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
2,李聪明,福建人。
“面对远方,我从未害怕到要停止骑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读不了万卷书,那就行万里路吧”
这”网名“独孤骑者“李聪明的名言,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1989年,才20岁的李聪明,在打工之余偶然看到《辽宁青年》上一篇《单人徒步环中国》的文章,受到极大触动的他,按捺不住热情和冲动,背着部傻瓜相机,卷了几件旧衣服,踏着一部普通女式自行车,开始了漫漫骑行路。
这一上路,就是25年未停。
第一次骑行花了李聪明两个月时间,家人以为见识过世界之后,他该安分守己地工作生活。谁也不知道,从那时候起,他已经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有生之年,一定要骑着自行车,踏遍祖国每一寸河山。工作、攒钱、骑行,花光了钱再重头开始。在那个中国人对“户外”还只有模糊概念的年代,李聪明作为长途骑行先驱,成为亲朋友好友眼中的“异类”。
1993年,李聪明再次骑上他的爱车出发,这次他用了一年时间走过16个省市。
到了2001年,李聪明彻底辞去工作,开始了长达五年之久的环中国骑行。他的骑行之路,事实上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浪漫。风餐露宿是真实写照,流血流泪也时有发生。长白山的夜晚被狼群围攻;穿越神农架遇冰雪路段摔下悬崖;经过塔克拉玛干遭遇超级沙尘暴;扛单车上珠峰被冻伤……
骑车这么多年,李聪明真正心系的地方还是西藏,这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2004年从新藏线进藏之后,他在地图上画出了十二条可行的骑行进西藏路线。当别人还在论坛里嘲笑着他的异想天开之时,李聪明已经用三年时间,将十二条线全部完成。
自从1989年初次踏上骑行中国旅程,又先后于1993年、1994年、2001年多次骑行中国,自行车辙遍及中国大陆28个省、市、自治区。从海南三亚到黑龙江漠河,从新疆帕米尔高原到祖国版图最东端的黑瞎子岛,他的车辙,印在了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十一万多公里,他是停不下来的骑者李聪明。
2011-2013年连续骑完12条进藏线路,一向勇于挑战、向往秘境的他,终于把目光投向藏地最荒茫的大羌塘。2014年7月,历时34天完成羌塘西线纵穿之后,他在网上发布信息,计划当年10月从界山达坂至青藏线沱沱河,即从羌塘横穿可可西里无人区。预计耗时80天,行程约1600公里。
李聪明开始实施他的无人区横穿计划。就是这一次的横穿计划让这个骑行界的传奇人物最终消失人们的视线中。那个叫“独孤骑者”骑行狂人走了,消失在寂寞苍凉的羌塘无人区.....
也许是上天有意的安排,2016年4月25日,有一队越野穿越四大无人区的老男孩车队,途径可可西里无人区,在勒斜武担湖遭遇湖面结冰陷车,在岸边自行救援时无意中发现有辆自行车躺倒在地上,当时整辆自行车已经被雪沙埋没,刨开雪沙后,有位车友才恍然发现这是之前失联已久李聪明的自行车。现场有一部SONY相机,读取照片信息后发现第一张照片就是李聪明出发前在拉萨的留影。自2014年10月开始横穿羌塘失联,网上寻他的信息已发布一年多,他的福建老乡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在这里,以这样一种方式重逢故人……
3,刘银川,刘银川相对于前两个穿越失败的人来说,名气小了不少,但由于事发时间较近,大家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2017年底,2018年初,寻找穿越无人区刘银川的帖子在网络上持续发酵,有人真心分享寻找,有人借机营销,也有人站在道德高地开始按照自己的臆想开始随意批判,我们的保障团队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参与了北向南的搜救活动,与南向北搜救队伍在羌塘/可可西里交界一带无人区汇合,但是却没有发现任何刘银川留下的痕迹,在无人区里,穿越人员徒步能走的路,越野汽车不一定能通过,我们领队根据信号最后出现的地点判断,刘银川极有可能是在穿越羌塘的最后时段放弃了既定的穿越计划,从羌塘向东准备走最近的直线到青藏线109国道寻求帮助,但是这片区域目前越野车并不能完成穿越,而人工徒步搜救的方式,风险系数又过高,目前从羌塘汽车上青藏线的线路只有向西北方斜穿可可西里一条路可以选择,但是在这条线路上,我们的保障团队成员也并没有遇到刘银川留下的痕迹。据说当时刘银川在拉萨本来是准备徒步新藏线219国道去新疆的,物资也是按照徒步新藏线准备的,但是由于在拉萨办理阿里地区的边防证时受阻,才临时决定改走不需要边防证的无人区,从之前的穿越经验和物资储备甚至身心调整方面,刘银川都不具备穿越无人区的条件,但是喜欢百合和郁金香的他还是毅然出发了,到如今依旧音信全无。
最后借用往期无人区穿越队友的一句话:很幸运,此时我们从无人区成功穿越出来,出来的那一刹那并没有出发前想象的狂喜,只是很坦然的面对生活早已经安排好的一切,我深知:此次穿越成功,并不是我个人身体素质多么优秀,团队保障多么充足,亦或车辆性能多么优越,只是大自然怜悯或者没来得及顾上我们,我们才侥幸穿越成功,在自然面前永远不要说征服二字,如果你说征服了自然,要么是你太年轻,要么是你经历的太少!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