岩运动员参赛心理调控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的科研项目,并获批为重点课题。
在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国家攀岩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采用访谈、专家指导、问卷调查、脑电和眼动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国家攀岩队运动员的参赛心理障碍、致因、调控方案等进行了深度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对伤病缺乏正确认知、关注对手等是影响他们参赛心态的主要因素。相关研究成果也被《应用心理学》《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等核心期刊录用。
此次我应邀参加攀岩项目备战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第一期训练营,也表明攀岩队运动员修炼内功的工作得到了重视,支持攀岩运动员备战参赛的相关工作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针对国家队运动员的心理服务工作,无法像其他支持手段可以立竿见影地发挥成效,我们要有耐心,逐步建立起服务运动员的心理调控工作机制,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工作,帮助我国攀岩运动员“强心”参赛。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
200417@qq.com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往期精彩回顾
毕棚沟:峡谷中邂逅云中雪山
逯海川:“熊孩子”的雪山变形记
全国攀岩训练营体能外教肯特专访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在看点这里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