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野外除了怕遇到蛇,最怕的就是它…… [打印本页]

作者: 户外探险outdoor    时间: 2020-5-22 22:12
标题: 野外除了怕遇到蛇,最怕的就是它……


它个头很小,相貌丑陋,却神出鬼没,行动诡谲。一旦在户外被它盯上,一场血案在所难免。

可怕的不是被吸血,而是那种不知它何时出现、待人有所察觉时,它早已饱餐一顿的无力和惊慌。

它就是野外真正的吸血鬼——蚂蟥。



两千多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水蛭(称俗蚂蟥),却为户外爱好者深恶痛绝。

去年夏天,当杭州的一个女生千里迢迢来到西藏墨脱,走进心中的“莲花圣地”时,令她印象深刻的并非如画的美景,而是数量庞大的蚂蟥:


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发现腿流血了,仔细一看才发现,那密密麻麻的小虫子,因为下雨的关系,多得简直让人觉得恐惧。


当她忍着作呕的蚂蟥赶到目的地,


坐下来,看到老板,再看看脚下的蚂蝗,哇地就哭了,哭得撕心裂肺,老板像是看不下去了,替我脱了鞋,看到那成群的蚂蝗,眼泪真的完全停不下来......老板说,我见过比你更崩溃的,哭晕过去了。(信息来源:《都市快报》)


这种吓晕无数勇敢山友的小生物——蚂蟥,其实是“盲”的,它们依靠热感应感知环境。一旦感知有可乘之机,蚂蟥就会一跃而上或飞快游出,饱餐一顿后逃之夭夭。

蚂蟥透视图,右边细长端为头部。蚂蟥吸血并不频繁,但每次会吸大量血,身体会迅速胀大。有些蚂蟥一次可吸下相当于其 体重 5~10 倍的血,要100~200天才能消化完。图片来源:BBC

喜湿喜热,野外蚂蟥多

蚂蟥在我国分布很广:


分布地点——徒步墨脱、泸沽湖、西双版纳、神农架和船底顶等线路,蚂蟥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亚热带和较热的温带环境适宜蚂蟥生长,所以华南、西南便成为蚂蟥的两大主要出没区。

蚂蟥多数呈点状或块状分布在树林、山麓、草丛、溪边、池沼等阳光稀少的潮湿处。下雨潮湿的天气特别活跃,数量也最多。

(, 下载次数: 0)

长江下游是蚂蟥主要分布区。主要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活跃时间——蚂蟥每年的季节高峰在3-8月,尤其是夏季数量庞大。如果在山野露营,清晨拔营时要格外做好防虫措施,因为蚂蟥在清晨露水多的时候活跃,中午或午后光照强时不甚活跃,会藏在石块下或任何可以隐蔽的场所休息。傍晚日落前气温适宜,蚂蟥也异常活跃。

(, 下载次数: 0)

栖息在树叶上的蚂蟥。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易咬部位——行山途中,许多山友习惯穿着清凉,胳膊、小腿、足、颈等这些暴露在外的地方因而成为蚂蟥的首要目标。如果衣口没有扎紧,蚂蟥很有可能顺着皮肤爬进腋窝、尿道、外阴等部位,遗患无穷。

(, 下载次数: 0)

据研究,蚂蟥头部的三瓣吸盘吸附在宿主的皮肤后会释放一种麻醉性的物质, 使宿主体会不到它们的存在。其分泌的唾液中还含有一种天然的抗凝血物质“蛭素”,使伤口处的血液保持流动而不凝固达20分钟以上。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小心移除,莫留皮肤中

蚂蟥平时潜伏在草丛、落叶、树干这些不易察觉的地方,当有人畜经过或有动静时,蚂蟥突然收缩身体,从枝头掉落或以首尾交替前进的方式寻找吸血部位。

如果看到蚂蟥正在身上饱餐,尖叫可吓不走它,或者“耐心”等待它吸饱喝足过20分钟自动脱落,或者用以下方法把它“请”走:

(, 下载次数: 0)

贴在皮肤上的蚂蟥吸血通常会持续20分钟,有些可能长达两小时。图片来源:wikihow

拍打法——拍打手臂大腿或其他被叮咬的地方,蚂蟥的吸盘和颚片会自然放开而脱落。

主流做法——按以下步骤通常能将蚂蟥完整取下:


民间方法——这些办法过于刺激,会使蚂蟥快速收缩身体,其胃里流出的液体可能造成伤口感染:


无惧被咬,消毒保平安

蚂蟥是无毒的,所以被其咬伤没有大危险,只是损失了一部分血液。但伤口有感染可能,所以消毒最重要。

被咬症状——即使安全移除蚂蟥,伤口也会在抗凝血酶的作用下流血不止。有些人被蚂蟥咬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如身体出现红斑、发痒、嘴唇和眼睛肿起、眩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应马上找医生处理。

(, 下载次数: 0)

流血是被咬的主要表现。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伤口处理——急救包中常备消毒工具很有必要,若当下没有这些应该就地取材:


(, 下载次数: 0)

用干净纱布包扎,按时更换,谨遵医嘱。制图:户外探险outdoor

两道防线,拒亲密接触

在一份林芝地区蚂蟥的调查中,研究员曾随机调查了驻扎当地的部队官兵,结果发现:


连队 50名官兵被叮咬率为 61%,其中野外执勤活动被咬率为 100% ;蚂蟥引起官兵心理恐惧的占 70% 。(信息来源:杨振洲等《西藏林芝地区吸血蚂蟥的生态学调查》)


惹不起也躲不起,山友可以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着手,将这种烦人的“吸血鬼”隔离在身体之外:

检点衣物穿着——进入蚂蟥区前应尽可能穿着长裤、高帮鞋子,戴手套和头巾,扎紧裤腿,将内衣扎进裤中,不要暴露皮肤在外。在蚂蟥肆虐的地方,要穿戴防蚂蟥袜和防蜂纱帽,防患于未然。

(, 下载次数: 0)

将防蚂蟥袜套在裤腿外再穿鞋,使蚂蟥无法钻进裤脚。图片来源:travelsafe

备齐常规物品——急救包常备酒精、碘伏、棉棒和纱布等对伤口消毒。蚂蟥体表粘膜是酸性,携带盐、肥皂(尤以硫磺皂为佳)、防蚊油等含强电解质物质或碱性物质,将盐水或皂液涂抹于裤脚、衣角等,与蚂蟥接触会使其迅速死亡。

但在湿热的丛林行进,湿气或降水会把肥皂水和盐冲走,化学办法也会失效。若两道防线均失手,与蚂蟥正面相遇应冷静对待,正确处理伤口。

Tips:

1.不要用手强力拔蚂蟥

蚂蟥有两个吸盘,如果强力去拔,吸盘有可能牢牢吸在人体身上。即使把蚂蟥捏起来,有吻蛭的口器也很有可能留在伤口处,造成感染。

(, 下载次数: 0)

要采用正确方式使洗盘脱落,否则适得其反。图片来源:wikihow

2.不要喝生水

野外山泉看似清洁,实则含有许多寄生虫和细菌。如果不加过滤和消毒直接饮用或使用,寄生蚂蟥很有可能由此进入人体,藏身于人的鼻、喉、咽等处造成身体不适。

虽无生命之虞,但还是祈祷每位山友能安全穿越蚂蟥出没区,做好防范措施保护自己,不给“吸血鬼”留下可乘之机。

(, 下载次数: 0)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知道这个,让你的户外生涯延长10年

▶跑步膝盖受伤怎么办?

▶每年9万人因它而亡,户外遇上该怎么办?

(, 下载次数: 1)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90157366&ver=2354&signature=kswFzW5KORyMo3T15SJmpRsznXvNAr4NckbIBbb9m32g47HzgGZ0jrUTLsqsd6zfggj0QC53wdmyVWWg*1HUZfbAST*554S-gGjRLaDYpuAJHh9GMkAY0BDmV7EYtNMN&new=1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