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游记 | 骑行318,圆自己一个英雄梦 [打印本页]

作者: 徒步中国    时间: 2021-11-7 13:02
标题: 游记 | 骑行318,圆自己一个英雄梦
其实在出发前我就想每天都记录下川藏骑行的经历,为此还无脑带上了笨重的笔记本和平板,后来证明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我这样的骑游菜鸟每天骑完计划的路程顶多发条朋友圈就已经累得歇菜了。
一年多过去了,不重要的部分已经开始变得模糊,而一些难忘的时刻和细节却因为不断的回忆而变得愈加印象深刻。研一这一年忙碌而疲惫,每到周末对于户外骑行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宁可在宿舍好好放松上两天。以至于最近一年我骑的最远的一次不过 100 公里(夜刷三环和奥森),和蔚哥连约了两次妙峰山也是因为各种原因而泡汤。
很怀念那段假期近乎没有限制,没有负担,随心自在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的那段时光。想念和铧仔、佳哥、飞哥在路上的每一天。
我记得以前有谁说过,“我所求不多,一日三餐,每天能有一个落脚歇息的地方,一直行走在路上”。318 路上也不断重复这样极致简单和自由的每一天,对我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趁着我的记忆还未老去,操起键盘,跟随回忆再次出发。

(, 下载次数: 0)

第一天从成都出发前往雅安。第二天从雅安开始,正式进山。

路线:雅安市->天全县->新沟镇里程:82.37km  爬升:1262m
路况:今天全天缓上坡。出雅安市区,逆青衣江而上,到飞仙关镇前有一个 1608m 的飞仙关隧道。然后快到天全县时还有一个 2212m 的龙尾峡隧道。雅安到天全县这段地势相对比较开阔,车也比较多,天全县到新沟镇这段完全进入了山沟,沿着一条不知名的溪流而上,路况也很烂,有些路段还在修护,尘土飞扬,还有不少大水坑。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刚推车出门,昨天晚上换好的车胎又被扎。仔细检查几圈发现果然是外胎老化的问题,裂缝中间扎进了一根细铁丝,所以昨天换新的内胎并没有解决问题。

川藏线上徒步的驴友不少,很多还推着量身定做的小车在抖音上开直播。从郑州出发已经徒步两个月有余的螃蟹哥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徒步的驴友。备胎、帐篷、棉被、蓄电池,装备齐全,还带一条狗作伴,也有可能是路上捡的。

(, 下载次数: 0)
螃蟹哥的徒步车

(, 下载次数: 0)
龙尾峡隧道口

(, 下载次数: 0)
太晒了,全副武装

(, 下载次数: 0)

雅安到康定这段自驾可以选择雅叶高速,318 国道不少路段都在施工,来往的大货车比较多。尘土漫天,负重骑行在支离破碎的土路上对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 下载次数: 0)
川藏线上经常会临时封闭道路,造成堵车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大水坑

(, 下载次数: 0)

新沟镇坐落在狭长的山谷中,两边都是本地居民用自建房改建的旅店,吃住一条龙。比较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灶台整个都暴露在室外,还会把食材摆放在外边招揽路过的客人。高速逐渐取代了以前作为唯一一条运输大通道的老国道,生意也没那么景气了。晚上这锅豆腐肉块汤非常鲜美,都没怎么干饭光喝汤了。

第四天

回路线:康定市->折多塘->折多山
里程:44.86km  爬升:1812m路况:今天的路线非常简单,从海拔 2400 多米的康定市区(炉城街道),完成 40 多公里纯爬坡,到达海拔 4298 米的折多山垭口。途径折多塘村,在万年雪山观景台感受壮阔的雪山。我和铧仔原本打算翻过折多山继续放坡到 30 公里外的新都桥。也许是昨天已经接连爬了两个 1000m 的上坡,有些放松和疲倦,一路慢慢悠悠,九点出发的我们经过 10 个小时才达到垭口。最后投宿翻过垭口不远的一个驿站。

(, 下载次数: 0)

昨天连续干了两座山,到康定已经耗尽了体力,早上拖到将近九点才出发。另外,昨天下午雨骑后喉咙已经出现了不适,晚上又没忍住牦牛菌汤锅的诱惑吃的比较辣,为后面连续一个多星期的咽喉发炎埋下了祸根。
康定是甘孜州的首府,自古就是藏区通往中原地区的门户,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通道,也因为一首给人无限遐想的《康定情歌》而扬名世界。你也许不知道康定是在四川还是西藏,但一定忘不了“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

(, 下载次数: 0)

大概在海拔 3200 左右开始有了微弱的高原反应,但并不严重,也不影响骑车,只是下了车会感觉人有些不稳。

(, 下载次数: 0)

中午在过了折多塘村的一处饭店落脚,一边吃饭一边欣赏远处的雪山美景,置身于这有如天堂一般的画面中,美好得真想让这一刻永久停留。

(, 下载次数: 0)

这个季节,川藏线上能够一边骑行一边欣赏雪山景观的路段并不多。

(, 下载次数: 0)

一片浓厚的云层从垭口方向快速向下压来,瞬间电闪雷鸣、密集的冰雹肆无忌惮砸下。我一时反应不过来,附近又找不到任何躲避点,只能慌乱中披好雨衣穿好鞋套,俯身任冰雹砸在身上。大概持续了有五分钟。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雨后的折多山多了一分仙气

(, 下载次数: 0)

“折多”在藏语是“弯曲”的意思,音译成汉语的“折多”又是“多曲折山路”的意思。藏区的人常说“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今天算是体验了一会。转过一处又一处的弯,山的那边还是山,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垭口。铧仔已经彻底放弃,一路推起车来。而我不愿放下自己全程不搭车不推车的执念,咬牙硬撑。和自己较真也导致了晚上汹涌而来极为严重的高反。

最后 5 公里,每骑 100 米,强制休息 1 分钟,又耗费了将近两个小时,我已经彻底被折多山征服了。这段路虽然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高反和不适,但身体和精神都几乎处于透支状态。

(, 下载次数: 0)
我在Google Earth上截了几张图,可以感受一下这该死的曲折山路

(, 下载次数: 0)

历经磨难、饱经摧残,终于翻越折多山,抵达垭口。此时已经晚上 7 点半,天色渐暗,也没有见到我心心念念的雪景,情绪有些低落。

晚餐分量很足,我却没有了一点胃口。在室内很久还是冷的浑身发抖,人已经开始晕乎,脑袋发胀。到房间用铧仔带的手指式血氧仪测血氧饱和度(准不准我不知道),几乎低到接近 70% (正常 95% 以上)。带的衣服几乎都被雨水打湿,蜷缩在被窝中头疼的厉害,不知熬了多久才算入睡。

第六天
路线:新都桥镇->高尔寺山隧道->雅江县->相克宗里程:86.37km  爬升 1589m路况:今天的行程和骑行泸定康定那天很像,需要爬两个长坡。从海拔 3415m 的新都桥出发爬升 500m 就可到达高尔寺山隧道口(老垭口海拔 4412m)。进入隧道后,一路放坡到 40 多公里外海拔 2550m 的雅江县城,途径八角楼乡,这段放坡要多爽有多爽。在雅江县稍作休整,一鼓作气干完今天第二个长坡到海拔 3574m 的相克宗。这段上坡可以参照京郊妙峰山,同样是 20km 路程配 1000m 左右的爬升。

(, 下载次数: 0)

经过昨天一天的休整,高反已经完全解除,不过咽喉疼痛倒是更加厉害了。天空乌云密布,空气湿冷,随时都有可能会下雨。新都桥终究没有为我们呈现出它最美的样子,我们也不做过多留恋,权当它是“高反修养者的天堂”,吃过早饭再多打一壶热豆浆,精神满满地向高尔寺山出发。

(, 下载次数: 0)
看到距拉萨里程的路牌了,还有1670km!

(, 下载次数: 0)

高尔寺山隧道开通以后,缩短了近 15 公里险峻的山路。我们并没有走那条又窄又烂的老路,虽然少翻了一座 4000+,但也错过了垭口的风光。

(, 下载次数: 0)
从隧道出来一路愉快放坡,铧仔潇洒而快速的通过

(, 下载次数: 0)
出隧道不久便会接连通过7个180度转弯,3个360度大回环。318国道犹如沉睡的巨蟒盘卧在山谷间。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雅江县坐落于雅砻江畔,依山而建,沿江有很多房子建在悬崖边上,故有“悬崖之城”之称,城区面积仅 0.48 平方公里,几乎没有平地。城区道路十分狭窄,坡度极大。上图底下两张就是经过木雅广场的主街道,仅容两辆车双向通过。
新都桥休整一天之后,高反是彻底解除了,上午爬高尔寺山也没有任何感觉。不过咽喉不适开始加剧,异物感很强烈,而且每咽一口口水都会伴随难以忍受的疼痛。中午点的土豆肥肠那点辣都受不了,只能到县城医院看病。雅江县人民医院位置十分隐蔽极为难找,偏离城区主干道后还得在密集的建筑中朝雅砻江方向下一个陡坡再朝左拐弯,感觉北京的房子都没有这么金贵。
最难受的是花了很长的时间做疫情登记,交了挂号费却半天找不到医生,只能和铧仔再推车重回主路到木雅广场的一家小诊所就医买药。
明天全程海拔 4000+,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第七天
路线:相克宗->剪子弯山->卡子拉山->红龙镇
里程:79.83km  爬升:1654m路况:从海拔 3570m 的相克宗出发,途径天路十八弯,一路爬坡到海拔 4260m 的剪子弯山隧道口。和昨天一样我们不绕道老路去海拔 4418m 的老垭口。相克宗到红龙镇要经过的另一个垭口是海拔 4418m 的卡子拉山垭口。实际上今天在 4000+ 的海拔一共要爬 4 个长缓坡:剪子弯山、某不知名长坡、卡子拉山、天空之城。虽然除了剪子弯山其他的路起伏并不很大,但由于全程都处在海拔 4000m 以上,仅仅经过折多山的一番考验还不能完全适应高原骑行,加之气候多变、低温缺氧,很容易造成体力透支,是个不小的挑战。

(, 下载次数: 0)
过剪子弯山以后全程在高地骑行,视野开阔、群峰绵延数百公里。

(, 下载次数: 0)
从相克宗出发坡度陡升,山路蜿蜒曲折,我又截取了几张有代表性的卫星图

(, 下载次数: 0)
打卡“天路十八弯”观景台

一路爬升 700m 到剪子弯山隧道口并不很累,这段路海拔相对较低,山谷间植被繁茂,含氧量也相对较高。

(, 下载次数: 0)
壮美的高原风光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这一段高海拔骑行是目前为止最虐的,翻折多山那天也只是因为高反后劲太大,今天翻过剪子弯山以后我都是苦撑下来的。房间里的涂鸦很 nice,这碗鸡汤我喝了,很香。
第十天
路线:巴塘县->竹巴龙乡->海通兵站->宗巴拉山->芒康县
里程:103.82km  爬升:1967m路况:巴塘县到竹巴龙乡 35km 一路或平路或缓下坡,其中后 25km 沿金沙江(长江上游)而下。这一段河宽路窄,地质因素不稳定容易落石塌方滑坡。在竹巴龙乡吃午饭补充干粮后通过金沙江大桥进入西藏,之后一直到海通兵站近 45km 不再有任何村庄可以提供补给。金沙江大桥海拔 2450m,到海拔 4112m 的宗巴拉山垭口 60 多公里全程爬坡。看网上 18、19 年的骑行攻略都在吐槽这一段路有多烂,而我们来的时候路应该是刚修好(除了几处隧道还在施工),不要太舒服。

(, 下载次数: 0)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因江中沙土呈黄色而得名,是川藏界河。之前流经“悬崖之城”雅江县的雅砻江便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

(, 下载次数: 0)

从巴塘流出的溪流汇入金沙江形成的色差。金沙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河的凸岸是西藏第一村---西松贡村。

(, 下载次数: 0)
公路防落石防护网和护栏都饱经塌方和落石的摧残,遇到这种路段必须戴好头盔留心观察并快速通过。
2018 年 11月 14 日白格堰塞湖泄洪导致竹巴笼金沙江大桥被冲毁。竹巴笼金沙江大桥曾经是著名的网红桥,护栏上写满了成千上万游客的名字和留言,是沿 318 国道入藏的必经之地,承载了太多人的进藏梦想。

(, 下载次数: 0)

进入西藏以后,海拔陡升,两侧山高谷深,要时刻注意落石。

(, 下载次数: 0)

下午后半段上坡继续被拉爆,两个小时不见铧仔人影,过了海通兵站前的检查站铧仔反而骑不动了,充分发扬了他的搭车精神,先我一步搭车离去。等我到海通兵站,天色阴沉,突然下起雨来。参考别人写的骑行攻略,往年海通兵站是让住人的,但是我打听以后才知道今年因为疫情已经不再对途径的旅行者开放。又因为附近没有饭店只有一家小商店,无奈只能吃点随身带的干粮继续冒雨去翻宗巴拉山。
海通兵站海拔 3500m,宗巴拉山海拔 4150m,20 公里 650m 的爬升原以为怎么样也不需要两个小时最后却耗费三个多小时。这段路骑的有多苦逼一辈子都难以忘记。披上雨衣,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高海拔冰冷的雨水打在脸上身上刺骨的寒冷,鞋套也失去了作用,积满雨水。雨衣内却热气腾腾,浑身湿透。更瘆人的是八点过后天色彻底暗下来,没有路灯甚至没有一丝光亮,只有极少的大货车鸣笛经过,完全判断不了还有多久才能到达垭口,仿佛这段路骑不到尽头。到垭口什么也看不见,雨越下越大,继续冒雨摸黑下山。
到酒店铧仔下楼接我,因为驮包太重,脚撑一下没撑住导致车子侧翻,后轮直接飞了出来。想想都后怕,要知道冒雨夜下宗巴拉山右边一侧没有防护栏,又因为没有一点灯光,我只能靠微弱的手电打在路中间的白线上来判断方向。这要是下山的时候悬崖边上后轮甩出来,后果不堪设想。至于为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后轮开始松动的我无从而知,只能告诫自己以后尽可能避免夜骑,危险路段一定要对车子作一番检查。

第十三天
路线:荣许兵站->东达山垭口->左贡县
里程:59.98km  爬升:1040m
路况:今天唯一的目标就是翻过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 5000+ 的东达山。从海拔 4039m 的荣许兵站出发,爬坡 25km 到 5130m 的东达山垭口。这一段坡度并不是很大,车少视野开阔,且以直线骑行为主几乎没有弯道。唯一要克服的是高海拔骑行(爬坡)缺氧以及随之而来的高原反应。之后 35km 轻松放坡到海拔 3732m 的左贡县。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通往垭口的路,地势非常开阔

(, 下载次数: 0)
不像以前踩过的那些山高坡陡的盘山路从半山腰能一眼看到高处的垭口,通往东达山垭口的路既缓且长,仿佛一眼望不到尽头。

(, 下载次数: 0)
再往垭口走,已经几乎看不到牦牛。裸露的山体,河谷中仅有的一些绿草,看不到一点动物的踪迹,让人感觉已经接近了生命禁区。
离垭口几公里飞哥扎了胎,铧仔也感到乏力开始半推半骑。佳哥第一次给我们秀了一波一个人冲到前面,我也意外没有任何高反或者缺氧的感觉,轻松摇摆爬完到垭口的最后一段路。

(, 下载次数: 0)
垭口视角

第十五天
路线:邦达镇->业拉山->怒江&七十二拐->八宿县里程:94.72km  爬升:1379m路况:邦达镇(4070m)到业拉山垭口 (4615m)14 公里 500 多一点的爬升并不算困难。之后放坡近 44km 到今天的海拔最低点怒江大桥(2673m),途径著名的怒江天险。下业拉山口马上就能看到怒江七十二拐,但是最好的观景点在业拉山口之后 7 公里的 72 拐观景台。观景台到山腰的同尼村这段 13 公里的下坡路是怒江 72 拐最为精华的路段,一定要时刻注意控制车速。同尼村到怒江江畔还有 17 公里的下坡,这段路虽然没有 72 拐险峻,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铧仔就是车速过快在这里摔了车。之后近 7 公里沿怒江骑行,可以感受怒江的汹涌澎湃和两侧峡谷的壮阔。过怒江大桥左拐逆冷曲河而上一直到八宿县城(3204m)。这段上坡路前半段山高谷深,河流湍急,要警惕落石。

(, 下载次数: 0)
路线图

(, 下载次数: 0)
业拉山垭口&怒江&七十二拐示意图

(, 下载次数: 0)

昨天入住邦达的 57 驿站,又是个临时搭建在天台上的简易工棚,价格倒也实惠,住宿加上早晚餐一个人 70。

(, 下载次数: 0)

藏民囤起的毛牛粪堆,浓浓的味道。牦牛粪大有用处,堆在一起晾晒发酵后可以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料或者燃料。路上我还经常看到藏民用牦牛粪来糊墙。

(, 下载次数: 0)

前面有牦牛群正横穿公路到另一侧的山坡,一头掉了队的牦牛想要赶上突然从路边冲出,重重的被一辆白色轿车撞上,在地上打了个滚立马站起抖抖身子继续追上队伍。另一头掉队的牦牛吓得愣住了,迟钝的反应过来后惊慌失措的连跑带越穿过马路。我注意到这辆白色日产车头好几处都撞裂了,想来刚才那头被撞的牦牛应该伤得很严重。川藏线上的司机怕的还是撞到过路的牦牛,一头牦牛市场价一两万,之前飞哥还是铧仔在群里发了一个短视频,一个大货车司机来不及避开路中间的牦牛群迎面撞上导致死伤上百头,场面惨烈,这还不得赔个倾家荡产。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垭口到 72 拐观景台有段路很烂,支离破碎,两侧都是悬崖峭壁。

(, 下载次数: 0)
从视野最佳的观景台眺望怒江72拐
七十二拐因道路险恶而闻名于世。由于四川境内几座高山隧道全通,通麦、排龙天险业已排除,所以七十二拐成为了如今川藏线上唯一令人胆战心惊的拦路虎。据常年跑川藏线的老司机说,这条山路从山顶到山底总共有一百二十拐左右,而且全部都是直角弯,开起来要打十二分精神才行。拐弯的时候,货车要尤其要小心车,因为车身长转弯半径大,如果车速快,转弯半径更大,容易造成侧翻,如果遇上雪天结冰,在陡峭的斜坡穿越根本没有安全可言。在雨季,这里更是时常发生泥石流,山坡滚石,路基塌方,给过往的车辆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虽然这条山路充满危险,但风景看起来绝对很壮观,特别是从 72 拐观景台可以俯瞰“怒江 72 拐”的全景。俯瞰山下,回绕盘旋的道路如同一个接一个的“之”字形,你会不禁惊叹当年是如何修成这样的艰险之路。

(, 下载次数: 0)

放完 72 拐最为险峻的之字形坡路,山下的同尼村如同世外桃源。当然,如果没有 318 国道,这个藏在深山里的村落,根本不可能见到。

(, 下载次数: 0)
同尼村

(, 下载次数: 0)
荒凉中的一抹绿
过了同尼村的下坡路上有几处暗坑(正好在公路右侧骑行的位置上)要特别留心,我有两次都差点反应不过来。因为路面修修补补本身颜色就深浅不一,所以从远处看并不容易发现路面有什么异样。最关键的还是要控制车速,车速过快再浅的坑都有可能让自己失去对车的控制。铧仔就是走在前面速度过快来不及躲避直接起飞,万幸头盔起到了绝对的保护作用。头盔右侧是密集的刮痕甚至还有一块凹了进去,如果没带头盔后果不堪设想。摔车后我们三个休整了会儿(佳哥早已冲到前面还不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铧仔表示除了肩膀疼痛并无大碍,不过今天下午车是骑不了了需要搭车去八宿医院看看。联系上车后,我和飞哥小心放完最后一段陡坡,加速去追在前面等我们的佳哥。
怒江和沧江一样,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西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经云南流入缅甸,最终汇入印度洋。怒江在国际上又称萨尔温江,下游是缅甸和泰国国界线。怒江中游坡度大,水流湍急,形成高山深谷。

(, 下载次数: 0)
怒江大桥
怒江大桥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境内的两山之间,横跨怒江,是连结东西两岸的一条重要通道,为川藏咽喉。怒江两岸地势艰险,劈山开路不易,遇水搭桥更是不易。

(, 下载次数: 0)

桥旁边的桥墩是为了纪念一个修路战士。十八军士兵在修桥的时候,其中一个士兵因为察看石墩混凝土情况,不慎掉入水泥槽,等到战友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士兵的尸体至今还封存在这个石墩的混凝土中,成为了十八军战士的筑路丰碑。
根据我收集的资料,这个位置的怒江大桥一共有 3 座。第一座就是十八军在 50 年代初修建的钢架桥,位于两座新桥中间,现在已经拆除,只保留下那个传奇的石墩。第二座建于 1972 年,是座水泥混凝土拱桥,就是照片中石墩后面的那座。第三座建于 2013 年,也就是我们现在骑行经过的怒江大桥,全长 165m。

(, 下载次数: 0)
从八宿流出的冷曲河汇入泥沙含量极高的怒江形成的鲜明色差。
过怒江大桥后向左骑行告别怒江,之后一直沿冷曲穿越险峻的峡谷到八宿县城。特别是前面这十公里,冷曲河两侧都是峭壁,河水汹涌,落石遍地。

(, 下载次数: 0)
远远的遇到了第一支磕长头朝圣的队伍。 第一个身穿荧光服的藏族小哥和我说他们走一趟拉萨要六个月,真令人佩服和敬畏。另一个哥们满脸笑容主动摆好 pose 远远的让我给他拍一张照。没有真正的信仰,谁愿意花半年的时间去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们的皮肤很黑,心灵却很纯洁。让我想起每天都会遇上很多素昧平生的藏人对我说扎西德勒,特别是老人和小孩。
这支队伍一共有 6 个人,其中两个人负责后勤。改装后的电动三轮里帐篷棉被锅炉煤气罐食材饮用水一应俱全。朝圣队伍前面几百米两个后勤正在洗菜生火做饭,这个距离等到后面 4 个人赶上正好可以开饭。

(, 下载次数: 0)
水势湍急的冷曲河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关注《徒步中国》▼
(, 下载次数: 0)

《徒步中国》活动商城中国深度户外旅行线路100条▼
(, 下载次数: 0)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徒步中国》活动↓↓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