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标题: 竞技攀岩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理论与实践 [打印本页]

作者: 山野杂志    时间: 2021-11-6 13:20
标题: 竞技攀岩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理论与实践
本文刊载于即将出版的2021年11月刊《山野》杂志
文、图/袁国庆

本文综合相关研究报道与笔者以往的工作实践,主要面向地方运动队与攀岩爱好者,介绍竞技攀岩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的理论依据与可操作性实践方法。

(, 下载次数: 0)

对运动参与人群的训练与运动表现进行量化一直是人们的极大兴趣所在,19世纪就有对运动人群力量与疲劳监控的记录。

竞技体育界知名的田径教练克莱德·利特菲尔德(1892—1981)与游泳教练詹姆斯·科恩希尔曼(1920—2004)很早就开始对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进行详细的数据记录,并依据这些信息调整训练计划。

(, 下载次数: 0)

△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测试赛(图片来源:IFSC)

近年来,普通运动参与人群也对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产生了极大需求,并通过各类手机软件、可穿戴设备等记录并分析运动表现的相关数据。

随着竞技攀岩的快速发展,在竞技领域,一些国家对项目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投入逐步加大,相应的训练监控手段方法得以提出并应用在运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

公开资料显示:俄罗斯、美国等国家队开展全方位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队开展运动学训练与比赛监控;斯洛文尼亚国家队进行实时反馈式体能训练监控;德国各梯级国家队系统的年度伤病监控等。

最新的数据研究报道,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竞技攀岩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不断提升,运动损伤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这进一步推动了对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的更大需求与更高要求。

(, 下载次数: 0)

△2019年吴江世界杯攀石比赛(图 / 卢明文)

在群众体育领域,很多攀岩运动爱好者对监控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希望通过科学、经济的监控手段、方法实现更快的攀爬能力提升与更少的伤病发生,一些自媒体基于此做了一些简易训练监控手段方法的指导宣传,获得了很多关注与讨论;一些专业商业机构也通过将攀岩训练及运动表现监控与训练计划的制订商品化,并成功获得商业收益。

毫无疑问,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工作的开展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系统训练安排。因此,理论上而言,所有影响训练工作系统推进的因素都可以成为被监控的一部分(图1)。

(, 下载次数: 0)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专业性、可操作性、经济性、人力物力等因素限制,往往无法实现全面的、实验室级别的监控。

竞技攀岩项目特征

科学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工作的开启需要建立在对项目特征具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速度、难度、攀石等三个小项分别体现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也是三个小项的直观表象特征。

当前的研究成果表明,速度攀岩是一项以速度力量为主导,以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为主、糖酵解供能为辅的速度力量性运动竞技项目,运动员需要提高反应速度与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

(, 下载次数: 0)

△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测试赛(图片来源:IFSC)

难度与攀石项目均为有氧与无氧双系统供能,需要运动员具备较好的有氧耐力与心力储备基础。

优异的手与前臂力量及耐力是优秀攀岩运动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是,随着项目专项化特征的进一步突出,攀石主项运动员相较于难度主项运动员具备更好的手指屈肌力量、专项等距上拉与专项动态上拉力量;此外,一些研究还认为攀岩的成功决定因素包括较大的全手握力及耐力、较高的核心稳定性、较强的姿势控制能力、较好的跳跃能力等。

由国际自然岩壁攀岩(Rock Climbing)研究协会(IRCRA)发起的一项针对自然岩壁攀岩运动员运动表现评估的研究指出,一定的柔韧与力量有助于攀岩能力,但达到一定水平就无须再进一步提升,而手指悬吊与悬垂摸高测试不仅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测量手段,同时是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攀岩者攀岩能力的好方法。

(, 下载次数: 0)

△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测试赛(图片来源:IFSC)

而在竞技攀岩领域,攀石线路风格多样化与难度线路风格攀石化发展趋势下,运动员需要具备更为全面与符合项目需要的突出专项素质能力。

总体而言,攀岩的成功决定因素包含有:力量、爆发力、耐力、柔韧、平衡、灵敏协调、人体测量等多个维度。速度、难度、攀石三个小项体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也具有突出的侧重点。因此,在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方面也需要区别对待。

竞技攀岩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体系

现阶段研究发现,在竞技领域,竞技攀岩运动员专项化愈发趋早,且成为一种短期内无法逆转的趋势。

因此,青少年时期就介入相应的监控手段方法能够帮助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与过度训练情况的发生。基层教练员也应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基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特征,合理科学的安排训练(图2),万万不可进行揠苗助长式的训练安排。

(, 下载次数: 0)

在群众体育领域,部分青少年在学校、父母亲人的影响下,较早地开始进行较为系统的基础与专项训练。

有研究指出,由于青少年手指生长板尚处在发育阶段,不合理的训练强度与负荷安排,会造成生长板的损伤发生,严重者将直接影响成年后的职业化成长。

德国国家青年队基于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与训练特点,在所制定的年度伤病监控体系中,专门安排有系统的手指影像学检查内容。

因此,针对青少年的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主要可以集中在系统的身体测量、训练负荷、伤病、心理等方面,并且基于青少年身体发育特征,逐步加入相关素质能力的监控内容。

成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趋于稳定,在确定重点发展小项后,则可以基于项目特征,制订出专门的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体系。

(, 下载次数: 0)

综合以上,竞技攀岩运动员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测体系可围绕基本信息、身体测量、逻辑分析能力、训练负荷、伤病、心理、睡眠、专项素质能力等几个维度展开(图3)。

竞技攀岩训练与运动表现监控实践

以下主要从经济性与可操作性角度,介绍相关具体监控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信息

建立基本信息卡:第一,记录出生日期;第二,记录训练年限(从开始有计划、有规律、认真参与训练的年度开始计算);第三,在每个年度的特定时间记录1次近3个月自我报道与教练员报道的专项水平。

(二)身体测量

身高:受试者需以舒展的姿势,测试裸脚身高。体重:第一,受试者需裸脚,并以最少衣物穿着状态进行测试;第二,在后续跟踪测试过程中,需尽可能保持与第一次较为一致的衣着。

臂展:测试受试者两臂侧向最大限度地水平伸展时,两中指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一般情况下,会进一步计算并记录派生指标:臂展/身高比值。

体成分:通过体成分测试仪器,监测体脂肪、骨骼肌的质量与占比。建议以统一的设备建立起个体纵向比较数据库,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控。

(三)逻辑分析能力

在确定运动员未来重点发展小项的重点时期,进行一次逻辑分析能力的监测。一般情况下,具备较好逻辑分析能力更为适合难度与攀石小项。

(四)训练负荷

RPE(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即主观疲劳量表,是一种介于生理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评价负荷强度的指标,将人体在运动应激状态时的生理机能变化程度通过对强度感觉的心理体验测定反映出来。sRPE(session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是在此基础上囊括了时间的新概念。

(, 下载次数: 0)

推荐使用该监测体系:sRPE(AU)=运动时间(分钟)×RPE分数。RPE分数在训练或比赛后10—15分钟内采集,运动时间自训练或比赛开始(含准备活动)到结束(不含整理活动)。

短期负荷:长期负荷比值(A:C)为:短期负荷为1个小周期的每日负荷之和(X)/训练天数(N),长期负荷为滚动3个小周期的每日负荷之和/训练天数的和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A:C=(X3/N3)/{[(X3/N3)+(X2/N2)+(X1/N1)]/3}。

其中第2小周期比值为第2小周期每日负荷之和/训练天数,再除以第1小周期每日负荷之和/训练天数与第2小周期每日负荷之和/训练天数之和的平均数,第3小周期开始依序进行滚动计算。

通常认为0.8-1.3的比值是最佳区间,而高于1.5表明训练负荷显著增加,将增大损伤风险及影响持续训练状态等。

(五)伤病

在每次伤病发生时,记录伤病发生时间、地点、部位、类型、程度、致因、训练内容等信息(推荐使用《国际奥委会共识性声明:2020年运动损伤与疾病流行病学数据记录和报告方法》中的相关界定)。青少年运动员建议每个年度进行一次手指的影像学检查。

(六)心理

推荐使用张力为、毛志雄主编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第二版)》中的相关量表,用于运动员心理情况的监控。

(七)睡眠

建议针对自我报道睡眠质量不佳的成年运动员,采用《SLEEP—50调查问卷》进行睡眠障碍情况的筛查与跟踪监控。

(八)专项素质能力

1. 力量素质

(1)手指力量:指力条力量测试(MED40(MAW5))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以主观认知选取适当深度指力条进行MED40测试,寻找可以悬垂达到40秒(±4秒)时长的指力条深度(毫米),在寻找过程中,测试的次间歇时间是上一次悬垂时间的10—20倍,例如上一次悬垂30秒,则间歇时间为300—600秒。

第二,受试者寻找到MED40后,以相应深度指力条进行MAW5测试。该测试中,受试者以主观认知,逐步选择能够达到5秒悬垂时间的目标负重(如表2),在寻找过程中,测试的次间歇时间为2—3分钟。

(, 下载次数: 0)

第三,受试者首先悬垂于指力条上,协助者通过快速牵引,将需要悬挂的哑铃连接到安全带上,当悬垂到达5秒,测试结束。如果受试者未能达到5秒,同样完成测试。计算公式为:((达到5秒悬垂的负重+体重)/体重)/MED40)×10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6—8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三,测试中,采用Open Crimp(勾挂)或Pure Half Crimp(半抠)形式(图4)抓指力条。

(, 下载次数: 0)

第四,测试中,辅助者需适时帮助刷指力条,以保持每次测试摩擦系数的一致性。

第五,测试中,受试者被要求同时用两只手抓住,并在180/0度屈曲等级时保持肩/肘角度。

第六,受试者脱落或与初始姿势相比显著变化(如肘部抬高或背部倾斜)均记为测试结束。

第七,存在指、腕、肘、肩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2)上肢力量:负重引体测试(1RM测试法)

测试方法:第一,1RM测试流程详见表3。第二,受试者双手正握,间距比肩略宽,发力拉起过程中不允许突然发力或身体摆动,上拉至下颌过杆(图5)。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二,受试者需要下颌超过抓握杆,身体无明显晃动。

第三,存在指、腕、肘、肩、背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3)下肢力量:负重深蹲测试(1RM测试法)

测试方法:第一,1RM测试流程详见表3。第二,受试者两脚稍宽于肩站立,脚尖可外旋15—30度,下蹲至大腿前侧达到或低于水平线再发力蹲起(图6),有明显技术质量问题的深蹲不计数。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二,受试者需要完全达到深蹲。

第三,存在趾、踝、膝、髋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2. 耐力素质

(1)力量耐力
A.手指耐力:指力条耐力测试(MTH14)

测试方法:受试者在14毫米指力条上,以勾挂或半抠形式(图4)进行悬垂,计量悬垂时间(秒)。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6—8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三,受试者被要求同时用两只手抓住,并在180/0度屈曲等级时保持肩/肘角度。

第四,受试者脱落或与初始姿势相比显著变化(如肘部抬高或背部倾斜)均记为测试结束。

第五,存在指、腕、肘、肩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B.上肢耐力:引体向上测试

测试方法:受试者双手正握,间距比肩略宽,发力拉起过程中不允许突然发力或身体摆动,上拉至下颌过杆(图5)。计算被测者按要求完成动作的次数,有明显技术质量问题的引体不计数。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三,受试者需要下颌超过抓握杆,身体无明显晃动。

第四,存在指、腕、肘、肩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C.核心耐力:腹肌、背肌、左侧肌、右侧肌测试

测试方法:第一,腹肌与背肌测试中,受试者仰卧/俯卧在长凳或跳箱上,躯干悬空,髂前上棘置于长凳或跳箱边缘,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用皮带固定住小腿,或者由同伴帮助固定小腿,保持身体不低于水平面,可适当高于水平面,但不得超过30度(图7)。记录受试者保持身体位置的时间,如果身体低于水平面时,进行一次提醒,如果仍然无法达到要求,终止测试。

(, 下载次数: 1)

第二,侧肌测试中,受试者侧卧(左、右)于长凳或跳箱上,一侧髂前上棘和髂后上棘连线(图8)置于长凳或跳箱边缘。下肢髋、膝、踝固定。受试者双手交叉置于胸前。听到测试人员开始口令后保持一侧头、肩、髋在一条直线上并与体面平行(图7)。受试者躯干第一次腹侧无法与地面平行时,进行一次提醒,如果仍然无法达到要求,终止测试。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尤其腹肌测试中。

第三,存在髋、腰、背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2)有氧耐力:800米跑测试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采取站立式起跑。第二,受试者以主观认知选取合理跑步节奏与配速。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受试者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随意大幅度变速。

第三,测试中,须由陪同者进行任何可行的保护。

第四,存在趾、踝、膝、髋、肩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3. 爆发力素质

(1)上肢爆发力:悬垂摸高测试(Powerslap Test)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首先握住岩点,并保持悬垂状态。第二,双手向上快速上拉,随后松开一只手,以一个连贯性的动作尽可能高的拍打到上方的标度(图9)。第三,受试者单手完成连续2次测试。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6—8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三,受试者的次间歇时间为1—2分钟。

第四,存在指、腕、肘、肩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2)下肢爆发力:下蹲跳(CMJ)测试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双手叉腰静止站立,并以该姿势保持躯干尽可能不动,而单纯完成连贯的快速下蹲起跳,落地后要求受试者落到原起跳点(图10)。第二,受试者完成连续3次测试,取最优值记录。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三,受试者的次间歇时间为0.5—1分钟。

第四,辅助者在相对可平视位置观察受试者所跳高度。

第五,存在趾、踝、膝、髋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4. 柔韧素质

(1)上肢柔韧:握杆过顶测试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根据主观认知,选择合理抓握宽度,完成横杆过顶(图11)。第二,以移动端手掌虎口处为止点。第三,受试者完成连续3次测试。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受试者切不可过分硬性过顶。

第三,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四,受试者的次间歇时间为0.5—1分钟。

第五,存在腕、肘、肩、背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2)下肢柔韧:坐位体前屈测试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测试过程中需匀速推杆。第二,受试者测试过程中不可弯曲膝关节。第三,受试者完成连续3次测试。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存在踝、膝、髋、脊柱等主要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者不可进行此测试。

5. 平衡素质:单腿直立检查法(OLST)测试

测试方法:第一,受试者采取单脚站立进行测试。第二,辅助者分别记录受试者左、右脚离地后,睁眼与闭眼状态下的直立保持时间(图12)。第三,受试者完成连续2次测试。

(, 下载次数: 0)

注意事项

第一,测试前,受试者需要进行充分热身,并在休息1—2分钟后进行测试。

第二,测试中,受试者切不可勉强调整身体平衡与稳定。

第三,测试中,必须由辅助者进行保护。

第四,受试者的次间歇时间为1—2分钟。

竞技攀岩仍然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一些新提出的监控方法手段以及对一些指标的重要性认知仍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支撑,因此,基层教练员与攀岩爱好者需要根据自身实际辩证看待。同时,在长期的运动与训练过程中,可以大胆地、创造性地发展出一些具有显著特异性的监控方法手段。

本文仅介绍了部分得到较为充分科学证据支撑的,且具有经济性、可操作性的监控方法手段,建议读者根据需要,通过表格处理软件建立起数据库,长期跟踪监测。

致  谢

感谢洲际定线员蔡陆远、国家攀岩队队医谭弘端、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王凯、重庆市攀岩队运动员高雄、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姜魏东、杨蕾等分别在专业词汇界定、引用图谱汉化与示意图拍摄中给予的支持与帮助。

参考文献

本文参考文献及书本资料较多,主要呈现以下重要文献,供读者进一步学习了解:

[1]McGuigan M. Monitoring training and performance in athletes[M]. Illinois: Human Kinetics, 2017.

[2]张宁,赵雷,蔡陆远,等.竞技攀岩精英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J].体育科技,2020,41(6):10-12.

[3]魏梦力,钟亚平.国际精英级攀岩运动员身体形态,机能与运动素质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7):90-98.

[4]Foster C. Monitoring training in athletes with reference to overtraining syndrome[J]. Med Sci Sports Exerc, 1998, 30(7): 1164-1168.

[5]Haff G Gregory, Triplett N Travis.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4th edition[M]. Illinois: Human kinetics, 2015.

[6]Draper N, Giles D, Taylor N,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for Rock Climbers: The International Rock Climb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Sport-Specific Test Battery[J]. 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 2021, 1(aop): 1-11.

[7] Derman W ,  J  Dvorak,  Junge A , et al.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consensus statement: methods for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of epidemiological data on injury and illness in sport 2020 (including STROBE Extension for Sport Injury and Illness Surveillance (STROBE-SIIS))[J]. Br J Sports Med, 2020, 54(7):372-389.

[8]Scott B R, Duthie G M, Thornton H R, et al. Training monitoring for resistance exercis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 Sports Med, 2016, 46(5): 687-698.

[9]Lutter C, Tischer T, Schöffl V R. Olympic competition climbing: the beginning of a new era—a narrative review[J]. Br J Sports Med, 2021, 55(15): 857-864.

[10]Spoormaker V I, Verbeek I, van den Bout J, et al.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SLEEP-50 questionnaire[J]. Behav Sleep Med, 2005, 3(4): 227-246.

[11]Bergua P, Montero-Marin J, Gomez-Bruton A, et al. Hanging ability in climbing: an approach by finger hangs on adjusted depth edges in advanced and elite sport climbers[J]. Int J Perf Anal Sports, 2018, 18(3): 437-450.

[12]Draper N , Dickson T , Blackwell G , et al. Sport-specific power assessment for rock climbing[J].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2011, 51(3):417-425.

(, 下载次数: 0)

《山野》杂志

2021年征订信息

(, 下载次数: 0)
《山野》30岁啦!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感谢各位的一路陪伴,你们的支持与厚爱是《山野》最大的动力。想知道而立之年的《山野》有何进步吗?2021年的订阅还在继续哦~以下两种方式均可订购:

-《山野》杂志社-

ABOUT

《山野》杂志

与中国登山户外运动共成长!

热线:01067154355

投稿邮箱:

200417@qq.com

(, 下载次数: 0)

往期精彩回顾



(, 下载次数: 0)

(, 下载次数: 0)
在看点这里
(, 下载次数: 0)




欢迎光临 徒户外网 - 网上户外平台 (https://tuhuw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