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中和石碑立错了,八十垂老来纠错 [打印本页]

作者: 1154938653    时间: 2020-5-23 12:58
标题: 中和石碑立错了,八十垂老来纠错
中和石碑立错了,八十垂老来纠错
         
(, 下载次数: 7)
            
        我发现,中和峰的这个石碑,放错了位置。下面用我的登山实践开始解说。我先后几次从古城三月街开始徒步攀登、考察中和峰……
(, 下载次数: 4)
     上中和寺途中。右手边就是桃溪,左手边是中和溪。两溪夹一峰,他们夹着中和峰。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6)
过了中和寺
(, 下载次数: 2)
来到了大石崖
(, 下载次数: 7)
背后还是中和峰山脊
(, 下载次数: 3)
继续向上攀登
(, 下载次数: 4)
     来到这里,以这棵冷杉为标志,中和峰到此结束了。并入龙泉峰啦,合二而一了。这里的海拔3500米左右。要给中和峰立石碑就应该立在这里。立在其它地方都是错误的。
(, 下载次数: 2)
中和峰顶在这里。中和溪的源头也就在这里了。攀登者是从右边中和峰山脊上来的。
  下图是从电视塔那边沿着小岑峰下来,在烟雨亭,南眺远观中和峰与龙泉峰
(, 下载次数: 2)
    中和峰与龙泉峰合二为一后,也就到了中和溪的源头。再往上攀登,小路就过渡到龙泉峰山脊。两溪夹一峰。往上就是左边绿玉溪与右边桃溪夹着龙泉峰了。中和峰、中和溪,没事了!
(, 下载次数: 2)
    下面三张就是在中和峰融入龙泉峰后,继续往上攀登的路上拍的。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3)
    来到大黑顶,龙泉峰顶就在正上面,但没有路,只能从左边进入洗马潭,绕上去。      
(, 下载次数: 3)
进入洗马潭
(, 下载次数: 4)
来到了大风垭口
(, 下载次数: 7)
(, 下载次数: 5)
再到了龙泉峰
(, 下载次数: 8)
沿着这小路可以到电视塔所在的小岑峰
(, 下载次数: 4)
来到了小岑峰上的电视塔啦

这就是小岑峰上的电视塔

     这就是在小岑峰上看我背后的所谓“中和峰”。其实不是中和峰,是龙泉峰山脊上的一个小山头而已,它与地理意义上的中和峰还有五百多米高差。远在下面去了。现在我们原路返回下古城。

    就是沿着龙泉峰山脊下来,右边是绿玉溪,左边是桃溪上游的山谷,并没有隆起的山脊,哪来中和峰?硬说有峰,那就是空穴来峰啦!继续下到那棵大杉树那里。龙泉峰又一分为二啦。地理意义上的中和峰出现了。看峰顶就在那里。下山的小路也过渡到中和峰,继续下去,左边是桃溪右边是中和溪,夹着中和峰一直到大理坝了。
    现在,识途老马,带你从古城上到中和峰顶,再上到龙泉峰,再到小岑峰上的电视塔。又原路返回古城。海拔从4092米下到海拔2000米(没有那个脚力,你上不去,你也下不来!)。你大致有了个感性认识啦,不过估计你还是糊里糊涂,搞不明白。为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苍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嘛。好,离远点再看看。


    再走远一点,到海东观察,那就更清楚了。

    怎么样?明白了吧。放大一点再看看。

         

            
   识途老马认为,我现在已经把中和峰在苍山的地理位置说清楚了。也符合苍山的客观实际。现在,你还要坚持人文中和峰就是中和峰的地理位置吗?        

     再看看高科技下的卫星裁图吧。你不服我的分析,难道你还不相信高科技吗!
    现在的问题来了。当今户外登山成为时尚,那么多比我强大的强驴,登山爱好者,踏遍了苍山的每个角落,难道他们就没有发现这错误!应该说他们也发现了,但碍于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尊重文字,重视古籍,那是书上,地图上说了的,官方认定了的。何必怀疑,多嘴惹麻烦呢……
    是的,这错误在书上,古籍上,早就有了。看看吧。

这错误就出在这里了
    根据清代康熙《大理府志》中的苍山洱海图,和1932年绘制的《十九峰、十八溪图》,以及1956年解放军总参测绘局绘出的海拔高度。苍山十九峰从北向南的峰名和高度依次为:云弄峰3600米、沧浪峰3546米、五台峰3755米、莲花峰3958米、白云峰3790米、鹤云峰3920米、三阳峰4034米、兰峰3955米、雪人峰3944米、应乐峰4011米、小岑峰4092米、中和峰4092米、龙泉峰4088米、玉局峰4097米、马龙峰4122米、圣应峰3666米、佛顶峰3615米、马耳峰3285米、斜阳峰3074米。(这一自然段抄的是大理典籍)

    看到了吧。地图绘制好后,作者对中和峰做了修改。下面的说明文字把中和峰的海拔错误地标为4092米,龙泉峰标为4088米,这修改,这标错,正好说明了作者的心态。地图绘制好后,作者感到有点不对头。但不知错在哪里,所以海拔标高说明也就颠三倒四。这根本错误来自于让中和峰与中和溪灌顶到苍山东西分水岭山脊了,既然让它们灌顶,再修正,也无济于事,那说明自然错漏百出,始终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查1932年民国时代的这张地图为什么错误地让中和峰与中和溪灌顶到苍山东西分水岭山脊呢?这来自于康熙时代的这张地图了。

    这张康熙时代的地图,当然只能是示意图。你仔细看看,最大特点是什么?是不是“中和峰”高高在上呀。这正是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大理人的心态呀。
    为什么让中和峰高高在上?
     大唐开元25年即公元737年,蒙舍诏皮罗阁在大唐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公元738年(建国第二年),把都城从巍山迁至大理古城南七公里太和村西筑太和城。

  为什么把都城建在现在的太和村这山坡上呢?评价历史不能唯道德标准。皮逻阁用奸诈手段,火烧松明楼,烧死五诏领导人,统一了大理,害怕他们反抗,权衡之下只能搬到此地。
    过了四十二年(公元779年),统治基础稳定了,另一个南诏王异牟寻把都城迁到了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北),紧靠着桃溪。这里地势平坦,当然比太和村好得多。从此,作为南诏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历经了唐、宋、元、明4个朝代,存在了500年。元灭大理,国都被毁;明灭元,付友德们进驻大理,洪武15年开筑现在的古城。皆在中和峰山麓,历千年受中和峰雨露的滋润,大理古城直接受惠于中和峰,恩莫大焉!
    没有大唐就没有南诏!很自然,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全盘中原化,这就是南诏的基本国策。从太和村西洱河蛮(白族前身)的村名,皮逻阁取名太和城,直到清朝康熙大理县都叫太和县,可见,大理这边中原文化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厚。
    异牟寻即位,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诏境内的名山大川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在国都内,所以封为中岳。苍山19峰18溪名称的由来估计也是这个时候定下来的(欢迎有识之士批评指导)。那么这个峰,为什么取名为“中和峰”?国都紧靠在此峰之下,取名关系重大啊!
   人们知道“中庸之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中和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
    什么叫“中”,儒家哲学著作《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什么叫“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乃人之自然性,本于自身,所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没有本,哪来人。这“本”,受到外部事物的刺激,喜怒哀乐发泄出来皆中规中矩,就叫“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喜怒哀乐皆中规中矩就叫达道。那么“中和”的作用呢?“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天下最大的根本(必须务本);和,天下达道。达到中和,天下达道。有道了,天地都有了应有的位置(风调雨顺),万物都会得到休养生息;日新,日日新!天下就太平康乐了。”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这个天,古人心目中就是“中和”,只有圣王则之!可见“中和”在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所以国都上面的这个峰,理所当然就叫中和峰了。

    于是,在中和峰海拔 2900米处的半山腰上建有中和寺,民间称之为仙都。始建于公元738~902年(南诏国)时期。后,历代多次重修,今寺外路侧还有李元阳的神道(俗称衣冠冢),清康熙时,中和寺称作上帝宫。寺里曾经有过数块名人题匾,首屈一指的,当然是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的御笔“滇云拱极”匾额了。此外还有李根源的“磅礴排奡”、周霞的“山海大观”……

苍山神祠
    中和峰上,还有一个比中和寺意义更大的苍山神祠——作为大唐王朝和南诏重新和好象征的苍山神祠,我估计,当今,年轻人知道的就不多了。
    “苍山会盟”是南诏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自天宝年间,大唐对南诏发动不义战争之后的四十多年,南诏叛唐,成为地方割据政权,相互敌对。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异牟寻以不同的路线派出三路使者,带着丹砂、帛绢、黄金和当归等信物,前往长安。三路使者全都见了唐朝官员。讲和也是唐朝的心愿。因此在第二年的正月间,唐朝派了使者崔佐时来到南诏,宣读了唐德宗的诏书。过了几天,崔佐时与异牟寻及太子寻阁劝,还有清平官等在苍山神祠盟誓。盟书一式四本,一本藏在点苍山神室,一本沉入洱海里,一本放在南诏的祖庙,一本进献给唐天子。盟文很恳切地表明,南诏发誓永远归顺唐朝。从这以后,唐朝又派来使者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赐给南诏银窝金印,上有“贞元册南诏印”几个字。会盟地点就在苍山神祠。
    苍山会盟标志着,地方割据政权重新归附中原中央王朝,此举意义该多大!所以走廊东壁嵌了一块“苍山诗碑”:
西南雄阔地,苍洱大名垂。
众壑雪同古,此峰云更奇。
    此峰云更奇,一点都不为过。此峰既指点苍山也可特指中和峰!中和峰上有这么重要的文物古迹,可见其历史文化意义,苍山任何一峰都无法与之比拟。中和峰,巍巍乎大哉矣!大美矣!

    苍山会盟碑
    点苍山斜阳峰上有将军洞,里面供奉着唐公李宓。李宓,何许人也?他是征讨南诏的最高指挥官。

    唐玄宗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不错的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但他老了,糊涂昏聩,宠爱杨贵妃,朝政为杨国忠把持,边疆大吏贪戾暴虐,对南诏发动了不义战争。公元751年,鲜于仲通帅八万兵攻打南诏,全军覆没,但“西洱全军败没时,捷音犹自报京师”,杨国忠欺上瞒下,仍在庆功。天宝十三年(754年),杨国忠又派剑南留后李宓帅二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南诏,企图一举灭掉南诏。结果李宓沉江,大唐又全军覆没。这时的南诏王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下令收唐军将土尸骸筑“京观”祭而葬之,“以存旧恩”,筑“大唐天宝阵亡将士冢”。
   

这就是天宝公园内的万人冢了

      并在马耳峰下王都太和城内立大碑(就是德化碑),刻石记述“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委。德化碑经历千年风雨,如今还立在马耳峰山麓的太和城遗址内。这两处的遗址,无疑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与中和峰比较起来,你说哪个更重要!
    至于其它16峰,圣应峰下有感通寺,负石阻兵的观音塘;应乐峰下皇家三塔寺;兰峰之下的无为寺;莲花峰下的保和寺……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意义,但与中和峰比,那是小巫大巫之别了!
     中和峰在咱大理人古人心目中,无比崇高伟大,神灵一般压抑着大理人,提起中和峰无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不敢造次,大理人希望她顶天立地,最高大,这大概就是前人,康熙以致民国时代,他们绘制地图时的心理状态了。再加上绘制地图要实地考察,从三月街徒步上到龙泉峰顶,要爬升2000多米,古代文人大都是文弱书生,估计体能都不如我,坐在书房,一描一绘,就让中和峰与中和溪贯顶到苍山东西分水岭的山脊了。大错就由此注定了。
    这地图,这文字,作为典籍压抑着一代代大理人。看吧,现代大理精英出版了一本书,更不靠谱!

   这是云南人民出版社正规出版的(不是地摊垃圾书),上面印制的1932年地图,竟然作出了更加错误的修改。

    就这张原图,你仔细看好了,有个地方做了修改。为了让你看好,做个截图。

    看到了吧,就在这里,红箭头处,原图对中和峰的那一笔更正,不见了。这一修改,说明现在精英还不如1932年的原图作者。错得更彻底了。薛琳先生,肯定没有爬过苍山。因为,只要从中和寺往上,到海拔3500米大杉树那里,你就知道,中和峰到顶了,中和溪到顶了,并没有灌顶到苍山东西分水岭山脊。如果薛琳先生攀登过,说明他没有用脑子,跟眼下一般爬山驴一样,糊里糊涂跟着走。

    对照看看,这是原图。原作者绘制好后,觉得有点不对劲,作了不痛不痒的更正。薛琳们则心无挂碍,完全认同这错误了。所以,在这里今人不如古人了。

看看吧,这就是八十老倌爬山的风采!
   民国时代的此图及其说明,咱们大理人把它作为经典广泛流行,作为权威影响极大!《 加油大理网站》上有个帖子,说苍山19峰18溪的名字全藏在这两首七言诗中!大理人转起!这是2015-10-18 加油大理网站上的帖子,有2万多的点击量,作者当然不知道这是错误,网友也没有发现错误。所有留言都极力赞扬。可见其影响力!以讹传讹,流毒极广。我早就写过帖子予以纠正,但看来影响甚微。前两天我在微信说,中和峰海拔4088米大错特错,又引起网友的争论,所以老头决定再写此贴加以说明。在这里,再次予以纠正。
    应该说,那个民国时代,前人绘制此图,难能可贵,值得赞扬!现在各旅游景点都在使用,功不可没!
    由于历史的局限,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也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以上中和峰石碑把海拔刻为4088米的错误,就是把这当为经典权威,盲目崇拜的缘故了。
    现在科学昌明,技术进步,我们对苍山的认识就更接近真理了。我相信,新时代的大理人,一定会绘制出科学的地图来的。广大登山驴,不要着急,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的朋友大度说马龙峰也有类似问题。其实兰峰也一样。稍后八十老倌一定要写帖子分析
附录:这是垂老原来所写的关于这事的帖子:
1、咱大理人为啥把中和峰的地理位置搞错了https://www.meipian.cn/editor?mask_id=1g4yvs8z
2、咱大理精英界也失误
https://www.meipian.cn/editor?mask_id=1gqcafbs
3、咱大理人错放中和峰标志碑的心理情结之分析https://www.meipian.cn/editor?mask_id=1fdq30a7
4、大理人都来看看吧,不要再以讹传讹了!
https://www.meipian.cn/editor?mask_id=14qgsyiy
5、徒步中和峰解说其地理位置https://www.meipian.cn/2624gv6o?share_depth=1
    这五个帖子是微信帖子。没有玩微信前在QQ上也有几篇:
1、中和峰在哪里?
https://user.qzone.qq.com/1154938653/blog/1431179072
2、中和峰到底在哪里?
https://user.qzone.qq.com/1154938653/blog/1464778573
3、再说中和峰在哪里?
https://user.qzone.qq.com/1154938653/blo

作者: zhb001    时间: 2020-5-23 13:22
学习一下
作者: 1154938653    时间: 2020-5-23 13:44

谢谢,谦虚了!!!!!
作者: 早起一天    时间: 2020-5-23 14: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1154938653    时间: 2020-5-23 15:08

谢谢夸奖!
作者: gy异域风光    时间: 2020-5-23 15:30
了解了解              
作者: 1154938653    时间: 2020-5-23 15:46

谢谢光临。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