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阅读丨你或许听过茶马古道,却未必了解这些...
[打印本页]
作者:
自驾地理
时间:
2022-1-3 19:23
标题:
阅读丨你或许听过茶马古道,却未必了解这些...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远处的马蹄声响
伴着那雪莲歌唱
康巴的姑娘像花儿一样
纳西的汉子呦 美在心上
茶马 神秘的古道
风情将你深深缠绕
茶马 悠远的古道
沧桑的玄机中多少奥妙”
今天人们常常说起“茶马古道”,实则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茶马互市起源于唐时期,定制于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传统的以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主要内容的贸易往来,也是中央王朝对西部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特殊财政措施。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康藏地区属高寒区,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族人民的主食,藏民吃这些东西的同时摄入了大量脂肪,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可防止燥热,故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
涉藏地区不产茶,产良马;内地产茶,但是不产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需要的骡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应运而生。
《天工开物》中的川滇载运图
▼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在茶马互市中形成的茶马古道有三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第三条是滇藏茶马古道。其中,陕康藏茶马古道经过今四川甘孜。
茶马古道川藏线示意图
(请横屏观看)
▼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陕康藏茶马古道始于汉,兴于唐,由陕西商人与西南边疆的商人经营,是当时可以在国内跨区贩茶的要道,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打箭炉(今四川康定),经过打箭炉的这条茶马古道又称为川藏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首先进入康定,自康定起到新都桥后,又分成南、北两条支线:北线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抵达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线);南线则经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贡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线)。
茶叶到达昌都后,再向西藏分拨。川藏茶马古道全长4000余千米,已有1300多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茶马互市历史沿革
(请横屏观看)
▼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自宋朝以来,今甘孜地区就是从四川至康定、西藏的茶马古道的交通枢纽和要冲。明初,从川西到康藏的川藏茶马古道主要有两条,一条从邛崃至名山、雅安、荥经、汉源、泸定、康定,然后出关经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渡金沙江进入西藏。
其中,从邛崃至康定段俗称“大路”,由此道进入康定的茶称“大路茶”,黎州(今汉源)、雅州(今雅安)、碉门成为川西茶马互市最大的市场。
明洪武年间,明廷又开通了一条从碉门经泸定岚安、烹坝的茶马贸易通道,该道在历史上俗称为“小路”,沿此道运往打箭炉的茶称“小路茶”。于是,川西茶马互市的市场从黎州西移至岩州(今泸定县岚安乡)。
明末,岩州市废,打箭炉市兴。入清后,打箭炉成为涉藏地区盛极一时的汉藏贸易中心,同时也成为汉藏文化交流的中心和历代中央王朝治藏的重镇。
清光绪《四川打箭炉至前后藏路程图》(局部)
(请横屏观看)
▼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茶马互市的兴起使大量涉藏地区的商旅有机会深入中原,同时也使大量的汉、回、蒙古、纳西等民族的商人、工匠、戍军进入涉藏地区。在长期的交往中,不同民族间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和文化交流,康区内形成了兼容并包、相互融合的新文化格局。
在茶马古道上的许多城镇中,藏族与汉、回等外来民族亲密和睦,藏文化与汉文化、伊斯兰文化、纳西文化等不同文化并行不悖,而且在某些方面互相吸收。例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昌都等地,既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也有关帝庙、川主宫、土地祠、道观等汉文化的建筑,有的地方还有清真寺。
各地商人还在城里建立起秦晋会馆、湖广会馆、川北会馆等组织,将秦腔、京剧、川剧等戏剧传入涉藏地区。同时出现了不同民族的节日被共同欢庆、不同民族的饮食被相互接纳、不同民族的习俗被彼此尊重的和谐画面。文化的和谐又促进了血缘的亲和,汉藏联姻的家庭在这里大量产生,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茶马古道之上。
四川省九龙县呷尔镇王友珍一家合影
五族联姻,四世同堂
▼
(, 下载次数: 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部分图文摘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甘孜》
· END ·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