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元旦-四姑娘山大峰登顶小记
爬山不少,也曾自驾路过五千米以上垭口,但还没有正式爬过五千米以上的雪山。
2019年年尾,手头事情基本清理完毕,忽然有个冲动,爬雪山去!这个念头的起源倒不是为了所谓的证实或挑战自我,而是检验一下自己在高海拔地区徒步的身体状态,包括体力如何、高反程度,更重要的,高血压控制后的反应如何?而检验的目的在于为后期环贡嘎或者其他长线徒步做准备。
正因如此,这次登山选择商业队,在众多的川西雪山户外公司中选择了两步路的活动,时间是12月27日-30日,基本是周末时间。
周四晚19时,武昌火车站,T246.至成都东。当晚遇到应城地震。我在候车大厅是有感觉的,以为是路过火车引起的震动。上车后在汉阳一临时停靠点一直等到半夜11点,原因就是地震可能导致某些路段有险情需要检修。
此后火车一直在晚点运行。我并没有想到是否应取消登山,而是担心会不会耽误约好的下午六点的集合。
还好,最终晚点三个小时,在下午两点半到了成都东。然后地铁二号线到迎宾大道B口,这是此行约定的集合点。
按一直的习惯,提前一刻钟到了集合点,发现四周没有疑似登山的,再次翻看手机短信,发现集合点改为天河站。早到的习惯就有这个好处,赶到天河的时间也就超过五分钟。
出口附近有两位背包且穿户外服装的,一问果然是大峰登顶的,其中一位是向导小泽。
大约六点一刻,人员集齐,一共五名,三男两女,分别来自广州、合肥、武汉和成都。送我们去日隆镇的是一辆东风商务车,还挺宽敞。
车子沿高速出城,然后转进巴朗山的国道。这条路在15年走过,当时很多隧道未通。现在走隧道路况好一些,但小泽说也要四个半小时。
实际到日隆镇是晚上九点半,住宿是一家客栈,附近的啤酒馆还在营业。
五人三个房间,我就以年纪大鼾声也大为由独居一间。大家没有意见,然后就是睡觉。当夜气温在零下,我把邻床的被子盖在上面,勉强入睡。早上醒来,发现床上是有电热毯的,只好自嘲算是为营地过夜热身。
早上约九点出门,一行二十人,另一队伍与我们五人小队同行。大家都没有选择骑行。我是坚决不骑马的。那一年去海子沟骑马,比走路还累。马本身不稳一个原因,关键是抓手只是一个细小的钢环,很难维持平衡。
进山前办理登记手续,包括提供身份证、填表、购买保险、登陆APP输入相关信息等等。大约十点钟正式从景区大门进入海子沟风景区,然后一路爬升,目标是海拔4400米的营地,距离大约17公里。
一路坡度不大,风景如画,并且是那种高山大川、冰山雪峰的壮丽景观,所以走起来没有多少劳累,但也不敢大意,怕引发高反。毕竟是3500米以上的路段。
中午1点在打尖炉休息,原来说的补给点关门了。大家拿出路餐解决午餐,此时气温很低但阳光明媚,很舒服的午后高原时光。
到达营地前的一段陡坡,拉开了大家的距离。我和来自长沙的一位中年人走在最前面,大约在下午四点半左右到了石房子。一行二十人最后到达的是在下午六点多。我们小队的表现不一,有冻伤手指的,有膝盖不适的,还有高反后体力不支的,我是最好的。
晚上的营地餐一荤一素一汤,尤其是鸡汤味道不错。吃完饭时间还早,向导们说尽量不要早睡,容易加重高反,但天寒地冻,大家只能尽早钻进睡袋,一进睡袋,疲劳肯定涌过来,怎么可能抗拒瞌睡?所以一番热闹后,在晚上八点多,大峰石房子已经四周寂然,只听到雪地里那些马儿嚼食草料的声音。
我开始还好,但不久就发现不对劲。睡意足但睡不着。仔细比较,有点气喘,有点头疼,,睡袋里有时冷有时热,反正翻来覆去总是不舒服。听听房子里,偶尔有鼾声,但大多是比较急促的呼吸,应该都没有睡着,或者睡好。
睡不着就听听外面的风声,有时大有时小,想起向导们吃饭时说的,如果风大就可能放弃登山,就盼着风小一些。以往的夜晚,很快就发现过了零时,恋恋不舍地睡觉,这个夜晚,时间似乎凝固了、放缓了,几次看手机,时间显示九点、十点,反正离要求的起床时间、凌晨三点总是遥不可及。
大家在两点五十左右都起床了,看起来都是忍无可忍的样子。我睡觉时选在最外边,名义上是照顾大家,实际上是不喜欢夹在中间。当时以为挺好,早上发现因为巨大的温差,墙壁上结集的水珠把睡袋打湿了。
屋子外面,夜空不见繁星,也听不到风声,气温刺骨。大家挤在一起,喝了一碗粥,然后整装向顶峰出发。此时应该在四点左右。
我们是第一批队伍,跟着向导去第一个目标,垭口。夜色中,只有头灯范围内可见白雪,可见依稀的路径。接近垭口时是坡度更陡的乱石板区,难度稍大。
上了垭口,就是向右侧的横切路。路上有积雪,这个不怕,怕的是风。从这里一直到山顶,最大的困难就是风。我上身穿了两层户外内衣、一件抓绒、一件薄羽绒、外加一件软壳,下身是一件速干内衣、冲锋裤。我几乎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但风一吹就觉得透骨的凉意。随后的攀爬中,自己担心的不是体力,而是体温。因为前面几位速度很慢,在原地等待时,都有要失温的担心。后来问协作,说当时气温应该在零下15度,加上风大,体感温度更低。反正那时我记忆中冷得最厉害的一次,这个记忆中甚至都有了恐慌。
连续折回上升后,在一块较平缓的坡地停了下来。此时好像六点半左右,夜空依然黑沉。向导们说最后一段冲刺就是顶峰了,快得话20分钟就可以登顶。我们问那登顶后天亮了没有,向导说可能还是黑天,看不到日出。我就有些不高兴,受这个罪还看不到日出和雪山,不是太冤枉吗?就说他们应该安排好时间与速度。有个向导反倒不高兴,说这怪不得他们,每次都是这个时间安排,是你们速度太快了。这个回答让我无语。我很多时间是紧跟第一个向导的,在垭口前还记得向导说我体力好,我都没在意。过哑口后,风如刀割,更是不敢停留,但觉得自己速度不快啊。
事已至此,争论没有意义,并且风依然在吹,不能久留,于是在十分钟后继续登顶。最后的这段路坡度最大,也无法超车,我就一直跟在一个协作和一个女孩后面。那个女孩的体力有困难,但毅力不错。站一会挪一步,每次挪动之前都是把头埋在双臂之间,似乎要积聚全部的气力。后来才知道,在垭口之前就有不少队友下撤了。我们房间来自西安的两哥们直接就没起床。看看后面的路况,提前下撤或者主动放弃是正确的,否则在这样陡峭狭窄的雪地上,即使有协作遇到问题也很麻烦。
大约在七点左右,这个时间后来无法对证,反正我们登顶了。
此时东方云层可以隐约看到红晕,但四周依然沉浸在黑暗中,西北方的二、三、四姑娘山只见隐约的灰色轮廓,唯有跟我们差不多行程的二峰登顶队伍的灯光犹如一串星星在移动。
峰顶的平台不大,我挪到东边的一块小平地,缩着身子,搓着刺骨疼的双手,想坚持到天亮,看看四周雪山连绵的景象,毕竟这是第一次站在5000米以上的高峰。估计呆了不到十分钟,就听到有人喊下去吧,就回到海拔石碑那,恰好碰到小队三名队友。向导在风中喊着问我手机能否照相,说给我们合影纪念。我说算了,估计打不开,不照了。这时另一队友喊,我的可以打开了!于是赶紧拍照。生平第一次雪山登顶,只留下了这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
下山的风险实际比登山还大,大峰前几天发生的滑坠事故我们都是知道的,所以需要加倍小心,同时依然要克服冷风失温的危险。等回到垭口,天色也才刚刚放亮。要等到光照群山还要一段时间,何况峰顶都没有等候,也就继续下山直奔营地了。
这样,完成了首次五千米高山的攀登,完成了大峰的登顶。这样的经历没有多少激动,是正常的,毕竟也算阅山无数,但没有留下几张照片稍出意外。当然,如果向导所说是真,更大的意外是我们超出一般的表现。
对于我来说,具体的目标完全达到。这次登顶的前后,基本证明体力、体质等方面可以满足高原高山徒步的要求。我可以考虑,在合适的时间去我向往的那些地方了。
比如,我可以喊一声,贡嘎我来了。
2020/02/10/hyn5uhoh1ka3153.jpg
2020/02/10/xg2gulowgdd3154.jpg
后记,这次小队五人,加向导六人。三天相处也挺有意思。
第一个碰到的是小A,来自广东的女孩。
第二、三个碰到的是小B、小C,B是三十左右的男性,C三十左右的女性,他俩是一起到集合点,绝对是熟悉,但似乎不是夫妻,关系不明。
第四个是小D,来自成都的小伙。
向导小泽,本地小伙。
小A据自述,是某公司的业务代表,负责西南区业务。人很开朗,刚到日隆镇就喊有没有人去吃火锅,后来回成都的路上也说要腐败庆贺一下。我原本是要附和一下,但看其他三人没有吭声,我一大爷级人物也就不好表态。体力不错,但经验不足,到营地路上就把手指冻伤了。原本可能放弃登顶,在鼓励下完成,很是激动,说是自己最好的23岁生日礼物。
小C文文静静,但体质较差,最晚一个到营地,当晚就宣布退出登顶,骑马下山。登顶回来,营地就没有了开水。她作为病号给特供了一瓶开水。我和小B很是羡慕。小B不服气出门找人要开水,小C要我把水拿去。我不好意思,她说反正骑马用不了。我当时纳闷,为什么不给小B 呢?
小B很好意思,属于我不太喜欢的一类。他应该属于登山达人,至少从经历上看爬过不少雪山,因此各个场合都以导师自居,但他实力不行,至少一路表现不如我,包括经验。他和小C的关系令人不解。他们显然是熟悉,回成都的路上两人一直在纠缠订哪个酒店,但他没有陪同小B到营地,也没有陪同小B回山下。小B是骑马,但我知道,如他的体力是可以陪伴左右的。
小D,自称从大连到成都打工,今年是因为公司奖励才有这个假期。一路尤其是下山,因为他膝盖受伤,还没有登山杖等装备,我有意陪同他很长路段,包括给他一个拐杖。下山路上,大家零散分布,很长时间就是我俩聊天,挺有意思。到成都后,他是第一个离开我们的。
回成都的路上,小A拉群分享照片,她发了很多。我回复谢谢,说慢慢欣赏,然后把我拍的十几张也发了上去。其他三位没有任何反应。这个群应该早就不在了。
差点忘了向导小泽。言语不多也不善表达,体力也不算强,作为向导在去营地那天就有些高反了。不过人还算朴实,对队员也能照顾。石房子那一夜,他跟我们睡一起,谈起他们的收入,有些不满,说他们一天就是300块。我也觉得有些惊讶,相对于他们向导的付出,300元似乎过低,但我没有参与其他人的惊叹甚至声讨,因为我知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和明白。
2020/02/10/3g3uu41byee3155.jpg
一路都是这样的植物,不知名称,问向导,说是青冈(音),我当时就否认不是我知道的青冈。这种植物叶片是蜡制,硬还带刺,但马儿却好像很喜欢吃。( 本文作者 : 鲁朗2007 ) 精彩好帖,楼主辛苦了
支持精彩美图
很漂亮,欣赏了。
雪山在召唤着前行的步伐!
哈哈,支持支持
页:
[1]