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读懂了《奇记》,就读懂了户外探险 [打印本页]

作者: 户外探险outdoor    时间: 2020-5-3 10:02
标题: 读懂了《奇记》,就读懂了户外探险
户外江湖上的传奇故事人尽皆知,大多只是口口相传。
如果没看过湘君所著的新书《奇记,奇迹》,你很难了解故事的全貌。这其中不乏影响中国社会的主流新闻。 比如南峰惨案。
2013年夏天,发生在世界第九高峰、南加帕尔巴特山脚下的惨案,震惊世界,是当时中国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在主流媒体的新闻上,你只能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在《奇记》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全部。
惊险、刺激,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杨春风。
比如夏伯渝。
在《攀登者》电影还没有杀青之前,在夏伯渝在上央视之前,在夏伯渝登顶珠峰之前,湘君已经开始连续三年采访这名老人了。读着《一生一座山》这篇文章,你没法感受不到作者的温度。
励志、热血,最终得偿所愿。
(, 下载次数: 3)
夏伯渝。
比如梅里山难。
不仅仅聚焦在1991年山难本身,而是发生在梅里雪山的所有故事,纵横20余年,带有温度地还原山上发生的一切。她既是一名抽丝剥茧寻找真相的侦探,也是一名感怀时事的作者。

(, 下载次数: 3)

书中经常出现的高频词是:路上、梦想、心,爱,山峰。 当然,也不总是山峰,攀登并不是这本书里的全部。还有河流。 比如记录家国情怀的黄河漂流。比如实现自我价值的漂流者闪米特。同样是漂流题材,但是作者湘君会选择最适合的主题角度切入。

(, 下载次数: 4)

闪米特。
这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本记录户外圈传奇故事的图书。这本书也按照每篇文章的主题,合并分类成:家国、真我、命运、情感、生命、自然等六大主题。

(, 下载次数: 3)

《奇记》在豆瓣上高达9.5分。很多读者在豆瓣上评论说,文笔好。“……作者的文笔荡气回肠,看的我热泪盈眶。(@ Gubucf)” 我相信这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读者的感觉。我想说的却是,《奇迹》绝不是靠文笔来堆砌而成的。文笔只是表象,只是文本层面的塑造。这本书真正的价值是背后的采访。 太多新媒体或者自媒体写作者,素材来源只是网络上的只言片语。没有交叉印证,没有一手素材。然而,网络上的素材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大量有价值的素材保留在采访对象的记忆中。 大量的信息密度和真实细节,只有到现场才能捕捉观察到位。 只有当你面对面坐在他的眼前时,你才能端倪对面“古铜色,皱纹丛生,长发垂肩,半幽半仙”的刘雨田。

(, 下载次数: 3)
刘雨田。
只有当你倾听了20余名黄漂队员的讲述,才会在泛黄的日记中,把自己置身于4000公里的黄河之水,恍然穿越回30年前的时代洪流之中。

(, 下载次数: 3)
黄河漂流。
在采访过程中,我会用尽一切技巧,弱化采访开场、自然转场、提前背下三百多个问题的采访提纲。为的就是让采访对象感受不到这是一场采访,尽可能地让对方放下自己的戒备心,尽可能坦诚地跟你倾诉一切。 在我的经验中,采访最白热化的境界,莫过于时间快到了,对方依依不舍地对你倾诉一切。但是湘君的采访更甚,有时直接和采访对象睡在了一块儿—— “罗静拉着我,直接去她房间,拍拍唯一一张床:别浪费钱,咱俩住一间,不就够了?…… 我有些出乎意料,人生第一次,和采访对象同床同眠了两晚。”

(, 下载次数: 3)

睡都睡了,她还有什么不会告诉你的? 湘君采访也不总是顺利。面对着从30后到60后的黄漂队员,对方也会委婉地问道:“姑娘你太年轻了,能懂我们那个时代吗?” 采访确实需要很多技巧,但很多时候它最大的难点不是如何发问,而是我们不愿意主动去找到合适的人坐下来聊聊。 一旦当你走进这些人的生活中时,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刘雨田在《奇记》的序言中也提到过湘君的采访:“另一次是湘君来访。我已远离红尘多年,这姑娘却带着上百个问题,白衣飘飘,千里寻来。不成想,隔辈的我们,会一见如故,一直聊到凌晨4点。更没想到,天亮醒来,见她竟还在翻阅成堆的探险日记,埋头做着笔记…… 隔窗望着这个彻夜未眠的年轻身影,我落泪了。”

(, 下载次数: 3)

这本书一共有12篇深度的户外类故事。如果你能沉浸在每篇文章中去,绝不仅仅是因为湘君的文笔,而是背后上百次采访所累计的信息密度,还原了一个无限接近真相的情境。 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湘君每篇文章基本都是万字以上的长文,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篇篇都是十万加。每次刚刚发布半个小时不到,我的朋友圈会被刷屏。
读者们的评论调性也都出奇地一致,大多是“这个故事我看过很多次,但从没有人这么写过”的句型。 比如写杨春风,有读者说——
“分量最重,最能打动我的、迄今我见过的描述老杨最好的文章吧。值此老杨四周年忌日,湘君此文当是对老杨最深切的祭奠!12000多字,字字打动我心,不仅因文字的深刻,还有大量对老杨生前最熟悉的伙伴的采访,老杨日记手迹的披露。”

(, 下载次数: 2)
比如写珠峰,读者留言——
“从麦子的视角打开文章,也叙述了珠峰的登山史,杨春风、罗塞尔、希拉里、明玛、尼玛、众多的夏尔巴,孙斌、霍利、夏伯渝、子君……毫无突兀地鱼贯而出。一件件发生在珠峰南坡地球村的重大事件,藐视着生死,冲击着人性,也验证着格局……登山的各种目的越来越不纯粹,迷失在风雪中,也迷失在虚荣或利益里。” 在美国,这类户外深度报道是一个颇有历史传统的主流报道门类。在国内却仍然是小众领域。在当下的非虚构写作热潮中,湘君的文章不太像严格意义上的特稿,而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特色的人物特写。 不得不承认,湘君的特写赢得了读者的心。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成功。她的成功建立在违反了新闻学院里教授的绝对中立,而是成为爱的、介入的、拥抱的亲密伙伴。
(, 下载次数: 3)

有一次我和湘君在探讨人物采访的边界,以及新闻报道中的真实。
湘君说:“我认为非虚构写作很容易得罪人。我也曾经很矛盾,后来觉得这种方式或许更适合做社会问题调查(如环保、黑工厂、有污点人物等),对大多数人或许太苛刻了一些 ,尤其是对方给予信任、时间甚至友情之后,很难太犀利去解剖。” 论犀利,我可以冷眼旁观、隔岸观火地查到一切我想要的细节和故事。湘君不会。她不同于男性记者的犀利,她看起来是主观的,但其实是读懂对方内心深处的,善于共情的。

(, 下载次数: 3)

我曾经给湘君推荐过一本书,雷晓宇的《海胆》。史航在这本书的序言里曾有这么一段话,用来这里正合适: “她的采访,是很有一点母性的。所以,人家耍狠,她理解;人家出神,她等候;人家不忍,她欣慰;人家沉默,她陪着沉默。 我喜欢侯孝贤导演提到马尔克斯的一部小说,说是有个人抱来一只鸡,就跟旁边人说,你们不要一直看它,不然它会死掉。导演的意思是你们不要一直看我。不过导演想不起来这部小说的名字了,“我记性不好”。 「是《没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吧。」晓宇的提醒,让侯导立刻笑了,「一脸刀削斧凿的线条笑开了花」。 然后晓宇补了一句:「被人懂得还是有乐趣的。」” 我和很多采访对象最后都成为了敌人,甚至还收到了几封律师函,但湘君却和很多采访对象最后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 下载次数: 2)
齐海亮父女。
再重新看看这本书的目录吧,闪米特、罗静、夏伯渝、麦子、子君、刘雨田…… 特别是刘雨田,当湘君找到他时,这位76岁的老人说:“孩子,谢谢你来陪我说说话,不然我快孤独成神经病了。” 大多数户外人因各自的经历,变得性格古怪而显得不合群,但她笔下大部分的人物,都因湘君能够读懂对方而感到快乐和感激。

(, 下载次数: 3)
奇记,我们的奇迹。
湘君能与每一位采访对象发生关联。她每一次写人,就是在写自己,在与内心深处的情结对话。
几个月前,湘君跟我说,不写了,以后不再写户外人物了。 我觉得有些遗憾,很多户外故事,我们一知半解,还想通过她的采写知道一切呢。但我又觉得有些欣慰。《奇记》对于湘君来说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每个人都是在时代浪潮中起落沉浮的小人物,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户外更值得书写的选题。 只不过,我希望能够隔岸观火,但她希望自己就做一团火,温暖着这个世界。她说:“有的人的文字像刀,冷静剖开人与事。我可能更愿意像火吧,能围着取取暖就好了。”
户外探险 X 奇记现在户外探险山顶商城下单购买《奇记,奇迹》即赠送《户外探险》独家定制版明信片一套

(, 下载次数: 3)

家国、真我、命运、情感、生命、自然、平凡之路七大主题明信片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奇迹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1)

独一无二的明信片,《户外探险》特别版独家定制,其他渠道购买不到哦。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3)

(, 下载次数: 4)

给小犀牛加个鸡腿 ↓

(, 下载次数: 3)
                               
原文地址:http://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588451891&ver=2314&signature=FumGGdwi92Ci0eS56u9QZbrIY1lNu53S*oqPvNilMumM0IE0-sw6j-Mv3mAP7*NyRBqZ*dqZ6M8hLcdYwno-xSOD4wCQ6tbIkIoBPczoB7FtXIGIUIZBJX8kaHDzBUdD&new=1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