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甘肃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中使用,摄影师@王宏宾。
定西安定区青岚乡。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甘肃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中使用,摄影师@仇梦晗。
甘南临潭县冶力关。
(星球研究所部分主创。图中坐着从左至右:耿华军、魏桢。站着从左至右:杨叙、陈玉、张靖。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谁是中国草原NO.1》中使用,摄影师@陈刚。
呼伦贝尔草原上云层集聚,形成这壮观的景象,暴雨也伴随其中。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贵州第一山,为什么是梵净山?》中使用,摄影师@石耀臣。
梵净山,在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这之前国内其实很多人都没去过,甚至都没听过梵净山这个名字,我们的这篇文章将这座红尘孤岛重新介绍给了大家。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什么是中国?》中使用,摄影师@孟涛。
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从哪里来?》中使用,摄影师@李珩。
长约800千米的念青唐古拉山脉。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什么是广州?》中使用,摄影师@梁文生。
近处为沥滘村民低矮破旧的房屋,远处为广州“小蛮腰”等现代城市建筑群,出现在同一画面中,形成强烈的对比。这其实也是广州这个城市的一个缩影,来广州打拼的人,或许晚上在沥滘村这些低矮破旧的民居里居住,一大早起床赶上头班公交到远处的摩天大楼里上班,开始一天的工作。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什么是成都》中使用,摄影师@嘉楠,标注@芈治林。
2017年6月5日清晨,天气前所未有的晴好,摄影师嘉楠抓住机会一连拍摄32张照片,最终拼接出了一幅真正的成都全景图。之所以称之为“真正”,是因为它不仅仅是城市风貌,而且还将成都两山夹一平原的基本地理格局,展现得一目了然。近处龙泉山万木并立、郁郁葱葱,远处7000米级的贡嘎、6000米级的幺妹,以及横断山脉的一众山峰都清晰可见。远近两列山脉之间,密密麻麻的人类建筑耸立在广阔的平原之上,规模宏大、生机勃勃。这便是拥有1600万常住人口的超级都市,成都。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什么是西安?》中使用,摄影师@苟秉宸。
雪后丹凤门,为新建建筑,内部是以原丹凤门遗址为主的博物馆。丹凤门是由黄土夯筑而成的正南门,内开5个门道,针对一条宽约176米的大街,是帝王举行登基、改元等大型典礼的场所,为中央帝国威仪的象征。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什么是武汉?》中使用,摄影师@姜轲。
鸟瞰武汉三镇,汉口、汉阳、武昌;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江也在这里与长江交汇,共赴大海。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上海的魔性在哪里?》中使用,摄影师@曾诚宇
2017年5月10日19:27,通过巧摄APP的精确计算,月亮如期而至,「穿」过环球金融中心。要拍摄到这样的场景除了需要运气,还需要精确地计算。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况且况且况且..》中使用,摄影师@杨诚。
京沪高铁上,驶来的两辆列车就像两条钢铁巨龙。京沪高铁,又名京沪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在建成后的第三年客运量就突破了1亿人次。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14亿人全民通电,中国是如何做到的?》中使用,摄影师@ 宋鹏涛
正在建设中的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特高压线路的铺设过程中,很多工作都是人工来操作,目前还难以完全机械替代,电力工作者的的付出可见一斑。我国仍是全球唯一能够建设±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国家,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这对于中国来说,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当前能源格局下的“无奈之举”,让更多人用上更便宜、更清洁的电力,是无数电力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什么是浙江?》中使用,摄影师@王飞庆。
气势恢宏、无以伦比的钱塘江大潮每年都会到来,引得一票观潮者,但这样的场景却无法再复制。
星球是我们脚下踩着的土地,也是我们将要去的远方。
我们都居住在这个星球上,所有生老病死、恩怨情仇、离合悲欢,全都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同时也代表了远方,一方面我们永远没法了解全,另一方面它可能也不是一个实体存在的东西,可能就是代表一个你永远也无法到达的远方,一个遥远的地方,一个从来无法想象的地方。
微信公号「星球研究所」发布的《入侵火星50年》中使用
勇气号在火星上的想象图,图片源自@NASA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